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

2021年11月25日,《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獲得市政府第17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12月6日發布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
  • 實施時間:2021年12月6日
  • 通過時間:2021年11月25日
編制背景,規劃特色,主要內容,

編制背景

基本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線民心,涵蓋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各方面,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是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通過社會分配、再分配由人民民眾享有、享受的重要體現,是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載體,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和城市溫情、溫度的具體表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203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目標之一,就是要求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動員令。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刻領會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準確把握人民民眾新時代的新需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逐年增加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財政支出,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十四五”時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作為本市“十四五”時期的重點專項規劃之一,堅持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為基礎,進一步建立健全本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制定出台《規劃》,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民民眾生活品質的重大舉措,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

規劃特色

《規劃》按照國家的總體要求,結合天津市實際,對“十四五”時期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作出全面系統部署,主要突出以下四方面特色,概括為“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切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網,穩步提高優質資源均等共享水平,不斷滿足日益個性化、多層次的人民民眾需求,努力推動、幫助和服務人民民眾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創新管理方式、供給方式、技術套用方式,協調城鄉、區域、各類人群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布局,建立健全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推動改革創新與效率提升相促進,為人民民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市政府組織各有關部門,面向基本公共教育、就業與社會保障、基本社會服務、基本健康服務、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體育和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七大領域,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找出我市基本公共服務存在的短板與弱項,針對義務教育學位供需不平衡、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足、養老機構床位緊張以及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等社會普遍關注問題,研究提出了94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40項重點任務、41項保障工程。
四是堅持體現天津特色。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合理適度調整天津市服務項目和保障標準,確保人群全覆蓋、標準不攀高、財力有保障、服務可持續。與《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相比,天津市新增了中等職業教育市政府助學金、城鄉低收入家庭救助、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殘疾人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補貼、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等17項服務項目。在服務項目設計上,更加聚焦民生需求,注重對特殊人群的社會保障,如針對老年人增加了助餐服務,針對農村居民增加了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針對退役軍人增加了就業創業服務,進一步織牢織密民生保障網。在保障標準設定上,在對本市財政承受能力進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各服務項目保障標準,明確支出責任,所有服務項目標準均達到或高於國家標準。

主要內容

《規劃》共十章,包括發展基礎、主要目標、服務標準、保障工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總結回顧了我市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基礎與環境。
“十三五”以來,市委、市政府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各領域重點任務成果顯著。一是教育普惠水平明顯提升,累計新增幼稚園學位16萬個,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二是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累計新增就業247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三是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全市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01萬人、349萬人、406萬人、1164萬人、354萬人。四是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天津醫院改擴建、環湖醫院新址擴建等13個項目竣工、12個投入使用,家庭醫生有效簽約居民超過400餘萬人。五是基本社會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高,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1870元、1530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達到每人每月2570元。六是住房保障體系持續完善,新建棚戶區改造安置房11.37萬套,發放租房補貼19.65億元,銷售限價商品住房2萬套。七是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提檔升級,開展922項重點閱讀推廣活動,每年開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動,人均體育場地達2.35平方米,成功舉辦第十三屆全運會、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
第二部分,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在總結分析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存在問題與面臨形勢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到2025年的主要發展目標:即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全面建立、供給水平顯著提升、資源配置更趨均衡、保障機制更加完善,同時提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3%、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5%、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高於90%等27項衡量本市基本公共服務整體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
第三部分,深化完善了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針對基本公共服務七大領域,按照服務項目、服務對象、保障標準、支出責任、覆蓋水平5個方面,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健康管理等94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基本標準,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夯實社會救助體系等40項重點任務,以及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計畫、全民社會保障信息化工程等41項保障工程。
第四部分,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從落實主體責任、加大財力保障、強化科技支撐、加強人才培養、實施動態評估等5個方面提出了具體保障措施。
許穎悟表示,下一步,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市政府將繼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持續完善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著力補齊補強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弱項,著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治理效率,努力完成《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切實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王劍鋒首先介紹,為什麼要編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的問題:
基本公共服務是由政府主導、保障全體公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服務,政府承擔兜底保障的主體責任。基本公共服務與公共服務有所不同,強調的是“公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和“政府承擔兜底保障的主體責任”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要,保障人民民眾最基本的教育、就醫、養老等權益,強調“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另一方面是守住兜牢民生底線,注重各級政府兜底保障,守住全社會發展的民生底線。同時,《規劃》在對天津市財政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和實施標準,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確保“人群全覆蓋、標準不攀高、財力有保障、服務可持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天津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作為市政府確定的“十四五”時期重點專項規劃之一,建立健全天津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明確了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水平和支出責任,是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對於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進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
——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王劍鋒同時介紹,《規劃》是如何確保未來幾年乃至更長時間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服務品質不斷提升的問題: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強化政府在基本民生保障中的主體地位,健全政府投入持續穩定增長機制,加強公共資源投入保障,加快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鼓勵和引導各類主體參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構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推動形成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多元參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格局,不斷改善人民民眾公共服務體驗。
二是強化要素保障。持續加強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助殘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和重大人才引進,提升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整體服務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網際網路+”等手段,進一步最佳化服務方式、提升供給水平。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慧型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等特殊民眾在運用智慧型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困難民眾主動發現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民眾及時得到救助。
三是實施動態評估。完善對規劃實施情況的信息收集和動態跟蹤,加強對規劃主要指標的監測、統計。暢通社會監督渠道,積極開展社會評價,凝聚社會共識。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情況的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第三方評估體系,及時發現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適時調整相關政策,綜合考慮我市經濟發展水平與財政承受能力,動態調整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標準,確保保障更精準、標準有提升、服務可持續。
——市民政局副局長張清玲首先介紹了關於養老服務問題:
目前,天津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91歲,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14.75%,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天津人口老齡化實際,與《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服務項目對標對表,增加了老年人助餐服務、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等服務項目。加快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全面建立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畫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為主要對象的居家探訪制度。完善老年醫療資源布局,為失能老年人上門開展健康評估和健康服務。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系,建立並完善重度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項目和等級評定標準等相關配套制度。鼓勵支持各類護理服務定點機構發展家庭養老床位,統一納入全市綜合責任險投保範圍。
市民政局副局長張清玲同時介紹了困境兒童群體的保障問題:
與《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相比,天津市《規劃》增加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成年孤兒社會安置保障等服務項目。針對弱勢兒童群體,將進一步健全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適時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完善困境兒童基本生活、醫療康復、養育安置等配套制度,進一步推動各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設,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浩介紹了關於“一小”問題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嬰幼兒照護服務愈加關注,《規劃》聚焦民計民生焦點問題,尤其是托育服務、學前教育等方面,將大力發展托育服務事業,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十四五”末,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將達到4.5個。同時,努力擴大學前教育覆蓋面,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將達到93%,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8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