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名臣故事》是202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正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清名臣故事
- 作者:姜正成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8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503549
《大清名臣故事》是202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正成。
《大清名臣故事》是202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正成。內容簡介 《大清名臣故事/歷史人物傳奇系列》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反對戲說和訛傳,以達到普及歷史知識、廓清視聽的目的;筆法靈活,娓娓道來,既有嚴謹的知識性...
《安邦定國:千古流傳的大清名臣故事》介紹了清代重要的名臣人物,他們是:清初文臣、皇太極重要謀士范文程,康熙年間重要大臣納蘭明珠,廣為人知的乾隆朝名臣劉墉,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晚清主持內政外交的總理大臣李鴻章等。《安邦定國:千古流傳的大清名臣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清代重臣,...
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又被任命為署理刑部尚書。不久後李衛出任直隸總督,命提督以下並受節制。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衛疏劾步軍統領鄂爾奇壞法營私,紊制擾民。上命果親王及侍郎莽鵠立、海望按治,得以證實,上以鄂爾奇為清朝名臣鄂爾泰的弟弟而赦免了他,雍正帝因此獎勵了李衛。乾隆元年(1736年),兼管...
《中國名臣晚清戴罪功臣-林則徐》是2007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德才。本書主要講述了反抗英帝國主義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故事。內容簡介 林則徐(1785-1850),作為道光皇帝手下最能幹的封疆大吏,於1938年12月受命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前往廣東禁菸,在虎門銷毀237萬餘斤鴉片。後出任兩廣總督,主張仿製...
閻應元(?—1645年),字麗亨,順天通州(今北京通縣)人,明末抗清名臣、民族英雄,江陰抗清三公之一。閻應元初任江陰典史,為人有膽有識,智勇兼備。崇禎十七年(1644年),海賊顧三麻竄入黃田港,閻應元率軍前去捉捕,海賊逃跑後,他因功提升為德英縣主簿,由於道路不通,未能前去就職,暫住在江陰城外。閻應元...
王傑(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偉人,號惺園,陝西韓城人。清朝狀元、清代陝西第一名臣。王傑自幼聰明好學,青年時期曾在江蘇巡撫陳宏謀門下當幕僚,被陳器重,最後以陝西會考第一(解元)會試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被乾隆帝欽點狀元。初在南書房當值,後經多次升遷,官至內閣學士。乾隆...
當然,尹繼善之所以能成為有清一代之名臣。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其頗具代表性的政事與為人,這一點,從以下幾部分的論述即可看出。八旗讀書人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帝撰《懷舊詩》,將尹繼善置於“五督臣”中,稱:八旗讀書人,“繼善為巨率”,“政事既明練,性情復溫厚,所至皆妥帖,白是福星輳”,又云:...
丁寶楨為人正直,勤政廉潔,廣受朝野好評。禮部尚書李端芬高度評價丁寶楨的功德情操,把他與曾國藩、左宗棠等同推為中興名臣。閻敬銘:“生平處大事無所趨避”,“其知有國而不知有身,其天性然也”。《清鹽法志》:丁寶楨創辦的官運商銷之法“明效大著,之後一切成法皆有可循”,“誠數世之利也”。軼事...
《大清首輔張廷玉》提及張英從政齊家的故事。軼事典故 六尺巷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
他以同鄉左光斗的故事勉勵自己也教育門生:左光斗是明朝名臣,在他早年參加鄉試時,手持裝幀精美的柬帖來拜謝房師陳大綬,陳大綬接見了他,勉勵他許多話,但卻不收他的拜帖,認為帖子太豪華了,告誡他“今日行事儉,即異日做官清,不就此跕定腳跟,後難措手”。張廷玉以陳大綬的行為要求自己,同時告誡自己的...
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號葛山,別號緝齋,福建省漳浦(今漳浦縣大南坂下樓村林西墘)人,清朝大臣。乾隆元年進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編修、直上書房、翰林院侍講,累官內廷總師傅、兼理兵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禮部尚書兼理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兼國子監事務、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授太子太師。嘉慶...
靳輔(1633年-1692年),字紫垣,遼陽人,隸漢軍鑲黃旗。中國清代治河名臣。順治九年(1652年),由官學生考授國史院編修。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靳輔從安徽巡撫任上被任命為河道總督。四月,靳輔在幕友陳潢的幫助下,廣泛調查研究,曾一日之內連上8道奏疏,...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晉卿,號厚庵,一號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學家。李光地 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康熙十七年(1678年),李光地及其家族聯合清軍,在泉州擊破鄭錦部將劉國軒,遷翰林學士。康熙十九年(1680年),進京,授內閣學士。時...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朝初年名臣。于成龍在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曾參加鄉試並中副榜貢生,但因父親年邁而未就職,直到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歲時才以明經謁選吏部,授羅城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鼓勵農業生產。康熙...
鰲拜(?-1669年),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清朝大臣。鰲拜初為護軍校,屢從征,多有軍功。天聰八年(1634年),授騎都尉世職。以參領銜從太宗討察哈爾部。崇德二年(1637年),隨軍征明,攻克皮島,優敘進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崇德六年(1641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明錦州,五...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七月十六日,劉墉出生於山東諸城。家族是名門望族,其曾祖父劉必顯在順治年間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祖父劉棨在康熙年間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勛則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劉墉成長在名門相府,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初入仕途 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因為父親關係,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會試和...
陳廷敬多次主持編撰國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鑑古輯覽》《三朝聖訓》《政治典訓》《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統志》《佩文韻府》《方輿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它是在明朝《字彙...
孫家鼐幼讀詩書,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院試中舉後,初下南闈不第。他目睹諸兄名登金榜,益自奮勉。1859年,孫家鼐參加鹹豐九年的殿試時,鹹豐皇帝命他以大清王朝的興盛寫一副對聯。孫家鼐即興書聯曰:“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乾見其行,嘉氣遍九州,道統繼羲皇堯舜;二百載綿綿奕奕,...
面對大清王朝的頹勢,肅順看清了只有漢人才能挽救這一敗局,顯露出“萬人皆睡他獨醒”的政治敏感。肅順認為必須重用有能力的漢族官僚,才有可能度過重重難關。曾國藩、胡林翼等自己組建團練,進而編練出一支新興的私人武裝,自籌軍晌養活十多萬軍隊,故肅順“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胡文忠公之才略”。當然,放權漢族...
呂梁一帶現在知道孫嘉淦的老百姓挺多,而且關於孫嘉淦有眾多故事流傳。在其故鄉興縣,老輩人講得最多的孫嘉淦故事有四個,其中一個是皇帝過壽,眾臣上賀,孫嘉淦提來青菜一桶,寓意“大清一統”。還有就是山西的房子越制(超越規定的規格)而建的多,是孫嘉淦為民請命所致。其他兩個都與孫嘉淦“好名”相關。一個...
國朝有清忠強直經濟名臣曰兩於公,皆諱成龍,其一官總督江南、江西兵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謚清端;其一歷官總督河道、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謚曰/ 襄勤,則公也。公字振甲,世奉天蓋平人,徙廣寧。父得水,光祿大夫、三等阿達哈哈番,以公貴,進封光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
陳世倌(1680年—1758年),字秉之,號蓮宇,浙江海寧鹽官人,清朝名臣。陳詵第三子,行四。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升侍讀。歷任山東、廣東、順天鄉試主考官,後擢內閣學士。雍正二年(1724)出任山東巡撫,境內蝗災嚴重,他先去各地察訪災情、吏治,然後到任,獎善懲劣,體民情、崇...
祝慶藩生活在清朝盛極而衰的歷史轉折時期,他的政治生活也同樣滲透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捻軍起義這些中國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歷史事件。祝慶藩的政治生涯也深深打上這無法迴避的鮮明的烙印。牛鑒事件,祝慶藩沒有迴避其中。他深知,吳淞炮戰失敗,並不是牛鑒特別的貪生怕死,而是他對近代戰爭升級的殘酷一無所知。皇帝...
明朝追封為兵部尚書。清朝乾隆年間,追謚“忠節”。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中進士,授臨漳縣(今屬河北省、明清時屬河南)知縣,他動員民工築長堤四十餘里,以防漳水泛濫。調任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後,組織民眾穿鑿太行山,引入沁水,修築25條堰,灌溉田畝數萬頃,使鄰縣也受益。政績為兩河(...
故事 順天府公牘,治中、通判不署名。綸請以錢穀屬治中,獄訟屬通判,先署牘呈尹可否之。大軍西征準噶爾,師行,役車供偫,壹切辦治無誤。二十年,準噶爾平,予獎敘。浙江按察使富勒渾劾巡撫鄂樂舜授意布政使同德勒派商銀,命綸如浙江偕兩江總督尹繼善等會訊。二十一年,覆奏鄂樂舜受銀屬實,擬絞候;同德...
墓碑以三合土封頂,外高達1.9米,寬1.7米,碑上右刻有“大清順治十四年丁酉吉旦”等字樣,中間刻有“始世祖宋左丞相位太師諱清之鄭公墓”字樣,左邊刻有“滎陽十三戶嗣孫士鳳等立”字樣。鄭清之墓當為衣冠冢,它曾被盜挖過,沒有發現骨骸。明清兩朝官府都把鄭清之墓確定為名墓,加以保護。1999年,永定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