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大田壩鄉位於
昌寧縣西北部,地處保山隆陽、
昌寧和大理永平三縣(區)交界處,鄉政府駐地距昌寧縣城57公里,距保山城67公里。國土面積312平方公里,98%以上面積為山地,以橫貫東南的天堂山為主山系,其松子山主峰海拔2876米,是全縣最高峰;森林覆蓋率達到64.5%;氣候呈立體分布,年平均氣溫17℃,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有紅豆河、鍋廠河、文滄河三條主要河流;兩條對外交通主幹道和全部鄉村公路均鋪築了彈石路面,實現了縣鄉公路和鄉村通彈石化的目標;境內礦產資源蘊藏豐富,主要有
矽礦、
錫礦、
銅礦、
鐵礦等礦種,其中,矽礦儲量達5000萬噸以上,銅礦儲量達500萬噸以上。
全鄉轄6個村民委員會,140個村民小組。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
種植業和
養殖業,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低,屬於典型的山區貧困鄉。2007年末,共有總戶數5860戶,總人口22758人,耕地26744畝;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11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6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8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4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295萬元;糧食總產1032.9萬公斤,人均產糧466公斤;烤菸總產75萬公斤,產值799.5萬元;泡核桃總產42.8萬公斤,產值856萬元;茶葉總產41萬公斤,產值1575萬元;甘蔗入榨量5000噸,產值100萬元;畜牧業產值3142萬元,肉類總產2618噸。2017年,大田壩鄉常住人口6680人。
經濟
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8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5元,糧食總產923萬公斤,人均432公斤,財政收入202.6萬元,支出436.6萬元。礦產分布有矽、銅、鐵、錫、銻等,矽、
銅蘊藏量豐富,特別是矽儲量在850萬噸以上,矽、銅兩個礦種目前正在開採利用。全鄉森林覆蓋率48%;平均海拔1700米,平均氣溫19℃,年平均降雨1100—1200毫米;立體氣候,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
社會文化。全鄉有中國小32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九年制學校1所,共有在校學生2933人,其中國中生908人,小學生2025人。縣、鄉、村公路網路已形成,鄉內公路網已形成,40%的社通公路;通訊電力、廣播電站基本普及,建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微波站、程控電話通往各村,鄉鎮中心醫院、計生服務站、財稅、金融等部門設定齊全;集鎮商貿物流交易市場初具規模,新的規劃方案正在加緊實施。
產業問題
產業比較單一
農業主要以糧食、烤菸、茶葉、畜牧業為主,通過近幾年努力,雖然得到了一定發展,但基礎建設滯後、科技生產水平不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產業結構調整思路不寬;工業較少、作用發揮不強;個私經濟弱而散。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鄉級財政比較困難,農民收入較低,調整經濟結構發展二、三產業和轉變經濟成長方式任務十分艱巨。
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的需求不適應,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科教文衛等基礎設施滯後,特別是教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嚴重不足,教育教學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全鄉現有一所初級中學;一所灣崗九年制學校,轄5個辦學點;一所鄉中心完小,轄5所村完小、4所高小、6個一師一校點。校舍建築總面積18730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積達4736平方米,在校教職工161人,在校國中生972人、小學生2117人。隨著教育“普九”工作的不斷深入,生源不斷擴大,部分校舍建設已十分滯後。其中,灣崗九年制學校中心校點缺乏運動場地且學生住宿擁擠,在校學生499人,學校僅有一塊390平方米的籃球場,急需拓寬運動場地;住校生達536人,而住宿樓建築面積僅有324平方米,生均住宿面積0.6平方米,且學生住宿樓由於建蓋時間長久成為危房,急需進行拆除重建。經鄉規劃部門實地測設,拓寬學校運動場地需投資12萬元,完成危房拆除、建蓋7格3層住宿樓需投資65萬元。清河完小沒有學生住宿樓,住校生120人,占用了一格教室,而且十分擁擠,需投資26萬元建蓋一間住宿樓。
陣地建設滯後
鄉團委僅有一套辦公桌椅和一套檔案櫃,隨著團組織的發展和工作範圍擴大,現有的辦公條件已無法滿足正常辦公所需。團內工作需要大量文檔材料和照片,團員集中開展活動需要音響設備,但由於辦公設施缺乏,工作效率不高,且支出較大,每年將近6萬元,為保證團內活動正常有序開展,滿足廣大團員的需求,急需購置電腦、音響、攝像機、照相機等必要辦公設施。
人口衛生
2007年末,大田壩鄉共有總戶數5525戶,共有人口22758人,其中農業人口22125人,勞動力13487人。全鄉以漢族為主,有少數民族113人。2017年,大田壩鄉常住人口6680人。全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04人,占人口總數的2.20%;參加
農村合作醫療22043人,參合率99.7%;享受低保1015人。全鄉共有
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6個,有鄉村醫生16人。全鄉集鎮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建有生活排水溝渠3條。
教育
1987年,全鄉實現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1996年11月,實現“普及六年義務教育”,1999年10月,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從2000年開始現代化教育步伐逐步加快,至2005年,全鄉各校點均配備了農村中國小現代教育遠程教育設備。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教職工35人,在校學生617人。九年制學校1所,轄國中部1個,村完小1個,高小點5個,幼稚園1個,國中教師17人,學生281人;國小教師19人,學生485人;幼兒教師5人,在園幼兒118人。中心完小1所,轄村完小5所,高小點3個,辦學點8個,幼稚園1個,共有教師83人,小學生1648人,學前班205人,在園幼兒92人,國小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
自1978年以來,大田壩中國小共培養了高中畢業生958人,國中畢業生6000多人,國小畢業生15000多人,為家鄉經濟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全鄉先後考取本科生172人,專科生246人,中專生500多人,並有學生先後考取了北京大學、
重慶大學、
雲南大學等國家重點院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
昌寧縣大田壩初級中學的前身是寶華國小附設國中班,於1969年3月招收第一個國中班。1979年5月經行署批准,正式掛牌成立“大田壩初級中學”,校址位於距大田壩街子三公里的營盤山寶華寺。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學校於1992年在大田壩街子邊現址新建。學校占地面積12400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4812平方米。擁有教學樓2棟、辦公樓1棟、教師宿舍樓1棟,1棟可入住500多人的普通學生宿舍樓;2006年新建的綜合實驗樓1棟,裡面有配著52台電腦的電腦室以及多媒體教室;有圖書10965冊的圖書室及對師生開放的閱覽室;各班教室配有有線電視插孔、投影儀和錄音機;有籃球場2個,200米環形跑道並田徑場1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人,中學一級教師14人、中學二級教師19人、中學三級教師8人、工勤人員1人。任課教師全部達到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專業教師合格率達100%。
學校有1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28人。入學率達100%,鞏固率為98%。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團結、文明、
勤奮、
守紀”的校風;“
博學、嚴謹、育人、創新”的
教風;“自覺、自律、勤奮、上進”的學風,以管理育人、以環境育人、以服務育人,各方面都取得較好的成績。1996年通過上級的普九檢查驗收,2002年被評為省二級一等初級中學、市級文明學校。2006年被保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教學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並且在昌寧縣教育局組織的每年度學校工作考評中,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先進集體”。2005年,我校學生參加中考,有3名同學名列全縣前30名;同年我校輸送到縣一中就讀的學生參加高考有1人被北京大學錄取,多人被國家、省重點大學錄取。2006年中考,又有一名同學名列全縣前30名。
團組織
共青團組織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鋒隊,大田壩鄉黨委始終高度重視團組織建設,通過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使團組織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鄉團委共有委員7名,其中書記1名,下轄團總支8個、團支部57個,團員總數643名。鄉團委緊緊圍繞全鄉的中心工作,以實施“雲嶺青年先鋒”工程為契機,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是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切實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團幹部思想素質,不斷建立健全團內規章制度,使團的工作向制度化、規範化發展,以創建“五·四紅旗團總支”、“五·四紅旗團支部”為載體,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抓實團員發展和“推優入黨”工作,注重把優秀青少年發展到團組織當中、把優秀團員青年發展到黨組織當中,2007年,發展團員120人,推優入黨8人。
二是團員青年就業能力不斷提高。認真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在中學生即將畢業之際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烤菸、茶葉、泡核桃等技術培訓3期750人次,讓未能考取高校的學生學到實用技術;以學校為陣地,組織團員青年上夜校進行培訓4期310人次;以開展農業農村工作為契機,組織農村青年參加糧食、烤菸、泡核桃、茶葉等各種科技現場培訓會和外出打工知識培訓3期430人次,不斷提高團員青年技術技能和農村青年的致富能力。
三是團員意識不斷增強。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萬名少兒講孝道”為主線,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掀起扶貧幫困高潮,在活動中,大田壩中學蘇瑞雪同學榮獲保山市“十佳小孝星”的榮譽稱號,並受到市級獎勵,同時還有大田壩中心完小張鑫芝同學、大田壩中學潘紅春同學、灣崗九年制學校楊旭東同學榮獲昌寧縣“少兒小孝星”的榮譽稱號,灣崗九年制學校熊雪嵐同學榮獲昌寧縣“十佳少兒孝星”榮譽稱號;組織青年志願者以節假日為契機,到街上開展服務,進行法律諮詢、林業保護知識宣傳、禁毒防艾知識宣傳、節約和合理用地等知識的宣傳,發放宣傳資料4500多份;農忙季節,組織廣大團員青年深入田間地頭,參加烤菸育苗、移栽、泡核桃抗旱澆水等工作,幫助民眾緩解了勞動力緊張問題。
人文地理
大田壩宛如造物主有意鑲嵌在瀾滄江畔的一顆明珠。這是地靈人傑、物埠民豐,素得“哀牢古國後花園”之美譽。
大田壩地理氣候特殊,站在高高的天堂山系松子山峰之巔俯瞰,整個大田壩盡收眼底,正如諺語所言:“大田壩,大田壩,一丘大田犁了沒有耙”。誠如此,東面巍巍天堂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伸出雙手從南、北兩方將大田壩攬入懷中,西面陡峭高聳的岩子山樑猶如一堵照壁為大田壩遮風擋寒。出於期間的大田壩低山淺谷交錯,河流山溪眾多。位於天堂山上的松子山峰海拔2876米,屬昌寧縣最高峰。受特殊地理地貌影響,境內立體氣候特徵比較明顯,植物植被和農作物表現出顯著的垂直分布和垂直適應性狀,“一山有四季,咫尺不同天”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文化底蘊
大田壩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3500多年前的
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和定居。這裡有文滄德斯里新時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址,大田壩村白沙坡古戰場遺址和戰國古墓葬群。這裡是聞名世界的“西南古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一個驛站,德斯里滄江古渡見證了“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蕭繁和興衰。當地出土的大量石鏟、石鋤、石鐮等經考證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物;當地廣泛出土的巴子(貝殼)
青銅器、
陶器、
銅器、
鐵器、陶紡輪等經專家鑑定證明,正是“西南古絲綢之路”典盛時期的滯留物。
物產豐富
大田壩物產豐富,特產較多。受其特殊的地理和氣候影響,許多熱帶、
亞熱帶、
溫帶、甚至寒帶農作物、經濟作物都有適宜其生長的地方。從文滄江邊、新寨丙東河和清河沙子河一帶低海拔地適宜種植甘蔗、柑橘、香蕉等熱帶作物及熱帶林果到華嚴花斑竹、灣崗村烏土塘一帶高寒山區只能種植苦蕎、青稞以及花椒等寒帶作物和寒帶林果,充分反映出大田壩氣候的立體性和植物分布的垂直性,從而造就和形成了大田壩小麥、大麥、蠶豆、豌豆、
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果主要有烤菸、油菜籽、甘蔗、茶葉和泡核桃,桃、李、梨、梅、柿子、板栗等乾果水果以及以雞蛋果、草果、佛手柑等果蔬、
香料煙、藥材都有零星發展;畜牧業主要以家庭養殖
黃牛、
水牛、山羊、豬、雞等畜禽為主。大田壩特產較多,比較出名的土特產有大田壩草鞋和大田壩醃豆腐(哀牢鹵腐)。
礦產資源
大田壩礦產資源豐富,有矽、錫、銅、鐵、銻、鈾等多種礦藏。其中銅礦和鐵礦開採歷史比較久遠。銅礦主要分布於文滄河支流銅廠河流域,清朝中期就有開採、冶煉,“銅廠河”就因此而得名。當時屬於朝廷組織辦廠,從事開採和
冶煉,稱為“皇廠”,傳說負責技術的是一些“黃頭髮、藍眼睛、勾鼻子、高個子”的
英國人。到了民國時期轉為政府組織開辦,成為“官廠”。民國五年改為官商合辦,後因開採難度越來越大,加之冶煉方法原始、技術落後,效益低下而被迫停產。到了1996年,在多方努力下,再次對文滄銅礦進行開發利用,創辦了文滄銅礦採選廠(私營)。鐵礦主要分布在文滄河下游兩岸,礦點很多,最大的礦區在阿正寨(原稱阿便寨),面積約1平方公里,當捷運礦在清光緒年間開始得到開採和冶煉。到民國時期,鐵礦的開採、冶煉規模達到了頂峰,有數十座煉鐵大爐,七家鑄鍋廠,三家農具廠,這些廠都集中在現華嚴村的鍋廠壩(鍋廠也因此而得名)。這裡生產出來的鐵鍋以鐵質好、不生鏽、
韌性好、經久耐用而著名,各式各樣的
鐵鍋遠銷雲南省各地及南亞各國,深受用戶青睞。錫礦和矽礦的開發較晚,錫礦分布於灣崗村蒿壩地,1976年至1977年間有雲南省地質803大隊探明,1979年以縣辦企業形式正式建廠採選,2004年改制為民營企業。
矽礦主要分布在獅子塘梁子,1996年由省地質大隊探明,儲量約850萬噸以上,純度達99%以上,全部為露天礦,其儲量之大,品位之高居國內首位。自1997年9月以鄉企業站為主體開辦了第一個矽礦採選廠(現已轉為
私營)以來,如今已發展到四個矽礦採選廠。大田壩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上廟宇古剎林立,文筆塔、觀音閣、寶華寺、華嚴庵、平安寺、金黃寺、龍王閣、財神廟、五郎廟、大老爺廟、初五廟、初六會廟、十四會廟……數不勝數,應有盡有。這些廟宇在“破四舊”時期不同程度遭到破壞,其中一部分廟宇解放後被用於教學,成了學校,也有的用於行政村駐地,其餘大部分都變成了廢墟,或遺址都不復存在,只留下地名永傳,那些巧奪天工、古色古香的建築原貌以及當年人們虔誠朝拜、熱鬧非凡的盛景,也都成了古老而遙遠的故事。
山川秀麗
大田壩山川秀麗,景色迷人。境內山巒疊翠、溪流遍布,巍巍天堂山古老而神秘,那裡有灣崗山頂上百畝連片的紅山茶,有獅子塘梁子延綿數公里的紅杜鵑;方圓數十公里的莽莽原林古木參天,遮天蔽日,滿山遍野的天然石竹、油竹、皇竹連綿不斷,密不透風,讓人驚嘆。在大田壩,你還可以欣賞到瀾滄江峽谷風光;可以遊覽瀾滄江畔的“仙人洞”,體驗和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可以到德斯里江邊溫泉洗一個露天澡,祛除你身患的痼疾,洗淨你一路的辛勞;你可以走在“茶馬古道”上,漫步瀾滄江古渡邊,想像當年的繁榮和典盛;你還可以駐足德斯里古人類遺址、白沙坡古戰場遺址以及古墓葬群遺址,浮想聯翩,追尋大田壩古遠而厚重的歷史。
地靈人傑
大田壩
地靈人傑,民風淳樸,鄉風文明。大田壩的山水養育了大田壩人民,大田壩古遠的歷史成就了大田壩厚重的歷史文化。在大田壩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雖未發生過驚天動地的重大事件,也未出過聞名天下的歷史人物,但也不乏可圈的點的往事和英雄人物,值得大田壩人民傳頌。大田壩人歷來崇尚文化,重視教育。從清嘉慶年間,華嚴瞿家寨瞿姓人家聘請雲南賓川的李趨梧老先生任教,創辦當地第一所私塾,到各地私學和寺廟辦學的興起,從1935年有識之士周任賢在華嚴庵創辦第一所高等國小和1947年華嚴鍋廠以鄒潤芹為主的鄒家在自家祠堂開辦含附設國中班的私立國小,到解放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大田壩人的文化素養和科技意識不斷提高,各類人才包括鄉土人才輩出,尊師重教的傳統得以發揚光大。
新農村建設
2007來,大田壩鄉在省、市、縣委、政府的領導下,為切實抓好全鄉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建設工作,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縮短城鄉差距,改善農村人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村文明程度,按照昌寧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的總體要求,對全鄉的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我鄉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帷幕。為確保我鄉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取得實施,經鄉黨委、政府研究,專門成立了大田壩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對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強領導,並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典型帶動,示範引路,整體推進”的原則,結合我鄉的實際,確定了我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灣崗村民委員會下轄的上寨村民小組,並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大田壩鄉一是在穩定糧食產業的前提下結合當地的耕地、土壤、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烤菸、泡核桃、茶葉等經濟作物,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二是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三是人員集中的地方新建科技培訓活動中心,切實解決對農民的科技培訓產地難的問題,以科技培訓中心為陣地,切實提高民眾整體素質;四是著力實施安居工程,徹底改善當地的村寨面貌;五是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的創建活動,開展
愛國主義、
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強誠信意識,倡導團結互助、文明和諧、
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農村文明程度。同時,健全和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讓民眾參與並決定涉及組內的大事,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加強法制教育,強化村民法制意識。
經過努力,大田壩鄉2007年完成新農村建設試點3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同時也為今後的新農村建設積累了很多經驗。
招商引資
大田壩鄉自古就有哀牢古國後花園之稱,當地立體型氣候明顯,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松子山峰2875.9米,是昌寧縣最高峰,全鄉境內山谷交錯,氣候宜人,林海竹波,茶葉飄香,鳥語花香,礦產資源到處可見,多年來,歷屆黨委政府都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促進地方經濟的不斷發展,按照“你發財,我發展”的思路,招商開發本地資源。一是
礦業的開發。全鄉境內礦藏豐富,開發後勁無窮,較為豐富的礦產有矽、錫、銅、鐵等,全鄉境內共有銅礦採選廠1個,錫礦廠1個,矽礦採選廠4個;二是制茶前景美好。全鄉共有茶地面積6790畝,茶所16個,年產量達40多萬公斤,幾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是森林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前途無量。全鄉有林地面積11935.6公頃,
森林覆蓋率達62%,有生態公益林面積3795.2公頃,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1460公頃,有商品林8140.4公頃,立木蓄積主要以雲南松、核桃、水冬瓜及雜木為主,後備資源以
思茅松、
華山松為主,從發展的觀點看,全鄉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前途無量,招商引資領域寬闊。四是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境內有美麗的天堂山風光,有神奇獅子塘風光、有絲綢古道驛站和新石器發掘遺址,有神奇美妙的仙人洞,有高入雲天的尖山文筆塔,有
西漢時期的古戰場、古墓群等等,以上景點有待各界有識之士來投資開發,共創大田壩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