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什麼是“大師”?“大師”是國家之師、民族之師。《大師》欄目旨在傳遞大的主張、大的情懷、大的思想和大的創造。
所謂“大”,第一就是開風氣之先而影響深遠。這些
卓然大家的業績和命運與時代相互激盪;第二是與中國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相聯繫,為最大多數的人謀福祉,為建立和培育民族的根基而殫精竭慮;第三就是為了偉大的目標而奉獻一生,矢志不渝。
“大師”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崑崙和精神脊樑,它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意志力和創造力。
“但開風氣不為師”,他們在苦難的時代里努力地為中國想問題,出思想,做事情,在中華民族過去的百年歷程中,傳承優秀傳統、開拓新知、創一代風氣。他們以先行者奉獻精神而成為一代宗師。
《大師》的故事是值得珍藏的民族記憶,是先賢的人生傳奇,閃爍的是人格魅力。
劇集列表
第一集
馬相伯:他開創了中國現代教育的範式。他生於1840年,逝於1939年。他在100年的生命歷程中,歷經了百年中國所有的外侮。他的自強和努力,在近代的中國刻下了“愛國老青年”的歷史塑像。臨終前,他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
蔡元培:中國的大學校長很多,唯有他在身後留下了“北大精神”;他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影響百年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和“
五四愛國運動”,都統一在了他的旗幟之下。
黃炎培:他開創了中國的職業教育,成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探索者和引領者之一。直至今天,他的教育思想仍然是鮮活的。
第二集
陶行知:一位同中國的文盲、貧窮和
法西斯戰鬥了一生的知識分子;以為充滿著童趣天真慈悲心懷的詩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55年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中國鄉村教育的內涵。
陳鶴琴:在他的墓志銘上這樣的話:“願全國兒童從今日起,不論貧富,不論智遇,一律享受相當教育,達到身心兩方面最充分的可能發展。”他以一顆赤子之心開拓了兒童心理學,成為兒童教育學的
拓荒者。身處動盪的中國,但他說:“父母對小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人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吳貽芳:女性的解放從獨立開始,女性的獨立從教育開始。吳貽芳任
金陵女子大學校長23年,為中國女性的解放做出了可貴的探索。
第三集
陳寅恪:他被稱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在大災難面前,他恪守著一個民族的史學傳統:國可以亡,史不可以斷;他堅信,學術只有掙脫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發揚;他以盲目臏足、多難多舛的一生,詮釋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張元濟:人民尊敬他,稱他為“富於新思想的舊學家,也是能實踐新道德的老紳士大夫”,“兼有學者和事業家的特長”。“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讀書、藏書、編書、印書、賣書、寫書,組成張成濟選擇以出版來推動教育,他是以一己之力,為古人續命,為中華文化革命,寫就了他坎坷、悲壯的人生。
第四集
豐子愷:他一生畫了這樣的畫,畫風一生未變過。在他以前沒有人畫這樣的畫,在他以後還是沒有人畫這樣的畫。但如今,愈來愈多的人,知道珍愛了。
黎錦暉:他是中國兒童
歌舞劇的開創者,流行音樂的創始人。他創造了一個奇蹟,用一種通俗的形式讓歌舞和音樂走向民間,深入人心。在他之前,中國的音樂歌舞,從來不曾和人民大眾發生過那么密切的關係;他的努力,成就了五四以後
新文化運動在民族民間音樂的新氣象。這也是中國歌舞音樂走向現代的序幕。
第五集
竺可楨:他是我國最早的、最傑出的現代氣象學家;他倡導“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在抗戰的烽火中,帶領
浙江大學成為“東方劍橋”;他同樣以這樣的“求是精神”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奠基。
華羅庚:東西方都在問,如果他沒有在1950年回國,如果他堅持純數學的研究,如果給他的條件稍微再好一點,歷史將會怎么樣?美國數學史家的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如果華羅庚留在西方,他將可能完成更多的個人研究計畫。然而,如果這樣做,他就不可能如他最後30年所做的,在中國發展數學及其套用中起到中心作用”。
第六集
陳望道:他是手持
開啟中國共產主義大門鑰匙的人,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因為他知道,對於一個民族,清新美麗質樸的語文,就如新鮮的空氣對於一個人的健康那么重要。
張伯苓:當年,私立的南開是民國教育史上最大的奇蹟。“南開之父”張伯苓的教育實踐是中國現代教育體系從無到有整個建設歷程的縮影。
童第周:他是中國克隆事業的開創者。一雙靈巧的手創造了生命的奇蹟。雖然歷經磨難,他始終恪守科學家的天職。他說:“科學家自己不動手就是科學政客”,至今振聾發聵。
徐悲鴻:畫家筆下的奔馬至今仍是我們民族覺醒、前行的象徵。他說,藝術不該是文人雅士玩賞的技藝,中國畫因此第一次在他的手中表現出人性與人的力量。他的畫作“悲天憫人”,他的志趣“一意孤行”。
第七集
黃佐臨:他是個頑童,以孩子過節的心態和戲劇玩耍了一生;他是個天真的理想主義者,自喻是和風車作戰的唐吉訶德;他導戲花樣百出,人們叫他黃噱頭;他一生導戲近百部,八十五歲高齡知道了最後一台話劇,但沒人會想到他曾經是一個洋行職員。
陳省身:他的一生沒有跌宕起伏的大喜大悲,也沒有羅曼蒂克的趣聞軼事。他的人生很平淡,以至於有人說他寫傳記很難。或許是他攀登數學高峰的道路太順暢,太輝煌了,人們忽略了他坎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梅貽琦:他本人從來沒有被稱為“大師”,但他為這所大學請來了眾多的大師,並為後世培養出了眾多的大師。他說:“大學者,所謂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
常書鴻:他的故鄉在美麗的
西子湖畔。他應該是一位名揚世界的中國畫家,但一次奇遇改變了他的生命軌跡。他的一生在西北大漠的敦煌石窟中度過了六十年。最後他把自己永遠地留在了那裡。
第八集
馬寅初:1951年,70歲的馬寅初出任新中國首任北大校長。就職典禮上,馬寅初說:“我雖然年齡大了,我要爭取再活三十年,服務三十年。”他果然又生活了三十年。然而,生命中最後三十年,他是怎么走過來的呢?
傅雷:哲學家在他身上研究哲理和思想,文學家在他身上感受純真和情懷,藝術家在他身上汲取音樂和美術的營養,歷史學家在他身上讀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而他“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最終悲壯地走完了五十八年的人生。這就是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