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一流自主創新基地的實施意見
並政發〔2012〕10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為加快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自主創新基地,支撐引領太原經濟社會率先轉型跨越發展,提出本實施意見。
指導思想
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堅持對標一流、先行先試、重點突破、支撐引領原則,突出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科技成果套用轉化和創新人才團隊建設三大重點,著力在產業技術創新、重大民生科技成果套用推廣、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產學研合作、對外科技合作交流、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等6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和跨越,為建設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奠定基礎。
主要目標
(一)加大科技投入。設立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建設專項資金,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吸引企業及社會研發投入,全社會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以上,三大特色優勢產業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4%以上,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8%以上。
(二)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在九大產業領域中,以企業為主體,新建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中試基地、技術轉移平台等各類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台100個,其中國家級達到30%,形成比較完善的公共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和服務體系。
(三)引進創新人才。在九大產業領域培養、引進200名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人才,形成50個具有較強創新能力、轉化能力和產業化能力、結構梯次合理的創新人才團隊。
(四)創新科技績效。全市九大產業領域經省以上鑑定科技成果數量達到300項以上/年;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5件,研發人員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20件/百人年;取得一批具有行業主導地位的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取得經省以上認定的自主創新產品200個,其中國家級占30%以上;新培育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100個,其中國家級占30%以上。
(五)增強產業競爭力。三大特色優勢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躋身全國一流行列,九大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0%以上。
(六)提高城市創新指數。科技進步指數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城市創新指數以2010年為基準值100,到2015年達到450,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先進行列,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
重點任務
(一)以一流創新平台建設為核心,實施三大特色優勢產業創新引領工程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依託煤礦採掘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太重煤機等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國家煤機裝備研發、設計、試驗、製造基地。依託北車集團太原鐵路裝備工業園,整合太重集團、晉機集團、智奇公司等創新資源,建設國家級鐵路裝備工程技術中心,加強與芬蘭國家科學院、義大利路奇霓公司等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為構建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鐵路裝備產業集群提供技術支撐。
不鏽鋼及深加工產業。依託太鋼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先進不鏽鋼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省不鏽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鐵道車輛用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個技術創新平台和太原不鏽鋼工業園區,以承擔和實施國家重大計畫項目為載體,建立3個院士工作站、10個博士後工作站,集聚一批高端創新人才,研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系列產品。
鎂及鎂合金產業。依託富士康科技集團、太原理工大學、中電科二所等,聯合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整合鎂產業產學研人才、技術、資金、設備等創新資源,建設中國(太原)國家級鎂及鎂合金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建設國家鎂及鎂合金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打造“世界鎂都”提供技術支撐。
(二)以重大創新成果中試、產業化為重點,實施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工程
新材料產業。依託中電科三十三所、金山磁材公司、匯鏹磁材公司等,建立磁性材料產業集群技術聯盟,在磁材深加工和製成品上開展集成創新和成果轉化。依託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碳纖維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碳纖維材料中試基地。依託陽煤集團化工新材料工業園,在己內醯胺、己二酸、聚甲醛等化工新材料領域建設產業集群技術聯盟。依託山西晶科光電材料公司、山西國惠光電公司,與中科院半導體所等高校、院所合作,研發生產填補國內空白的“高亮度、大尺寸LED藍寶石襯底材料”、“量子阱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等。
節能環保產業。整合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國際能源公司、中綠環保公司等產學研科技力量,組建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引進、試驗、示範一批熱能梯級利用、動力機械節能等能源回收利用以及人工生態濕地污水淨化等先進技術。以山西中元煤潔淨公司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褐煤粉煤高效炭化轉化關鍵技術開發”、太原鍋爐集團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低床壓節能型循環硫化床鍋爐”等項目為重點,加快節能環保技術及設備的產業化步伐。
電子信息與物聯網技術套用產業。依託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山西問天科技公司、羅克佳華公司、太原合創公司等龍頭企業,建設物聯網核心技術套用開發和關鍵晶片及零部件產品規模化生產科技工業園、信息技術及電工電器產品裝備製造園、基於電子信息技術與物聯網套用技術、建設清華科技園太原分園,形成國家級電子信息及軟體產業園。以BOP平台為依託,提高電子商務的規模和服務領域,推動網際網路企業提檔升級。
生物醫藥與食品產業。依託山西大學、中國輻射防護院、山西中醫學院、省生物所、省食品所和亞寶藥業公司、水塔老陳醋集團公司等,採用產學研戰略合作模式,以山西道地中藥現代化和山西特色小雜糧深加工為方向,以緩控釋劑、中藥注射劑、食醋系列保健品等為重點,建立太原生物醫藥與食品安全公共研發平台,建設太原生物技術工程實驗室,輻射帶動全市生物醫藥與特色食品企業做強做大,形成具有太原特色、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的生物醫藥與特色食品產業集群。
太陽能光伏產業。依託中電科太原光伏產業園,聯合山西天能公司、山西納克公司等,建設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企業工程實驗室。引進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和香港新能源公司薄膜太陽能項目,形成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光伏產業創新聯盟和產業鏈條。
新能源汽車產業。以長安重汽公司為核心,與清華大學、中國汽車研究院等開展戰略合作,建設國家級煤層氣載重汽車工程實驗室。加快煤層氣開發、加氣站建設、公車和計程車改裝等相關技術與設備的研究開發與套用推廣,加大甲醇摻燒技術的開發與套用,為做強做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配套技術支撐。
(三)以創新資源整合、開放、共享為基礎,實施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建設成果轉化服務平台。積極與省合作共建山西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開展核心關鍵技術的集成創新和行業共性技術套用推廣。以太原技術轉移促進中心、太原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國家級科技服務示範機構為骨幹,組建中國(太原)創新驛站,建立難題徵集、項目對接、專業化服務工作平台,形成覆蓋全市、輻射全省的技術轉移網路。依託20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和“一網兩庫”基礎條件平台,建立10個成果轉化服務平台,每年組織推廣50項重大先進適用技術成果。
建設創新要素交易中心。以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為載體,實時連線北京、上海、天津等國家技術(產權)交易市場,促進人才、技術、資本、智慧財產權等創新要素向太原集聚。充分發揮駐外科技參贊和省外高校、科研機構山西籍專家學者的作用,加大科技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太原)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強化會前招商、會中對接、會後跟蹤和落地服務。
加大民生科技套用推廣。圍繞城市管理、環境保護、人口健康、公共安全以及青山綠水和藍天白雲工程等適應民生改善重大需求的共性技術及產品套用推廣,每年重點組織實施10個創新成果惠及民生套用推廣項目。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創新五大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技術服務體系和技術保障體系,加大農業先進適用科技成果的示範套用推廣,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套用。引導支持農村科技特派員組建聯合體,實施集團式農業技術承包,加強農業技術綜合集成套用。
(四)以重大自主創新產品開發和國家(行業)技術標準研製為標誌,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示範工程
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以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重大創新產品和技術標準為標誌,制定創新型企業科技素質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強化企業研發投入比重、新產品產銷比重、產學研合作載體建設等指標權重。對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加強跟蹤服務和監測分析,實行動態管理。實施重大自主創新科技專項,支持九大產業領域企業每年取得一批經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新產品和國家(行業)技術標準,提高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競爭力,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
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學習借鑑西安、武漢、杭州等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模式和運行機制,採取市縣(市、區)聯動、參股合作等方式,重點建設國家工信部微小企業創業園區等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不斷提升現有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功能,擴大孵化規模,提高企業畢業率,催生一批具有高成長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五)以產學研戰略合作為紐帶,實施產業高端創新人才及團隊建設工程
加大“人才扶持”科技專項實施力度。採取“引聘結合”方式、“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模式,以國家“千人計畫”、省“百人計畫”人才為重點,培育引進200名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具有較高創新水平、較大影響力的技術帶頭人,組建50個具有地方科技優勢、符合產業轉型需要、結構梯次合理的創新人才團隊。
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採取更加開放的舉措,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央企業來並建設研發機構和中試基地。在九大產業領域龍頭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舉辦工程碩士培養班,選拔優秀中青年科技人員到跨國公司短期培訓,培養和引進一批企業急需的高端創新人才。
重大項目
(一)規劃建設“太榆科技創新城”
高標準、高起點、大力度規劃建設太榆科技創新城,使其成為高端創新人才及團隊集聚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自主創新產品研發高地、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高地和全省綜改試驗區重大標桿項目。Ⅰ期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
(二)建設中關村—太原新興產業科技園
加快北京中關村高端人才、高科技成果和高新技術產業向我市梯度轉移。一是依託高新區建設中關村—太原新興產業科技園;二是依託10縣(市、區)建設10個結合縣域資源稟賦和經濟特色的專業科技園區;三是依託太榆科技創新城自主創新核心區建設中關村—太原科技創新公共平台。把中關村—太原新興產業科技園打造成為一流自主創新基地示範工程。
(三)建設循環經濟科技示範園
在東山地區建設低碳科技工業園,加強與中國華能公司合作,組建低碳技術研發機構,開發低碳、環保、節能技術,開展煤炭資源循環綜合利用、新型低碳技術項目研發等。在古交市建設煤矸石與粉煤灰綜合利用科技工業園,加強與中科院的科技合作,加快實施煤矸石生產特種陶瓷、泡沫彩釉玻璃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和納米聚晶金剛石、液體金屬散熱片等高科技產業化項目,把兩個園區全力打造成省級、國家級資源型經濟轉型科技示範園區。
(四)與省共建山西省工業技術研究院
依託高新區、經濟區整合科技資源和創新要素,採用省市共建方式建設山西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圍繞九大產業發展科技需求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工業化試驗及市場行銷策劃、人才培育引進等全方位、全過程服務,使其成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公共平台,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科技孵化器,輻射帶動全省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五)實施重大自主創新專項
實施50個重大自主創新項目。項目以企業為主體、產業化為目的、市場化為導向,採取產學研相結合方式,單項投資1億元、科技投資3000萬元以上。依託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計畫資金支持,集聚高端創新人才,研發高水平成果,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國內空白,搶占科技制高點。
(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
實施50個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項目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以上,具有較廣市場前景、較好產業化基礎、較大帶動係數等特徵,單項投資5億元以上、科技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三年內達產達效,提高對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到2015年,九大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0%以上,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九大產業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0%以上。
政策措施
(一)加大創新投入
一是加大財政科技投入。設立太原市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建設專項資金,合理確定財政科技經費在研發、轉化、產業化各階段的投入結構,引導和激勵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引導社會資金和民營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二是積極爭取列入國家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城市,成立太原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推進科技擔保體系建設。三是鼓勵發展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建立健全以政府風險投資補助為引導、民營風險投資為主體、風險投資進入與退出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國家組建科技發展銀行和山西轉型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重大機遇,積極籌建以支持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為重點的晉商銀行科技支行。
(二)創新體制機制
一是創新人才待遇機制。通過加大獎勵、提成、持股等方式,激勵和調動科技人員開展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科技創造財富按比例分享為基礎的提高人才待遇分配製度。二是創新科技評價機制,在評價內容和標準上建立以自主智慧財產權、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持續創新能力為價值取向的人才、項目評價標準體系。三是創新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採購等政策,對取得自主智慧財產權、經認定為國家級自主創新產品的實行以獎代補、政府優先採購等。四是創新自主創新基地建設管理機制,在對標一流的基礎上,實行方針目標管理,對自主創新基地建設中人才、項目、資金等實行全程科學管理,建立以績效考評為導向的獎罰機制。
(三)落實激勵政策
一是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投入,認真落實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費用稅收加計扣除政策。二是實施示範工程,採取以獎代補方式,鼓勵使用自主創新首台(套)裝備。三是對幫助中小企業解決重大技術難題的企業引進急需人才,市級科技計畫安排項目補助相關經費。四是採取資源換資本、市場換技術模式,引進高端人才、先進技術、重大項目和戰略投資。五是加大政府採購高技術服務力度,實現高技術服務企業用水、用電、用氣與工業企業同質同量同價,實行有利於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六是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和民營企業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四)建設專業園區
在開發區實施擴容提質,統籌產業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建設一批專業科技園,形成分工明確、專業配套、協同發展、循環高效的“一區多園”格局。發揮專業園區在招商引智中的重要載體作用,引進國家“千人計畫”高端創新創業人才來並創辦領辦研發機構和高科技企業。大力引進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創新資源和新興產業領域高科技企業梯度轉移到園區,實現集群發展。依託高新區引進和發展物聯網套用技術企業、生產性科技服務企業,建設留學人員創業園、火炬創新創業園、軟體園。依託經濟區重點建設煤機裝備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依託民營區重點建設現代物流園區。依託不鏽鋼園區推進同業入園,完善產業配套,提高不鏽鋼深加工和製成品產業規模。充分顯現園區的創新活力和人才高地效應,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出水平,提高園區經濟在全市經濟中的比重,使專業科技工業園區成為創新型企業集聚、創新型人才密集的重要創新基地。
(五)制定發展規劃
一是制定九大產業人才規劃。根據企業人才需求制定招商引智計畫,發揮本土人才作用,加強高等職業教育與中小企業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二是制定九大產業技術及產品創新規劃。在技術發展預測研究的基礎上,繪製技術發展路線圖和重大主導產品專利地圖。三是制定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建設年度計畫。強化頂層設計,確定工作重點,統籌科技資源,實施重大項目,支撐轉型發展。
(六)加強組織領導
1.成立領導機構。成立由市長掛帥的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建設領導組,市委考核辦、科技局、發改委、經信委、農委、財政局、人社局、環保局、城鄉規劃局、統計局、國土局、中小企業局、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不鏽鋼園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統籌安排、協調解決重大項目和重要事項。領導組辦公室設在市科技局,負責日常工作。
2.發揮專家作用。調整充實省城科技專家委員會,吸收國內一流專家參與,建立九大產業以及現代農業領域專家組,對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建設中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開展諮詢、評審、論證,建立民主科學決策機制。
3.開展工作對標。圍繞建設一流自主創新基地,發揚太鋼自主創新精神,借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經驗,與合肥市、西安市等開展“工作對標”,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奮力趕超。
4.明確任務分工。科技局要做好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創新平台建設規劃和產業技術發展預測;發改委、經信委、城鄉規劃局、國土局要做好一流自主創新基地涉及新興產業規劃布局;財政局要加大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建設資金支持;人社局要對一流自主創新基地人才引進提供保障;統計局要將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建設主要指標納入統計調查制度,開展分析監測並定期發布。
5.加強績效考核。將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建設主要指標分解納入各縣(市、區)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加大指標權重、明確目標任務,確保工作落實。
太原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