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道由衛州(河南衛輝)人蕭抱珍(1067一1166)創立,教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祈禳呵禁,治病驅邪。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籙法術,太一道獨以此出名,與天師道相接近。主張以老子之學修身,以巫祝之術御世。太一道創立的時間在金熙宗天眷年間(1138—1140),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蕭抱珍為“一悟真人”。
蕭抱珍出生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農曆三月二十四。最初,蕭抱珍只是在家傳教,後信徒日益增多,乃於縣東三清院故址草建茅庵而居,後擴展至山東,河北一帶,弟子們逐建有太一堂,太一宮,萬壽宮等,發展迅速。其教主要傳太一三元法錄,祈禳呵禁,治病驅邪等為內容,最後併入當時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一道
- 創建人:蕭抱珍
- 創建時間:於金熙宗天眷
- 性質:宗教
簡介,創立發展,
簡介
太一道自蕭抱珍創立後,先後傳門徒韓矩之子韓道熙,即太一道二祖。蕭道熙,本姓韓,嗣太一教後改姓蕭。蕭道熙掌教後,深得金世宗寵信,世宗敕以“萬壽”碑,於是太一道名聲大振,信道者受錄者日益增多,門徒遍布山東河北等地,太一道三傳至蕭抱珍門徒王守謙之子王志沖,即三祖蕭志沖,入道後改姓蕭。四傳至蕭抱珍再從孫蕭輔道。五傳至蕭居壽(本姓李),六傳至蕭全佑(本姓李),七傳至蕭天佑(本姓蔡)。太一道其傳教特點是:太一特以符籙名,以老子之學修身,以巫祝之術御世,特別是蕭抱珍羽化後,被賜贈“太一一悟傳教真人”,他的傳教大本營衛州太一萬壽宮,被改為“太一廣福萬壽宮”使太一之教大行於世至元以後才漸漸衰微,因全真教最得人心,故元以後大都歸於全真教。
太一道為金國中國北方興起的三道派之一。流傳至元代,後併入全真道。
創立發展
早年“既得道,即以仙聖所授秘籙濟人,祈禳訶禁,罔不立驗。天眷初,其法遂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明人無名氏所編纂的《衛輝府志》卷十三有〈蕭抱珍傳〉,內云:“蕭抱珍,衛州人,道貌純古,性至孝。嘗嗣道士李天競,業以符水應治,隨用輒驗。皇統間,徵至闕下,累被寵賚,有祈雪、伏龍、退星、禳火、平癭、開啞之異,因敕所居為太乙萬壽宮”。之所以稱“太一”,說法有二:
一為前碑所云,“蓋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一為《元史·釋老傳》所云,“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因名其教曰太一”。該教“以老氏之學修身”,“以巫祝之術御世”,重視符咒秘籙,祈禳訶禁,為人去厄求福。屬於符籙道教。
太一道創立後,於天眷初即“遠邇響風,受籙為門徒者,歲無慮千數”。“尋以所居湫隘,不可揭香火齋潔之虔,乃於州東三清院故址,葺茆而庵”。其後,弟子侯元仙又在趙州及真定的家中,“各建太一堂,奉持香火,以符藥濟人”。將太一道傳至河北趙縣、正定一帶。金皇統八年(1148),熙宗聞蕭抱珍之名,召赴闕,賜所居之庵名“太一萬壽觀”。於金大定六年(1166)逝世。死前留下遺囑,其後非蕭姓嗣教者,必改姓蕭。元憲宗二年(1252),追贈其為“太一一悟真人”。
太一道二祖蕭道熙,字光遠,本姓韓氏,其先汴州(今河南開封)人,五代祖徙居衛州。金正隆(1156~1161)間,韓氏舉族修太一教。“才免懷,留養道宮,受度為道士,復先訓也。再命而受清虛大德之號。大定六年冬十有一月,真人(蕭抱珍——引者注)羽化於萬壽丈室,……時師(蕭道熙——引者注)甫滿十祀耳。既窆師,乃陳寶籙、法物,具香火升堂,以二代嗣事諭眾”。遂改姓蕭,為二代祖。“九年,朝廷歆其行異,敕立萬壽額碑於本觀。是後聲教大振,門徒增盛,東漸于海矣”。“十一年,時師殆十有四臘,門人巨鹿李悟真者,造請:‘何為仙道’?師曰:‘做仙佛不難,只依一弱字便是爾,曰、弱者道之用也’”。大定十四年(1174),應金世宗詔,居中都天長觀,次年春,辭歸鄉里。後四年,復住趙州太清觀。大定二十一年,又被征至內殿,問以攝生之道,對曰:“噓噏精氣,以清虛自守,此野人之事,今朝廷清明,陛下當允執中道,恭己無為而已”。大定二十六年秋,忽思犧真岩壑,乃將教事付王志沖,去而遊歷名山,不知所終。
大定十六年,朝廷普試僧道,中選。十七年授度牒,保充衛州管內威儀、領教門事。大定二十六年(1188),蕭道熙將退席,密語蕭道宗曰:“吾門徒數萬,而試經具戒者,完顏志寧及王某而已。志寧資雖明敏,而頗輕肆,非主教之才,不如王某純粹廉法為可屬”。乃付以教事,為三代祖,改姓蕭。不久,有司選奏四方高德住天長觀,以蕭志沖應之。既而河犯郡城,居人往往他徙,汲縣太一觀殿宇亦頺毀俱盡,蕭志沖聞而還汲縣。次年河復,次第繕完,四方“求教者接跡而至,歲所傳無慮數千人”。金泰和(1201~1208)年間,因設醮祈皇嗣及依科作醮驅蝗“有驗”,詔賜號元通大師。大安二年(1210),自京師歸。一日集眾,令弟子蕭輔道嗣教,己則退處西堂,不復以世務關意。貞皊四年(1216)逝世。
以上三祖皆當金代。至四祖蕭輔道,始由金入元。蕭輔道(?~1252),字公弼,號東瀛子,衛州人。太一道初祖蕭抱珍之再從孫,於金大安二年至貞皊二年(1210~1214)間嗣教。不久,元兵攻占燕京,金都南遷開封。貞皊二年(1214)春,元兵分道而南,衛州被圍,三日城破。時蕭輔道以智逸至河南鹿邑主亳之太清宮。其後主河南柘城延祥觀十餘年。開興、天興(1232~1233)間元兵進攻柘城,乃不得不北渡返河北,先後主新衛昭順聖后祠和趙州太清宮。為給今後太一道的恢復和發展作準備,1234年後,在其弟子張善淵、張居皊等的輔助下,費時將近十載,修復被戰火焚毀的祖庭汲縣太一萬壽觀。
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很重視收羅人才,聞蕭輔道名,於1246年以安車征之。既至,雍容問答,譽之如梁之陶弘景和唐之司馬承禎,賜號太一中和仁靖真人。這次召見,說明太一道已獲元室的承認,為其在元代的發展開闢了道路。至憲宗二年(1252),忽必烈再次召見蕭輔道,並下詔追封太一道初祖蕭抱珍真人號,升太一萬壽觀為太一廣福萬壽官。同年,蕭輔道逝世。
元世祖有時還採納蕭居壽在政治上的進言。《元史·釋老傳》云:“(至元)十六年十月辛丑,月直元辰,敕居壽祠醮,奏赤章於天,凡五晝夜。事畢,居壽請間曰:‘皇太子春秋鼎盛,宜參預國政。’且又因典瑞董文忠以為言。世祖喜曰:
‘行將及之’。其後詔太子參決朝政,庶事皆先啟後聞者,蓋居壽為之先也。”可見蕭居壽所受之寵遇已超過甚先輩。
繼蕭居壽之後掌太一道者為蕭全皊,是為第六祖。據劉因《洺水李君墓表》,蕭全皊原姓李,父名守通,洺水(今屬河北)人。受父命拜蕭輔道為師。據《演化真常真人行狀》稱,至元三年,受封觀妙大師,至元十七年蕭居壽臨終時,受命嗣主法席。後加封承化純一真人。至元末、元貞初(1294~1295),有司奏請賜順州(今河北順義)地四千餘畝和宛平縣京西鄉栗林給全皊,以作太一道之恆產,全皊在元貞二年(1296)於其地建太一集仙觀一所。據陳垣先生考證,蕭全皊在延皊三年(1316)尚在世,卒於此年至泰定元年(1324)之間。
繼蕭全皊掌太一道者為蕭天皊,是為第七祖。原姓蔡。於延皊三年至泰定元年間嗣教。延皊二年與張留孫、孫德彧等參加大都長春宮所建金籙大醮時,未明著嗣教,但被稱為太一崇玄體素演道真人。泰定元年與吳全節等人參加崇真萬壽宮所建金籙大醮時,即明稱太一道嗣教七祖蔡天皊。據有關資料記載,他與玄教大宗師吳全節相友善,而且年歲相若。掌教至何年,已不可考。
太一道留存的資料極少,許多問題已難俱知。其宮觀、道徒大都在河南、河北,間有及于山東者,如嵫陽太玄觀。其教區組織,除兩京所設太一廣福萬壽宮為其首腦機關外,其下亦設路、州、縣等各級地方宗教組織。不過記載甚少,僅見蕭輔道弟子張善淵在定宗、憲宗時期,先後任過真定路提點和衛輝路提點。另一弟子張居皊在至元間任過衛輝路都提點。在此之前,三祖蕭道沖在未掌教之前,於大定十七年任過衛州管內威儀。
太一道傳至七祖蕭天皊,其後不見嗣教者,也不見太一道之活動。陳垣先生根據危素《送郭真人還玉笥山序》所記,在惠宗至元四年(1338),順帝敕玉笥山道士郭宗純為第八代祭遁真人,主六丁神之祠事,據推測,“則其時太一之法雖存,恐亦合併於正一矣”。因為早在至元十一年,元世祖即命蕭居壽繼劉秉忠主六丁神祠,此後該祠事就成為太一道之專職,現改由正一道士擔任,似可表明太一道已合併於正一。不過改由正一道士主六丁之祠祀,並不由第八代郭宗純始。在此之前的第六代就是正一道士了。該序云:“至順初,第六代真人毛君退休於龍虎山。”查《順天府志》卷七引《析津志》亦有“六代毛”的記載。其文曰:“元自開國,始創於西山,賜上名額(指靈應萬壽宮額——引者注),實自太保劉文正公之主也。其祖壇在上都南屏山,即太保讀書處,有碑文紀事。而此壇天下有二焉(即大都西山和上都南屏山——引者注)。因著其開壇闡教之名氏次第於後:第一代宗師劉秉忠太保文正公,第二代李,三代張,四代林,第五
代林,六代毛,七代謝,八代郭,九代劉,十代譚,十一代潘。”除第一代劉秉忠外,各代皆只著姓氏,未列名,但與《釋老傳》和《送郭真人還玉笥山序》相比勘,可知第二代李為李居壽,第八代郭為郭宗純。而“六代毛”和前《序》之“第六代真人毛君”,究為何人,據有關資料分析,應為玄教大宗師張留孫之弟子毛穎達。袁桷《玄教大宗師張公家傳》所列留孫弟子五十四人,和趙孟瞓《玄教大宗師張公碑銘》所列留孫弟子七十五人中,皆有其名。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七有“毛穎達封真人制”,未署年月,真人號也未署明,但註:“主祭丁甲神”。虞集《河圖仙壇之碑》則明確記載,延皊元年(1314),“制授公(張留孫)弟子毛穎達正德弘仁靜一真人,嗣掌遁甲之祠事,賺銀印,視二品。”可知《清容集》之封毛穎達真人制在延皊元年,並受命主祭遁甲六丁之神。由此可以證明,《送郭真人序》和《析津志》所記靈應萬壽宮第六代真人毛君即毛穎達。《元史·文宗紀》又載天曆二年(1329)八月庚子,“遣道士苗道一、吳全節修醮事於京師,毛穎達祭遁甲神於上都南屏山、大都西山。”證明毛穎達在天曆二年仍任此職。直到至順元年(1330),始“退休於龍虎山”。
由上可見,從延皊元年起,主六丁神祠事即改由全真道士擔任。時當太一六祖蕭全皊掌教末期。此後繼任掌教的為七祖蕭天皊。由此看來,自六祖蕭全皊之末,至七祖蕭天皊掌教期間,太一道和全真道的關係已十分密切,蕭全皊和蕭天皊雖仍掌太一道教務,而六丁之祠卻交由全真掌教真人統一安排了。經過這兩代與全真派的進一步交融,在蕭天皊之後不另設掌教,在組織上最後也併入全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