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加工

大豆加工

通過物理、化學、微生物學處理,使大豆更適合食用或成為符合作其他食品原料要求的過程。大豆加工除以整豆為對象製作食品外,還有分別利用其主要成分的蛋白質加工及油料加工。大豆加工的歷史悠久,經歷了手工操作、半機械化加工及當代的自動化生產線的幾大階段。

正文,相關連線,

正文

大豆營養價值大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在油脂方面,70%為不飽和脂肪酸,而其中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含量又占50%;在蛋白質方面,其胺基酸組成為各種植物蛋白質之首,並可與動物蛋白質媲美。大豆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較多,與糧食共食可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作用,使糧食和大豆的營養價值均可提高。但大豆中有一些有害成分,如影響消化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素,妨礙血液流通的紅血球凝集素等。這些成分易受熱而破壞。所以大豆必須通過加工才能充分發揮其營養價值,並消除有害成分。食用整粒大豆容易脹肚,是由於大豆中寡糖不能正常消化而產氣所致。將大豆加工成豆腐、分離蛋白、發酵豆製品可消除寡糖。
大豆中的營養成分因品種、產地等因素的影響而有差異。具典型的營養成分的百分比為:蛋白質40%、脂肪20%、糖類20%、纖維5%、礦物質5%、水分10%。
加工內容①從大豆中提取豆油。提取方法有壓榨法和溶劑浸出法。前者是古老的方法,其殘留物為豆餅。由於通過高溫高壓,大豆蛋白質變性,豆餅一般多用於肥料或飼料,也可作制醬油原料。溶劑浸出法較為先進。其殘留物為豆粕。過去豆粕用於飼料。近年來由於對植物蛋白質的需求,重視將豆粕加工成各種大豆蛋白製品。但其目的不是著眼於大豆蛋白質的營養,而是利用大豆蛋白質的功能特性,如乳化性、保水性、持油性、成膜性、起泡性等,把大豆蛋白製品加到其他食品中,以改進其他食品的感官和理化質量。大豆食品的種類很多,不同大豆食品有不同的加工處理方法。
②大豆經過烙烘、去皮、粉碎可得豆粉。豆粉加於麵粉、玉米粉、麵包、糕點等中可提高成品的營養價值,還可改進食品質量。如採用超微粉碎機製成的豆粉,加水沖調煮沸即為豆漿,再加入凝固劑可凝成豆腐,故名豆腐粉。豆粉還可按一定比例和其他粉狀原料混和均勻而製成代乳粉。
③在某些罐頭食品中以大豆整豆作配料。整豆還用於油炸豆、醬油豆等小食品加工。大豆發芽後可提高其維生素C′及B娦等含量。
④大豆經浸泡、磨碎、過濾、煮沸等可加工成豆漿。豆漿是東方的傳統食品。現代加工中由於進一步採用脫腥處理,改進了豆漿風味。採用新工藝加工的產品被稱為豆奶或豆乳。豆乳中添加各類風味劑、調味料形成豆乳系列產品。豆漿經濃縮,再噴霧乾燥成豆漿粉。
⑤以豆漿為半成品,在適宜的品溫下添加凝固劑,經靜置凝固轉入型箱壓型製成豆腐、豆腐乾等,再進一步加工成各種系列製品。以豆漿為半制品而不加凝固劑可以製成豆腐衣、腐竹。豆漿經接種、乳液發酵而成酸豆乳,加風味調料可進一步加工成風味酸豆乳。
大豆蒸煮後接入各種黴菌,發酵製成各種發酵豆製品,如中國的豆豉、日本的納豆、印度尼西亞的天培等。它們一般都保留原豆粒形態。由大豆或與配料混合接種並經深度發酵可製成醬狀大豆食品,如中國的黃醬,日本的味噌等。這類產品已失去豆粒形狀。以大豆、豆粉或豆餅為原料,加入麵粉、麥麩等後接種及深度發酵,再經過壓榨可取得醬油,餘下為醬渣。中國、日本等國家,都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醬油。
⑥以豆腐作坯,然後接種毛霉等黴菌,通過發酵可醃製成豆腐乳。它是中國特有的大豆發酵食品。
⑦以豆粕為原料可粉碎製成脫脂豆粉或半脫脂豆粉。豆粕可加工成各種大豆蛋白製品。如豆粕加水成漿,使蛋白質沉澱,去除可溶性物質,然後脫水乾燥製成的濃縮大豆蛋白,其蛋白質含量在70%;濃縮大豆蛋白中蛋白質溶解後,濾除不溶性成分,即得到分離大豆蛋白,其蛋白質含量在90%以上。
70年代以來,為了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質,又將大豆蛋白製品進一步加工成海綿蛋白、纖維蛋白,及通過擠壓組織化製成組織蛋白。有些可以加工成仿肉製品。
大豆提取豆漿後的豆渣還可綜合利用。如豆渣與其他輔料配合加工飼料;豆渣乾燥後粉碎,可作為糕點的配料;豆渣中接種依利蒙菌,發酵成核黃豆渣,可作增補核黃素用配料。豆渣是食物纖維的良好來源。
中國及一些東方國家的大豆食品有很多特點:營養價值高,蛋白質質量好,不含膽固醇,含不飽和脂肪酸多,發酵豆製品及豆腐消化率高,特別是發酵豆製品中維生素B12有很大提高,已日益引起國際食品科學技術界的重視。

相關連線

大豆卵磷脂
大豆異黃酮
大豆皂甙
大豆低聚糖
大豆甾醇
大豆分離蛋白
大豆膳食纖維粉
大豆蛋白肽
大豆加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