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籙法術

符籙法術,在道教的宗教活動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謂法術,是指召役鬼神以及造成超自然變化的作業系統。符籙法術之功名符道符構成中有文字、有星象、有厭勝物,另外一些符還有神像,但以文字為主體:專門供畫符用的文字稱為符字,符字與符都有音讀,稱為符音。由符字和其它成份如星圖、神像、厭勝物等構成符,知道這些成份的含義,就可以明白符的結構:從上面的介紹可以明白,符是以符字為主的組成成份依照一定的規則相互配合而成的。簡單的符只由一個或幾個簡單的符字構成,複雜的符則有多個甚至於多重成份拼合而成,所以極難讀懂。因為不僅構成符的成份在各道派中形制不一,且只在內部師師秘授,外人難得而窺,而且諸種成份的搭配,其序或正或反,上下左右位置也很難理出頭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籙法術
  • 外文名:Charm spells
  • 拼音:fulufashu
  • 隸屬:道教
起源,組成部分,內容,結構,

起源

就符字的容量而言,道教符書能夠有連貫的文句表達一定的宗教內容,比起散漫於民間的巫師使用的巫符字多量大,表現出自發的民間巫術向人為的、有系統理論的宗教形態過渡的軌跡。就符字的形式而言,目前見到的道符除使用巫符般的以隸字拼合、變形而成外,又借用篆體和蟲書鳥跡的古文。這種變動,在東漢末即已開始,其主要代表為古靈寶經的《五芽真文》和《三皇文》。《五芽真文》字作篆體,《天仙金母大法》、《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在篆字下注出音讀,但按之字書,與回響音讀的篆字不同,應當是造作者依據篆字筆意自創之文字。《三皇文》符字則是篆體、古文和類似《太平經復文》的重疊字三種兼而有之。《三皇文》的符字,道教中稱做“天篆雲書”。又稱“雲篆”,因為在道士觀念中,此類符書原來是秘於上天的,故稱天篆;同時又說系雲氣自然結成,天上的神仙也不過是加以摹寫,然後再傳入人間,故稱“雲書”、“雲篆”,其字型多仿篆體及蟲書鳥跡的古文,為突出“雲書”的特徵,筆畫故作曲折盤紆如雲氣繚繞之象。“天篆雲書”的觀念被道教內部普遍接受後,即使畫復文式的符,也儘量使之筆畫紐曲,於是這點成了道符的一般特徵。

組成部分

1、步罡:道教法術在施行中,法師常口念咒,手掐訣,腳步罡。掐訣步罡是行法時法師的一兩種基本的形體動作。要了解道法,對這兩者就要有初步的了解。步罡,全稱踏罡步斗,又稱步天綱。它是從古老的年代中傳下來的:罡,原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顆星,斗即北斗,後來又擴大範圍,泛指東南西北中五方星斗。法師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鋪設罡單,象徵九重之天,腳穿雲鞋,在一片悠揚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斗宿之象、九宮八卦之圖步之,以為即可神飛九天,送達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道教(特別是正一派)徒行法、修煉,步罡踏斗都是一種基本功,也是法師基本的形體動作。
2、術數:道法體系中還包括大量的術數。它們以占驗和趨吉避凶為主,包括算命、看相、風水、符讖等。它們的源頭很古老。《四庫全書總目.術數類提要》說:”術數之興,多在秦漢以後,要其旨,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剋制化,實《易》之支派,傅以雜說耳。“其實,《易》本身是從占卦的記錄中慢慢演變成哲理著作的,而且這並不妨礙仍然有人將之當成占驗工具來使用。這些術數,本來在社會上各個階層中流傳,道教在形成過程中吸收進自己的法術體系,而社會上仍然有人傳授此類方術,甚至有專門賴此為生的江湖人群。就道教而言,習之較多的有卜筮、奇門遁甲、算命、相術、風水,說符命、推背圖等。
3、掐訣:掐訣又稱握訣、捻訣捏訣、法訣、手訣、神訣,有時稱斗訣,簡稱為:它是道法的基本方法之一。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間結成某個固定的姿勢,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它和步罡一起,是道法和行持時的基本的形體動作。道士誦經、念咒、步罡、結壇、召將、氣禁、收邪、治病、祈禳等的各個環節都要掐相應的訣。《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九:凡行步、問病、治邪、入廟、渡江、入山、書符並須掐訣目。掐訣是從古代的氣禁之術中繼承下來的。道教在發展中依據自己的神譜和法術理論,作了增益、改進,形成龐大的手訣系統。
4、祈福和禳災:祈禳,是道教最富特色的法術。祈即祈禱,指禱告神明以求平息災禍、福慶延長:內容廣泛,幾乎覆蓋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有祈晴、祈雨、驅蝗、祛病、遣瘟等祈求解除災患的祈禱,也有祈嗣、祈壽、祈福以及企求國運綿久一類以求福祉為主的祈禱。
5、變化之術:道法的內容繁多,變化之術是其中比較基礎的類型。道教變化之術,指各種用人工控制的隱遁易形、變化萬物的法術。它的由來甚古,在漢代已經有不少著名的善於變化之術的方士,東漢時它已成了道法的重要組成部份。

內容

卜筮:這是最早出現的術數之一。商周時代,就有龜卜、筮占,後者的典籍《易》成為五經之一。龜卜的特點是利用龜甲燒灼後的裂紋來斷吉凶,筮占則主要用蓍草的分合所得數字為占。以後筮法得到改進,所用數字固定於七、八、九、六之上,形成卦象,其間數字的分合變化較有理則可循,所以在占法中取得優勢。只是大約從南北朝之後,用《易》為本的卜卦方法,不再用蓍草,而用金錢來代替,方法是大地簡化了。從中又演變出文王課、梅花易數、太乙神數等不同的流派。道教中和教外都有許多傳習。
奇門遁甲:在術數中,太乙九宮、六壬和遁甲號稱三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幾種術數,道士都極為重視,其中若干書被收進《道藏》。其中遁甲尤其名聲響亮。遁甲是用來選擇時間和方向的術數。這一術數比較複雜,理解和運用方法也有多端,這裡據著名道教研究專家胡孚琛先生在《道教志》中的闡述作些介紹。遁甲利用時空因素來趨吉避凶。其要點在排局布盤。盤分天地人。天盤為九星(天蓬、天芮、天沖、天輔、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地盤用九宮八卦;人盤為八門(休、死、傷、杜、開、驚、生、景)排局布盤時以順儀(戊、己、庚、辛、壬、癸)逆奇(乙、丙、丁)為陽局,以逆儀順奇為陰局。按年份、節令、時辰將八門、九星、九神(直符、蛇、太陰、六合、勾陳、朱雀、九地、九天)在九宮八卦盤上排列成局。冬至到夏至之間陽氣回升,用陽遁;夏至到冬至之間陰氣漸長,用陰遁。為了將時間的乾支與二十四節氣密切聯繫起來,;布局時按正授、超神、接氣、置閏的規律,將上元符頭(十五日值一個節氣,分上中下三元,每元五日,第一日為符頭)和節氣調整好。這樣就可以排出一種奇門遁甲的日曆,從而用以選擇時間、方位和占斷吉凶。奇門遁甲是和古代天文曆法之學聯繫最緊密、綜合性最強的術數,它將古代術數家創造的陰陽、五行、天干地支、河圖洛書、八卦九宮等學說都包括了進去,並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算命:又稱推命。因為使用對象的生年、月、日、時的乾支為推算的基礎,所以稱為四柱推命術;四柱即四個乾支,每一乾支用兩個字表示(如甲子、乙丑等),一共是八個字,所以又叫做排八字。一般認為,它起於唐德宗時的李虛中依人的乾支推人命運,當時只用年、月、日,後來宋代徐子平又加/上時辰的乾支。所以後人多稱其為子平術。其術以四柱的五行生剋制化關係,復加上節氣旺相等,斷人一生吉凶窮達。
相術:相術起源很早,先秦時就已經提到某些個有名的相士。它的特點是據人的面相、骨相、手相、氣色等推斷其命運。道教什麽時候引進相術不可確指,但五代北宋以後道士陳摶的相術卻大大的有名。有傳說稱,陳摶的師傅是麻衣道者,為一位僧人。據邵伯溫《邵氏聞見錄》等書記載,陳摶相術名重一時,宋太宗曾請他相當時尚為皇子的真宗,陳摶才到皇子門口,便立即返回。問他是什麽緣故,他說:王爺身邊服侍的人,都是將相的料,何必再見王爺?這樣太宗便確立真宗為太子。據一些材料推測,麻衣、陳摶所用的是骨相術,後代流傳著一本《麻衣相法》又稱《麻衣神相》,則是相面術,大約是他們名氣太響,便假託他的名義流行。明清時有人編了本《陳希夷心相編》,也是用了陳摶(號希夷)的名義,不過它專論“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大多是談處世哲學,雖也論禍福,但大要歸於儒家倫理,可以看做相法的變格。

結構

道符構成中有文字、有星象、有厭勝物,另外一些符還有神像,但以文字為主體:由於道符的主幹是漢字和漢字的變形,所以按其原初狀態說是可以讀的。
專門供畫符用的文字稱為符字,符字與符都有音讀,稱為符音。由符字和其它成份如星圖神像、厭勝物等構成符,知道這些成份的含義,就可以明白符的結構:從上面的介紹可以明白,符是以符字為主的組成成份依照一定的規則相互配合而成的。簡單的符只由一個或幾個簡單的符字構成,複雜的符則有多個甚至於多重成份拼合而成,所以極難讀懂。因為不僅構成符的成份在各道派中形制不一,且只在內部師師秘授,外人難得而窺,而且諸種成份的搭配,其序或正或反,上下左右位置也很難理出頭緒。比如前面曾經提到過的《靈寶五符》又稱五方靈寶符命,便難以分辨其成份及各成份間的結構方式。
還有不少符,就其形象而言,只見層層塗抹,墨汁淋漓,有時形成一個大墨團,有時變成神靈的剪影,其結構常令人覺得神妙莫測,無從索解。其實它們也是可以解讀或剖析的。只是對他們的解剖,必須追蹤其書寫過程,而不能僅在其已成的圖形前殫思竭慮而已。這些惟見墨圖莫辯結構的符,在宋代之後雷法諸道派中流傳甚多,特錄取雷法中的《歘火大神符》以見一斑。
符的右側為該符的散形(畫符時畫其中每一局部--多數是每一筆,稱散形,或分形;由用形構成符的整體,稱聚形形,或合形。)及其相應的書符咒。照書符咒的描述,知道符中的每一部分皆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建構起來就是一篇讚美天君巨大威力、敕令焚鬼滅災的檄文。左眼為日,右眼為月;開眼則火光萬丈,照耀天地邪鬼滅絕。天圓地方,六律九章,八卦。而畫符的每一筆,正是某一咒語的特別符號。但在左側的合形中,這些構成部份已經混然一體,不復可辨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