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師》屬於人物傳記片,分別記錄了教育家吳貽芳、教育家陶行知、音樂家黎錦輝、畫家豐子愷等對於中國教育事業貢獻的一生。該系列為人物傳記片,人物生平講述全面,形象較為飽滿,史料比較翔實。
央視播出
首播頻道:CCTV-9(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首播日期:2013年9月24日―29日《
時代》時段
分集目錄
第一集
馬相伯:他開創了中國現代教育的範式。他生於1840年,逝於1939年。他在100年的生命歷程中,歷經了
百年中國所有的外侮。他的自強和努力,在近代的中國刻下了“愛國老青年”的歷史塑像。臨終前,他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
蔡元培:中國的大學校長很多,唯有他在身後留下了“北大精神”;他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影響百年中國的“五四
新文化運動”和“
五四愛國運動”,都統一在了他的旗幟之下。
黃炎培:他開創了中國的職業教育,成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
探索者和引領者之一。直至今天,他的教育思想仍然是鮮活的。
第二集
陶行知:一位同中國的文盲、貧窮和
法西斯戰鬥了一生的知識分子;以為充滿著童趣天真慈悲心懷的詩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55年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中國
鄉村教育的內涵。
陳鶴琴:在他的墓志銘上這樣的話:“願全國兒童從今日起,不論貧富,不論智遇,一律享受相當教育,達到身心兩方面最充分的可能發展。”他以一顆赤子之心開拓了
兒童心理學,成為兒童教育學的
拓荒者。身處動盪的中國,但他說:“父母對小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人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第三集
陳寅恪:他被稱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在大災難面前,他恪守著一個民族的史學傳統:國可以亡,史不可以斷;他堅信,學術只有掙脫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發揚;他以盲目臏足、多難多舛的一生,詮釋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張元濟:人民尊敬他,稱他為“富於新思想的舊學家,也是能實踐新道德的老紳士大夫”,“兼有學者和事業家的特長”。“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讀書、藏書、編書、印書、賣書、寫書,組成張成濟選擇以出版來推動教育,他是以一己之力,為古人續命,為中華文化革命,寫就了他坎坷、悲壯的人生。
第四集
豐子愷:他一生畫了這樣的畫,畫風一生
未變過。在他以前沒有人畫這樣的畫,在他以後還是沒有人畫這樣的畫。但如今,愈來愈多的人,知道珍愛了。
黎錦暉:他是
中國兒童歌舞劇的開創者,流行音樂的創始人。他創造了一個奇蹟,用一種通俗的形式讓歌舞和音樂走向民間,深入人心。在他之前,中國的音樂歌舞,從來不曾和人民大眾發生過那么密切的關係;他的努力,成就了五四以後
新文化運動在民族
民間音樂的新氣象。這也是中國歌舞音樂走向現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