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漢堡市)

漢堡(德國北部城市)

漢堡市一般指本詞條

漢堡是德國三大州級市(柏林,漢堡,不萊梅)之一,德國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貿中心、德國第二金融中心,同時是德國北部的經濟和文化大都市。有著“世界橋城”的美稱。

漢堡是德國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是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也已成為德國的新聞傳媒與工業製造業中心。漢堡是世界大港,被譽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世界各地的遠洋輪來德國時,都會在漢堡港停泊。

除美國西雅圖外,漢堡是世界上第二大飛機製造區,生產“空中客車”。漢堡大多數工業和外貿有關。2018年9月1日,第七屆“中國時代”(CHINA TIME)活動在德國漢堡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堡
  • 外文名稱德語:Hamburg
  • 行政區類別:德國州級市
  • 所屬地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 下轄地區:漢堡市
  • 政府駐地:Rathausmarkt 1
  • 電話區號:(+49)40
  • 郵政區碼:20095
  • 地理位置:德國北部
  • 面積:755 km2 (292 mi2)
  • 人口:1,754,317人(2006/11)
  • 方言:德語
  • 氣候條件:溫帶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聖米歇爾里斯教堂,人民公園球場
  • 機場:漢堡國際機場
  • 火車站:漢堡中央火車站
  • 車牌代碼:HH
  • 市長:奧拉夫·朔爾茨(社民黨)
  • 人口密度:2,324人/km2 (6,018人/mi2)
  • 時區歐洲中部時間(UTC+1)
  • 夏令時間:歐洲中部夏季時間(UTC+2)
  • 著名大學漢堡大學
歷史,地理環境,交通,社會經濟,友好城市,行政區劃,大學文化,簡史,建校,教學科研,地理位置,課程設定,歌劇藝術,德國歌劇院,音樂劇,著名演員,漢堡和中國,

歷史

8世紀在阿爾斯特河畔(古薩克森語為“漢”)距易北河的入河口不遠的地方產生了最初的定居區。830年,神聖羅馬帝國曾在此建鎮,稱“漢馬堡”(Hammaburg)。834年,漢堡被“北方使徒”Ansgar主教選為主教座堂所在地。845年,600隻維京戰艦進入易北河摧毀漢堡,當時那裡有500居民。 12世紀易北河變得更為重要。北歐地區的貿易發展迅速。1189年漢堡從巴巴羅薩皇帝那裡得到特許權,在易北河上徵收關稅,而後成為了“帝國自由市”。
13世紀後,與北德各港口城市建立自由貿易聯盟——漢薩同盟。易北河口附近的庫克斯港為漢堡的外港。
漢堡漢堡
16世紀20年代,該市皈依路德會,漢堡接收了從荷蘭和法國來的新教徒難民。那時它在丹麥統治之下,也是神聖羅馬帝國一部分,1768年,丹麥承認它是一個帝國自由城市。中世紀時期在北歐產生了一個城市同盟:漢薩同盟。漢堡成為漢薩同盟最重要的北海港口,同時亦是糧食、布匹、毛皮、鯡魚、調味品、木材和金屬的轉運地。漢堡本身則因其最重要出口產品-啤酒而聞名。
四大歷史事件
1.從1806年到1814年被拿破崙的軍隊占領。占領一方面給漢堡帶來了民主的革新,另一方面給漢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苦難。
2.1842年的大火災,在這次火災中城市的三分之一被燒毀。但這場火災也有其積極方面:漢堡得以進行新的現代化建設。
3.1943年的轟炸。轟炸是對德國攻擊的回應,但是它給漢堡人民帶來的沉重打擊只有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其它城市可比。漢堡大部分被摧毀,幾萬人死亡
4.1962年的大洪水,德國北部的廣大地區和漢堡淹沒在水中。

地理環境

漢堡漢薩自由市(德語: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位於不萊梅東北部易北河岸,是德國北部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是德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在行政上,它是一個州,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與德國其他15個聯邦州地位相同,面積755.3平方公里。市中心有2個美麗的湖泊:Außenalster和Binnenalster,都匯入Alster河。西北面100千米處北海中的3個小島也屬於漢堡州: Neuwerk, Scharhörn 和Nigehörn。
地理坐標北緯53度33分、東經10度0分 。面積755平方公里,人口173萬,其中14%為外國人。漢堡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城市,是德國的古老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紀,漢堡一帶已成為居民定居點。公元8世紀末到9世紀初,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在這裡修築古堡設施,建立城鎮,稱為漢馬堡。到12世紀後期,由於港口和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進入13世紀後,漢堡同英國、荷蘭、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建立貿易往來,並先後同北德和北歐地區100多個港口城市組成對中古歐洲經濟起過積極作用的自由貿易聯盟——“漢撒同盟”,被稱為“自由貿易市”。16世紀後期,漢堡是僅次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歐洲重要物資集散地。17世紀,漢撒同盟解體後,漢堡仍是北德地區保存下來的3個貿易市中的最大貿易市,迄今仍稱為“漢堡自由漢撒市”。
漢堡曾歸屬於丹麥,也曾被法國占領過,1815年加入德意志聯邦,1937年成立大漢堡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古老建築幾乎蕩然無存,戰後得以重建。
漢堡市距離北海波羅的海不遠,海輪可從北海沿易北河航行而抵達漢堡,易北河的主道和兩條支道都橫貫漢堡市區,阿爾斯特河、比勒河以及上百條河汊和小運河組成密密麻麻的河道網而遍布市區,因而漢堡港是河、海兩用港,成為歐洲河與海、海與陸聯運的重要樞紐。歷史上,漢堡港的遠洋航運和貿易往來已擴展到亞洲、非洲和美洲,1912年的海運吞吐量已位居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今天的漢堡港,不僅是德國最大港口,也是國際上最現代化的港口之一。港口面積100平方公里,約占城市總面積的1/7。有大小碼頭60多個,可同時停泊250多艘大型貨輪。航道低潮時水深也在11米以上,萬噸巨輪可沿120公里的易北河航道從北海駛進港口。該港擁有300多條國際航線,同世界上1100個大型港口保持聯繫,每年進入港口的船隻近兩萬艘,年吞吐量6000萬噸左右,素有“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的稱號。
漢堡市風光秀麗,文化古老,名勝眾多,每年接待300多萬遊客,是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聖米歇爾教堂是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築,始建於1750年,重建於1907年,教堂塔頂有130多米高,可登臨頂端眺望全市風景。建於1897年的市政大廳,外部雕刻富麗堂皇,內部裝飾華貴高雅,地下餐廳聲名遠揚,是一座漂亮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建於1868年的漢堡美術館,收藏有德國和荷蘭著名畫家的藝術珍品,是德國著名的美術館之一。
聖詹姆士教堂、聖凱琳教堂、傅斯麥紀念塔、歷史博物館、德國話劇院、州立歌劇院等都是著名建築。素有“漢堡明珠”之稱的阿爾斯特湖,分為內外兩個湖區,內湖沿岸幾條古老街道上,林木蒼鬱,花香襲人,外湖湖面白帆點點,天鵝成群,遊人如潮。建於1907年的哈根貝克動物園,占地廣闊,保持著原始自然環境,各類動物自由棲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動物園之一。市中心附近的“植物與鮮花公園”,遍栽各種植物、花卉,並建有花壇、溫室、圖書館、展覽廳等。漢堡市是歐洲著名的“水上城市”,擁有大小橋樑2400多座,比義大利威尼斯城還要多5倍,是世界上橋樑最多的城市,這些橋樑如一件件藝術品裝點著城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橋是建於1633年的“關銳橋”,僅10多米長,造型簡單,顯得樸實無華。最現代化的橋是跨越易北河的柯爾布蘭特公路橋,建於1974年,長約4000米,高50多米,橋面可並行4輛汽車,號稱“百橋之首”。
漢堡是北德的文化中心,建於1919年的漢堡大學是全國最大的大學,還有音樂、美術學院以及工程、航海等專業學校。漢堡的交通發達,船隻可沿河道從四面八方抵達市區中心,許多人乘船上班或購物。陸上交通密如蛛網,地下鐵路四通八達,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穿越易北河河底的隧道長450米,與河面上的柯爾布蘭特公路橋構成兩岸聯繫的兩條紐帶。

交通

航運
漢堡是一德國北部大城市和港口,位於易北河阿爾斯特河比勒河的入海口處。漢堡是世界大港,被譽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世界各地的遠洋輪來德國時,都會在漢堡港停泊。漢堡交通十分發達,市內河道縱橫,有1500多座橋樑。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有世界上最長的城市地下隧道。距離北海有110多公里。這天然的港口延伸到整個寬闊的易北河,港口主要分布在南岸,對面是城區聖堡利和阿拖納。港口北距易北河口120餘公里,航道水深13—16米,大型海輪可直達。有300多等航線和世界各主要港口聯繫。貨物吞吐量6,310.36萬噸(1980年)。港區占地16.2平方公里的“自由港”,主要經營轉口貿易
漢堡城市交通圖-最新erlinyou版漢堡城市交通圖-最新erlinyou版
鐵路
漢堡中央火車站在德國北部是國際樞紐火車站,是德國一等火車站(最高等級)之一,擁有客流數在德國也排名前列。有通向柏林、科隆、法蘭克福、慕尼黑等德國國內重要城市的直達高速列車,也有通往丹麥,波蘭,捷克,奧地利,瑞士等周邊國家的直達國際列車。

社會經濟

工商企業多與港口(海港兼河港)、外貿相聯繫。主要有電子、造船、石油煉製、冶金、機械、化工、橡膠、食品等工業。德國重要鐵路樞紐和航空站。文化、銀行和保險業發達。設有漢堡大學、藝術、航海等專業院校以及博物館等。1842年大火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先後遭嚴重破壞,戰後重建,並在市北興建新的商業中心。阿爾斯特湖濱地帶集中了全市主要文化設施、旅館、辦公大樓等。
漢堡漢堡
除美國西雅圖外,漢堡是世界上第二大飛機製造區,生產“空中客車”。漢堡大多數工業和外貿有關。漢堡是音樂家孟德爾頌勃拉姆斯的故鄉。有多座劇院和6座博物館。有兩所大學,多所高等學校。

友好城市

漢堡市共和8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此外還有其它一些合作城市。2007年,漢堡市與坦尚尼亞三蘭港簽署了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來發展合作關係。
國際友好城市
1957年 聖彼得堡(前蘇聯,現俄羅斯)
1958年 馬賽(法國)
1986年 上海(中國)
1987年 德勒斯登(東德,現德國)
1989年 萊昂(尼加拉瓜
1989年 大阪(日本)
1990年 布拉格(捷克)
1994年 芝加哥(美國)
2010年 成都(中國)

行政區劃

漢堡分為7個區域,分別是:漢堡中(Hamburg-Mitte)阿通納(Altona)、 Eimsbüttel, 漢堡北(Hamburg-Nord)萬茨貝克(Wandsbek)、伯格多夫(Bergedorf)和哈堡(Harburg)。加上下薩克森和Schleswig-Holstein 州的鄰近區域,共同組成大漢堡都會區。
漢堡漢堡

大學文化

漢堡大學是一座位於德國漢堡市的大學,它是德國最大的大學之一,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201-300段第5位。它是1919年建校的。大學校區位於漢堡-愛斯布圖勒,地理位置為北緯53度34分,東經9度59分。
漢堡漢堡

簡史

1529年馬丁·路德的好友約翰內斯·布根哈根來到剛剛引入新教的漢堡來建立新的教育和教會制度。他在過去的漢堡聖約翰修道院設立了一座高等學校,約翰高等學校。與此同時1479年建立的市圖書館也被更新。
由於這座中學非常受歡迎,也為了減少年輕人從施塔德和不萊梅的高級中學轉到漢堡1613年在漢堡成立了一座“學術高級中學”。在這裡學生可以在兩年的學期中準備進入大學的課程。一開始這個高級中學有四名教授,後來六名。17世紀後市議會和公民逐漸忽視了市內的公共學術教育。漢堡是一個商業共和國,其經濟興趣在遠洋,而市內的大亨則可以通過家庭教師和私人學院來自己滿足其教育需求。這些私人教育設施中最重要的是“漢堡商業學院”,它是1768年建立的,其最著名的畢業生是亞歷山大·馮·洪堡。另一個重要的學術設施是1801年設立的漢堡天文台,其最主要的任務是導航。
漢堡漢堡
鄰近的阿通納現代化的克利斯蒂安中學受到了丹麥國王的大力支持,這從1738年開始更加加劇了漢堡市本身對公共高等教育的興趣。1806年漢堡有13萬居民,但是約翰高等學校只有125名學生,而學術高級中學只有18名學生。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漢堡的高等學校開始收錄非新教學生。19世紀末學術高級中學被關閉,市政府設立了一個今天依然存在的“一般繼續教育和普及科學教學堂”(Allgemeines Vorlesungswesen zurWeiterbildung und Verbreitung der Wissenschaft),其教師來自漢堡其它科學研究設施的客座教師。1900年市政府又設立了航海和熱帶病研究所(Institut für Schiffs- und Tropenkrankheiten)。1910年漢堡開始了市內首個公共高等女子學校。
漢堡漢堡

建校

20世紀初市內有錢的商人企圖建立一座國立大學。他們向市政府和議會提出的建議卻沒有獲得批准。尤其非常有影響的商會反對這個計畫。1907年支持者成立了“漢堡科學基金會”,1908年“殖民研究所”。基金會的宗旨在於支持教學堂贏得學者以及資助研究旅行。殖民研究所的宗旨在於研究所有與遠洋有關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同年市政府批准了一塊地讓教學堂建立一座新的建築(建築的錢是私人捐的)。1911年新建築建成,今天這裡是大學的管理機構的所在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擱遲了在漢堡建立大學的計畫。
漢堡漢堡
戰後漢堡首次進行自由選舉,1919年一名大學支持者被當選為市長,市議會通過了“漢堡大學和人民高校的臨時法律”。漢堡的教授數量從19名提高到39名。除國立研究所外殖民研究所、教學堂和艾本多夫醫院(今大學附屬醫院)也被合併入大學。
1919至2005
魏瑪共和國時期漢堡大學達到了其第一個頂峰。當時大學裡有四個系,數千學生。阿比·瓦爾堡和恩斯特·卡西爾等著名學者曾在這裡任教。到1931年大學的教授數提高到75名。由於當時尤其學生受到經濟狀況的打擊1922年成立了“漢堡學生幫助協會”。同年秋該協會開設了漢堡第一座學生宿舍,次年夏又開設了漢堡第一座學生食堂。
漢堡漢堡
納粹時期漢堡大學被改名為漢莎大學。被納粹認為是不善的作家的書被從圖書館剔除。約50名學者被解僱(其中包括恩斯特·卡西爾和威廉·斯登),至少七名學生因為與白玫瑰有聯繫或者被懷疑與白玫瑰有聯繫而被捕,後來死在獄中。
1945年戰後大學以漢堡大學的名稱重新開辦。教學和研究工作逐漸重新開辦。一開始大學有四個系(法學和社會學、醫學、哲學和自然科學)。1954年增設(新教)神學。法學和社會學系分開,社會學和經濟學自成一系。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教室和哲學高樓建成。植物研究所和植物園被遷移到市外。70年代隨著學生數量的劇增許多新的、今天成為大學地標的建築建成。雖然如此原來的校園不夠大,今天在漢堡全市各地均有大學的建築。
漢堡漢堡
隨著五月風暴60年代末在漢堡大學也爆發學運。1969年漢堡議會通過了新的大學法。原來的系被解散,改分15個新的系。大學的自主權被加強,學生和職員的參與權利被書明在法律內。1979年由於法庭判決部分這些判決又被回退。
2000年兩個法學系合併。從1990年代中開始大學的費用不斷被削減,同時大學採取措施縮短平均學習時間和中斷率。為了協和歐洲各國大學的學程(波洛尼亞進程)大學不得不對管理和學習制度進行改革,這個改革過程至今依然在進行。
2005年4月1日不顧被涉及的兩座大學的一致反對漢堡經濟和政治大學被合併入漢堡大學。

教學科研

在漢堡有11所高校,漢堡大學是其中最大的。這些高校具有完全不同的風格,各有在內容上的不同安排和不同的重點。學業課程同樣多樣化,在每個學期都會設定新的、多種多樣的國際和跨學科的學習階段。
在漢堡除了傳統的學業教育理工科碩士、國家考試和文科碩士外,現今很多專業也可以申請在國際上更流行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使用英語教學的課程持續增加。
此外,漢堡有大量的外國留學生和教師,使這座高校城市成為國際交匯的地方,在這裡不同的文化能夠辯論和理解。大都會漢堡作為港口城市和世界城市為此提供了最好的前提條件。
漢堡大學學生4萬1千多名,其中外國學生3千5百餘名,是德國大學中學生人數最多的五所大學之一。當下該校有教授將近500名,另有科學工作者和兼職研究人員1千7百名。

地理位置

漢堡瀕臨大海,所以漢堡大學的海洋和氣候研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很強的實力(有著兩個特殊研究方向和兩條科學考查船),這些也為環境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方面,比如為地質化工等相關學科提供幫助。

課程設定

作為一個國際開放的大都市的象徵,漢堡大學為學生提供了範圍極廣的近100個專業。漢堡大學的研究重點集中於生物分子技術(醫學和套用植物學)方面。
圖書館及計算機資源:值得一提的是有百年歷史的漢堡大學醫院擁有1千張床位,是漢堡最大的醫院。另外漢堡大學總共擁有130多所圖書館,總藏書達3百萬冊。漢堡大學和40多所國外大學有著校際聯繫。

歌劇藝術

德國歌劇院

漢堡在歌劇領域同樣十分聞名,德國的第一座公共歌劇院便於1678在漢堡落成。當時熱愛藝術的漢堡人要求擁有一個為所有人開放的歌劇院,而非只為貴族階級。

音樂劇

《Dafne》由Jacopo Peri 作曲,於1598年在佛羅倫斯的貴族高爾西的宮中上演,獲得了極大成功。這就是人們所認為的歷史上的第一部歌劇,當時被稱為Melo dramma(音樂劇),保存下來的樂譜只有其中的四段,其餘大部分均已失傳。
漢堡國家劇院漢堡國家劇院
《達芙妮》的腳本由里努契尼撰寫,它描寫了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僅由四百多行詩句組成,故事的主要情節是:“達芙妮”是一位居于山林水澤中的仙女,是專門供奉月亮和狩獵之神狄安娜的。美男子阿波羅神愛上了她,然而,達芙妮拒絕了阿波羅的愛。為此,阿波羅極為不滿,常跟隨她並用種種招術控制她,最後,達芙妮的爸爸終於設法將她變成了月桂樹。

著名演員

現今漢堡的國家歌劇院舉世聞名,西班牙著名女歌劇演員Montserrat Caballé從這裡走向世界,被譽為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戈帕瓦羅蒂等舉世聞名的歌劇演員都曾在這裡演出。
除此之外,在漢堡也能經常欣賞到優秀的話劇和音樂會。

漢堡和中國

漢堡和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友誼。1986 年開始,漢堡市和上海市之間發展了密切良好的全面關係。漢堡和上海其實有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外形上,蠻像的。而且他們都不是首都,都是在首都之外的繁華城市,很時尚,有很豐富的日常生活,而且景觀挺美,氣候也有點像;但漢堡的地理環境更好,它的建築沒有被太新的建築所破壞,漢堡更安靜。與中國往來貨物年吞吐量達到 140 萬標準箱的漢堡港,是中國對歐洲貿易最重要的港口。在漢堡市有三百多家中國公司和七百多家進行從事中國貿易的外貿公司,位居德國之首。漢堡市與中國不僅在經濟上有交往,而且還發展到教育、科學、文化等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