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生長繁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主要價值,人工飼養,
形態特徵
體型差異很大,雌性通常大過雄性。可長至240cm,體重達161kg。通常,雌性有167.7cm的平均叉長,雄性僅144.7cm。
改良的魚鰾允許它們在缺氧環境中生存。魚鰾里的鬆軟組織以及連線魚鰾和食道的導管,可使其大量吸收空氣,此種解剖學特徵意味著魚鰾具有像肺一樣呼吸空氣的功能。(有研究顯示,大海鰱是天生的空氣呼吸器, 甚至在缺氧環境中仍從水面大口吸氣。)
棲息環境
上層魚類。可在不同鹽性的水域生存,也能通過水麵呼吸生活在缺氧環境中。唯一對其生存有約束作用的是水體溫度,由於棲息在亞熱帶溫暖水域,突然的溫度改變會威脅它們的生命。
生活習性
繁殖季大量聚群。夏季遷至近海繁殖。也有全年遷徙的記錄。
飲食習慣隨生長發育不停改變,在發育的第一個階段,它們直接從水中獲取營養物質。脫離幼體的亞成魚以浮游生物、小魚和昆蟲為食。成體僅吃魚類和甲殼類生物,主要捕食沙丁魚、鯷魚、鯔科魚、鋸蓋魚、麗魚(此魚比重最大)以及蟹類。由於牙齒過小,它們整個吞吃食物。所捕食者多是中層水域生物。
幼體時期,天敵主要是其他魚類和浮游生物,成年以後,捕食它們的是牛鯊(低鰭真鯊)、無溝雙髻鯊、美洲鱷和各種海豚。面對捕食者的威脅,與許多魚類一樣,大海鰱採用反蔭蔽技術。它們的背側一般為深色,當捕食者從上向下覓食時,背部的黑色將它們隱入下層深水的黑暗中。多數魚類的腹側顏色較淺,大海鰱則是亮銀色,當捕食者從下向上搜捕時,此類顏色將其隱入淺色的上方水體中。
遠遊魚種,能長距離雙向洄游。許多人知道大海鰱的洄游,其中最有名的要屬“魚鉤飛越”——在淡水和海水間穿游跳躍。
分布範圍
分布範圍:49°N~44°S;99°W~14°E。
太平洋中東部的巴拿馬運河和軍曹魚島。
原產地(海域):安哥拉、安圭拉島、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貝寧、百慕達群島、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巴西、喀麥隆、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剛果(金)、剛果(布)、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古巴、庫拉索島、多米尼加、赤道幾內亞、法屬蓋亞那、加彭、甘比亞、加納、格瑞那達、瓜德羅普、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愛爾蘭、牙買加、賴比瑞亞、馬提尼克島、茅利塔尼亞、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島、納米比亞、尼加拉瓜、奈及利亞、巴拿馬、葡萄牙、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島、法屬聖馬丁、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獅子山、荷屬聖馬丁、蘇利南、多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委內瑞拉、、英屬維京群島、美屬維京群島。
生長繁殖
生長期經歷幾個月的時間,有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產卵2~3天后,孵化出柳葉狀幼體。2~3個月後,這些幼體長至6~25mm,順著洋流漂浮到沿海繼續生長。在第二個階段,幼魚實際停止了發育,收縮到大約14mm,這一階段,無論任何地區的大海鰱幼魚都會保持20~25天。第三階段,持續7~8周,幼魚繼續生長到40mm左右,轉變為亞成魚。
兩性6~13歲時性成熟。性成熟與否主要依據身體長度,雄魚長90~117.5cm,雌魚128.5cm左右性成熟。
季節性產卵,繁殖力很強。5月和8月,它們結成大規模群體(25~100條個體組成)游入近海的迴旋水域,將卵排在體外授精。有證據顯示,它們可以全年繁殖,但不常見;月相對其繁殖也有影響,成功的孵化常出現在緊隨新月的那一周。據估計,一條203cm的雌魚可排出1200萬枚魚卵,它們把卵產在較深的水中,讓潮流帶至近海沿岸,魚卵暫時和大海隔離,如此等待2~3天,透明柳葉狀的幼魚孵化而出,隨後遷徙至河口地區。大海鰱努力遷至繁殖地產卵繁衍,但不撫育後代。
壽命很長,野生魚有望活過55年,圈養大約60年。野生最高壽命紀錄為雌魚55年,雄魚53年。圈養雌魚最高壽者63年。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未量化。據估計其種群數量在1965~2007年減少了84.5%,若以12.7年作為每代時間,FAO統計其三代(38年,1969~2007)數量至少下滑了60%。美國佛羅里達州約有24,700~25,400尾(Hedgepethet al.1993)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易危物種(VU),2011年評估。
主要價值
大規模套用於家居裝飾及人造珍珠加工。在市場以生水活鮮或醃製肉售賣。
做為一種力量巨大、游速迅捷的休閒魚類,它們深受垂釣者的喜愛。截止2012年的世界釣魚記錄,在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人們利用手工漁具釣起最重者達128公斤(283磅)。
人工飼養
關於飼養,如果說“沒什麼難度”,您肯定會覺得奇怪:它不是海水魚嗎?光是弄一缸海水就挺麻煩的了吧?別著急,其實大西洋大海鰱還有一個“秘密武器”沒有登場呢,那就是它的“廣鹽性”。所謂“廣鹽性”,是指魚類對於不同鹽度的海水都可以良好適應的一種本領。說白了,就是說大西洋大海鰱在海水裡可以活,在淡水裡也可以活,而且還活得挺好。有了這個本領,就打消了您的後顧之憂了吧?
飼養大西洋大海鰱,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大號的魚缸。該種屬高速巡遊、強力突擊型的兇猛獵手,如果壞境太小會把它“憋”住。而且它善於在追擊中獵食,只有一個大號魚缸才可以完整地欣賞這枚銀色飛彈橫衝直撞的撲殺場面。
大西洋大海鰱來自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區的近海沿岸,所以它需要的環境水質偏硬,pH7.0~8.0,溫度26℃以上。由於它小時候會喜歡躲在溶氧量極低的紅樹林中覓食,所以天生了一個可以直接呼吸空氣的本領,故而不用太擔心魚缸中的含氧量。
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它的跳躍能力。大西洋大海鰱之所以成為世界著名的游釣魚類,就是因為它上鉤之後令人激動地跳躍行為。巨大的海鰱奮力一躍,高度可達兩米,而連綿不絕的跳躍,似乎正展示了它無窮無盡的力量,場面十分震撼。即使是在魚缸中,依舊不會收斂它激情四射的性格,所以魚缸加蓋,防止它的跳出,也算是飼養要領的重中之重了。
(註:大西洋大海鰱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