太極十三勢(太極拳十三勢)

太極十三勢

太極拳十三勢一般指本詞條

太極十三勢是中華民族傳統的一種拳術,屬於太極拳流派之一。太極拳原理就是:“由人(太極)以剛柔(兩儀)兩種勁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跳踏五位(五行)的足來完成的一系挒動作,在格鬥中必須由五行、八卦來指示,八種勁法與先天八卦圖相對應,各屬基性,五種步法與五行相對應,各適其理,並遵循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原則。”歸納起來講就是:“胸懷太極、手按八卦、足踏五行”。 由此可見,太極十三勢不是一些固定的動作和指式,而是一些技擊的法則,勁力的性質和用勁的方法,筒稱技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極十三勢
  • 分類:太極拳
  • 地區:中國
  • 特色:以柔克剛
  • 源流:內家拳
簡述,定義,掤的定義,履的定義,擠的定義,按的定義,采的定義,挒的定義,肘的定義,靠的定義,進的定義和寓義,退的定義和寓義,左顧的定義和寓義,右盼的定義和寓義,中定的定義和寓義,運用原則,鍛鍊,仿生歌訣,

簡述

太極十三勢是組成太極拳的基本骨架,它貫穿於太極拳的所有招式中,換名話說,就是太極拳的各種招式都由十三勢中的一勢或幾勢所構成。十三勢本無固定的招式,而根據十三勢應敵制敵又可形成一定的動作和招式,這是運動對敵的結果,因此說:“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那么,十三勢的具體內容和定義是什麼呢?它是按什麼定義運動成法的呢?
太極十三勢
以拳中義理去探索,太極拳鼻祖是根據《易學》八卦中的卦畫、卦名卦位卦象、卦與卦的交錯,爻位的變化,觀其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存,和一陰一陽謂之道,以及其生生不息、太化流行的運動特徵和意義,將其運用和貫穿在拳義、拳理之中,創造出太極拳“十三勢”。去明確十三勢的整體含義,這對加深太極拳內涵的認識是至關重要的。

定義

太極拳的創造者沒有為十三勢留下任何文字的定義,而十三勢又有明確的文字命名。通過《原理》中十三勢的由來,以及與其字音形相近的字,取其對技擊拳法有用的含意,結合資料及對太極拳的認識來解其意,我想離創拳者的本意不會太遠吧!好在祖先留下來的方塊字,對其最好的研究方法莫過於從音形求意,創拳者也不至於脫離這一點。
如何去懂得十三勢之整體,太極拳先輩王宗岳在其《太極拳釋名》一文中,從巨觀上為後來的太極拳者道明了十三勢之詞整體內容。“釋名”曰: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 、捋、擠、按、采 、挒 、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 、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 、挒 、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乃八卦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乃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王宗岳先生明確地闡述了十三勢的整體內容,使拳法、拳理、結構與運行框架相統一。
太極拳的八門(八勁),五步為拳之結構、內容;八卦、五行方位是拳的運行框架,這個框架,可謂其十三勢之源頭,上下必須統一。有框架而無內容,這個框架是空的;而有內容失去了框架,那么這個內容就無定向。因其失去源頭(八卦、五行之源),十三勢之稱就成了附會之詞。只有以上述二個方面相互結合才可達名副其實的十三勢內容。本文只是以"釋名"中所述的十三勢而言,至於“十三勢”歌、“十三勢”行動心解……在十三勢一詞後面另加別詞的論著,應另作別論。
“十三勢”,顧名思義就以八、五相加而成十三,太極拳八門(八勁)五步即成十三;八卦、五行合成十三,上下兩者個相合,稱為十三勢。十三勢論其要求,原則上還需八門、五步與八卦、五行相對應,而不可正隅不分。以下簡述如何對應: 太極八勁,有四正勁與四隅勁之分,四正勁要與四正卦位相應,四隅勁要與四斜角卦位相對應,五步與五行相對應,原則上要與對號入位。先以四正勁而言,掤 、捋、擠、按屬於四正勁,它要與四正卦位的坎(北)、離(南)、震(東)、兌(西)去對應;采 、挒 、肘、靠的四隅勁,要與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的四斜角相對應;五步的進、退、顧、盼、定與金(西)、木(東)、水(北)、火(南)、土(中)相對應。一一對應是“十三勢”的特徵。要是不結合八卦五行,只持一端,僅以手法去講“十三勢”,這只是認識了“十三勢”的一半。因“十三勢”之詞來源於八卦五行,失去了源頭,棄根重枝,舍本求末,這個一半還難以對號。

掤的定義

在字典上, 掤 (bing) 讀作“冰”音,指箭蓋子。通冰,此外再也找不到其它的解釋。由此可知, 原來並沒有專門的技擊含意,而且它是名詞。因此我認為它是太極拳的創造者為太極拳專門選用的字,作為“掤  ( peng 音朋 ) ”它是一個太極拳的專用字。  有人認為 就是捧,即向上托的意思,同時掤就是膨,象充氣而未滿的皮球,按下這邊,那邊鼓起,紿終按不徹底,而使力下不來(見詩鄭風《抑釋掤忌》)。
也有人認為“逆敵勢而向上,使敵力不得降者謂之掤,”意思是搭手時敵人的力由上向下壓來,我使敵人的力量不能下來的勁法叫做掤(見許 厚《太極拳勢圖解》)。 還有人認為掤就是架,就是烘托,由下而上掤架敵力使其不著我身,即由下而上烘托敵手足(見姜容樵《太極拳講義》)。
吳式太極拳傳人徐致一先生把掤解釋為“是一種向前而又向上用力的斜線動作”(徐致一《吳式太極拳》)。 太極拳名家顧留馨先生將掤解釋為“是通過長期的認真的對太極拳的推手的練習,練成一種似松非松,柔中寓剛,靈活而又沉重,富於彈性和韌性的具有粘、化、逼、捆作用的勁”。(見顧留馨《太極拳術》)。 以上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們都是講述了掤的一個或幾個方面的意思,沒有全成地解釋掤。
這裡先查挒出與掤音形相近的字,取其對技擊有用的意思,並參考上挒解釋,挒出如下。
捧( peng ):兩手托著。
抨( peng ):彈的意思。
膨( peng ):脹大,擴大,增大。
崩( beng ):被彈射的物體擊中。
擯( bin ):拋掉、排除。
篷( peng ):遮蔽物。
托( tuo ):用手掌承舉。
架( jia ):搭、支起。
將上挒字解合併歸類用於技擊,則其解釋如下。捧托:指捧托敵雙手不使其著我身。
太極十三勢(太極拳十三勢)
篷架:指架格敵手足不使其擊中我。
抨崩:指用彈抖的方法將敵擊退。
膨擯:指擴大自己周圍的空間排除周圍不利因素。
我認為,上挒字解才包含了掤的全部意思。將其結合《原理》中掤的勁力,即純剛之勁,得出如下定義:
掤( peng 音朋)就是遇敵時以堅韌的純剛之勁,用捧托、架格、彈抖等手法將敵擊退或使敵不能靠近的技法。

履的定義

履字,音履( lu ),在字典中無此字。有寫作“捋”(見《四十八式太極拳》),也有寫作“攄”(見《太極拳講義》)可見,履是太極拳的創造者為太極拳創造的字,作為履,它是太極拳的專用字。  作“攄”者認為,攄( lu 音履)就是舒,展布的意思,即遇敵交手時用攄法化散敵勁(《太極拳講義》)。
也有人認為,履就是攄( shu 音書), 這是取同音字舒之音。舒展開,攤開的意思。即在交手中敵人勁力向我湧來時,我用攄字訣將敵人勁人全部舒散化開(《太極拳勢圖解》)。
徐致一先生將履解釋為:“是順著對方主力前進的方向向自身而又向兩傍用力引帶的斜線動作。”
顧留馨先生認為:“凡是用意念貫注於手臂任何部位,貼上對方臂部作螺旋式劃弧向後或右或下地履化來勁,引進落空,使對方立身不穩的,都是履勁的作用。” 這些說法仍沒有全面的解釋履,仍用前法挒字解如下:
捋( lu 音履):用手順著抹過去。
捋( luo 音羅):用手握著東西, 順著東西移動。
摟( lau 音嘍):往懷裡的方向撥。
履:是《易經》中一卦,“履虎尾,不 人。”即?住老虎尾巴而不被老虎咬傷,這是履字的來源。
將以上字解用於技擊,則其解釋如下:
捋:將敵人攻來的雙手順著其攻來的方向撥帶引開,或握著敵手將其順勢拉開。
摟:將敵人攻來的手向懷裡帶。
履:柔能克剛,以柔履剛,沒有危險。
我認為,這些字解才包含了履的全部內容。將其結合《原理》中履的勁法,即內柔外剛之勁,得出如下定義:
履( lu 音履)就是用雙手以剛勁固住敵攻來的手臂,同時內有柔勁順敵攻來之勢用順撥回帶,外拉,旋抹等方法使其攻勢失效或順勢將其發出的技法。

擠的定義

擠字,查字典知,其意為壓榨,互相推、擁;緊挨著,不容轉動。另外還有排斥的意思。 有人認為擠就是排(斥),推,用手擠物前進。即用手或肩、背擠住敵方使其不得動,從而將其推擲出去(《太極拳勢圖解》)。 也有人認為擠就是撞,就是排擠,即以手腕、臂、肘推捆敵人各部使其不能前進(《太極拳講義》)。
徐致一先生將擠定義為:“是一種向前而又向下用力壓迫的斜線動作。” 顧留馨先生將擠定義為:“擠是進功的手法,擠勁是我用力儘量擠去的意思。” 我認為以上解釋都包含了擠的意思,挒字解如下:
壓:緊貼住,不使物滑動。
撞:碰、沖打。
推:推擲,推捆,用手掌,掌背,手臂推擊。
排:排斥、排擠,使物離開。
擁:聚到一塊。
將以上字解用於太極拳則解釋如下:
壓:用一手將另一手緊壓在敵人身上不使其滑動而被化開。
推:用手掌、掌背、手臂將敵擊出。
撞:用手腳沖打將敵碰出。
擁:將敵人的雙手緊貼在其身上使其發不出力來。
排:將敵人發出去。
參照上挒註解,結合《原理》中擠的勁法,即外柔內剛之勁,定義如下。
擠就是用柔勁壓住敵攻來的手腳而使其勁發不出來,同時記憶體剛勁以身體的相應部位貼住敵人不使滑動而猛然發力將敵擊出的技法。

按的定義

按字,查字典知,意為:用手壓或摁。止住,壓住。  有人認為按有向下的意思,用手止住,抑制的意思。即當敵用擠勁攻來時,用手按來抑制和止住敵人使其不得逞(《太極拳勢圖解》)。
也有人認為按有抑制,按摩、據、捺等意。即遇敵襲擊時用勁抑制,壓住敵人身體相應總位使其勁力失效(《太極拳講義》)。
徐致一先生將按定的為:“是一種向下而雙向自身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帶的斜線動作”。 顧留馨先生將按定義為:“凡是向下而又向自身的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帶的弧線動作;以及微微帶弧形向上或中或左,或右按出的動作,都是按的作用。” 我認為以上解釋都包含了部分按的意思,但不全面。依前法挒字解如下。
壓:以上面加重力,按住不放,用威力制服。
止:停住不動。攔阻,使停住。
抑:壓制,抑制。
摁:擁手按壓。
捺:用手按。
按摩:迴旋地揉。
將上挒字解用於太極拳則其意如下:
壓、摁、捺:用手壓住敵人攻來的手腳、按住不放。
止:切斷敵人進攻的勁力和必須經過的路線。
抑制:用雙手壓在敵人手足上使其不能隨意動作。
按摩:用雙手粘住敵人手足,隨其移動,按照敵意動作後,迴旋地揉而不使其靠近。
參照以上字解,結合《原理》國按之功法,即純柔之勁,定義如下:
按就是用手以純柔之勁力壓住敵人功來的手、足、肩、肘等各部,並隨其動借勢粘帶,迴旋揉按,以抑制其攻勢或切斷其勁路使其攻勢失效的技法。

采的定義

采字,查字典知,意為摘取。選取。挖取。有的人認為太極拳用?制敵人的勁力就是采,就象靜坐者抑取自身內動之氣是采一樣。 也有人認為就是採取,就是摘。另外選擇後取之也是采。即太極拳中用爪抓取敵人各部位就叫做采。
徐臻一先生將采定義為:“是向下沉勁隨即向自身左方或右方用於提帶的一種動作。與采物時一落即起的動作相象。” 以上解釋包含了采的部份含議,不全面,同前釋安如下:
摘取:用於抓拿。
選取:對眾多可取之物進行比較後取之。
挖取:用手掏起。
提取:用手粘帶走。
由上可見,采的字意就是用手抓、拿、掏和粘帶物品。用於太極拳就是用手抓、拿、掏、粘帶敵人攻來的相應部位。
參照以上解釋,結合《原理》中采的勁法,即前柔後剛而剛多柔少,定義如下:
采就是用手以柔勁抓、拿、掏、粘帶敵人用來進攻的相應部位,將其制住,而後手以強剛之勁順敵運動之勢擊其牙應部位而將敵發出的技法。

挒的定義

挒字,音挒( Lie ),查字典知,意為搩 。 紾扭捩;轉動。  有人認為挒就是捩,就是拗,也是紾。轉移的意思。太極拳轉移敵人的力還制敵人之身就叫挒(《太極拳勢圖解》)。
也有人認為挒就應寫作捩,即扯、拗、紾等意,有轉移的意思,捩住敵人各部使其前傾或趁其來勁使其後仰的就叫捩(《太極拳講義》)。
徐致一先生將挒定義為:“是順著對方主力的方向循弧線用力使對方身體旋轉的一種動作。”
還有人認為“以手臂的側擊為挒。”“以閃為挒掌”。“當甲左履後,接著右肘下沉,右帶化開乙之靠勁作為挒”。(傅鐘文《楊氏太極拳》)。 由此可見,挒法各說不一,前兩種說法相近也和於挒位震卦,震為動,轉就是最好的動。
仍查挒同音形字結合上挒解釋如下。
捩( lie 音挒):扭轉。
拗( liu 音扭):固執。
紾( zhen 音診):扭捩、轉。
扯( che ):拉、撕破。
趔( lie 音挒):身體歪斜, 腳步不穩的樣子。
分析上挒字解,我認為“趔”是挒的作用效果,而其方法就是“轉移”,其動作有弧形的轉圈,有撕開的架式。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原理》中挒的勁法,即前剛後柔剛少柔多之勁,定義如下。
挒就是前手(或其它部位)以剛勁接敵攻,來的相應部位後通過走弧劃圈等法使其勁通過我之身體柔化轉移到後手(或適當部位)再以強柔之勁發還敵人使其失重的技法。

肘的定義

肘字,查字典知,肘是上臂與前臂相接處向外凸起的部分。
有人認為,拳術家以肘擊人為肘,故可以肘作動詞用,太極拳用肘之法皆為肘(《太極拳勢圖解》)。
也有人認為,各派拳術中都有用肘的地方,而別派用肘多以曲臂直抵故胸腹各部,只有太極拳用肘多在推、擠、擁、靠中求其妙用(《太極拳講義》)。
徐致一先生將肘定義為:“是以肘擊人或者用肘沉帶對方手臂的動作。”
還有人認為肘就是“被履者摺肘以使用肘法”。“肘下沉化開靠勁”。(《楊代太極拳》)。
由此可見,肘本身是名詞,而作為武術上用的肘字可作動詞,即以肘擊之意。
分析上述說法,都包含了肘的意思,但“被履者摺肘以使用肘法”不妥,因為真正被“履”時已無法用肘,應為“被?時摺肘以使用肘法”。
由此,結合《原理》中肘的勁法,即前剛後柔剛多柔少之勁,定義如下。
肘就是被敵抓拿或制住某一部位時,用強剛之勁突然摺肘貼敵後用柔勁抵住敵人將其發出的技法。

靠的定義

靠字,查字典知,其意為倚靠、挨近、依靠。
有人認為靠就是倚,即依,依附於他物。太極拳近身時以肩胯擊人就叫靠。有肩靠胯打之說(《太極拳勢圖解》)。
也有人認為靠就是偎,依的意思。拳術中有靠手靠打等名詞。太極拳中靠手尤為重要。因為無論何勢不相靠不能懂勁,然後才能粘黏隨連以擊敵人(《太極拳講義》)。
徐致一先生將靠定義為:“是用肩去靠擊對方的動作,它同時一樣也是不及換手時趁勢追擊的一種方法。”
《四十八式太極拳》一書中將靠定義為:“肩、背或上臂向斜處發力”。
分析以上解釋,除《講義》認為靠是一種練勁的方法外(這顯然是錯誤的)其餘解釋都認為靠有“用肩、背、上臂、胯等部位發力”的意思。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原理》中靠的勁法,即先柔後剛柔多剛少。定義如下。
靠就是我被敵粘黏壓制時,先以強柔之勁順其勢以肩、背、臂、胯或其它相應部位貼住敵人身體後,微失重心靠緊敵體,再用脆剛之勁於貼敵處突然發力恢復重心同時將敵發出的技法。

進的定義和寓義

進字,查字典知,有以下意思:向前、向上移動,從外面到裡面。  有關太極拳資料中沒有這一字的具體解釋。由其字意知,其有向前,向上、進入之意。由《原理》知進在火位,火有向上及急進的趨勢。因此進也有這一意思。進主要是用來指導步法的,步法只有配合招式才能用來擊敵,因此進是不能單獨使用的,它也可用於指導勁力發放的方向和寓示對敵的策略。故定義如下。
進就是在敵已被我制住或其重心已經不穩時或敵欲側避我時,及時向前踏進或發勁截敵發敵的技法。其寓示敵失勢時急進之策略。

退的定義和寓義

退字、查字典知,其意有:向後移動,離去、使向後移動。脫落等。  有關太極拳資料中也沒有這一字的解釋。由《原理》知退在水位。水有向下流的趨勢,遇到平地則停滯不前。因此我認為太極拳中退就是後退或重心向後移的意思。其定義如下。
退就是在敵人正面攻來時,我向後退步或重心後移以引敵進而落空,使其攻勢失效而處於被動地位的技法。其寓示敵強大時應暫時避開退於安全之處以待其勢衰之策略。

左顧的定義和寓義

左字,查字典知,其意有:面南時之東。偏、邪、不正、錯、不相合等。顧:回頭看、看、拜訪。因有左顧右盼之說,因此常以左字連用,表示向左看,這裡就表示左。  資料中無此字的解釋,由其字意有:偏,不相合之意,故於太極拳中應為偏斜,不迎合的意思。
由《原理》可知,左為繞進之意,結合上面分析定義如下。
(左)顧就是在遇敵時避開正面而由兩旁繞進,以避實就虛,避鋒就鈍攻敵制勝的技法。其寓示敵人以逸待勞時,我避開敵有防備的正面而繞由敵防備較弱的一側攻敵的策略。

右盼的定義和寓義

右字,查字典知,其意有:西邊。上(古人以右為上)。盼:看。因有左顧右盼之說,故常與右連用。這裡就代表右。
資料中無此字的解釋,其字意沒有技擊方面的意思。我認為創拳者創造此法主要是用其所在金位,和有左就有右之意。由《原理》知,其有隨從之意,則於太極拳應為黏隨之意。由左表示繞進,故有應為繞退,由此定義如下。
(右)盼就是當敵以變換而又不易對付的攻勢向我攻來時,跟隨其勁其步不即不離弧形後退以使其攻勢失效而後尋機擊敵的技法。其寓示與敵周旋,不即不離尋機反擊的策略。

中定的定義和寓義

中字,查字典知,其意為,和四方等距離的地位。
定字:查字典知,其意為:使不移動。
由上可知,中定即站在中間不動的意思。在太極拳中則應為以靜制動之意。由《原理》可知,中定有固守原地之意。結合前面的解釋可定義如下。
(中)定就是在接敵時敵人未敗而退,或虛晃引誘時,固原地不動步,不發勁,作好準備待敵進攻再按生克制敵的技法。其寓示以殂制動和以逸待勞,嚴陣以待的策略。

運用原則

太極十三勢按其定義運用成法,即根據定義的內容結合實踐的經驗運動成招式。但其用時必須遵循五行生剋的法則,才能收到克敵制勝的效果;併合於太極之理周而復始運行不停,從而達到意不斷,勁不斷、氣不停,神不離的高功夫境界。

鍛鍊

練太極拳要守住二個方面的規矩:一要繼承傳統,這個傳統應該是有文字依據,並不是無論據的自造。特別“十三勢”,它是八五相加,是太極拳的總框架。不守住總框架,就意味著失去規矩。二是在練習中要講究生理運動規律,使拳理與生理相結合,以致達到良好的鍛鍊效果。在守住這兩點的前提下再去發揮各自的技能。
太極拳鍛鍊,對十三勢的完整理解是至關重要。認識“十三勢”整體含義,對加深太極拳內在探索能廣開思路,為深入探索拓展新的天地。五步要與五行相對應,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的五步,要與金、木、水、火、土的固定位置相結合,在練習中腳下的五步,儘可能去走全五行位置,那怕是一次也好,這也是“十三勢”的一個重要內容。根據《清代楊氏傳抄老譜》,在八門五步提到五行與五步時曰:“進步(火)、退步(水)、左顧(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夫進退為水火之步,顧盼為金木之步,以中土為樞機之軸,懷藏八卦,腳踏五行;手步八五,其數十三,出於自然”,上述是楊式太極祖師所傳,後來之人不得不守此規矩。
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我們應抱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對待:不能簡單照搬,也不可全盤否定,要去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太極拳先輩為後人創造的太極文化,經過數百年的實踐,它是科學的,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運用古文化的八卦、五行,定出太極拳走架的方位,它能使練拳者拓寬起落開合,陰陽虛實變化的思路。以利於對拳理、拳術、生理和體驗拳中的內涵,走勁和攻防關係的認識水平的提高。達到古為今用,以弘揚太極文化的目的。 走架在結合八卦、五行時,以防在思想上誤入歧途,陷進測字算命、看風水視相命、巫術卜卦的迷宮之中。

仿生歌訣

吳派王培生先生所傳赫壽岩(楊健侯傳人)傳
一、獅子搖頭滾珠丹 獅子欣然大張口,搖頭擺尾滾圓球。 獅子欣然大張口,搖頭擺尾滾圓球。 上下前後左右轉,六合乾坤掌中揉。 上下前後左右轉,六合乾坤掌中(柔)
二、長蛇串珠扭腰丹 長蛇串珠扭腰功,屈伸開合身體輕, 長蛇串珠扭腰功,屈開伸合身體輕, 尾能護頭頭護尾,柔軟功夫第一宗。 尾能(獲頭頭獲尾),柔軟功夫第一宗。
三、靈鵲起尾過梅丹 靈鵲起尾頭相連,梅花枝上喜又歡。 靈鵲起尾頭相連,梅花枝上喜又歡。 前躥後躍無歇息,圓機活法是真詮。 (前鑽後跳)無歇息,圓機(靈活)是真詮。
四、猿猴通臂易筋丹 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將身搖。 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將身搖。 遠近高低隨意取,筋長力大快逍遙。 遠近高低隨意取,筋長力大快逍遙
五、豹虎爬山換骨丹 豹虎爬山用力爭,雄威到處起神風。 豹虎爬山用力爭,雄威到處起神風。 周身布滿英雄氣,脫胎換骨力無窮。 周身布滿英雄氣,(換骨脫胎)力無窮。
六、鶴舞松蔭靜體丹 鶴舞松蔭體泰和,輕灑漫步運蹉磨。 鶴舞松蔭體(態)和,輕(刷)漫步運蹉磨。 提膝抖翎心神靜,仙胎煉就意靈活。 提膝抖(翅)心神靜,(胎仙)煉就意靈活。
七、熊羆漫步聚精丹 熊羆漫步力千鈞,撐檔坐胯手推輪。 熊羆漫步力千鈞,撐檔坐胯手推輪。 海底煉得精氣滿,一輪明月照乾坤。 海底(聚)得精(神)滿,一輪明月照乾坤
八、金蟾望月鍊氣丹 金蟾望月愛光明,一息相通倍有情。 金蟾望月愛光明,(氣)息相通倍有情。 氣候圓時吞入腹,明珠一粒落黃庭。 (明月)圓時吞入腹,(珍)珠一粒落(洞)庭。
九、蟠龍戲珠凝神丹 蟠龍戲珠起雲端,升降飛騰飄渺間。 蟠龍戲珠起雲端,升降飛騰飄渺間。 探爪攫撈海底月,神隨意得登金山。 探爪攫撈海底月,神隨意得登金山。
十、彩鳳朝陽展翅丹 彩鳳出山展翅飛,朝陽頂上起光輝。 彩鳳出山展翅飛,朝陽頂上起光輝。 沖天遮日如靈主,動靜隨和莫背違。 (中天曬日如禽主),動靜隨和莫背違。
十一、雉雞司晨提鑰丹 雉雞司晨背向前,腿似提爐獨立堅。 雉雞司晨背向前,腿似提爐獨立堅。 隨意尋食能自得,牽毫難脫定中觀。 隨意尋食能自得,(纖)毫難脫定中觀。
十二、狸描捕鼠形姿丹 狸貓捕鼠伏身看,栽倒神態出自然。 狸貓捕鼠伏身看,(機)倒神(知)出自然。 提隨蹲聳形神妙,循環閃轉軟如棉。 (扣現蹲縱)形神妙,循環閃轉軟如綿。
十三、野馬分鬃逐鹿丹 野馬分鬃鹿突形,流星趕月快如風。 野馬分鬃鹿突形,流星趕月快如風。 銅牆鐵壁難遮擋,一擁身軀入太空。 銅牆鐵壁難遮擋,一擁身軀入太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