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

大連灣

大連灣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的海灣,隸屬於大連市甘井子區,以擁有亞洲最大的漁港聞名,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水產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也是東北亞最著名的水產品加工中心,以盛產海鮮享譽海內外,也是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灣
  • 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的海灣
  • 隸屬於:大連市甘井子區
  • 地位:中國北方最大的水產品交易中心
亞洲漁港,歷史,海鮮產地,海鮮代表,古遺址,

亞洲漁港

1879年,李鴻章上奏給光緒皇帝的摺子中,將大連周圍二十餘小島合圍的海灣統稱為大連灣,光緒十三年,在和尚島及附近的港灣大規模興建海防棧道及炮台設施。甲午戰爭後,這些海防設施被廢棄,眾多漁船藉此靠泊交易,逐漸形成自發的民眾性漁港。
大連灣
到20世紀30年代,這裡已發展成為當時聞名的海產品集散地,每天渤海灣周邊近千艘漁船在此靠泊交易,眾多捕魚歸來的漁船和商賈漁販在此聚集,很是壯觀,當時的媒體驚呼:“這是亞洲最大的民眾性漁港”,“亞洲漁港”由此得名。
解放後,這裡成為新中國重要的水產品基地,亞洲漁港幾經修建逐漸發展成為擁有十幾個碼頭、幾千艘漁輪棲泊的母港,成為東北亞最著名的水產品加工中心和集散地,海產品吞吐量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歷史

經考證,大連的歷史至少已有六千餘年,據史記載,大連地區在戰國時期由燕國的遼東郡所轄;秦朝統一中國 之後,大連地區仍屬遼東郡;漢初,在遼東郡所設的18個縣中,沓縣即今大連市的金州區及其以南的大連市 區,波縣即今金州區以北的大連市的普蘭店市和瓦房店市。
唐初,稱大連為“三山浦”,得名於今大連港外的 三山島;唐代中葉,易名“青泥浦”,因其中心為青泥窪漁村。明、清時,又稱“青泥窪口”。從唐至明、 清,州縣行署均設於金州城和復州城
而“大連”之名則得於“大連灣”。大連灣由許多小海灣綴連 而成,它包括青泥窪橋、香爐礁、甘井子、大孤山、鮎魚灣這一大半圓形的海灣。“大連灣”最早見 之於文獻,是1880年(清光緒六年)北洋大臣李鴻章關於大連灣軍港建設方案的奏摺中。最初,“旅大”系 旅順和大連灣的合稱。後來的“旅大市”系旅順和大連的合稱。

海鮮產地

大連灣擁有亞洲最大的漁港,眾多知名品牌海產加工商,以其為依託,發展國內海鮮加工業。以遼漁集團為例,該集團擁有國內最大的遠洋及近海捕撈船隊,幾十萬噸級低溫貯藏冷庫群,水產品年加工能力近十萬噸,是東北亞最大的水產品交易中心及集散地。
集團擁有包括兩家上市公司在內的三十餘家子公司,年營業額近二十億元人民幣。集團致力於發展為國內消費者所喜愛的海鮮食品,並通過旗下的亞洲漁港及遠洋品牌分別適應餐飲及零售客戶的發展需求,我們的經營宗旨著重於發展和有效利用海洋資源,以期更好地服務於客戶和消費者。

海鮮代表

在中國提到海鮮,首選是大連海鮮,提到大連海鮮,首選產地大連灣。大連灣是大連海鮮的發源地,眾多國內外知名的海產品加工商以大連灣及亞洲最大漁港為依託,迅猛發展。專注海鮮10多年,堅持“做海洋食品專家,為大眾健康服務”的宗旨,同遼漁集團“遠洋”和“亞洲漁港”是大連海鮮走向全國的領導者,帶領著大連海鮮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海鮮冷拼海鮮冷拼

古遺址

大連灣炮台坐落在大連灣和尚島山上。大連灣炮台包括海防炮台5座和陸防炮台1座,是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至光緒十九年(1893年)6月間所建。炮台都是用砂石水泥構築,由炮位、兵舍和子彈庫組成,四周有高大土圍牆。現存有大連灣和徐家山炮台殘址。
大連灣炮台開始由提督劉盛休統銘軍十三營駐守。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8月16日,除留6哨兵力外,其餘軍隊開赴大東溝接迎朝鮮清軍。隨後總兵趙懷業六營3哨淮軍調補到大連灣駐守。在日軍兵臨金州得危急之時,趙懷業貪生怕死,棄台逃往旅順,致使堅固炮台並未發揮固守疆土得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