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卦名
通行本《周易》
八卦的卦名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六十四卦的卦名為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鹹、恆、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卦名的來由
有關卦名的來由眾說不一。
(1)
取象說。認為易卦來源於對物象的觀寮,因而以某種物象之名命名。如乾卦之象為天,乾本義為天,坤卦之象為地,坤本義為地。故名。
(2)
取義說。認為卦象代表事物之理,取其義理為卦名。如乾皆為
陽爻,主剛健,乾即有剛健之義,故名。
(3)
筮辭說。近人高亨認為先有六十四卦的爻辭,後從爻辭中取出某一字或兩字,作為該卦之名,如乾卦,取名於九三爻辭中的“乾”字。
(4)占事說。認為卦名同所占問的事件,即
卦爻辭的內容有關。近人聞一多考證,“乾”本為“斡”,是北斗星的別名,其龍象即龍星。其出沒表示四時節氣的變化。此卦為占問節氣變化,筮得乾的卦象,故取名為乾。另如“坤”卦乃占問失馬之事,牝馬馴良,可以求得,筮得坤的卦象,故取名坤《馴良、柔順)。“家人”乃占問家庭之事。“震”為占問打雷之事,“履”為占問打獵之事,等等。對卦名的解釋,古今也有不同。或從爻位解釋,或從取象解釋,或從卦義解釋,或從卦德解釋,或從卦位解釋,或從卦序解釋,或從哲理引伸。早解釋當推《
易傳》。以後各派各宗均按自己的思想解釋,典衷一是。
卦名標準讀音
六十四卦.卦名標準讀音
六十四卦按周易古經順序排列
1.
乾卦:讀 qián
2.
坤卦:讀 kūn
3.
屯卦:讀 zhūn
4.
蒙卦:讀 méng
5.
需卦:讀 xū
6.
訟卦:讀 sòng
7.
師卦:讀 shī
8.
比卦:讀 bì
9.
小畜卦:讀 xiao xù
10.
履卦:讀 lǚ
11.
泰卦:讀 tài
12.
否卦:讀 pǐ
13.
同人卦:讀 tóng rén
14.
大有卦:讀 dà yōu
15.
謙卦:讀 qiān
16.
豫卦:讀 yǜ
17.
隨卦:讀 suí
18.
蠱卦:讀 gǔ
19.
臨卦:讀 lín
20.
觀卦:讀 guān
21.
噬嗑卦:讀 shì hé(另shi ke)
22.
賁卦:讀 bì(另ben)
23.
剝卦:讀 bō
24.
復卦:讀 fù
25.
無妄卦:讀 wú wàng
26.
大畜卦:讀 dà xù
27.
頤卦:讀 yí
28.
大過卦:讀 dà guò(另da guo)
29.
坎卦:讀 kǎn
30.
離卦:讀 l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