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溝鎮

大東溝鎮

澤州縣大東溝鎮位於晉城西北部,距市區17.5公里。東與巴公鎮及城區西上莊辦事處相連,西與沁水縣交界,南接川底鄉,北臨下村鎮。全鎮30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總面積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8093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東溝鎮
  • 別名:東溝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政府駐地:大東溝村
  • 郵政區碼:048019
  • 地理位置: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
  • 面積:96平方公里
  • 人口:28093人(2017年)
  • 方言:晉語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簡介,資源,發展建設,科學發展觀,“ 163 ”戰略,新農村建設,

簡介

大東溝鎮地形呈“兩山夾一河”之勢,伊候山、可寒山分列東西,長河縱貫南北。陵沁路、東大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歷史上,沁水、陽城等縣毗鄰地區及晉城西部地區的糧食、山貨都在這裡上市成交,素有“四十里長河一碼頭”之譽。這裡自古手工業發達,鑄造、編織盛行,能工巧匠頗多。解放前和解放初,本省各地及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遍留大東溝手工業者的足跡。
大東溝鎮

資源

大東溝鎮位於全國最大的煤田——沁水煤田邊緣。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憑藉豐富的煤鐵資 源,全鎮以挖煤煉鐵為主的鄉鎮企業蓬勃興起,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近幾年來,適應煤炭資源整合和小冶煉取締的形勢,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全鎮人民調整產業結構,商貿、建材、種植、養殖等產業逐漸興起。全鎮人民正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積極進取,爭先發展,瞄準構建開放、活力、和諧新東溝的目標奮力前行。

發展建設

科學發展觀

大東溝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拼搏進取,贏得了全鎮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喜人局面。 2006 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 8.3 億元,稅收收入完成 4240.5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4885 元,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端。

“ 163 ”戰略

鎮黨委、鎮政府經過集思廣益、科學論證,確立了全鎮“十一五”經濟社會“ 163 ”發展戰略。即緊緊圍繞“建設開放、活力、和諧、新東溝”這個目標,認真抓好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民營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健全、新型農民培育“六大重點工程”和基層組織、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三大建設”。六大重點工程是:現代農業工程。以長河兩岸為一體,重點扶持和建設涉及 10 個行政村 1500 畝農田的國家級、省級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將其建成綠色農業示範園區。以東西兩山 20 個行政村為兩翼,主攻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蠶桑、畜牧、中藥材、乾鮮果、小雜糧、蔬菜六大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工程。重點抓好四大產業:一是組建 150 萬噸新型煤炭產業集團,建成西山煤礦、峪南煤礦、段都煤礦、辛壁煤礦 4 個年產 30 萬噸的現代化礦井和南坪煤礦、白沙煤礦兩座年產 15 萬噸礦井。二是組建冶煉產業集團。以 179 高爐為主體,重點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冶煉企業和機械製造業。三是組建建材企業集團。圍繞新上的 60 萬噸選煤廠和在本鎮落戶的市水泥廠等重點建設項目,充分利用本鎮石灰石、廢爐渣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環保型建材業。四是整合徐家大院、峪南閣、乾明寺等旅遊資源,積極發展旅遊產業;民營經濟發展工程。大樹開放興鎮理念,多層面挖掘招商財源,尤其是利用在外擔任領導職務的大東溝籍人士這一資源,著力引進有利於大東溝傳統優勢產業延伸和新興產業培育的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大東溝城鎮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強長河綜合治理和陵沁沿線新農村連片發展,搞好煤層氣、沼氣、秸稈氣等清潔能源建設;公共服務健全工程。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建立鎮、 村、戶三級文化網路體系,不斷完善農村醫保、養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新型農民培育工程。利用黨校和黨員遠程教育平台,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的培訓,積極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三大建設是:基層組織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以“六個好”為目標,不斷加強鎮、村兩級班子建設;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積極推行農村財務委託代理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 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積極開展和諧創建活動,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的號角聲聲催人,爭先發展的潮流勢不可擋。不甘人後、勇爭一流的大東溝人民,決心咬定“163”發展戰略不放鬆,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十一五”主要經濟指標的奮鬥目標是: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 17.2 億元,稅收收入達到 75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7200 元,分別比 2006 年增長 107 %、 77 %和 47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