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自然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公共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歷史文化,歷史事件,文化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河北區是天津市區退海成陸最早地區之一,戰國時期已有先民足跡,隋唐時期有人定居。
明
永樂二年(1404年),又在直沽設天津衛,衛城的東門外和北門外地區屬
順天府武清縣。
清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改天津衛為天津州,屬河間府;同年九月,又改天津州為直隸州,管轄
武清、
青縣、
靜海三縣。河北區屬天津州或
天津直隸州管轄。
清雍正九年(1731年),吏部議覆直隸總督
唐執玉的奏請,認為“天津直隸州系水陸通衢,五方雜處,事務繁多,請昇州為府,設知府;附郭置天津縣,設知縣”;與原轄之青縣、靜海,及滄州、南皮、鹽山、慶雲統歸天津府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將天津改為
特別市,市下設區,後今河北區境先後隸屬於幾個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天津特別市成立後,河北區境內分屬四區、特二區、特三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分屬四區、五區、特二區、特三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分屬四區、五區、十一區、十二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分屬二區、三區、四區、特管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境內分屬二區、三區、四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境內分屬二區、三區。
1952年,區境才有完整的政區,時稱三區。
1956年,三區改稱河北區。
1966年9月5日,中共河北區委、區人委發布《關於更改區名的通知》,河北區改稱
衛東區。
1968年1月23日,天津市革命委員會發文統一各區名稱,衛東區仍恢復為河北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2年10月1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頒發了《關於本市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及撤銷區公所成立區人民政府》的命令。天津市內11個區調整為8個區,新建立的區人民政府,是一級政權組織。二區和三區的市區部分合併,稱三區;農村部分劃歸郊區。三區人民政府建立後,根據天津市人民政府指示,依照戶籍、街道、治安等情況,將派出所進行裁併,同時建立街公所,街公所為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政府職能。把原二、三區43個公安派出所調整為29個,並改稱街公所,下轄209個居民委員會。
1954年12月,第三區將原來的29個街公所,調整為26個。
1956年6月,天津市街道辦事處進行調整,河北區將26個街道辦事處裁併為15個。
1958年,天津市實施新的行政區劃,將天津市8個市區和4個郊區,合併為6個區。將河北區建國道街(興隆街以南地區),全部劃歸和平區,劃出居民40235人;河東區王串場、牆子街兩個地區,劃歸河北區,劃入居民81965人;北郊區的小淀、朱塘莊、韓盛莊、蘆新河、大張莊、宜興埠6個鄉和東郊區孫莊子、大畢莊兩個鄉劃歸河北區。此外還有吊橋、解放橋、金鋼橋3個漁業生產隊劃歸河北區管理。調整後,河北區轄小關大街、小樹林、天緯路、河興莊、王串場、牆子、京津公路、中山路、轉盤9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農村人民公社(興淀公社轄56個自然村)。同年9月18日中國第一個城市人民公社在天緯路街誕生,定名為河北區鴻順里人民公社。
1960年,河北區將9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6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光復道人民公社復歸河北區管轄。
1961年5月13日,經市人委批准,原屬
武清縣的南王平等16個村(共121戶、5726人)劃歸河北區,6月,改成南王平人民公社。同時將原宜興埠人民公社重新劃分為大畢莊、宜興埠、朱塘莊、蘆新河4個人民公社。
1961年12月,天津市頒發檔案決定恢復郊區建制,河北區農村部分全部劃歸郊區。
1962年10月6日,河北區將7個城市人民公社調整為16個街道辦事處。
1980年4月,河北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成立河北區人民政府。
1981年8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增設建昌道、八號路兩個街道辦事處。
1984年,八號路街改稱江都路街道辦事處。
1984年2月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調整河北區部分區劃界線。
1985年8月,河北區增設靖江路街道辦事處。
1989年,河北區增設大江路街道辦事處。
1990年,河北區增設鐵東路街道辦事處。
2000年5月7日,河北區委、區政府將所轄街道撤併調整為10個。
區劃詳情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河北區位於東經116°43'至117°10',北緯38°34'至39°08'之間。東部與
東麗區接壤;西部以海河、
北運河為界,與
和平、
南開、
紅橋三區隔河相望;南部與
河東區毗連;北部與
北辰區相鄰。古為退海之地,地處
京杭大運河和鐵路天津站水陸交通運輸樞紐、海河水系扇柄處,距今4000—4500年成陸。
地質地貌
河北區在中國大地構造單元中,屬於
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沉降帶的華北沉降帶,區境橫跨新華夏構造體系的“冀中坳陷”和“滄縣隆起”兩個構造單元。《中國地質年代表》《天津市區域地質志》《天津市基岩地質圖》等資料顯示,河北區分布著
太古宇中
太古界(距今約36-32億年)、
元古宇中
新元古界(距今約18-8.5億年)、
古生界(距今約5.43-2.57億年)、
中生界(距今約2.5億年—9600萬年)、
新生界(距今約6500-1萬年)地層。
河北區從地貌上看是一個被新生界深厚鬆散沉積地層覆蓋的典型
低平原區,但從地質構造上看情況卻比地面複雜得多。區境坐落在新華夏向(東北—西南走向)的“滄縣隆起”(古潛山頂部)及“冀中坳陷”(古構造盆地)之上,二者之間以新開河下面的“天津北斷裂”為界,區境南界海河下面深埋著一條著名的“海河斷裂”。區境地貌屬於天津東南部海積沖積平原區,地貌主要特點是地勢低平,海拔均在5米以下,地面坡度平緩,主要由低平地、
窪地、微高地、人工堤及
坑塘等地貌類型構成。地面組成物質以
砂質粘土和
粘土為主,土壤含鹽量較高。
水文
流經河北區境的河流有
海河、
北運河、
新開河、
月牙河、子牙河、北塘排水河等6條。其中,海河全長74公里(區境岸線長約4公里)、北運河全長168公里(區境岸線長5.05公里)、新開河全長13.2公里(區境岸線長5.7公里)、月牙河全長14.4公里(區境岸線長4.6公里)、北塘河全長32.7公里(區境岸線長2.45公里)及子牙河。
氣候
河北區屬於世界最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和
暖溫帶半濕潤
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熱同季等特徵。夏季(6~8月)氣溫最高,各月氣溫均在24℃以上;冬季(12、1、2月)氣溫最低,各月氣溫在-1.5℃以下。地面平均溫度全年最高月是7月,達29.4℃;1月最低,為-4.5℃。土壤
凍結期始於11月18日,止於3月9日。無霜期一般始於4月14日左右,止於10月24日左右。結冰期一般始於12月中旬,止於翌年2月中旬。降雪期一般始於11月下旬,止於翌年3月中旬。年平均降水量為562.1毫米。實際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61.4小時。
太陽高度角夏至日最大,為74°19’;
冬至日最小,為27°45’。風向呈季節性更替,以西北為主。區內年平均風速為3米/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流經全市中心城區的海河上遊河段有16公里,其中流經河北區的有4.8公里,約占三分之一。包括海河在內,河北區有北運河、子牙河、新開河、月牙河、北塘河六河環繞全區。
生物資源
河北區境內植被屬於中國
暖溫帶夏綠闊葉林植被類型。天然林早已被人工園林和行道樹替代,草本植物和極少數灌木還殘留有野生種。人工植物有320餘種,野生植物有170餘種。綠地面積738.37公頃,2018年空氣品質綜合排名保持全市第一。境內動物區系屬於
古北界,
鳥類有50餘種,
魚類有20餘種,
兩棲類、
爬行類、
哺乳類有10餘種,昆蟲類有10餘種。
氣候資源
河北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13小時;太陽輻射強,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4935兆焦耳/平方米。日均溫度穩定超過0℃的日期始於3月2日,終於12月1日,全年276天,大於0℃的積溫4722℃;日均溫度超過15℃的日期始於4月28日,終於10月8日,持續期165天。
河北區境內地熱田有兩種類型地熱水:一類是位於上部的第三系
碎屑岩孔隙熱水,為低溫—中低溫水,頂板埋深390-420米;另一類是位於下部的
中上元古界、
下古生界基岩
岩溶裂隙熱水,為中低溫—中溫熱水,頂板埋深1000米。境內地熱具有分布面積大、地熱梯度高、熱儲含水層埋藏淺、熱水儲量豐富、便於開採利用等特點。
人口
截至2018年,河北區戶籍人口63萬人,常住人口90萬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河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近70%;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7億元,稅收占比達78.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完成率達103.6%。
第一產業
河北區為天津市中心城區,故無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2018年,河北區引入18家京冀企業,引進高質量項目28個,國內招商引資到位額70億元。
第三產業
2018年,河北區駐區金融機構116家;引進、轉型、培育39家電子商務企業。
交通運輸
公路
河北區內有距離中心城區最近的高速出入口,可以直達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和
天津港,距機場車程僅需20分鐘。區內共有200多條道路與30多座橋樑縱橫交錯。
鐵路
公共運輸
天津正在運營的捷運2、3、5、6號線共有18個站點設立在河北區,正在籌備建設的捷運4、7號線途經河北區,規劃建設的捷運12、13號線和Z2線途經河北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河北區中國小實現“四率”達標,國中鞏固率居天津市第一。天津二中高考上線率多年保持90%左右。河北區形成了普通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幼兒教育、老年教育、各類培訓等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
截至2018年,河北區共有國小22所,中學17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高等院校4所。
類別 | 學校名稱 | 備註 |
---|
國小 | | |
| |
天津市河北區新開國小 | |
天津市河北區中心國小 | |
| |
天津市河北區育嬰里第二國小 | |
| |
| |
| |
天津市河北區第二實驗國小 | |
| |
| |
天津市河北區五號路國小 | |
天津市河北區光明國小 | |
| |
| |
天津市河北區紅權國小 | |
| |
| |
| |
| |
| |
中學 | | 市教委直屬重點中學 |
| 區屬市級重點中學 |
| 區屬市級重點中學 |
| 區屬市級重點中學 |
| 區屬市級重點中學 |
天津市木齋中學 | 區級重點中學 |
| 區級重點中學 |
| |
| |
| |
| |
| |
| |
天津市匯森中學 | 民辦 |
天津市天士力中學 | 民辦 |
| 民辦 |
天津意斯特美術高級中學 | 民辦 |
| 天津市中山志成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
| |
| | |
| |
| |
| |
科學技術
2018年,河北區新增市級科技型企業167家,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176家;新增規模過億元科技型企業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2家,科技成果登記101項、專利授權1052件,技術契約成交額37.2億元。
文化事業
天津市河北區文化館成立於1949年10月,館址位於河北區黃緯路15號。館舍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有多功能廳、音樂教室、多用途教室、音像製作室等硬體設施,具備演出活動的流動和音響設備。2005年,承辦了天津市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在本市形成了積極的影響,2014年該藝術節被評為市級文化品牌活動。
天津市河北區圖書館籌建於1956年6月,接收天津市第三文化館圖書組3萬冊藏書,於1957年2月7日正式開放。辦公地點坐落於河北區中山路289號和小關大街5臨2,兩處館舍面積合併360平方米,工作人員10人, 1966年“文革”開始,被迫停館,建制撤銷,與原區文化館、區兒童文化服務館、區俱樂部合併為“區毛澤東思想宣傳站”,下設圖書組。1978年元旦恢復圖書館建,1983年遷至新館址(黃緯路三馬路139號)並於1983年5月1日開館。新館舍占地面積近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餘平方米。1998年9月經區政府同意館舍接四層,現館舍面積為2100平方米。總藏書26萬冊,工作人員32人,1994年、1998年、2004年連續三次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二級公共圖書館、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一級
公共圖書館。自1982年至今連續被評為市級文明圖書館,1990年12月受到文化部表彰,1991年授予天津市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995年為天津市“八五”立功先進集體。藏書以收藏中文普及型、綜合型書刊為主,外文圖書只收藏學習語言文字的工具書和通俗讀物。截至2013年底本館藏書共31萬冊。
天津市河北區少年兒童圖書館,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小關大街金輝里34號,是1981年成立的天津市第一所獨立建制的區級少年兒童圖書館,是一所面向學齡前兒童至國中三年級學生、教育文化工作者以及少年兒童的家長提供書刊文獻閱讀和知識諮詢服務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天津市河北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兩次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明圖書館稱號,為國家三級圖書館。建有7個幼稚園圖書分館,館內設有借閱部、電子多媒體閱覽室、親子閱覽室三個服務視窗,並根據實際情況在寒暑假及雙休日等接待讀者高峰日延長開館時間,保證讀者借閱。
歷史文化
河北區曾一度成為天津乃至華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天津近代金融和工業的搖籃,是洋務運動、北洋新政的發源地,集中體現了一百多年來天津的發展特點。
歷史事件
中國近代史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諸如
戊戌變法、
義和團運動、
五四運動等均與河北區有著密切聯繫,這裡成為誕生新思潮、新文化、新藝術、新教育、新司法、新軍事、新工業的地方。
文化古蹟
河北區內保存有多處中國近現代革命遺址、歷史遺蹟、名人故居,擁有“全國之最”20多個,不僅擁有意式風情區、
大悲院、
望海樓、
覺悟社、
女星社遺址等眾多的風貌建築和文化遺存,還有當
梁啓超、
曹禺、
李叔同、
袁世凱、
馮國璋、
曹琨等歷史名人故居,匯集北洋新政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洋樓文化、名人文化,為河北區贏得了“近代中國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的美譽。
全區不可移動文物109個(件/處),其中國保4個,市保31個,區保32個,未核定42個。全區有國家A級景區15處,佛教聖地大悲禪院(國家4A級景區)和集中了140餘座百年歷史義大利風貌建築的意式風情區(國家4A級景區)坐落在區內。
中國近現代革命遺址主要有:北洋法政專門學堂舊址、覺悟社舊址、
女星社舊址、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舊址、天津工余補習學校舊址、解放天津會師紀念地等。
歷史遺址主要有:
天津教案遺址、
直隸總督衙門遺址、水師炮台遺址、戶部造幣總廠遺址、狀元樓遺址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
級別 | 名稱 | 入選時間 |
---|
市級 | 東於莊同樂花鼓老會 | 2009年 |
堤頭慶雲高蹺老會 | 2009年 |
金獅大轎老會 | 2009年 |
鷹帽子(獵鷹防護罩) | 2013年 |
津門重刀36式 | 2013年 |
小關公議高蹺 | 2013年 |
天津許氏木匠手工技藝 | 2013年 |
工藝毛猴製作技藝 | 2016年 |
泥人王彩塑 | 2016年 |
北孟通督正脊推拿術 | 2016年 |
津派花鳥玉雕 | 2016年 |
王派(王鳳山)快板 | 2016年 |
烏雞門武術 | 2016年 |
天津傳統形意拳 | 2016年 |
蘇氏骨科 | 2016年 |
區級 | 工藝京劇藝術人偶 | 2009年 |
行雲手長仕門武術 | 2009年 |
津門霍氏迷蹤藝 | 2009年 |
中華武士會(形意拳武術)2011年 | 2011年 |
天津朱氏泥塑 | 2011年 |
內畫鼻煙壺 | 2013年 |
天津輪子毽項目 | 2014年 |
五指彈禪按摩技法 | 2016年 |
滿漢雙文書寫藝術 | 2016年 |
風景名勝
大悲禪院
大悲禪院,座落河北區天緯路中段東北側,因供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而得名,是天津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佛門十方叢林寺院。寺院始建於明末清初,興於康熙八年,總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約合六十三畝),1980年,開始修復工作,並重塑全堂佛像。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1986年正式對外開放。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跨海河連線河北區與紅橋區,2008年,天津新地標建築——“天津之眼”摩天輪落成。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摩天輪高度為120米,輪外掛裝48個透明座艙,每艙可乘8個人,有空調調節溫度,可同時供384人觀光。摩天輪依靠電力驅動,約28分鐘旋轉一周。
北寧公園
北寧公園,前身是種植園,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實業家
周學熙籌辦。1931年,北寧鐵路總局用對
開灤礦務局的罰金55萬元,將種植園購得,重加整修,冠名為“寧園”,成為中國首座鐵路公園。其毗鄰處建有河北省第一博物院,河北省實業廳將該園與博物院並成四百畝地。
梁啓超紀念館
梁啓超紀念館,位於河北區民族路44號和46號,分別是梁啓超的舊居和書齋。
梁啓超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戊戌變法”運動的中堅人物,與
康有為齊名。辛亥革命以後,曾出任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財政總長等職,也曾在
清華大學和
南開大學任教。1915年舉家遷來天津。他在二樓辟一大間做書齋,起名“飲冰室”。1924年,梁啓超又在寓所右側建造了一幢飲冰室書齋(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
榮譽稱號
2019年8月13日,河北區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