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東溝
- 外文名:tongkow
大東溝簡介
大東溝治理
歷史
9月16日,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奉命率領由戰鬥艦艇18艘組成的護航艦隊,護送陸軍4000人由大連乘運輸船至鴨綠江口大東溝登入,赴援平壤。17日,在陸軍登入後,艦隊準備返航。同日,伊東祐亨司令長官率日本聯合艦隊本隊(由"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比睿"、"扶桑"、"西京丸"、"赤城"8艦編成,"松島"為聯合艦隊旗艦)和第一游擊隊(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艦編成,司令官為坪井航三,"吉野"為第一游擊隊旗艦),共戰艦12艘,由朝鮮西海岸小乳纛角(長山串)出航,環繞黃海北部游弋。日聯合艦隊先駛抵海洋島,繼向東北方向前進。
同日11時許,雙方均發現對方艦隊。日聯合艦隊隨即準備發起攻擊;北洋艦隊亦啟航迎敵。丁汝昌向各艦下達命令,重申按預定之三條要求行動:姊妹艦或對艦,務合而勿離,互相援助;以艦首對敵;諸艦隨旗艦運動。在迎戰時,其全佇列成"夾縫雁行陣"(橫隊):裝甲艦"定遠"、"鎮遠"居中;左翼依次為巡洋艦"靖遠"、"致遠"、"廣甲"和"濟遠";右翼依次為巡洋艦"來遠"、"經遠"、"超勇"和"揚威"。由於各艦航速不一,在列陣過程中實際形成了"定遠"、"鎮遠"突前的不規則的橫隊。巡洋艦"平遠"、"廣丙"號及魚雷艇2艘,位於大東溝港口,未列入迎戰佇列。炮艦"鎮中"、"鎮南"及另魚雷艇2艘,進入大東溝口護衛陸軍上陸,未加入戰鬥。日聯合艦隊在接戰時列成縱隊:第一游擊隊4艦依次居前,本隊6艦依次居後,"西京丸"和"赤城"2艦依次列於本隊後尾左側(非戰鬥側)。當北洋艦隊進至距鴨綠江口西12海里時,雙方相距6.4海里,日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稍向左轉向,企圖攻擊北洋艦隊右翼。12時50分,雙方在大鹿島(大洋河口外)西南接近至3.2海里時,開始戰鬥。日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向北洋艦隊右翼實施猛烈攻擊,"超勇"和"揚威"二艦被擊中起火,先後沉沒。"超勇"管帶黃建勛、"揚威"管帶林履中及兩艦官兵大部陣亡。日艦"吉野"亦被擊傷。
戰鬥開始後,"定遠"艦飛橋塌毀,正在飛橋上指揮戰鬥的丁汝昌摔傷。北洋海軍右翼總兵、"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代替指揮。隨後,"定遠"艦信號設備被炮火擊毀,北洋艦隊遂失去統一指揮。"定遠"、"來遠"、"靖遠"等艦集中火力攻擊日聯合艦隊本隊後尾之"比睿"和"赤城"等艦,將其擊傷,並擊斃"赤城"艦艦長坂元八郎太。伊東祐亨採取機動戰術對北洋艦隊實施夾擊,令第一游擊隊向右後旋迴,擬自率本隊向左後旋迴;但坪井航三誤率第一游擊隊向左後旋迴,伊東祐亨乃臨機率本隊向右後旋迴。北洋艦隊隊形被穿插兜擊,頓時混亂。"平遠"、"廣丙"和2艘魚雷艇趕到現場,立即對已被擊傷的日艦"西京丸"實施追擊,但被日第一游擊隊所阻。為救援"比睿"、"赤城",日第一游擊隊第二次向左後旋迴機動,並對"經遠"艦實施攻擊;此時,向右後迴旋攻擊的日聯合艦隊本隊繞至北洋艦隊背後,形成對北洋艦隊夾擊態勢。已受重傷且彈盡的"致遠"艦正遇日第一游擊隊,管帶鄧世昌指揮已側傾的"致遠"艦向日艦"吉野"猛衝,以求與敵艦同歸於盡,不幸被日艦擊中魚雷發射管,艦身爆裂,鄧世昌及全艦官兵250餘人壯烈殉國。日艦"高千穗"、"吉野"重新加入夾擊"經遠"艦,"經遠"艦奮勇苦戰,管帶林永升、大副陳策陣亡,隨後該艦被擊沉,全艦官兵200餘人英勇殉難。"來遠"、"靖遠"兩艦在夾擊日艦"比睿"、"赤城"時受傷。"來遠"艦彈藥艙爆炸,機艙充滿濃煙,三管輪張斌元俯身艙底操縱輪機,大副張哲、炮官謝葆璋指揮官兵奮力滅火。15時30分,日艦繼續夾擊"定遠"、"鎮遠","定遠"、"鎮遠"等艦奮起還擊,重創日艦"松島",斃傷其100餘人,伊東祐亨被迫移"橋立"艦為旗艦。在"靖遠"幫帶大副劉冠雄建議下,管帶葉祖珪自動代理艦隊指揮,集合各艦。伊東祐亨見天色已晚,數艦已傷,且顧慮遭魚雷艇攻擊,遂率隊向東南方向撤出戰鬥。北洋艦隊稍事追擊後,亦收隊回旅順(今屬遼寧大連)。在戰鬥進行中,"濟遠"、"廣甲"兩艦逃離戰場,"廣甲"艦至三山島擱淺,後於23日被日艦擊毀。
此戰歷時5個多小時,日方因戰法靈活,指揮得力,充分發揮第一游擊隊航速高、艦炮射速快等優勢,始終掌握住戰場主動權,故損失較小,只被擊傷"松島"、"吉野"、"比睿"、"西京丸"和"赤城"等5艦,官兵死傷290餘人。中方由於接戰隊形不利於機動和發揚火力,加之一度中斷指揮,故損失重大,"經遠"、"致遠"、"超勇"、"揚威"和"廣甲"等5艦先後沉毀,"定遠"、"鎮遠"、"來遠"和"靖遠"等4艦受傷,官兵傷亡約1000人。此後,黃海制海權落入日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