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小米

大米小米

大米小米,書法專用語。是指宋代書法大家米芾和他的兒子米友仁,即“米氏父子”。因父子在書法上貢獻突出,人們尊稱其為“大米小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米小米
  • 介紹:書法專用語
  • 指代米芾米友仁
  • 時代:宋代
米芾,米友仁,

米芾

米芾(讀音:mǐ fú ),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岳山人等,漢族,祖籍太原,後遷居湖北襄陽,長期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初名黻,字元章。外號很多: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淮陽外史,又有中嶽外史、淨名庵主、溪堂、無礙居士,晚年號米老。米芾自稱楚國氏之後(遠祖為火正祝融、鬻熊),故自題偶作黻(芾)、楚國米黻(芾)、火正後人、鬻熊後人。)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勛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職武衛將軍。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初師當時某位秀才,後是歐陽詢柳公權,字型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又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山,富有創造性。  米芾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太后輓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無繪畫作品傳世。  著《山林集》,已佚;其書畫理論見於所著《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書中。  米芾書法宋代以來,為後世所景仰,其作書謂“刷字”,意指其作書行筆方法與前人不同。  《宋史》載:“米元章初見徽宗,命書《周官》篇於御屏。書畢,擲筆於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徽宗潛立於屏風后聞之,不覺步出縱觀。”公元1107年,米芾病逝,享年57歲。

米友仁

米友仁(1074-1153)(南宋)一名尹仁,字元暉,小名寅哥、鰲兒,黃庭堅戲稱他為“虎兒”,並贈古印和詩:“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晚號懶拙老人,祖籍山西太原,遷襄陽(今屬湖北),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系米芾長子,世稱“小米”。書法繪畫皆承家學,故世稱“大小米”。早年以書畫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備受高宗優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高宗趙構曾命他鑑定法書。但對鑑別書畫“往往有一時附會迎合上意者”。工書法,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格。他和其父米芾,均為收藏家、鑑賞家。其山水畫脫盡古人窠臼,發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橫點,連點成片,雖草草而成卻不失天真,每畫自題其畫曰“墨戲”。其運用“落茄皴”(即“米點皴”)加渲染之表現方法抒寫山川自然之情,世稱“米家山水”,對後來“文人畫”影響較大。其做官後甚自秘重,所畫雖親朋好友亦無緣得之,眾嘲曰:“解作無根樹,能描濛鴻雲;如今供御也,不肯與閒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