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鎮國土面積543.82平方千米,高山林立,群峰交錯,西北高、東南低,形成河谷和高寒山區。海拔在786至2390米之間,地廣人稀,海拔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100—2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蠶桑、茶葉、核桃、紫膠、橡膠等作物。 大朝山水電站進廠公路穿境,各行政村通公路。轄
長發、文玉、曼狀、芹菜塘、別落、榨房6個行政村。經濟類型為農業,以玉米、稻穀種植為主。經濟作物有核桃、茶葉、香蕉、花生、松脂等。畜牧業以養豬、黑山羊、黃牛為主。有大朝山水電站。
歷史沿革
1911年屬西區保甸鄉,1940年屬五福鄉。1950年屬永秀區,1988年析設文玉鄉,1993年更名為大朝山東鎮。
基層組織
1、黨組織建設
截止2009年,鎮黨委下設2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764人,少數民族黨員305人,其中男黨員678人,女黨員86人。
該鎮領導高度重視黨建工作:一是黨委完善了中心學習組和黨員活動中心學習制度,加強了學習管理。二是採取多種形式上黨課,舉辦積極分子培訓班,加強黨組織建設。三是建立黨委領導聯繫制度,指導各總支、支部抓好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2、團組織建設
截止2009年,全鎮有1個基層團委,團支部17個,專兼職團幹部18人。團員460人。
開展形式多樣的團隊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被縣評為“青年文明號”的稱號。
3、黨綱廉政建設
在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工作上,首先從黨政領導做起,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做好表率作用,帶動全體班子成員自覺廉潔自律,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正確 的利益觀。
人文地理
一、本世紀國中國最大的水電站--大朝山電站便建在長發村。
大朝山電站簡介:大朝山水電站是國家重點工程,是新世紀全國第一個建成投產發電的大型水電項目。大朝山水電站位於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雲縣和
景東彝族自治縣交界的瀾滄江上,是瀾滄江中下游梯級規劃中緊接漫灣電站的下一個梯級電站。壩址距已建成的漫灣水電站公路里程131KM,距省會昆明631KM。電站總裝機容量135萬kW(六台單機22.5萬KW),保證出力35.13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59.31億kWh。待上游小灣電站水庫建成後可達70.21億kWh。電站總投資88.7億元,是目前國內同類型電站技術經濟指標比較優越的電站之一。
二、布朗族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布朗族其它的節日習俗,與傣族大同小異,如"過新年","進窪"、"出窪"等。在傣歷一月十五這天"賧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賧坦”。“賧”為
傣語,指世俗眾生對僧侶或先祖亡人敬獻物品,佛教俗稱"布施"或"化緣"。布朗族傳說,他們與傣族是兄弟關係,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區種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壩子種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賧佛"都要請傣族佛爺上山,傣族"賧佛"時也請布朗族佛爺下山。
三、彝族婚禮
彝族舉行婚禮,一般為期三天,第一天搭青棚,第二天正席,第三天拆青棚。
所謂搭青棚,即在正席頭天在男女各家院場上搭個四四方方的棚子,用篾笆做頂蓬,用青松枝做棚壁;第二天,喇叭將在總理的指揮下,吹起《擺碗調》、《上菜調》等,客人聽著調子入席就坐。到了晚上將席廳改為跳歌場,在青棚下跳歌,通宵歡慶;第三天,在喇叭將吹奏的《謝主調》、《謝灶調》、《謝棚調》、《謝親調》、《謝相幫調》等樂曲聲中,拆除青棚,
婚禮結束。
大朝山東鎮地處無量山西坡,鎮內居住著漢、彝、傣、布朗族等14種
民族,各民族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共度各自喜慶的節日。
經濟
2006年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5068.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50.87萬元,占總收入的36.5%;畜牧業收入1218.52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856頭,肉牛1306頭,肉羊5646頭);漁業收入18.5萬元,占總收入的0.37%;林業收入1379萬元,占總收入的27.2%;第二、三產業收入316.25萬元,占總收入的6.2%。農民人均純收入1403元,農民收入主要稻、玉米、茶葉、核桃、蠶桑等為主。
特色產業
1、
林業:2006年底圓木出村4000立方米,產值240萬元;松脂4000噸,產值1800萬元,實現收入2100萬元。
2、
畜牧業:2006年底豬、牛、羊出欄總計20808頭;雞出欄161522隻,總收入1218.52萬元。
3、
茶葉:在茶城效應的推動下,茶產業發展不斷加快,全鎮有茶園18000畝,可采面積12000畝,產量510噸,產值900萬元。
4、
核桃:現有核桃17227畝,產量260噸,產值520萬元。
5、
蠶桑:2006年我鎮共有桑地12000畝,其中新植桑地3500畝,全年養蠶4430.5張,總產量160噸,產值300萬元,平均單產36.3公斤,每張產值677元,優質繭比例達95%。
6、
橡膠:是該鎮種植面積比較大產業,全鎮種植橡膠6500畝,但未投產。
7、紫膠:紫膠產業以瀾滄江沿岸為主線,涉及大村、曼崩、黑蛇、彭家、文玉、曼狀、芹菜塘7個村委會,共種植12000畝,現出產量20噸,總產值36萬元。
基礎設施
1、交通
交通建設在管護好縣鄉
公路的基礎上,積極投資投物,保證了村公路的暢通。2006年底重建公路19公里,其中新村9公里,菖蒲地6公里,別落4公里。擴修公路56公里,其中新村20公里,菖蒲地5公里,別落8公里,蒼文23公里,全鎮255個村民小組已通簡易公路201個小組。
2、水利建設
通過向上爭取
資金,多次向縣委、政府匯報,得到縣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在2006年解決了文玉村、曼崩村委會六個村民小組的人畜
飲水建設工程。
3、能源建設
2006年底主要實施6個村11個村民小組的農電網建設工程。截止2006年底全鎮255個村民小組6321戶用上了高壓電。部分農戶用上了沼氣,改善了能源條件,有利的保護了森林資源,取得了節能、環保雙效成果。在通信建設上,建成了手機塔2座,已有部分農戶安裝了無線電話。
4、街道建設
完善大馱街和文玉街排洪、綠化等工程,並向上級申請辦理大馱街的衛生許可證,實行合理收費,加強對市場管理,讓街道衛生條件得到改善,市場秩序得到規範。讓人民民眾有一個好的交易和生活環境。
人口衛生
大朝山東鎮轄大馱、黑蛇、倉文、文玉、長發等15個村民委員會,有農戶6751戶,常住人口27029人(2017年)。全鎮有彝族、傣族、布朗族、白族、僳僳族、等10種
少數民族。
全鎮已建衛生院兩個,村衛生室15個,鎮行醫人員11人,村醫務人員15人。到2006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6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395人;享受
低保875人。
文化教育
全鎮有兩所中學,有教師48人,學生549人;有15所國小,有教師121人,學生1894人。
全鎮有文化站一個,村文化活動室6個。
社會保障
全鎮共有養老保險2161人,享受低保817人,五保戶234人。每年對調整待遇和喪葬補助經費的報等手續,配合、協助好醫保中心核對醫保卡等。使該鎮社會保障工作順利有序的開展。
農村科技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我鎮發展所需,全鎮開展了農業科技培訓學習的新高潮,加大科技扶貧力度,根據發展所需,建立了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機制,並進行了測土配方施肥、良種推廣示範、病蟲害防治等多種實用技術培訓。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大朝山東鎮政府(縣道J22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