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指1894年9月17日中國和日本發生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的一次海戰,該次海戰以中國失敗而告終,後果,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戰爆發。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費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一系列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

基本介紹

  • 名稱:甲午海戰
  • 地點:黃海大東溝海域
  • 時間:1894年9月17日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中國敗
  • 參戰方兵力:中方:清軍總計約 630000 人
    日方:  240616 人
  • 傷亡情況:清軍31500人陣亡
    日軍13306人傷亡(1132人陣亡,其餘為非戰鬥性減員)
  • 中方: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等
  • 日方:伊東祐亨,東鄉平八郎等
  • 結果::逼迫中國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海戰經過,兵力比較,實力對比,黃海海戰,威海之戰,原因分析,

海戰經過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
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軍艦,包括其全部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
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即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大清北洋水師提督(正二品)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
16日凌晨1時,銘軍的十個營共四千人分乘五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
16日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都登入。
17日上午8時,旗艦定遠上掛出龍旗開始返航。
11時許,北洋艦隊突然發現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幾簇黑煙,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為日本艦隊。於是立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準備戰鬥。
11時半,吉野先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
12時20分,日艦逐漸接近北洋艦隊。
中午12時50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首先開炮。
十秒鐘後,鎮遠艦也發出炮彈,緊接著,北洋艦隊各艦一齊發炮轟擊。三分鐘後,日本旗艦松島也開始發炮還擊。剎時間,雙方各艦百炮一齊怒放,硝煙瀰漫,海水沸騰。

兵力比較

開戰初期雙方兵力比較
火炮 魚雷發射管 總排水量 總兵力 平均航速節
北洋水師 195 27 2126 14.5
日本艦隊 268 36 3916 10.2
其中,日本第一游擊隊平均航速達19.4節。另據英國海軍年鑑統計,當時速射炮的發射速度是原後裝炮的六倍,由此計算,日本艦隊的火力實際上相當於北洋艦隊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艦配備情況如下:
第一游擊隊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吉野” 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 速射炮4
“高千穗” 野村貞 3709 18 260mm 2
“秋津洲” 上村彥之丞 3150 26 150mm 速射炮4
“浪速” 東鄉平八郎 3709 24
日本艦隊第一群陣: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松島”旗艦 尾本知道 427816 320mm 1
“千代田” 內田正敏 2439 19 120mm 速射炮1
“嚴島” 橫尾道昱 4278 16 320mm 1
日本艦隊第二群陣: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橋立” 日高壯之丞 4278 16 320mm 1
“比睿” 櫻井規矩之左右 228413.2 170mm 2
“扶桑” 新井有貢 3777 13 280mm 2
日本艦隊左側: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西京丸” 鹿野勇之進 4100 15 120mm
“赤城” 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艦隊的12艘軍艦配備情況如下:
艦名 艦長 排水量(噸) 速度(節) 主炮(門)
“定遠”旗艦 劉步蟾 7335 14.5 305mm4
“鎮遠” 林泰曾 7335 14.5 305mm4
“經遠” 林永升 2900 15.5 210mm2
“來遠” 邱寶仁 2900 15.5 210mm2
“致遠” 鄧世昌 2300 18 210mm3
“靖遠” 葉祖珪 2300 18 210mm3
“濟遠” 方伯謙 2300 15 210mm2
“平遠” 李和 2100 14.5 260mm1
“超勇” 黃建勛 1350 15 250mm2
“揚威” 林履中 1350 15 250mm2
“廣甲” 吳敬榮 1296 15 150mm2
“廣丙” 程璧光 1000 17 120mm3
另外六艘艦艇為炮艦鎮南、鎮中和魚雷艇福龍、左一、右二、右三。
戰況
戰鬥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下水12年,久已失修,艦橋被突然開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投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鬥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日第一游擊隊4艦利用航速優勢繞攻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鬥。日艦“吉野”也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被撲滅。13時30分左右,“超勇”沉沒。
當日本第一游擊隊繞攻北洋艦隊右翼時,本隊也與北洋艦隊主力交相攻擊。日艦“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艦隊截擊。
“定遠”、“來遠”、“經遠”重創“比睿”、“赤城”。“赤城”艦長坂元八郎太當場斃命。“西京丸”也受重傷。
14時15分左右,日本艦隊繞至北洋艦隊背後,與第一游擊隊形成夾擊之勢。北洋艦隊腹背受敵,隊形更加混亂。在混戰中,北洋艦隊一直衝殺在前的“致遠”艦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轟擊,多處受傷,船身傾斜。
伊東佑亨令第一游擊隊救援“赤城”、“比睿”。“吉野”沖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著火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遠”艦向“吉野”號右舷高速撞去。日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拚命逃竄,並向“致遠”艦連連發射魚雷,“致遠”艦躲過一條魚雷後,不幸為另一條所中,全艦官兵共252名壯烈戰死。
“經遠”繼續迎戰“吉野”,也中彈起火,管帶林永升、大副陳策陣亡,隨後艦也被敵魚雷擊沉,全艦270人除16人獲救外,全部殉難。“致遠”沉沒後,“濟遠”管帶方伯謙、“廣甲”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方伯謙等是否臨陣脫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遠”、“來遠”因中彈過多,退出戰鬥,避至大鹿島附近緊急修補損壞的機器。
“定遠”、“鎮遠”兩艦頑強抵抗日艦本隊的圍攻,雖中彈甚多,幾次起火,全體官兵仍然堅持奮戰。
下午3時30分,“鎮遠”艦的30.5公分大炮連續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二次。“松島”後甲板四號炮塔中彈後,火焰引發裝藥,發生了大爆炸。“松島”船軸傾斜5度,冒起白煙,火災大作。日軍炮塔指揮官海軍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餘人皆被擊斃。死屍堆積,血流滿船,“松島”敗走。
不久,“靖遠”、“來遠”搶修完畢,重新投入戰鬥。日艦“赤城”、“比睿”、“西京丸”被“定遠”、“鎮遠”轟得不知去向,旗艦“松島”已經癱瘓,“吉野”、“扶桑”也受了重傷,不能再戰,又見北洋艦隊重新集隊,伊東佑亨便於17時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戰場。
北洋艦隊稍事追擊,也收隊返回旅順。歷時5個多小時的黃海海戰到此結束。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為近代世界海戰史上所罕見。
海戰的結果是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廣甲”逃離戰場後觸礁,幾天后被自毀)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傷(“西京丸”於戰後解除徵用,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再度被海軍徵用為醫院船。1927年夏在大阪尻無川被拆解、“赤城”戰後於1911年退役除籍,1912年被出售改造為赤城丸商船,1945年遇颱風沉沒,隨後被打撈出水。1946年1月在備讃瀨戶觸雷沉沒。再度被打撈使用直到1953年因過於老舊在大阪被拆解),死傷官兵600餘人。
黃海海戰以後,由於北洋艦隊嗣後不敢再戰,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黃海制海權。

實力對比

甲午海戰前——中日魚雷艇實力對比
甲午海戰前,中國海軍曾擁有大小魚雷艇30艘,其中27艘由德國製造,1艘由英國製造。
中國海軍的第一批魚雷艇,是北洋水師從德國訂購的4艘單雷艇,1881年在大沽船塢組裝完成,次年完工。因為這種魚雷艇只有l具魚雷發射管,所以稱之為單雷艇。
與此同時,廣東水師也從德國購買了3艘魚雷艇,命名為“雷龍”、“雷虎”、“雷中”,1882年在黃埔船塢組裝完成。廣東還從德國購買了8艘單雷艇,名為“雷乾”、“雷坤”、“雷離”、“雷坎”、“雷震”、“雷巽”、“雷艮”、“雷兌”,1884年在黃埔船塢組裝完成。
1885年,北洋水師在德國建造了“定遠”號、“鎮遠”號鐵甲艦,並各配2艘小型艦載魚雷艇,分別命名為“定遠一號”、“定遠二號”和“鎮遠一號”、“鎮遠二號”,艇長19.5米,功率110馬力,航速15節,裝備2具魚雷發射管。
1884年,福建水師從德國訂購了1艘魚雷艇,名為“福龍”號,1886年建造完成,為鋼質艇殼,排水量144噸,功率1597馬力,航速22.5節。艇上裝備2門37毫米速射炮,2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員20人。1890年,該艇劃歸北洋水師。
1886年,北洋水師從英國訂購了1艘新式大型魚雷艇,名為“左隊一號”,1887年完工,為鋼質艇殼,排水量108噸,功率1000馬力,航速23.8節,裝備6門火炮,3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員29人。
1886一1887年間,北洋水師又向德國訂購了5艘魚雷艇,名為“左隊二號”、“左隊三號”、“右隊一號”、“右隊二號”、“右隊三號”。各艇排水量均為74噸。“左隊二號”、“左隊三號”功率均為600馬力,航速19節。“右隊一號”功率為600馬力,“右隊二號”、“右隊三號”功率為597馬力,航速均為18節,各艇裝備2門37毫米速射炮,2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員編制28人。
此外,北洋水師還有2艘魚雷艇名為“中隊甲”和“中隊乙”。
甲午海戰中,列入作戰序列的有13艘魚雷艇,即:“福龍”、“左隊一號”、“左隊二號”、“左隊三號”、“右隊一號”、“右隊二號”、“右隊三號”、“定遠一號”、“定遠二號”、“鎮遠一號”、“鎮遠二號”、“中隊甲”和“中隊乙”。
甲午海戰前,日本海軍擁有24艘魚雷艇,分別是“小鷹”號和第一號至第二十三號魚雷艇。其中,有5艘購自英國,7艘購自法國,2艘購自德國,10艘由日本自行建造。
日本海軍的第一號魚雷艇1880年建成,第二、第三,第四號魚雷艇1884年建成。這4艘魚雷艇都是在英國建造,在橫須賀造船所組裝,為單雷艇。
1887年,日本在英國訂購了1艘魚雷艇,在橫須賀造船所完成組裝,名為“小鷹”號,排水量203噸,功率1217馬力,航速19節,裝備2門279毫米火炮,4具魚雷發射管。
1890年和1891年,日本先後在法國訂購了5艘魚雷艇,分別是第五,第六號和第七、第八、第九號,在小野濱造船所組裝完成,排水量40噸,功率525馬力,航速20節,裝備1門47毫米速射炮,2具魚雷發射管。
1891年到1893年,日本在小野濱造船所自行建造了10艘魚雷艇,分別是第十號-第十四號和第十六號-第二十號。這批魚雷艇的噸位、航速及裝備與第五號那批魚雷艇相同。
1892年和1894年,日本先後在法國訂購了第十五號和第二十一號魚雷艇,在日本吳造船所分所組裝。第十五號艇排水量53噸,航速及裝備與18901891年日本在法國訂購的5艘魚雷艇相同。第二十一號艇排水量80噸,功率為1150馬力,航速21節,裝備1門47毫米速射炮,3具魚雷發射管。
1892年和1893年日本又先後從德國訂購了第二十二和第二十三號艇,在日本吳造船所分所組裝完成,排水量85噸,功率990馬力。第二十二號艇航速19節,裝備2門47毫米口徑速射炮,3具魚雷發射管。第二十三號艇航速20節,裝備1門47毫米口徑速射炮,3具魚雷發射管。
從甲午海戰中雙方參戰魚雷艇的總體實力對比可以看出,日軍占有一定優勢。日軍魚雷艇數量為16艘,總噸位和平均航速高於北洋水師,平均艦齡不足3年。中國魚雷艇數量為13艘,平均艦齡將近8年。但就個體而言,“福龍”號與“左隊一號”的作戰能力較強,日本方面惟有“小鷹”號與之相當。從雙方的訓練管理程度和技術戰術水平方面來看,中國也遜色於日本。

黃海海戰

黃海海戰——中國魚雷艇痛失良機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在豐島海面對中國海軍的護航艦隊和運輸船發動了突然襲擊。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戰,甲午海戰爆發。1個多月後,中日海軍主力在黃海大東溝海面遭遇,進行了一場海上大戰,史稱黃海海戰。
9月16日凌晨,北洋水師18艘艦艇組成護航艦隊,護送5艘運兵船從大連灣出發,前往大東溝登入,增援在平壤的中國守軍。“福龍”、“左隊一號”、“右隊二號”和“右隊三號”4艘魚雷艇參加了護航任務。
當天下午,艦隊和運兵船平安駛抵大東溝口外,“福龍”等4艘艇與“鎮南”、“鎮中”2艘炮艦護衛運兵船人口,連夜登入。“平遠”、“廣丙”2艘巡洋艦停泊在大東溝口外擔任警戒,其餘10艘戰艦在口外12海里處錨泊,以防日艦偷襲。
17日上午10時,在大東溝口外錨泊的各艦發現了前來搜尋北洋水師的日本聯合艦隊。12時50分,雙方正式開戰。北洋水師以10艘戰艦迎擊日本聯合艦隊的12艘軍艦,無論是軍艦的數量、噸位還是軍艦的航速和火力,都處於劣勢,加之倉促應戰,隊形散亂,特別是剛剛開戰艦隊便失去指揮,導致北洋水師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的境地。
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的6艘魚雷艇沒有能夠隨艦隊前來。北洋水師有4艘魚雷艇,占有絕對優勢,本應對敵艦隊構成很大的威脅。但遺憾的是,北洋水師的魚雷艇沒能在海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戰鬥打響後,停泊在大東溝口外的“平遠”、“廣丙”2艘巡洋艦和“福龍”、“左隊一號”2艘魚雷艇前往增援。它們加入戰鬥後,首先圍攻日軍的“西京丸”號。
“西京丸”是日本的一艘巡洋艦,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中將此時正坐鎮該艦。由於“西京丸”火力較弱,又在混戰中失去主力戰艦的保護,結果多處中彈,船艙進水,艦上燃起大火,信號裝置和蒸汽舵也遭到破壞,只得使用人力操舵。
2時40分,“西京丸”發現“左隊一號”艇與“平遠”、“廣丙’向其衝來,便立即集中火力向“左隊一號’射擊。在“西京丸”4門速射炮的攔擊下,“左隊一號”被迫規避。
“平遠”、“廣丙”2艦奮勇前進至“西京丸”右舷500米處猛轟敵艦。正當“西京丸”進行頑抗時,“福龍”號魚雷艇突然從濃煙烈火中衝出,向其發起了攻擊。
3時05分,“福龍”在距“西京丸”約400米處,發射了第一枚魚雷,從其右舷擦過,未能擊中。“西京丸”被迫做躲避航行。“福龍”稍作調整後,又發射了第二枚魚雷,但仍未能擊中目標,魚雷在距敵艦不足5米處再次從“西京丸”右舷擦過。
隨後,“福龍”繼續向“西京丸”迫近,艇上的速射炮不停向敵艦猛烈射擊。“西京丸”仍在進行抵抗,炮彈不斷從魚雷艇上方飛過。“福龍”向右轉舵,從“西京丸”左舷約40米處通過時,由舷側魚雷管發射了第三枚也是最後一枚魚雷,準備給敵艦以致命一擊。“福龍”號艇長蔡廷乾在戰後的報告中寫到:當時大家都以為“此次定中無疑”,艇上官兵有的甚至開始歡呼起來。
正在“西京丸”上與6名軍官一起觀戰的樺山資紀中將見魚雷飛馳而來,已近在咫尺,無法躲避,不禁失聲大叫:“啊!我命休矣!”隨後便默然無語,聽天由命。
然而,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過去了,魚雷卻沒有爆炸。雙方都大惑不解。直到7,8分鐘後,魚雷才出現在“西京丸”右方的海面上,接著又沉入水中。
原來,這枚魚雷竟鬼使神差般地從軍艦底部穿了過去!
僥倖不死的“西京九”此時被嚇得喪魂落魄,慌忙逃出戰場,向南敗去。
“福龍”號發射的魚雷為什麼會從軍艦底部穿過呢?據分析,魚雷在發射後會一度較深地下沉,前進一段距離以後才浮出,觸及戰艦爆炸。由於“福龍”號距離“西京丸”太近,魚雷下沉時恰好從軍艦的底部通過,才使“西京丸”逃脫。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由於“福龍”號轉舵之際,船體向一面傾斜,舷側魚雷深入水中所致。
據記載,“左隊一號”也在海戰中發射了全部魚雷,但未見史料有擊中敵艦的描述。日本各艦的戰鬥報告也沒有這方面的記錄,只有“左隊一號”營救落水官兵的記載。
經過近5個小時的激戰,中日海軍已廝殺得筋疲力盡。17時40分,日軍見天色已晚,由於十分懼怕遭到中國魚雷艇的襲擊,便首先脫離戰場,退往朝鮮西海岸的臨時錨地。此後中國軍艦重新集結,尾追日艦數海里,因相距太遠,後轉舵返回旅順。
北洋水師在這場大海戰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先後損失了5艘軍艦,日軍也有數艘戰艦遭受重創。
“福龍”號魚雷艇在近距離連發三雷,未能將已經多處受傷的“西京丸”擊沉,痛失良機,十分遺憾。
北洋水師魚雷艇未能在海戰中取得戰果,部分原因是當時運用魚雷艇作戰的技術和戰術不夠熟練。但主要的原因是中國魚雷艇官兵平時管理混亂,訓練不夠,技術水平較低。戰前,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爾中將就曾警告說:“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污穢狼籍,使或海波告警,業已無可駛用。”黃海海戰應驗了他的預言。

威海之戰

威海之戰——日本魚雷艇屢屢偷襲成功
黃海海戰後,北洋水師消極避戰,日軍完全控制了制海權,並很快攻占了旅順。1895年1月20日,日軍入侵我國山東半島東端的榮成灣,後又向威海發起進攻,旨在與北洋水師決戰。
日本聯合艦隊負責掩護侵華日軍登入,其魚雷艇隊的16艘魚雷艇和2艘魚雷艇母艦,編為3個艇隊,輪流監視北洋水師的動向,並相機入軍港內進行偷襲。
日軍登入後,經過幾天激戰,相繼占領了威海及沿岸各炮台,將北洋水師圍困在劉公島。
與此同時,日本聯合艦隊從海上向威海港內的北洋水師發起了喪心病狂的進攻。由於收效甚微,日軍決定採用其最擅長的“偷雞摸狗”的戰術——夜間派魚雷艇侵入軍港偷襲。
威海港以劉公島為屏障,自然形成東西兩個出海口。為防止日艦進港,出海口均設定了封鎖柵欄,用鐵索連線,並布設了沉雷、浮雷和電雷。2月3日晚,日軍第六、第十號艇在東口切斷了鐵索,破壞了20餘米封鎖柵欄,並在封鎖柵欄與龍廟嘴暗礁之間發現了一條航道。由於被我守軍察覺,遭到猛烈炮擊,第六、第十號艇沒能進入港內,日軍偷襲被擊退。
2月5日,日軍組織了更大規模的偷襲行動。
凌晨3時20分,日軍魚雷艇從封鎖柵欄與龍廟嘴暗礁之間的狹窄航道偷偷溜進港內。對情況較為熟悉的第三艇隊走在前面,第二艇隊緊隨其後,成單列縱隊,以慢速航行。敵第八號艇和第十四號艇因誤觸封鎖柵欄和暗礁而擱淺,舵機和推進器損壞,未能進港。
按照事先制訂的計畫,魚雷艇通過封鎖柵欄後,第六號艇與第二十二號艇(第三艇隊的旗艇)並行,其他各艇在其後成雙列縱隊發動進攻。但敵各艇進港後,很快便失掉了聯絡,只好各自為戰。
3時50分,北洋水師發現了偷襲的日軍魚雷艇,於是集中火力猛烈射擊。第二十二號艇搶先發射了2枚魚雷,但都沒有擊中目標,慌忙逃跑時,在龍廟嘴附近觸礁損壞。部分艇員乘舢板逃走,途中被炮火擊中,舢板傾覆,傷亡多人。艇長福島大尉等5人留在艇上,直到第二天晚上才被日軍魚雷艇救出。大概是為了給自己壯膽,福島大尉喝下了整整一瓶白蘭地,當救援部隊趕到時,他仍酩酊大醉,橫臥艇中。
日軍第六號艇因發射管凍結,擊發後2枚魚雷都被卡在魚雷發射管中,沒能射出。第十號艇借著北洋水師攻擊第六號艇的炮火,發現了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在距離約300米處,用前部魚雷發射管向其發射了魚雷。因為發射管的制動螺栓被凍住,魚雷沒有射出,只是魚雷的頭部露出了發射管。隨後,第十號艇左轉,船中部旋轉發射管發射魚雷,但未擊中目標。
第九號艇隨第三艇隊通過封鎖柵欄後,轉向西北航行,恰巧駛至“定遠”艦附近。當時,北洋水師各艦長正在“定遠”艦上開軍事會議。聽到槍炮聲大作,海軍提督丁汝昌和“定遠”艦管帶劉步蟾急忙登上甲板,觀察敵情。丁汝昌見各艦毫無目標地盲目射擊,便下令停止開炮。待硝煙散盡後,“定遠”艦發現了日軍的魚雷艇,立即瞄準射擊。第九號艇在距“定遠”艦200米的地方,向它發射了艇首魚雷,接著又在距離50米的地方,發射了舷側魚雷,正是這枚魚雷擊中了“定遠”艦。隨著一聲巨響,“定遠”艦劇烈震動,冰冷刺骨的海水立即噴涌而人。
“定遠”艦中雷時,第九號艇也被“定遠”艦的炮火擊中。同時,北洋艦隊的魚雷艇和炮艦也向其猛烈開火。第九號艇的輪機被炸毀,失去航行動力,艇員4死4傷,艇長真野大尉和嘉樹少尉準備剖腹自殺,後被第十九號艇救出。
“定遠”艦被魚雷擊中後,劉步蟾急令砍斷錨鏈,將艦駛至劉公島南岸淺灘處擱淺,以供水上炮台之用。
日軍偷襲成功後,決定第二天繼續派魚雷艇進港偷襲。6日凌晨4時左右,第一艇隊的第二十三號艇(第一艇隊旗艇)、“小鷹”號和第十一、十三號艇從威海港東口竄入港內。
港內的北洋水師明顯加強了防範,不斷用探照燈照射,搜尋海面。探照燈光兩次從日軍魚雷艇上方掠過,但都沒有發現他們。日軍反而借著燈光,看清中國軍艦的位置,發動了攻擊。“小鷹”號和第十一、第二十三號艇都擊中了目標。惟有負責攻擊“鎮遠”號鐵甲艦的第十三號艇,由於遲遲找不到目標,天又漸亮,只得無功而返。
日軍的這次夜襲不僅未損一艇,甚至未傷一人。北洋水師卻損失了3艘軍艦:“來遠”號巡洋艦、“威遠”號練習艦和“寶筏”號布雷船,共傷亡官兵200餘人。其中,“來遠”艦損失最為嚴重,它在被魚雷擊中後幾分鐘便翻了,露出了紅色艦底。日軍發起攻擊前,艦上官兵大多正在熟睡,最後只有二三十人獲救,而“來遠”艦管帶和“威遠”艦管帶在大敵當前之際竟然上岸嫖妓,軍法難容。在獲救的“來遠”艦官兵中,有後來任民國海軍次長的謝葆璋。他是已故著名作家冰心的父親,當時擔任“來遠”艦槍炮官。
在連續遭到日軍魚雷艇襲擊後,丁汝昌決定派魚雷艇攻擊日艦。一些貪生怕死的魚雷艇軍官們悍然密謀利用出擊日艦的機會,向煙臺逃跑。為首的是“左隊一號”管帶王平,“福龍”管帶蔡廷乾和“濟遠’號巡洋艦的魚雷大副穆晉書。
2月7日7時38分,日本艦隊向劉公島發起總攻,雙方展開激戰。8時30分許,北洋水師的1 3艘魚雷艇和2艘快艇,突然從西口衝出。
日軍以為北洋水師要向其發起進攻,立刻緊張起來,日軍旗艦發出了防備魚雷艇的信號,整個艦隊開始向外海退去。但過了一會兒,發現北洋水師的魚雷艇並沒有向日艦衝來,而是沿著海岸全速向西駛去。日軍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魚雷艇是在逃跑。於是,航速最快的第一游擊隊立即前去追趕。
第一游擊隊4艦的平均航速是19節,最快的“吉野”艦航速達到22.5節,而北洋水師的魚雷艇多已老舊,其中除2艘以外全是舊式艇,實際航速只有12節。所以,逃跑的魚雷艇很快就被日艦追上。結果,多數魚雷艇被日軍擊毀或俘虜,只有航速最快的“左隊一號’逃到了煙臺。
北洋水師魚雷艇的逃跑,極大地動搖了軍心。丁汝昌在給李鴻章最後的報告中痛心地說:“自雷艇逃後,水陸兵心散亂。”
在北洋水師魚雷艇逃跑後的第四天,丁汝昌自殺,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甲午海戰已經過去120周年了,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我們應當記住這段歷史,以史為鑑。

原因分析

日本之所以能夠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打敗中國,除了有政治制度占優勢的原因外,日本的動員體制比中國先進得多,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據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考證,在甲午海戰中,日本海軍的頭號功臣是戰艦“吉野號”,此艦為英國造,原來是為清朝政府定做的,後來慈禧太后要辦六十大壽,海軍衙門就把這筆預算轉為了禮金。而日本政府打聽到這個訊息後,決定傾全國之財力購買此艦。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飾,日本商人和民間發起了“‘吉野號’募捐會”,後來募集到的銀兩可以買三艘“吉野號”。為了一舉戰勝清朝人,日本人進行了全國總動員,日本天皇御駕親征,將大本營從東京遷到廣島,為了節約開支,支援前線,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舉國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就這樣全部壓到了前線。
而清朝政府在開戰後擁有兩支艦隊——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南洋水師眼看著北洋水師落敗,也沒有調集一兵一卒前往支援。日本歷史學家升味準之輔在《日本政治史》一書中總結說,即使李鴻章指揮得當,奮勇還擊,北洋水師因為中國人的動員能力太差,也會落敗。“李鴻章在對日開戰時所能直接動員的,只是他的北洋軍而已。日清戰爭實際上成了日本與直隸省的戰爭。而且,北洋軍是在傳統的腐敗習慣和鄉黨關係中成長起來的。李鴻章一當上直隸總督,便用他的安徽軍守備直隸,被一群鄉黨包圍起來,他的天津衙門成了賣官鬻爵之府。陸海軍成了給他的親朋創建利益的奶牛。據說他的過繼兒子私下出賣北洋艦隊的裝備,他的弟弟被稱為無底的錢褡子。”北洋水師當時是亞洲排名第一的艦隊,世界排名第八,總噸位比日本海軍要多得多。
但日本人從一件小事當中就看出了這支豪華的艦隊在戰場上會不堪一擊。1891年夏天,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六艘主力艦出訪日本。細心的日本觀眾發現,在威力巨大的清朝海軍的炮艦上,士兵居然在大炮上晾曬褲子。由此,日本人斷言,這支艦隊沒前途(最早出處是《聖將東鄉全傳》,講述東鄉平八郎在平遠號上發現的此問題,但實際平遠號當時並未出訪中國,此疑為東鄉在當時日本缺乏對清作戰信心時鼓舞士氣的計謀)。除此之外,北洋海軍沒有確立近代海軍先進的戰術思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縱使是堅船利炮,武器精良(如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污穢狼籍),但部隊沒有組織紀律性,散漫自由,各行其是,這樣的軍隊照樣沒有戰鬥力。日本人的斷言在4年後的甲午海戰中被完全證實。
日本人在資本主義的發展浪潮中處於末尾,但憑藉其國民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在後來的戰爭中獲得勝利,還在競爭中取得了後發優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