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泖港

大泖港

大泖港,長江支流黃浦江的支流,是黃浦江上游三大源流之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南部,金山區北部。原與小泖港統稱泖港。西起金山掘石港與小泖港匯合處,東經金山張涇河口折北流至橫潦涇豎潦涇匯合處。長5.61公里,底高-6.0米,底寬85米,面寬123~281米。主要支流有小泖港、掘石港、張涇河。

大泖港是黃浦江上游三大源流之一,是承泄浙江杭嘉湖及金山區南部地區來水下泄入浦的大河,也是滬浙間的主要航道。屬平申線航道,通航500噸級船舶。

大泖港是松江區水源地,兩岸建有泖港河西水廠,供水區域為泖港河西18.75平方公里,原13個村內和新老集鎮居民5425戶,大小單位180戶,2007年受益總人數21556人,自來水覆蓋率1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泖港
  • 外文名:DamaoGang
  • 所屬水系:長江支流黃浦江的支流
  • 地理位置:上海市松江區南部、金山區北部
  • 流經地區:上海市金山區北部、松江區南部
  • 發源地:上海市金山區掘石港與小泖港匯合處
  • 主要支流:小泖港、掘石港、張涇河
  • 河長:5.61 km
  • 河口位置: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
  • 航道噸級:500噸
幹流概況,形成變遷,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堤防,取水,橋樑,航道,

幹流概況

大泖港
大泖港
大泖港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大泖港是黃浦江西南地區主要支流,承泄浙江杭嘉湖地區滬杭鐵路以南和金山區西部來水,是黃浦江上游源流之一。大泖港西接小泖港和掘石港,東流至松江區泖港鎮轉向北流,匯橫潦涇後為豎潦涇(長1.5公里)入黃浦江。流經松江區泖港鎮,金山區朱涇鎮(原新農鄉,2005年,撤銷建制併入朱涇鎮)。東西向河段為松江與金山區界河道,南北向河段在松江泖港鎮境內。河長5.6公里,河底寬85米,河底標高-6.0米,河面寬約200米(123~281米)。
大泖港
大泖港幹流(下)起點小泖港(左)、掘石港(右)交匯處
大泖港
大泖港幹流(上)起點小泖港(下)、掘石港(右)交匯處
大泖港
大泖港西段
大泖港
大泖港張涇河河口段
大泖港
大泖港幹流(下)在泖港鎮東北匯橫潦涇(左)入豎潦涇(右)

形成變遷

大泖港
大泖港
黃浦江上游原浙水改道示意圖
大泖港作為黃浦江的三源之一,其形成變遷是黃浦江上游發育密切相關。泖湮成陸三泖中的圓泖在今青浦境;大泖半在松江區(原松江縣),半在縣境內的興塔、朱涇兩鄉朱涇鎮以西、泖橋以北地區;長泖則自泖橋以南興塔、朱涇兩鄉交界經呂巷、廊下兩鄉西境入浙江平湖縣界。唐代以後三泖開始束狹,北宋宣和年間已大規模圍墾成田。隨著杭州灣出海口的封閉,三泖之水直衝黃浦,其勢湍悍,促進了黃浦江的發育,而隨著黃浦江的日益擴大,潮汐日猛,帶來的泥沙又加速了三泖的湮塞,清乾隆時還十分寬闊浩瀚,至嘉慶年間,大泖、長泖均已淤為平陸,“闊如支渠,其名尚存”,即大泖溝、長泖溝(嘉慶《松江府志》)。與三泖密切相關的山塘河,原西承浙江橫泖及長泖之水,河道寬闊,水勢洶湧,舊志與長泖並稱為縣境腹地“諸水之源”,泖湮成陸,遂成為無源之水,日漸淤淺束狹。
浙水改道原來經由長泖東流張涇,由青龍港出海的浙江來水,在黃浦發育過程中,於朱涇附近一線改道北流,主要有秀州塘、泖港、胥浦塘等。秀州塘,由楓涇入境,至泖橋絕於長泖。另一端由華亭(今松江)縣城西入大泖,“為宋元時華亭縣走秀州之水驛”,故名,乃一條航道,其水則東出長泖,經朱涇鎮直入張涇。長泖湮塞,秀州塘向東延伸,奪占泖橋以東的長泖故道;大泖湮塞又奪占了朱涇鎮西大泖故道,折向北流,遂與松江城西的秀州塘合,而泖港以北的秀州塘及東出一支的池涇(市涇)則日漸湮塞。泖港,承秀州塘水,原向東直至米市塘,清乾隆、嘉慶年間奪占了氽來廟以北的一段張涇河北折入浦,發展成為大泖港。張涇河以東段遂稱為“東泖港”,逐步湮塞。大茫塘,沿平湖邊境東側入境,絕於長泖,與歸涇隔泖相望,向東直注張涇。自長泖湮塞,兩河遂相接。黃浦發育後,水改道入驅塘中段(今胥浦塘)北流,經掘撻涇(今掘石港)入浦,驅塘以東的歸涇則日漸湮塞。胥浦塘,在歸涇之南,為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所鑿。舊志云:“自長泖接界涇而東,盡納惠高、彭巷、處士、瀝瀆諸水,絕石臼浦至張涇”。在惠高涇西尚有一道南北向的驅塘,自山塘直北穿朱涇鎮出泖港,在牛舌尖與胥浦相交。黃浦發育,胥浦水北流奪占了驅塘中段,折北至今朱涇、呂巷兩鄉交界處又奪占南漩子涇(俗稱曬花埭港)折東經掘石港入浦。驅塘南段後稱為六里塘,水勢尚旺;北段(相當於今中官塘)水勢微弱,逐步湮塞,胥浦奪驅北流後,驅塘以東被稱為“東胥浦”,也逐步湮塞。張涇河在宋代北抵松江府南門太平柵,浙水改道北流,黃浦以南、泖港以北一段成為金山西南諸水入浦的總口,河身日益擴大,清乾隆時稱為“大張涇”,也稱橫潦涇北為“大汜水”,泖港北為“小汜水”,嗣後,小汜水為大泖港所奪,大汜水被稱為“豎潦涇”。而黃浦以北的張涇,則日漸淤塞。

水文特徵

大泖港趙家村水位站建國後最高水位3.58米,出現於1977年8月22日,最低水位0.57米,出現於1959年1月22日。多年平均高潮水位2.68米,低潮水位1.74米;掘石港金山大橋站,最高水位3.81米,為建國以後金山內河歷史最高水位,出現於1954年8月2日,最低水位1.03米,出現於1979年1月23日。
潮差隨河道與黃浦江的距離和地勢高低有顯著不同。北部離江最近,地勢較低,潮差最大,大泖港趙家村站多年平均為0.92米;據大泖港趙家村站1956~1982 觀測記錄,大泖港最高潮水位3.63米(1981 年9 月1 日),最低潮水位0.54 米(1959 年1 月22 日) ;張涇河大泖港口潮差為1.14米。
黃浦江三大源流的流量:斜塘、圓泄涇占米市渡流量的80%,其中斜塘流量略多。大泖港占米市渡流量的20%。

主要支流

小泖港,位於松江區泖港鎮,金山區朱涇鎮,是兩區界河。承泄杭嘉湖及金山地區來水入浦的通道之一。西起秀州塘與黃橋港匯合處,東至金山區掘石港入大泖港。長2.9公里,底高-6.0米,底寬50米。
秀州塘,位於金山區(原金山縣)西部,西起七仙涇(楓涇塘),往東經金山區(原金山縣)朱涇鎮北折至至松江區界,再折東入小泖港,通大泖港。長18.4公里。宋元時,直至松江城西,是華亭縣與秀州(今浙江嘉興)間的水驛道,故名秀州塘,亦稱官塘、大官塘。元代以後逐步改道經泖港入浦。可通行100~300噸級船隻。為金山區與浙江嘉善縣之間的主要航道,受益農田約6000公頃。
掘石港,古名掘撻涇,南接胥浦塘與惠高涇,起於三浜村,經新農、朱涇,北達大泖港,為市級航道。長4.9公里,底寬50~70米,底高-5~-7米,邊坡比1:3~1:3.5。
胥浦塘,位於金山區西南部。西南會浙江省平湖縣上海塘(與金山區境交界處),往東納南來六里塘,北流接中官塘後折而東與惠高涇相匯。相傳為吳國伍子胥所鑿,故名。長8.7公里。河底高程-4~-5米,河面寬40~60米,可通行100噸級船舶。
惠高涇,位於金山區中部。南起滬浙交界處山塘,往西北流經廊下折而北,經呂巷和五龍廟,北迄胥浦塘接掘石港。長11公里(10.86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0~2.5米,底寬5~8米,可航行20~6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3200公頃。呂巷鎮以北一段舊志稱五龍港或五丫港。
大泖港
大泖港(左、上)張涇河(下)河口處
張涇河,位於金山區中部。舊稱張涇。南起金山衛城河,向西北流經大石頭、角里、張堰、松隱入大泖港,中途穿越東紅旗港、牛橋港、利民河、中運河、前岡塘、後岡塘、盪涇和池涇等。五代時,張堰鎮南有小官浦(後稱青龍港)入海;張堰鎮北通松江城為張涇。明成化八年(1472年)築海塘堵塞小官浦等後,乃在金山衛西北另闢新運鹽河通張堰,即今張涇河南段。長26.4公里。枯水期水深1.5~3.5米,底寬8~10米,可通100噸級船舶。是上海石油化工總廠與張堰、松隱、新農等鎮間主要通航河道。受益農田約1.5萬公頃。

治理開發

堤防

大泖港西起小泖港和掘石港交匯處,向東至張涇河轉向北注入黃浦江(豎潦涇),原河岸堤防結構較為單薄,不能滿足防汛要求。2001年9月22日,大泖港南岸(金山區新農鎮三圖村渡口西側)河堤突然坍塌,護岸連圩堤全部坍沒河中。為此,市水務規劃設計研究院於2004年4月提出《大泖港河道整治工程專項研究報告》,2005年5月提出《大泖港防洪工程項目建議書》,對大泖港河道全線進行護岸、護坡、退堤、清障、深泓潛壩等綜合治理,得到市水務局批准。在項目全面實施前,為確保下游泖港地區安全,於2005~2008年間先行實施“大泖港3號深泓應急除險工程”“大泖港4號、5號深泓應急除險工程”“大泖港防洪應急除險工程”。
通過歷次防洪應急除險工程建設,至2010年大泖港段約13.15千米兩岸堤防實現五十年一遇設防標準。浦南西片其餘129千米骨幹河道,基本由“九五”期間西部地區防洪除澇配套工程、“九五”期間低洼圩區達標工程建設形成,設防標準多為20年一遇,結構型式為漿砌塊石擋牆,堤防擋牆牆頂高程約3.7~4.2米,尚未達到太湖流域規劃防洪標準。

取水

泖港河西水廠,位於松江區泖港集鎮南端大泖港畔新艷路9號。1993年7月1日建成通水。廠區占地8658平方米。取水為大泖港河水。制水能力12000噸/口。供水區域為泖港河西18.75平方公里,原13個村內和新老集鎮居民5425戶,大小單位180戶,2007年受益總人數21556人,自來水覆蓋率100%。
泖港河東水廠,位於松江區泖港鎮新建村南石河涇生產隊。廠區總占地面積5328平方米。始建於1987年10月,1988年12月28日正式通水。總投資100萬元。取水為豎潦涇河水。制水能力5000噸/日。供水區域為泖港河東8.75平方公里內原5個村內居民1435戶,大小單位65戶,受益總人數6259人,自來水覆蓋率100%。

橋樑

截至2024年,大泖港幹流上有三座橋樑,以溝通松江、金山二區交通。
大泖港
金廊公路(松江界—亭楓公路)大泖港橋
大泖港
金廊公路(松江界—亭楓公路)大泖港橋
金廊公路大泖港橋,處於掘石港、秀州塘(小泖港)與大泖港交匯處。大泖港橋採用矮塔斜拉橋結構。梁寬39.6米,墩頂梁高6.7米,跨中梁高3.5米。
金廊公路大泖港橋為特大橋樑,主橋採用跨徑組合為115米+180米+115米的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橋,橋樑車輛限載40噸,軸重限載14噸。通車後,請行人和車輛自覺按照交通規則通行。跨越大泖港的特大橋主橋是一座3跨矮塔斜拉橋,主跨跨徑180米。
大泖港
葉新公路新泖港大橋
大泖港
葉新公路新泖港大橋(老橋)
葉新公路泖港大橋(新橋),全長1385米,橋面總寬度38.5米,布置為雙向六車道和兩側非機動車道,跨河部分還設定了人行道方便兩岸居民出行。設計速度每小時80公里,橋下通航淨寬達到192米、淨高7米。
大泖港
G1503(原G1501)上海繞城高速泖港大橋
G1503(原G1501)上海繞城高速泖港大橋,工程位於大泖港河兩岸(松江區和金山區),全長約1.662公里,其中橋樑946米,道路716米。主橋上部結構為三跨變高度鋼-砼混合連續梁,跨徑組合為65m+135m+65m,總長265m。

航道

大泖港
大泖港中的貨船G1503(原G1501)上海繞城高速泖港大橋
大泖港,是平申線航道的組成部分。平(湖)申線航道,自浙江省界至上海市豎潦涇,全長19公里,跨上海、浙江兩地。境內航段由大泖港、掘石港、胥浦塘等河道組成。上段和上海塘銜接,下段和豎潦涇連線,是上海通往浙江平湖、乍浦的主要航道。從大泖港口到浙江省泖口村長18.4公里,航道寬30~100米,河面寬闊,水深5.5~7.5米,可通航100噸級船舶。 其中,大泖港段北起橫潦涇,南至掘石港口,主要經過松江區泖港鎮,長5.7公里,航道噸位100噸,枯水期水深 7.5米,底寬70~100 米,面寬200 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