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海底隧道

大連灣海底隧道

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穿越黃海側大連灣,連線大連市東港商務區與鑽石灣,大連灣海底隧道是跨海交通工程項目中的控制性工程。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工程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建設要求及標準極高的跨海交通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灣海底隧道
  • 隧道全長:4860m
  • 海中沉管段長:3595m
  • 島上敞開段長:360m
工程概況,設計,總體設計,橫斷面布置,工程意義,工程進度,

工程概況

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穿越黃海側大連灣,連線大連市東港商務區與甘井子區鑽石灣。項目起於大連灣南岸核心區四十二中學附近的解放路,經中南路、大嶺、台子山至濱海北路,在黃白咀入海,在海上先後穿過大港航道、貨輪一號錨地、甘井子航道、貨輪二號錨地、大連灣航道,由金州新區西海屯登入,經濱海路、金馬路、東北大街後,終點與9號路相接。
大連灣海底隧道自東海頭K6+400進洞,經島上明挖暗埋段、敞開段於K11+260齣隧道接跨海大橋,隧道全長4860m,設計為80km/h城市快速路,近期雙向六車道,遠期雙向八車道(不設緊急停車帶),結構外包寬度達43.6m,單孔行車孔跨度達17.55m,是目前世界上單孔跨度最大、結構外包尺寸最大的沉管隧道,同時也是僅次於在建的港珠澳大橋工程沉管隧道的第二長沉管隧道。
大連灣海底隧道

設計

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獨立完成。

總體設計

依據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全線平面總體布置,隧道南端局部位於R=1200m平曲線上,其餘部分均為直線。
大連灣海底隧道自東海頭K6+400進洞,經岸上明挖暗埋段於K7+005進入沉管段,下穿大港航道和調整後的甘井子航道,然後在海中人工島登入,沉管段於K10+600結束。後經島上明挖暗埋段、敞開段於K11+260齣隧道接跨海大橋。隧道全長4860m,其中海中沉管段長3595m,岸上暗埋段長605m,島上暗埋段長300m,島上敞開段長360m。
大連灣海底隧道

橫斷面布置

隧道建築限界寬17.25、高5m,路面橫坡2%。管節橫斷面採用兩孔單管廊布置,兩側為行車道孔,中間管廊分為三層,上部為排煙道、中間為安全通道、底部空間用於布置市政管線及隧道運營電纜設施。
大連灣海底隧道

工程意義

大連灣沉管隧道結構外包寬度達43.6m,單孔行車孔跨度達17.55m,是目前世界上單孔跨度最大、結構外包尺寸最大的沉管隧道,同時也是僅次於在建的港珠澳大橋工程沉管隧道的第二長沉管隧道。

工程進度

截止至2013年,大連灣跨海交通工程項目已完成初步設計,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
2016年5月10日,大連市首條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陸域)已進入環評公示階段。該工程環評報告全本顯示,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總投資92.04億元,陸域部分投資27億元,整體工期50個月。這一工程建成後,將會解決本市核心區與開發區-保稅區之間、核心區與金州城區之間的交通瓶頸問題。
大連灣海底隧道位於大連中心城區的中山區與甘井子區,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起點梭魚灣20號路向南沿梭魚灣商務區地塊東側走行,北岸線路在大連港外輪航修廠登入,隧道接地點位於規劃梭魚灣南路南側,向東南行至北岸洞口,過洞口後隧道暗埋向東南設定北岸沉管暗埋分界點,隨後隧道向東南以沉管隧道形式下穿大連灣海域,海域段線路平面避讓黑嘴子錨地,距離最小約400米,隧道頂板與航道淨距考慮3.0米,至南岸大連港防波堤後以半徑R1050米的半徑轉入大連港3~4號碼頭間港池,並設定南岸沉管暗埋分界點,大連灣隧道在港池中平行碼頭走行,向南分出一對匝道下穿港隆西路後在港隆西路南側155米處接地。
隧道主線折向東沿港隆西路下穿長海路、郵輪中心六號路、港灣橋。隧道沿港隆西路設定一對平行式匝道匝道洞口設定在郵輪中心六號路港隆西路交叉口東側,匝道在港灣橋港隆西路交叉口西側約106米處接地。隧道主線過港灣橋後在人民路港隆西路交叉口西側約94米處接地,洞口設定在港灣橋港隆西路交叉口東側約86米。在人民路設定下穿地道,與東西向直行車流分離。
受北岸上跨東方路、甘北路等因素影響,北岸線路需在海域段儘早爬升,因此方案需填海約495米。隧道線路全長4799米,其中沉管段3040米,暗埋段1379米,敞開段380米。
全線共設定3對匝道。北岸梭魚灣商務區東側一對平行式匝道接梭魚灣20號路,為梭魚灣商務區服務;南岸在港池南側設定一對平行式匝道,為民主廣場和中山廣場片區服務,港隆西路港灣橋西側設定一對平行式匝道,為港灣廣場、三八廣場、二七廣場片區服務。匝道全長2260.93米,其中明挖暗埋隧道長1389.93米、敞開段長455米、地面道路長416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