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吻端鈍,背鰭三角形,頂端略向後,位於身體中部。鰭肢相對較小,前緣圓弧形。尾鰭後緣凹陷的缺刻明顯。背部暗灰色,腹部白色,鰭肢附近的白色延伸到體側,鰭肢基部至口角間有一暗色帶。背鰭、鰭肢及尾鰭均為灰黑色。上下頜每側牙齒為21~28枚。通常成數頭的小群活動,但有時能聚集成數十甚至數百頭的覓食群。3~4齡性成熟,春夏季發情,每胎一仔,哺乳期不到一年。主要以小型集群性魚類為食。
外形特徵
鼠
海豚的體長可達1.85米,極少數可達兩米以上,它是一種比較小的齒鯨。不同地區的鼠海豚的體長也有差別,比如在
波羅的海雄性鼠海豚僅達1.40米,而雌性鼠海豚也只不過到1.52米。鼠海豚的體重一般在50至60千克之間,最高達90千克。
與大多數鯨一樣,鼠海豚的性別差異可以通過肛門和生殖器縫的位置來辨別出來。雄海豚的肛門與生殖器縫明顯分開,生殖器縫位於肛門前。
與其它
齒鯨的頭顱相比,鼠海豚嘴的長度比較短,而且由於嘴上的脂肪層,這個突出完全看不出來。身體粗壯,
背鰭呈三角形,背部黑色,從背鰭開始有一塊灰色的部分,腹部白色。從嘴邊到胸鰭的根部有一條黑道。
背鰭、胸鰭和
尾鰭以及尾鰭的根部也是黑色的,幼獸的腹部部分也為黑色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幼年黑化。鼠海豚很少有患白化症的。背鰭的後部沒有凹的部分,而是垂直向下。其根部的寬度約為高度的兩倍。胸鰭比較短,端部尖。尾鰭約60厘米寬,有力。
上顎每邊有22至28枚很短的牙齒,下顎的牙齒數為21至25枚。牙齒呈片狀或鏟狀,後部的牙齒有帶有三個丘的咀嚼面。
生活習性
鼠海豚喜歡海岸附近約20米中等深度、比較平靜的海域,但偶爾也會游到深海。
鼠海豚幾乎完全以魚為食,此外還吃蠕蟲、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和烏賊。不同地區的鼠海豚的食譜也不同。比如在北海鼠海豚的食物中比目魚占很大的成分,而在波羅的海中
蝦虎魚則占很大的成分。在
北海和波羅的海,鱈魚均占很大的成分。由於鼠海豚無法咽下比較大的魚,因此它們吃的魚一般都小於25厘米。鼠海豚主要在海底翻騰尋找食物,每隻每天需要約4.5千克魚。
除人外,鼠海豚的
天敵包括鯊和
虎鯨亞科動物。比如在
格陵蘭鯊和
大白鯊的胃中就發現過鼠海豚的殘體。不過鼠海豚最大的天敵還是虎鯨。此外,其它
齒鯨對比較小的鼠海豚也非常危險。科學家多次觀察到
寬吻海豚和短喙
真海豚用頭撞鼠海豚的體側,由此對鼠海豚帶來重傷。
鼠海豚的寄生蟲主要有
海七鰓鰻、線蟲、
吸蟲、
絛蟲和棘頭動物。Ansisakis屬的
線蟲是通過魚進入鼠海豚體內的,在鼠海豚的胃中常常能找到大團的線蟲。Stenurus minor主要寄生於支氣管、肺部和循環系統中。寄生在耳中的蟲會使鼠海豚變聾。最常見的寄生在消化系統和膽的吸蟲是Campula oblanga,它們會導致肝炎和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體外的寄生蟲如
鯨虱在鼠海豚身上則很少見。
鼠海豚會發出許多非常不同的聲音。它們之間的交換使用的是喀喀聲,這些聲音由高頻(110至150千赫)和低頻(約兩千赫)的聲音組成。此外鼠海豚還使用聲音來進行聲納定位,這樣的聲音有低頻的(約1.5千赫)和高頻的(約100千赫)成分。通過分析鼠海豚的叫聲,人們可以分辨出典型的定位、威脅、尋找配偶、幫助和警告危險的呼聲。鼠海豚的呼聲頻率位於虎鯨的聽覺頻率以外。從進化生物學的觀點來看,這可能是通過獵手和犧牲品之間的互相競爭導致的。
生長繁殖
雌海豚約於三至四歲時性成熟,雄海豚約於二至三歲時性成熟。各地的發情期不同,在歐洲水域為七月中至八月末。在這段時間裡,雄海豚的睪丸體積劇增。(一般鼠海豚的睪丸重兩克,在發情期可以重400克以上)大多數地區,鼠海豚的交配在深水中進行,少數在海岸附近的淺水進行。
大多數觀察到的交配是在水族館中進行的。交配過程包括一個前戲和此後的交配。首先雄海豚不斷地追逐激動的雌海豚並試圖觸摸其背鰭。
1915年海科寫道:
“在發情期內它們極其激動,快速地遊動,不停地追趕著雌海豚。”
此後兩海豚互相“撫摸”和“交替游泳”,雄海豚會不時地顯示自己的腹部和咬雌海豚的胸鰭。交配時,它們直立在水面上,一般僅數秒鐘的時間。此後前戲和交配可能再次發生。
鼠海豚的孕期為十至十一個月,因此幼海豚一般在五月和六月出生。一般每胎僅一頭幼海豚,雙胞胎極少見。學者至今為止還有爭議,鼠海豚是每年可以生一頭幼海豚,還是每兩年出生一次。由於鯨沒有盆骨,因此出生不困難,在一般的游泳過程中即可進行。出生的蠕動約持續一至兩小時,幼海豚首先出生,它的頭最後出現,頭出生後臍帶就與幼海豚分離,此後胎盤排出,幼海豚出生後會自動游到水面呼吸。
幼海豚出生時65至90厘米長,重五至七千克,哺乳期為八至九個月,不過在出生五個月後它們就已經開始吃魚了。哺乳時,母海豚側向游泳,這樣幼海豚在吸奶時可以呼吸。鼠海豚的奶含很高的脂肪(約50%),與其它哺乳動物的奶相比,其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比較高。在開始吃魚的同時,幼獸也開始長牙,出生後七個月時其牙齒已經完備。出生約一年後它們與母海豚分開。一般來說帶幼海豚的母海豚較其它鼠海豚更加靠近海岸。
鼠海豚最多可以活到約20歲,大多數鼠海豚僅活到八至十歲。
分布範圍
鼠海豚喜歡淺水,春夏季它在海岸附近活動,秋季則比較遠離海岸。其分布地區包括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在美州太平洋海岸從
洛杉磯到
馬更些河注入
波弗特海的入海口、在亞洲太平洋海岸從黃海到
楚科奇海、在北大西洋沿美洲東海岸從鱈魚角到
格陵蘭島海岸,有時甚至到夸那均有分布。
亞種分化
由於鼠海豚的分布非常廣,因此各地有不同的變異。比如黑海的鼠海豚比波羅的海的鼠海豚小,而西大西洋的鼠海豚比東大西洋的大。此外波羅的海的鼠海豚比北海的鼠海豚顏色深,而且有一層特殊的脂肪層。此外黑海的鼠海豚的
背鰭前有較多的隆起,從生理上它們更適合比較低的鹽度。這些不同的變異的原因使不同地區的鼠海豚之間很少互相交配。
以下三個亞種可以被認為是完全沒有交換的:
生活在太平洋的Phocoena phocoena vomerina
生活在大西洋的Phocoena phocoena phocoena (大西洋鼠海豚體圓,向尾部漸尖,體上部為藍灰色,腹部淡灰色。成群活動,以魚、槍烏賊和甲殼動物為食。)
生活在
黑海的Phocoena phocoena relicta
在每個亞種內,還可以分更小的、地區性的群族。僅在歐洲海岸
前臼齒有約十個多少互相不交配的群族。比如波羅的海的鼠海豚似乎與北海北部的鼠海豚交配比較多。但是由於不同的遷徙途徑,與北海南部的鼠海豚的交配極少。
種群現狀
現存鼠海豚的總數不明,不過估計還比較高,但是一些族群數目已經相當少了,比如在黑海和在波羅的海。在波羅的海西部的數量在800至2000頭之間,在東部和中部為100至600頭。
目前鼠海豚面臨的威脅主要有:
捕殺
從中世紀開始,就已經有人捕獵鼠海豚了,在歐洲最早的可以證實的捕獵時間是1098年,諾曼第海濱的人組織捕獵鼠海豚。
從1500年左右開始,在
菲英島的密
德爾法特,有捕獵鼠海豚的紀錄。這裡甚至有一個鼠海豚獵手的行會,該行會有十條船,每條船上有三人。行會的規則非常嚴格,而且由丹麥國王規定。
在佛拉芒、
英吉利海峽、德國、丹麥和波蘭的海邊也有捕獵鼠海豚。這些捕獵往往也有非常明確的規則。比如在波蘭海岸,每頭捕到的鼠海豚要上交兩馬克稅。1379年,在普魯士鼠海豚的市場價格是規定的,不過在所有國家捕獵鼠海豚不是漁業的主要目標,只有極少的漁民專門以捕獵鼠海豚為生。
一直到19世紀,在歐洲每年約有1000至2000頭鼠海豚被捕獵;到1944年,被捕獵的數目下降到約320頭。今天在黑海依然有商業的捕獵,在歐洲國家則被禁止。但是每年依然會有4000多頭鼠海豚會成為副捕獲物。由於它們無法從網中自己解放出來,因此會因窒息而亡。,
環境污染
如今對鼠海豚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海洋的環境污染,尤其是重金屬,如汞、鉛或鎘會在鯨的肌肉和肝臟里堆積起來。能夠溶於油中的環境毒質如
多氯聯苯和滴滴涕會聚集在脂肪中。
焦油和油層會導致皮膚壞死,與其它毒質一起進一步削弱鼠海豚,其結果是生病和嚴重受寄生蟲侵襲的數量增加。濃度在70ppm以上的多氯聯苯會導致
海豹和鯨的不育,這個濃度已經在許多鼠海豚體內被發現了,1976年發現的至今為止鼠海豚體內最高的濃度達260ppm。
海中噪聲的不斷加強對鼠海豚也造成危害。由於鼠海豚是生活在海岸附近的鯨,因此船引擎的聲音對它們的定位有很大的干擾。
禽流感
2022年8月31日,瑞典獸醫研究所表示,6月在瑞典一處海灘擱淺的一頭鼠海豚死於禽流感,這是首次在鼠海豚身上發現禽流感病毒。
飼養歷史
由於鼠海豚比較小,因此一些水族館和動物園曾經試圖來飼養鼠海豚。但是由於鼠海豚對環境的要求高,而且比較容易生病,因此它們不適合於飼養。大多數飼養的鼠海豚在數周內死亡。因此,今天鼠海豚幾乎只有在科研機構里才有飼養,此外只有因為受傷或者偶爾被捕的動物被飼養。
1862年在倫敦和1864年在
漢堡市是最早試圖飼養鼠海豚的。1914年
布賴頓和1935年柏林也嘗試過。在所有這些嘗試中被飼養的鼠海豚均在數日內死亡。在倫敦鼠海豚在運到時就已經很虛弱了,當時人們試圖用燒酒來加強它,但是它在此後數小時內死亡。在1970年,代里隨海豚館的興起人們又開始對飼養鼠海豚開始感興趣。紐約市(1970年)、
哥本哈根(1970年)、
杜伊斯堡(1979年)和
康斯坦察(從1971年開始長期)和其它一些地方均飼養過鼠海豚,大多數僅數周。飼養的鼠海豚的壽命最多只有兩至三年,平均它們在水族館中只能活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