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性肺炎

大腸桿菌又稱大腸埃希菌,是腸道內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一般多不致病,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腸道外感染。大腸桿菌性肺炎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肺炎,常發生於全身衰竭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住院患者,是醫院內獲得性肺炎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患者主要表現為寒戰、發熱、咳嗽、膿痰,常伴有噁心、嘔吐、腹疼、腹瀉等不適,嚴重者有意識障礙和末梢循環障礙,病死率較高。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呼吸內科
  • 多發群體:全身衰竭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住院患者
  • 常見病因:大腸桿菌感染
  • 常見症狀:寒戰,發熱,咳嗽,膿痰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護理,

病因

大腸桿菌的感染途徑有血源性播散、內源性吸入和外源性吸入三種方式。內源性吸入即吸入含有病原菌的口咽部分泌物是導致肺炎的重要發病機制;血源性播散即肺外感染灶隨血流將致病菌帶至肺部,更常見於大腸桿菌引起的院內肺炎;外源性吸入包括污染的環境空氣的直接吸入,以及使用霧化器、濕化裝置、人工呼吸機機械通氣等所造成的感染。

臨床表現

患者突然出現寒戰、高熱、咳嗽、黃膿痰、黃疸、意識障礙、重病面容,可有氣急、發紺。少數患者起病呈暴發性,並迅速出現神經精神症狀,如意識模糊、煩躁不安、嗜睡、譫妄、昏迷等。少數患者可出現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多汗、口唇和指端發紺等末梢循環衰竭的表現。體格檢查可有濕囉音及叩診濁音等肺實變臨床表現。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增多,白細胞總數可達20.0×109/L以上。
(2)痰塗片可見革蘭陰性桿菌。
(3)細菌培養可確診大腸桿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標本培養、血培養、胸腔積液培養。
2.胸部x線檢查
x線見單側或雙側下肺小片狀浸潤陰影,邊緣模糊,有時可融合。組織壞死後易形成多發性膿腫,若波及胸膜,可引起胸膜滲液或膿胸。

診斷

根據體格檢查可有濕囉音及叩診濁音等肺實變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及胸部X線檢查結果可明確診斷。

治療

1.一般治療
靜脈輸液、氧療。
2.對症及支持治療
注意營養支持,充分引流痰液。
3.藥物治療
應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敏感有效的抗生素主要有廣譜青黴素、第三代頭孢菌素、氨基糖苷類及氟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重症感染者可聯合套用敏感抗生素。抗生素治療療程為10~14d。
4.原發病治療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胃腸道感染、腎盂腎炎等。

預後

年老體弱、肺部病變廣泛合併重症感染患者預後不良。

預防

增強體質,保持口腔衛生。積極治療原發病,合理套用抗生素等藥物,防止醫院內感染等綜合性預防措施尤為重要。

護理

1.發熱護理
高熱時應臥床休息,減少耗氧量,可用物理降溫,或遵醫囑套用藥物降溫,靜脈補充因發熱而丟失的水分與鹽,監測、記錄體溫變化。
2.咳嗽、咳痰護理
鼓勵患者深呼吸,協助翻身及進行胸部叩擊,指導有效咳嗽,促進排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可鼓勵患者多飲水,亦可給予霧化吸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