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滄村

文滄村

該行政村隸屬昌寧縣大田壩鄉,地處大田壩鄉政府北邊,距大田壩鄉政府所在地16.00公里,到大田壩鄉政府的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昌寧縣73公里。東鄰 漭水鎮沿江村 ,南鄰大田壩村畢家窪,西鄰;隆陽區水寨鄉,北鄰瀾滄江。轄老廠、篾匠寨、長田、龍潭、阿正寨、下寨、 大寨、陳家寨、羊鼻溝、後山、溝邊、德斯里、大嶺崗、新寨、對門寨、外寨等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94戶,有鄉村人口2809人,其中農業人口2755人,勞動力196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1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滄村
  • 下轄地區:昌寧縣大田壩鄉
  • 地理位置:大田壩鄉政府北邊
  • 面積:60.50平方公里
  • 人口:2809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人文地理,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60.50平方公里,海拔2,026.00米,年平均氣溫18.50℃,年降水量1,150.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菸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177.01畝,人均耕地1.2畝,林地60979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0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08.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糧食、烤菸、泡核桃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77.01畝(其中:田1,060.66 畝,地 2,116.35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 糧食、烤菸 等作物;擁有林地6097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94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24畝,主要種植 泡核桃 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 12984.10畝。有 銅鐵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和電視四通,無路燈。有175戶飲用井水,有34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9.4%)。有58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4.87%、和60.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20戶(分別占總數的60.51%和60.51%)。
該村到大田壩鄉政府的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6.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6.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20輛,機車31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84.8畝,有效灌溉率為65.6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5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45畝。
到2009年底、,有太陽能農戶40戶;建有小水窖 420口;。全村部分農戶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全村不通路燈。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94.00萬元,占總收入的44.9%;畜牧業收入 315.63萬元,占總收入的28.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188頭,肉牛467頭,肉羊1809頭);漁業收入 1.00萬元,占總收入的0.09%;林業收入90.00萬元,占總收入的26.36%;第二、三產業收入14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3.00%;工資性收入26.00萬元,占總收入的2.36%。農民人均純收入2480.00元,農民收入以糧食、烤菸、泡核桃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0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50人(占勞動力的7.6%),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11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94戶,共鄉村人口2809人,其中男性1419人,女性1336人。其中農業人口2755人,勞動力1967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6人,苗族3人。到2009年底,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5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 %;享受低保15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養老保險7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大田壩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10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大田壩鄉衛生院1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577戶,占農戶總數的80.3%。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6,61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390人,距離大田壩鄉中學16.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0人,其中小學生256人,中學生134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5人,其中男黨員88人、女黨員17人。該村黨支部2009年被評為大田壩鄉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評為大田壩鄉先進集體。
村委會由支書1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組成,下設龍潭、阿正寨、、長田、老廠、篾匠寨、下寨、大寨、陳家寨、羊鼻溝、後山、對門寨、外寨、德斯里、溝邊、新寨、大齡崗1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6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53.0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298個(勞均1個)。有固定資產88.4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0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人文地理

文滄村地處瀾滄江邊發源於天堂山腹地的雙爐河穿境而過,直注滄江。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使這裡成為大田壩最早有人類活動和定居的地區。江邊德斯里一帶經常可採集到石斧、石鋤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並有依稀可辨的古代人類定居的遺址。竹窪渡口和江邊大排(筏)口相距三公里,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橫跨瀾滄江的重要渡口。當地出土的巴子(貝殼)、銅器、鐵器、陶器、陶紡輪等,經專家鑑定證明,正是“西南絲綢之路”典盛時期的遺留物品,傳說歷史上此地商賈來往頻繁,商販馬幫經常在竹窪江邊滯留,這是逐步發展成為西南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商口岸和驛站,生意興隆、人丁興旺、熱鬧非凡。
該村的銅廠河富藏銅礦,相傳早在明末清初就有英國商人前來投資開採。20世紀90年代,以私營企業形式再度對該廠進行開發利用,興辦了文滄銅礦採選廠。阿正寨蘊藏優質鐵礦,是清朝至明國年間大田壩煉鐵鑄鍋的鐵礦原料基地。經長期開發,淺表礦已基本采盡,深部礦藏則因此地臨近江邊,以劃定為瀾滄江防護林保護區。暫無進行規模開發利用的可能。
位於村委會對面的“觀音閣”解放後用於辦學,即現在的文滄完小,原有建築已當然無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