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初創時期,專辦工科時期,抗戰時期,理工結合時期,改革開放後,辦學宗旨,教育方向,學習中心,
歷史沿革
初創時期
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始創於中日甲午海戰之後。當時天津海關道盛宣懷通過直隸總督王文紹,稟奏清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1895年10月2日,光緒皇帝御筆欽準,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並由盛宣懷任首任督辦,校址在天津北運河畔大營門博文書院舊址。
1896年北洋西學學堂正式更名為北洋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命名為“大學堂”的高等學校。
1899年,天津北洋大學堂的第一屆學員畢業。第二年元月,學堂頒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由於成績最優,從香港考入的學員王寵惠有幸成為“欽字第壹號”文憑獲得者。1905年,王寵惠獲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北洋大學從1895年至1911年共有畢業或肄業生518人,其中資送出國52人(不包括自費留學生)。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創辦之始就按照美國模式辦學,在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科書、教學方法上,全面引進西方教育模式。此外,北洋大學堂還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保證能夠實現培養高層科學人才的目的。學堂設立頭等學堂(大學本科)、二等學堂(預科),學制各為四年。同時,資送頭等學堂畢業生出國留學也是學堂創辦計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創辦之時,頭等學堂設專門學(即科系)四門:工程學、礦務學、機器學、律例學,1897年學堂增設鐵路專科,1898年又設鐵路學堂,上述學門皆為當時中國社會所急需,體現了北洋大學“興學救國”的創辦宗旨。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津京,學堂校舍為敵兵所霸占,設備、文檔案卷遭毀壞,學校被迫停辦。至1903年4月學堂方在西沽正式複課。
1912年1月北洋大學堂改名為北洋大學校,直屬育部,1913年又改稱國立北洋大學,至1928年更名為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
專辦工科時期
1919年原採礦冶金學門又分為採礦學門、冶金學門。
從1920年6月起,北洋大學專辦工科,設有土木、採礦、冶金三學門;後學門改稱系,至1935年北洋工學院設有礦冶、土木、機械、電機共四個系(內分七個工程組);為了提高學術及技術水平,北洋工學院於1933年開始成立研究所,1934年,其組織章程(含招考研究生)經教育部核准,1935年初,開始招收研究生,首屆研究生於1937年“七·七”事變前畢業,並授予碩士學位。
抗戰時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月30日,天津淪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為基幹,設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聯大改組為西北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北師範學院和西北醫學院。
國立西北工學院(又名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由北洋工學院(即天津大學)與北平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即河南理工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工學院(即東北大學)合組而成,學院設在陝西固縣古路壩,初設土木、電機、化工、紡織、機械、礦冶、水利、航空八個系,後又增設工業管理系。
1941年10月,中國工程師學會及各專門工程學會在貴陽舉辦聯合年會。藉此相聚之機,各屆北洋校友就復校事宜進行了磋商,會談決定在呼籲恢復國立北洋工學院的同時,籌設私立北洋工學院,由全國北洋校友共同籌辦。在此壓力下,國民政府行政院於1942年12月將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學升格為國立英士大學,將其工學院劃出,獨立為國立北洋工學院,任陳藎民為代理院長,因工學院地處浙江泰順百丈口鎮,故史稱“泰順北洋工學院”。與之相呼應,李書田於1944年春在西安籌建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下設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兩系,並以北洋治學精神主持西京分院。
理工結合時期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天津收復。北洋廣大師生和各地校友提出了恢復國立北洋大學的強烈要求。1946年初,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復國立北洋大學,著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學原址復校。此後,泰順北洋工學院、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學院和北平部四校師生先後返津參加復校。
1945年10月22日北洋大學正式復校開學。復校後的國立北洋大學,在原來工學院的基礎上,增設了理學院,從此北洋大學進入理工結合時期。工學院下設土木、水利、採礦、冶金、電機、航空、機械、化學工程學系八系,後增設建築工程學系和紡織工程學系;理學院設定與工學院關係密切的物理、化學、數學、地質學四個基礎學科系。復校後,北洋大學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才”為宗旨,制定了“決不忽視窮究學理,同時注重科學套用,使理工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方針,並積極付諸實施;同時,成立土木、水利、採礦、冶金和化學工程等五個工程研究所,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科學研究,並著手招收研究生,以培養高級專業人才和研究人員,被各界譽為“科學建國的堡壘”。
1949年1月,天津解放。4月,北洋大學在原校址正式開學複課。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之前,天津大學設土木、水利、採礦、紡織、冶金、機械、電機、化工、地質、數學、物理共11個系。
院系調整中,南開大學工學院,津沽大學工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唐山鐵道學院(即西南交通大學)的化學工程系,北京鐵道學院(即北京交通大學)的建築工程系等院系併入天津大學;從天津大學調出的科系有:抽調數學系、物理系併入南開大學;抽調冶金系、採礦系金屬礦組組建北京鋼鐵學院(即北京科技大學);抽調地質組組建北京地質學院(即中國地質大學);抽調採礦系採石油組併入清華大學;抽調電信系至北京郵電學院(即北京郵電大學);抽調採礦系採煤組至中國礦業學院(即中國礦業大學);抽調水利系農田水利及土壤改良專業至武漢水利學院(已併入武漢大學);抽調土木工程系測量專業至武漢測繪學院(已併入武漢大學);抽調礦冶工程系調唐山成立河北礦冶學院(即河北理工大學);紡織工程系調出成立河北紡織工學院(即天津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系造紙專業調往天津輕工業學院(即天津科技大學)。
調整後,天津大學遷入南開區七里台新校址,下設機械工程系、電力工程系、電信工程系、土木建築工程系、化學工程系、紡織工程系、水利工程系7個工系,20個專業和13個專修科,另設化工研究所和石油工業學校。此後,經過幾年的調整、發展,天津大學已逐步形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格局,並在此基礎上闊步前進,將學校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多科性工業大學之一;1955年天津大學重新招收研究生,著力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培養體系,成為中國重要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1958年8月13日,毛澤東主席視察了天津大學,並就學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高等學校應抓住三個東西:一是黨委領導,二是民眾路線,三是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1958年末在北京舉行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展覽會”上,天津大學展出的項目居全國高校之首,受到各方面的重視。1959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天津大學被定為首批16所重點大學之一。在此前後,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等也先後來校視察,對天津大學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和讚揚。
1966年,天津大學設有無線電電子工程、光學與精密儀器、水利工程、機械製造工程、動力與自動化工程、土木建築工程、化學工程等7個系、38個專業。在隨後的十年“文革”期間,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影響了學校事業的正常發展。1977年全國恢復統一高考後,天津大學全面撥亂反正、整頓教學科研秩序,教育質量日益提高,並於1978年恢復招收碩士研究生。1978年2月,天津大學第一批恢復了文革前直屬教育部領導的重點高校地位。
改革開放後
1979年1月,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工作會議隆重召開,提出了把高等學校辦成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的奮鬥目標。會後,天津大學提出了把學校辦成理工結合的綜合性大學的建設目標,大膽革新,調整系科設定,興辦理科專業和理工結合的新專業,加強基礎理論和技術基礎。經過籌備調整,學校將原土木建築工程系更名為土木工程系,原無線電工程系更名為電子工程系;在原機械製造工程、精密儀器工程、電子工程系、電力及自動化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7個系的基礎上,增加了計算機科學工程、熱物理工程、建築、船舶工程、工業管理工程、基礎科學6個系;另有馬列主義、體育、中文等3個直屬公共課教研室;新增了系統工程、套用數學、套用物理、套用力學、工程熱物理等5個專業。全校由原來的38個專業發展到43個專業,並籌備建立化學、生物及醫學儀器兩專業。
1981年10月,國務院決定高等學校實施學位制並授權天津大學為學位授予單位;同年,學校在1978年恢復招收碩士研究生的基礎上,開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1984年,教育部批准學校為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校。
1978年中共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會上,天津大學的36項科研成果獲獎,極大地振奮了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研究精神。1980年,全校已建立和在建研究所(室)共14個,並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當年即完成科研項目25項。
1980年,天津大學舉行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校慶―85周年慶典。學校於1983年成立了人文社會科學系,將原化學工程系分為化學工程、套用化學、化學三個系,基礎課部分為數學、物理、力學、外語四個系。到1985年底,學校綜合性大學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全校建有研究生院、管理學院、石油化工學院,設有20個系,52個本科生專業,16個重點學科,13個博士點,45個碩士點,有14個研究所(室),77個實驗室,8個實習和生產性工廠。
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學校又設立了技術經濟與系統工程系,增設了生物化工、工業工程、國際工程管理、經濟法等專業。到1995年百年校慶前,全校共有21個系,59個本科專業,其中工科系14個,理科系3個,文科系2個,管理科系2個,此外學校還建立了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國家教委高等工程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心,基本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辦學模式。全校有各類在校生13000餘人,其中本專科生9300餘人,研究生2100餘人,外國留學生、進修生100餘人,另有成人教育學生200餘人。
向綜合性大學發展時期
1995年5月,天津大學順利通過國家教委“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中國首批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19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全校師生員工和2萬餘名海內外校友參加了這一盛大慶典。百年校慶之際,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榮毅仁等分別題詞,李瑞環、李嵐清、吳階平、孫孚凌等出席慶典。
天津大學從1997年始積極推行學院制改革,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將原有的辦學系和所組建為11個學院。同時,從1985年起學校即開始試行有計畫、有指導的學分制,在此基礎上,學校又進行了專業結構調整,注意體現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學科交叉與綜合精神,著力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培養。1999年5月,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進行的本科生教學工作優秀評價。
天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素以“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和“愛國奉獻”的傳統享譽海內外。1951年經國家院系調整定名為天津大學,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確定的16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至今已走過118年的光輝歷程。2000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學成為全國首批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試點高校。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自建院以來,堅持以服務學生、服務社會為宗旨,立足於成人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學習需求,為眾多渴望求學深造的莘莘學子提供了進入名校學習的機會。
2013年秋季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繼續在全國範圍內招收非全日制專科、非全日制專科升本科學生。
2013年秋季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繼續在全國範圍內招收非全日制專科、非全日制專科升本科學生。
辦學宗旨
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自建院以來,一直將"教育質量是網路教育的生命線"作為辦學宗旨,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也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鑒於網路教育的特殊性,為確保教學質量,我們從各大知名院校和社會上聘請了在各個學科領域具有很高造詣的教授、學者、專家來擔任課程的主講。集中雄厚的師資力量進行教學,從而強化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有力地保證了教學質量。
教育方向
截至目前,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已開設了專科、本科、專升本三個層次的學歷教育,在天津大學已設定的43個本科專業中選擇了社會急需的熱門專業,開設的專業分別是:
專科:計算機套用與網路技術、工商管理、英語。
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在全國15個省市設立了35個校外教學中心,在校生近41000人。
為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自建院以來,成立了院學生會和各種學生社團,創辦了學生刊物《走到一起來》,建立了學生自己的網站《滿庭芳》,還舉辦了多種形式的文藝活動,已逐漸形成了從點到面的多元化的校園文化。
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將與各聯合辦學單位密切合作,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教學管理等諸多方面積極開拓、不斷探索,通過實踐,努力創建良好的開放式現代遠程教育環境,滿足不同地區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建成多層次具有一定規模的網路教育體系,逐步形成天津大學網路教育辦學的特色,為構建全社會終身學習體系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貢獻。
招生專業匯總
學習中心
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2015年招生的校外學習中心
1、院本部:天津市衛津路92號天津大學校內第二十五教學樓B座106室
2、第二學習中心:河西區小圍堤道31號漢庭酒店側門4樓(小圍堤道與解放路交口)
3、第三學習中心:天津市北辰區洛河道2號天津職業大學行政樓206辦公室
5、第五學習中心:天津市西青區賓水西道391號天津理工大學7號樓222室
6、第八學習中心:天津市河北區民權門烏江路南頭1號
7、塘沽學習中心:天津市塘沽區東大街206號東樓一樓網院辦公室
9、深圳學習中心: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南區虛擬大學園A216
10、東莞學習中心:東莞市城區院南路7號
11、無錫學習中心:無錫市學前街27號無錫師範新大樓701
13、杭州學習中心:杭州市文三路553號浙江中小企業大廈22樓
16、嘉興學習中心:嘉興市中山東路1601號世紀廣場6N
17、紹興學習中心:紹興市中興中路82號4樓
18、東陽學習中心:東陽市吳寧鎮東街99號浙江今明專修學校
19、江山學習中心:浙江省江山市上鋪60號江山職教中心
20、義烏學習中心:浙江省義烏市稠城街道五叉路口11號四樓
23、昆明學習中心:雲南省昆明市龍泉路上馬村省建材科研設計院
24、新疆伊犁學習中心:新疆伊寧市解放南路70號
26、中共包頭市昆都侖區委員會黨校學習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區黨校
27、福建省電大學習中心: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鼓屏路192號山海大廈南區14層
28、泉州象形教育職業培訓中心:泉州豐澤區高新產業園科技路育成基地辦公五樓
31、九江學習中心:江西省九江市前進西路147號
32、贛州學習中心:江西省贛州市貢區八一四大道金鑽廣場10棟東座
34、河北省國資委黨校學習中心: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合作路328號
35、滄州學習中心:河北省滄州市解放中路269號新聞大廈222室
37、廣州學習中心: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金華園區7樓C704-C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