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涇河

張涇河

張涇河,上海市金山區黃浦江通海河流,舊稱張涇。五代時,張堰鎮南有小官浦(後稱青龍港)入海;張堰鎮北通松江城為張涇。明成化八年(1472年)築海塘堵塞小官浦等後,乃在金山衛西北另闢新運鹽河通張堰,即今張涇河南段。

包括原張涇河、新運鹽河、金山衛西城河,是貫穿南北的主要乾河,原長26.4公里。2022年10月底張涇河南延伸整治工程實現通水。工程北接衛城河(東南角段),南出杭州灣。新開河道2150米,泵站總流量為90立方米/秒。張涇河河道延長2.15公里,達到28.55公里。

張涇河流經金山的松隱、新農、張堰、乾巷、金山衛等五個鄉鎮。中途穿越東紅旗港、牛橋港、利民河、中運河、前岡塘、後岡塘、盪涇和池涇等,並通過金衛東半部城河與龍泉港溝通。枯水期水深1.5~3.5米,底寬8~10米,可通100噸級船舶。是上海石油化工總廠與張堰、松隱、新農等鎮間主要通航河道。受益農田約1.5萬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涇河
  • 外文名:ZhangjingHe
  • 別名:張涇
  • 所屬水系:上海市金山區黃浦江的支流
  • 地理位置:上海市金山區中部
  • 流經地區:上海市金山區中部
  • 發源地:上海金山區亭林鎮松隱社區大泖港口
  • 主要支流:紅旗港、牛橋港、利民河、中運河、前岡塘、後岡塘
  • 河長:28.55 km
  • 流域面積:150 km
  • 河口位置:上海市金山區濱海公園西
形成變遷,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航道航運,航道,碼頭,航道整治,地圖信息,

形成變遷

張涇河,原自松江府城南太平柵至張堰,北接通波塘接通吳淞江,南出杭州灣,為太湖地區東南排水的主要幹道,出海河口段為青龍港,明代堵塞。自金山衛西城角另開新運鹽河接張涇,舊青龍港逐漸狹窄,今稱舊港。1980年隨著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的發展,張涇河又延伸至金山衛西城河,河道不斷挖寬浚深。通航能力解放初僅30噸,1972年後已達到百噸級。

幹流概況

張涇河
張涇河的位置及河網
張涇河,位於金山區中部,包括原張涇河、新運鹽河、金山衛西城河,原南起金山衛西南城角城河,向西北流經大石頭、角里、張堰、松隱入大泖港,中途穿越東紅旗港、牛橋港、利民河、中運河、前岡塘、後岡塘、盪涇和池涇等。長26.4公里(一說25.36公里)。枯水期水深1.5~3.5米,底寬8~10米,可通100噸級船舶。是上海石油化工總廠與張堰、松隱、新農等鎮間主要通航河道。是貫穿全區南北的主要乾河。
2022年10月底張涇河南延伸整治工程實現通水。工程北接衛城河(東南角段),南出杭州灣。新開河道2150米,泵站總流量為90立方米/秒。張涇河河道延長2.15公里,達到28.55公里。
張涇河
張涇河(下)在金山區亭林鎮松隱匯入大泖港(左、上)河口
張涇河
張涇河北段亭林鎮松隱社區段
張涇河
張涇河乾巷段
張涇河
張涇河張堰鎮段
張涇河
張涇河南端與金山衛城河交匯處
張涇河
金山衛張涇河(西河城河)
張涇河
金山衛張涇河(西河城河)
張涇河
張涇河南延伸河道
張涇河
張涇河出海口

水文特徵

水位受黃浦江潮汐和上游來水量的雙重影響,又受地形地勢的制約,故境內同一時刻水位亦有差異。張涇河張堰站最高水位3.73米,出現於1977年8月22日;最低水位1.41米,出現於1970年2月17日;多年平均高潮水位為2.41米,低潮水位2.20米。
潮差隨河道與黃浦江的距離有顯著不同。多年平均為0.21米(張涇河張堰站);張涇河1972年9月9日(農曆八月初二)各段實測為例,自北而南大泖港口潮差為1.14米,松隱(距大泖港4.5公里)為1.04米,乾巷東風橋(距大泖港12.7公里)為0.37米,張堰鎮(距大泖港16.5公里)為0.24米,大石頭(距大泖港22.1公里)為0.13米,金山衛西門(距大泖港25.4公里)為0.12米,南北差別十分明顯。

主要支流

泗涇塘,位於松江區東北部。古稱泗涇,因納通波塘、外婆涇、洞涇、張涇4水而得名。西起通波塘,東流過洞涇入北泖涇。長8.65公里,底高0米,河面寬度在27~58米不等,最寬處於泗涇鎮西一段達80米。通航能力為40噸級,受益農田1000餘公頃。
張涇河
紫石涇河口
張涇河
紫石涇起點金山區張堰鎮百家村張涇右岸
紫石涇,位於金山區中部、松江區南部。南自金山區張堰鄉百家村張涇河往北穿越中運河、後岡塘,在松江區張澤鎮入黃浦江。長10.3公里。1977年開挖。以旁側小河赭石涇命名。枯水期航道水深2.4米,可通行60~1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4600公頃。紫石涇和張涇河合流處,為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引水工程的起點。
新張涇,1978年新挖,自金山區乾巷鎮蔡家埭與張涇河分流,南與中運河、沈涇、山塘交匯,直抵浙江界河。
池涇,位於金山區原新農鄉中部,西起掘石港,經三召址後斜向東南,接張涇河。原與朱涇市河為同一條河,亦名市涇,承秀州塘水東注張涇。自黃浦發育,秀州塘水北流,池涇遂成為調節河道。
沈涇,西起金山區呂巷鎮六號橋的惠高涇,穿石臼浦,接新張涇。1961年、1970年兩次改造加深。
中運河,1978年冬開挖,西起乾巷鄉新張涇以西300米,東至漕涇、朱行兩鄉交界處的龍泉港,溝通新張涇、張涇河、紫石涇、新涇塘、龍泉港5大幹河。
山塘,西自金山區原廊下鄉橫泖頭接六里塘,曲折東行,越惠高涇南口,繞秦山南麓折北,至張堰鎮入張涇河。原承平湖廣陳塘水,水勢旺盛,河港深闊,清代後期起浙水漸少,逐步束狹,起調節浦江潮水的作用。
張涇河
黃姑塘
黃姑塘,原名新河,因與浙江黃姑塘相接,遂名。源出平湖縣當湖(今東湖),東流經金絲娘橋入境,至金山衛西城河入張涇河。
運港,位於金山區亭新鎮,在盛梓廟分龍泉港水向西南與祝家港、後崗塘合,亦為古代乾河之一。
後崗塘,東起金山區亭林鎮西南的祝家港、運港、新涇塘交匯處,西南抵松隱鄉張涇河。
牛橋港,西南起金山區張堰鎮張涇河,斜向東北達朱行鄉長婁河。1969年冬由張堰鄉的王墳涇、朱行鄉的烏泥涇改造而成。
紅旗港,西起金山區原錢圩鄉境浙江界河,東至山陽鎮龍泉港,1979年開鑿張涇河以東段。
張涇河
金山衛城河
張涇河
金山衛城河東南角一段
金山衛城河,城河原為方形,西部併入張涇河後僅剩其半。西起金衛城西北角張涇河,經東門會老龍泉港,向南折西與張涇河合,與老龍泉港共同溝通張涇河與龍泉港兩大幹河。
張涇河水系其他河流表
河名
起迄
流經鄉鎮
長度(公里)
底寬(米)
底高(米)
坡比1:X
大泖港
掘石港~張涇河
新農
42
80~100
-7~-10
1:4
張涇河
大泖港~金衛西南城角
石化廠、金衛、張堰、乾
巷、松隱、新農
26.4
15~25
-1~-2.4
1:2~
1:2.5
新張涇
張涇河~浙界河
乾巷、錢圩
11.78
5~10
-0.5
1:2
紫石涇
松江界~張涇河
松隱、亭新、乾巷、張堰
10.24
25
-1
1:2.5
龍泉港
盛梓廟~運石河
亭新、朱行、漕涇、山陽
19.53
12
-0.5
1:2
池涇
掘石港~張涇河
新農、松隱
5.16
6
0
1:2
中運河
新張涇~龍泉港
子巷、松隱、亭新、朱行、
漕涇
12.66
12
-0.5
1:2
山塘
六里塘~張涇河
廊下、乾巷、錢圩、張堰
17.40
4
0.3
1:2
黃姑塘
金絲娘橋~張涇河
金衛
5.52
5
0.3
1:2
後崗塘
祝家港~張涇河
亭新、松隱
7.33
5
0.5
1:2
牛橋港
張涇河~長漊
張堰、朱行
6.62
4
0
1:2
紅旗港
張涇河~龍泉港
金衛、山陽
6.20
8
-0.5
1:2
金衛城河
西北城角~西南城角
金衛
5.48
8
-0.5
1:2

治理開發

明代以前,張涇為通海大河,分泄太湖來水出杭州灣,出海河口段為青龍港。唐末海水入侵為害,在今張堰鎮築堰,在張涇與青龍港之間攔腰截斷,防止鹹潮。南宋乾道二年(1666年),浚通波塘至張堰,並在張涇堰旁築“月河”,繞堰而過仍與青龍港接通,並置張涇閘以泄水。明成化八年(1472年)修築海塘,堵塞青龍港,於金山衛城西北另開新河至張堰鎮,即新運鹽河。張涇河改道北流入黃浦,成為通潮河流,極易淤淀,尤以松隱至張堰段最為嚴重。自清順治九年至光緒十七年(1652~1891年)的239年間,先後疏浚10次,平均每24年疏浚一次,均為張堰以北段。
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黃姑塘接浚南段新運鹽河1501丈,引浙境清水抵禦黃浦渾潮。民國12年(1923年),設張涇河工局,由邑人高燮等經辦,僱工開浚張堰至松隱段,長3340丈,共支經費49200元。抗戰時期,河身日見淤塞,松隱至張堰段水深不到1米。民國34年縣政府準備疏浚,但物價飛漲,上報經費批准之日,已無法實施。1949年8月大水,兩岸大片土地受淹。
解放後,縣水利委員會決定全線疏浚,公辦民助分兩年完成,並專設張涇河浚河指揮部,撥經費4.4億元(老版人民幣)。第一期,疏浚張堰以北14.3公里及運鹽河北段4.86公里,發動張堰、張涇、泖港、呂巷、朱涇5個區民工1.38萬人。1952年3月上旬開工,4月上旬竣工,共完成土方33.03萬立方米,投工29.46萬工日。第二期,由金山、松江兩縣的張堰、漕涇兩區聯合續疏運鹽河,長9.92公里。1953年3月1日開工,4月2日竣工,完成土方10.02萬立方米,可通航30噸船隻,黃浦江潮水可達甪里以南,南部乾旱地區灌溉情況有所好轉。
1958年12月1日,成立張涇河工程處,自泖港氽來廟直至金山衛,並對張堰鎮北兩段彎道取直拓寬,新開1.40公里。發動泖港、新農、松隱、乾巷、張堰、錢圩、金衛、呂巷、廊下9個公社2.2萬民工,劃段包乾,3月4日開壩放水,完成土方350萬立方米,投工117.8萬工日。在開河中,鋪木軌道11.9萬米,用絞關“爬坡器”、四平車運泥,工效大為提高。但木製工具易損,原計畫10~15天完成,結果前後歷時83天,並降低了工程標準。
疏浚以後,新運鹽河併入張涇河,延伸至金山衛西北城角。底寬:松隱以北20米,松隱以南10米;底高程:張堰以南為吳淞零下0.7米,張堰以北按萬分之一比降開挖,至泖港口為零下2.4米,邊坡1:2.5~3.5。可通航60噸級船隻,浦江潮水可直達金山衛,改善了南部地區的引排條件,受益面積18萬畝。
1972年,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在金山衛海灘圍堤建廠,為水運大件設備,對張涇河全線機挖加深,底寬張堰以南13米,底高吳淞零下1米,張堰至泖港以十萬分之一的比降下挖,自1972年10月~1975年2月,共完成土方90萬立方米,可通航百噸級船舶。1975年開始,又對張涇河南段進一步拓寬加深,並將西城河併入。自紫石涇南口起共長11.48公里,底寬14~17米,最寬處達19米,河底高程為吳淞零下2米,邊坡1:2,完成土方160萬立方米。河底拓寬以後,實際邊坡縮小,加之船行波沖刷,兩岸土地不斷崩落,部分房屋倒塌。1977年起,陸續在重點地段加建板樁駁岸2364米。
張涇河
張涇河南延伸
張涇河南延伸整治工程,位於金山新城,北接衛城河,南出杭州灣。本項目列入水利部2019年度172項重點水利項目,也是上海市“十三五”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為I等工程,採用20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內容主要為新開河道2150米,新建出海泵閘1座,水閘為3孔、總淨寬30米,泵站總流量為90立方米/秒,新建一座4×11米鐵路箱涵、市政道路1340米、六座跨河橋樑及配套雨污水管線和泵閘管理用房等。張涇河南延伸整治工程於2019年3月正式開工,2022年10月底實現通水,目前已基本建成,金山已呈現東有龍泉港、西有張涇河的“雙龍入海”排水格局。這是工程繼全線建成通水以來的又一個重大節點,標誌著工程全線逐漸轉入運行階段,為工程完工驗收及後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張涇河
出海泵閘
張涇河
出海泵閘

航道航運

航道

張涇河航道,是位於金山區中部的南北向幹線航道。該航道明清時為漕運、鹽運要道。民國時兩岸雜草叢生,河面僅寬10米。歷經1951年、1958年、1972年,1979年等數次疏浚整治,通航條件大為改善。整治後的張涇河航道南自金衛城河起,北至平申線航道銜接,全長27公里。沿線建有橋樑9座,跨河架空纜90根,架空管道1根。河面寬40米左右,最低水位時水深2.4米以上,最淺處也在1.9米以上,全線能通航60~100噸級船隊,平均年貨物通過量為200多萬噸,最高年為309萬噸。

碼頭

主要有金山區裝卸儲運公司第二裝卸儲運站碼頭,其在張涇河上的作業區有:
朱涇作業區,水域範圍包括掘石港段惠高涇河口至秀州塘河口15公里,秀州塘段萬安橋向北3公里,向西2公里,池涇段掘石港入口向東3.5公里,惠高涇段沈涇河口向北1.5公里,向南2.5公里,張涇河段池涇河口向北3.5公里。水域總面積4.8萬平方米,陸域總面積126萬平方米。共有碼頭泊位187個(其中客運碼頭1座)、6426延長米,最大靠泊能力150噸,倉庫1.14萬平方米,堆場14.9萬平方米,裝卸機械15台,最大起重能力8噸。1990年貨物吞吐量140萬噸。
石化總廠作業區,水域範圍包括金衛城河全段5.5公里,張涇河段自城河口向北4公里。水域總面積4萬平方米,陸域總面積13萬平方米。港區內航道寬40米,可通航100噸級船舶,有泊位174個、5513延長米,最大靠泊能力100噸級。共有起重吊車19台,包括全國內河起重量最大的600噸桅桿起重機1台。1990年貨物吞吐量180萬噸。
張涇河
張涇河金山區張堰鎮碼頭
張堰作業區,水域範圍包括張涇河段金張公路橋向北3公里,向南2公里,牛橋港段張涇河口向北1.5公里,山塘河段張涇河口向西南0.5公里。水域總面積15萬平方米,陸域總面積31萬平方米。擁有泊位106個,3545延長米,最大靠泊能力60噸級。1990年貨物吞吐量47萬噸。

航道整治

張涇河航道首次整治於1951年,松隱至張堰航段拓寬至22.10米,可通行50噸級船舶。1958年,金山區動用民工27000人,再次浚治張涇河,裁去張堰板橋灣等4個彎處,可通航60噸級船隊。1972年,進行張涇河向南延伸整治工程,與金衛護城河西門接通。1979年,張涇河又向南延伸至上海石化總廠南門碼頭。在航道向南延伸的同期,浚治了從泖港到金衛南門石化總廠長27公里的航道,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共挖泥近80萬立方米,使張涇河航道和金衛護城河航道的主要航段均能通航100噸級船隊。1980年5月,為保證金山石化總廠特大件設備的順利運達,又整治部分航段,升高張堰板橋,浚深每座橋樑兩側航道,拓寬部分淺狹航段,工程於同年9月竣工,確保了特大件運輸的及時完成。

地圖信息

地址:上海市金山區張涇河(松金公路西)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