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06年10月24日,黃佐臨出生於天津市的一個洋行職員家庭。 1925年,開始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商科,從師於
蕭伯納,開始涉足戲劇;在校期間,黃佐臨曾自編自導獨幕劇《東西》。
1929年,黃佐臨回到中國,在天津擔任新學書院名譽校長。1935年,與金韻之(丹尼)前赴英國,在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研究莎士比亞,並在倫敦戲劇學院向米·聖丹尼學習導演。1937年,獲得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同年,抗戰爆發後回到中國,先在重慶國立劇專擔任教員。
1939年,先後在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上海藝術劇團擔任導演。1942年,與
黃宗江、
石揮等人創辦了“苦幹劇團”,後改為“苦幹戲劇修養學院”;在此期間,執導了話劇《梁上君子》、《夜店》等。1947年,擔任文華影業公司的導演;同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
假鳳虛凰》。
1948年,參加地下影劇工作者協會的籌備工作;同年,執導由石揮、
童芷苓、
張伐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
夜店》。1949年,自編自導兒童電影《
表》,影片講述解放前,雜亂的上海街頭,飢腸轆轆的流浪兒小牛,偷了萬老頭修表鋪中一塊金表的故事。
1950年,黃佐臨調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先後擔任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兼上海電影局顧問;同年,執導由丹尼、石揮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
腐蝕》;此外,還執導了劇情電影《
思想問題》。1951年,與石揮、
葉明聯合執導劇情電影《
美國之窗》。
1959年,執導由
魏鶴齡、張伐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
黃浦江的故事》。1962年,提出“寫意戲劇觀”的理念,倡導創立中國當代的、民族的、科學的演劇體系。1979年,出版文集《導演的話》。1980年,與
羅毅之、
傅敬恭聯合執導劇情電影《
陳毅市長》,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8年,黃佐臨獲得中國話劇研究振興話劇導演獎
(終身獎)。1990年,出版文集《
我與寫意戲劇觀》。1994年6月1日,黃佐臨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逝世,享年88歲。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81年 | 《陳毅市長》 | 電影 |
1959年 | 《黃浦江的故事》 | 電影 |
1958年 | 《三毛學生意》 | 電影 |
1958年 | 《布穀鳥又叫了》 | 電影 |
1956年 | 《為了和平》 | 電影 |
1954年 | 《雙推磨》 | 電影 |
1951年 | 《美國之窗》 | 電影 |
1950年 | 《腐蝕》 | 電影 |
1950年 | 《思想問題》 | 電影 |
1949年 | 《表》 | 電影 |
1948年 | 《夜店》 | 電影 |
1947年 | 《假鳳虛凰》 | 電影 |
人物評價
黃佐臨執導的影片大多改編自文學作品,在電影改編的創作上,他以其"本土化"和"影像化"的獨特方式,將國、內外的優秀文學搬上了中國的銀幕。他的批判現實主義創作觀念與改編方式,繼承了他的導師、現實主義戲劇家蕭伯納的創作理念,反對王爾德“為藝術而藝術”,強調書寫“社會問題”,還原生活化的情景。在電影《表》中,黃佐臨既融入了師承歐洲的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觀念,也迎合了新中國成立之初帶有社會改造性的意識形態,但黃佐臨並不是以一種架空的、概念性的方式來表達他的理念,而是深入到中國的現實中,取材於生活,取信於觀眾。他以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合理巧妙的情節設定、真實可信的影像化表現手段,重構和再造了“本土化”影像(《當代電影》評)。
後世紀念
1995年10月24日,黃佐臨塑像揭幕於原上海人民藝術劇院草坪。1996年起,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設立“佐臨話劇藝術獎”(佐臨獎),以弘揚黃佐臨倡導的“以赤子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做終生奉獻於話劇事業的真誠藝術家”的精神。
1999年6月,其女
黃蜀芹將黃佐臨生前珍藏的3000餘冊英文書籍和140餘件手稿、信件、文獻、照片、著作等一併捐贈給上海圖書館,包括蕭伯納與黃佐臨交往的一些文獻。
2016年12月28日,黃佐臨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黃佐臨藝術創新精神繼承與發展”主題研討會在上海文藝活動中心文藝會堂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