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以駐地得名。據譜記:下村原名霞溪,以山川秀麗,玉帶香泉,雲蒸霞尉之謂也。解放前夕屬江東區
下村鄉、
江東鄉、
嶺下鄉、
何家鄉、
三和鄉的一部份;水北區水南鄉的一部份。解放初屬江東區,下設6個鄉。1958年屬江東火箭公社,1968年設下村公社,1983年改鄉,1988年改鎮。1997年,面積148.2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爐前、龍湖、下住、江東、甘秀㘵、大橋、下村、羅家邊、造里、千秋嶺、高升、何家、杭橋、馬步陵、南村、虹橋、花堆、袁家、城潭、城坊、步橋2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下簡坊,距區政府15千米。
地理位置
下村鎮位於渝水區北部。上新公路、上新鐵路過境。屬丘陵地帶,森林資源豐富,為新余油茶林基地之一,江西花皸山煤礦在境內。
行政區劃
轄下村村、龍湖村、下住村、江東村、甘秀村、何家村、杭橋村、南村村、大橋村、羅家邊村、高升村、千秋嶺村、袁家村、花堆村、城坊村、步橋村、虹橋村等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下村。
下村原名霞溪,以山川秀麗、玉帶香泉、雲蒸霞尉之謂也。解放前夕,屬水北區水南鄉,江東區下村鄉、江東鄉、
嶺下鄉、
何家鄉、三和鄉的一部分;解放初隸屬江東區,下設6個鄉。1956年合作化時,分高星、民主、青春、聯盟、前進、勝利、高升、愛國、友誼10個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屬江東
火箭人民公社,1961年火箭人民公社合併為下村公社,下轄:江東、龍湖、甘秀埠、大橋、下村、當下、何家、南村、杭橋、花堆、店下、里村共12個村委。1983年12個下村公社更名為下村鄉,下設爐前、龍湖、甘秀埠、下住、江東、大橋、下村、造里、羅家邊、馬步塄、杭橋、南村、何家、高升、千秋嶺、城潭、袁家、花堆、虹橋、城坊、步橋共21個行政村。1988年12個撤鄉建鎮,從而成為召集的下村鎮。2001年11月,下村鎮南村村委對門、老屋、山背3個自然村劃歸新余市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管轄。2003年9月,將造里併入羅家邊。爐前併入下住,城潭併入千秋嶺,馬步塄併入杭橋,現轄17個村委會。
資源
下村鎮依託極為重要的區位、資源優勢,形成了以
煤炭、
鐵礦、石灰石、建築、水泥、
食品加工等為主的主導產業群。全鎮已有年產煤12萬噸的小煤礦生產企業10個;年採石25萬方的採石場12個;年產礦2萬噸精礦的鐵礦粉廠4個;建安工程額達到1000萬元的建築公司1個;年產水泥8.8萬噸的水泥廠1個;資產總額300萬元的食品加工企業1家;年產精煤10萬噸的精洗煤廠4家。同時,鎮內駐有年產精煤31萬噸的省屬企業花鼓山煤礦,它能充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截止2003年底,全鎮有鄉鎮個私企業1077個,從業人員4687人,占全鎮總勞動力的25%,年實現總產鎮19350萬元。
發展
下村鎮人傑地靈,是世界風雲人物何大一的故鄉。歷代人物有宋朝
張和,任監察御史;明朝張喬松,任雲南布政司;張條,任山海關守備;梁寅,於明洪武年間授禮部主事,其子梁岷,任古田縣令;土地革命時期的邱明貴,任紅軍團長;周貴科,長征老幹部,曾任九江市外貿局長。
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下村鎮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3827萬元,財政總收入94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38元,二、三產業比77.8%,已列入全省重點鎮行政。
隨著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北京偉祥無人下井水力
鑽孔開採無煙煤技術項目、新余市豫彰酒業有限公司、台灣余園農業實業有限公司、新余市日新線業有限公司等投資8000多萬元的18家外資企業相繼投產後,預計到2005年,可增加產值5000多萬元,增加稅收310萬元,財政收入可達1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這些有利條件必然極大地拉動下村鎮的消費需求,必將為下村鎮的小城鎮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2007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5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0%和12%,固定資產投資8506萬元,同比增長84.6%,規模銷售收入1.8億元,比目標數增長20%;一、二、三產比重為2.7:4.9:2.4,以工業經濟為主體的經濟格局已經形成,並成逐步擴大趨勢;包括超常規增長數在內,該鎮全年完成財政收入2573萬元,實際完成財政收入1835萬元,比2006年增加879萬元,增長91.9%;比2007年初任務數超收2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16元,比2006年增長13.1%。
文化底蘊
下村鎮文化底蘊深厚,歷來就有重文尚教的傳統。元末明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
梁寅從這裡走出,現有“
夫子堂”遺蹟存世。世界風雲人物、抗
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發明人何大一博士的故里也在下村鎮。全鎮上下傾力扶助教育事業發展,中國小教學水平多年來在全區位居前列。2007年,投資300萬元新建下村中學3300平方米教師辦公綜合樓和學生公寓以及其它基礎設施,下一步準備新建一棟教師單身宿舍樓,擴建運動場院,致力於把下村中學打造成為全省一流的農村中學。
相關信息
2008年下村鎮河東村的三櫻椒實驗田裡,當地民眾正在抓緊搶收成熟的
三櫻椒,到處是一片忙碌而又喜人的景象。副鎮長趙會明、門繼富也特地趕到田間查看收成情況,詳細詢問三攖椒的長勢、市場價格以及銷路等問題,切身關心老百姓的利益。下村鎮黨委、政府根據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下大力氣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同時向農民宣傳有關現代農業常識,引導農民轉變觀念,自覺提高自身
素質,走出了一條靠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效益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路子。河東村兩委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於去年引進了三櫻椒的種苗和種植技術,在村里開闢了100餘畝實驗田,經過兩年的種植實驗,三櫻椒不僅適合本土生長,而且經濟效益可觀,村里計畫明年將繼續擴大規模,推廣三櫻椒的種植。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鄉鎮企業大多以煤產品為龍頭砂,以
水泥、
磚、建築、矽石灰、鐵礦等為主;主要農作物有
水稻、
棉花、
油菜、
花生、
紅薯、
蔬菜等,以種植水稻、棉花為主;果樹有柑桔、板栗、萘李、黃花梨等;主要樹種有
杉樹、
松樹、
油茶、
樟樹等。馬步塄的茶油,清香爽口,全市聞名。
社會事業
全鎮現有國中3所(含花礦職工學校),國小16所,教師220餘人,在校生5628人,九年義務普及率達99.5%。鎮內有中心醫院1所,花礦職工醫院1所,醫療診所25個,共有醫務人員216人,醫生180人,設有內、外、兒、婦、燒傷科等18個科室,病床120張。上新鐵路、上新公路,由南向北穿境而過,鎮域南部連線滬瑞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捷;境內有花鼓山電廠,電價低於國家指導價,方便各界投資辦廠;信息暢通、通訊發達,聯通、移動、電信、郵政涉及到每個角落。
地圖信息
地址:新余市渝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