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勝(heaven and mankind alternatively overtake each other)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出自《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人相勝
- 外文名:heaven and mankind alternatively overtake each other
- 所屬學科:自然辯證法
- 公布時間:2003年
天人相勝(heaven and mankind alternatively overtake each other)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出自《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天人相勝 天人相勝(heaven and mankind alternatively overtake each other)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出自《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公布時間 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劉禹錫贊同柳宗元區分天與人、自然與社會的觀點,進一步提出了天人交相勝的命題,認為天之所能者為生萬物,人類固然無法勝任,而人之所能者為治萬物,則天亦有所不能。因此,劉禹錫主張人應發揮自己能治萬物的優勢以求勝天。柳、劉的這種思想是對荀子的“明於天人之分”以及“天生人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宋明...
荀子以後,“天人有分”的思想仍不斷得到發展,東漢王充針對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討論了天道無為,人道有為的問題;唐代的柳宗元針對韓愈天能賞功罰禍,提出“功者自功,禍者自禍”,“天人不相預”(《答劉禹錫天論書》)的觀念;劉禹錫提出“天人交相勝,還相用”(《天論》)的命題;北宋王安石,為了論證...
第一節 究天人之際 一、天人相分 二、天人相勝 三、天人合 第二節 天人之道 一、人與天地相參 二、人與天地合德 第三節 中醫學的整體觀 一、整體與有序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特徵 二、人與環境的統一 三、生命體的統一 四、診斷治療的整體性 第九章 格物致知與心性合一 第一節 “知行兼舉”、“行可兼...
反映在審美意識上,往往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容體處於分裂與對立的關係中,進入“天人相勝”之境。因此,西方藝術的主要表現對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西方藝術家竭力表現人的肉體和精神完美的統一。在西方古典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人體藝術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種傳統必然體現藝術攝影上。在中國,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和諧統一...
五行學說在生理方面的套用,主要包括以五行特性類比五臟的生理特點,構建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以生克制化說明五臟之間的生理聯繫等幾個方面。1.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 五行學說將人體的五臟分別歸屬於五行,並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通氣血,...
是一日之途,天與人交相勝矣。吾固曰:是非存焉,雖在野,人理勝也;是非亡焉,雖在邦,天理勝也。然則天非務勝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幸則歸乎天也,人誠務勝乎天者也。何哉?天無私,故人可務乎勝也。吾於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諸近也已。”或者曰:“若是,則天之不相預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
”唐代哲學家劉禹錫則更進一層指出天人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係。他在《天論》中提出的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學說更發展了人貴論的觀點。(見人貴論)形神論 關於心身關係的學說。春秋戰國時期,精神和形體的關係的問題受到諸子百家的注意。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的命題,肯定身體具備了,心理才會...
劉禹錫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卒於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字夢得,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其祖匈奴族,北魏時入洛陽籍。劉禹錫有“詩豪”之稱,也因文名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著作《天論》提出“天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觀點,在哲學思想史上有重要意義。劉禹錫生於江南,少年時代曾...
鄒衍繼承早期的陰陽五行學說,形成了“五德終始”、“循環相勝”的觀點,試圖用當時的天文學知識來說明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問題。 “五德終始”說以“天人合一”思想為基礎,是為當時新興地主階級建立新的統一封建王朝尋找理論根據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中國古代易學用以說明矛盾運動法則的命題。語出《易傳·繫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