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大學排行榜)

大學排名

大學排行榜一般指本詞條

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以英文發表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數量化評鑑,再通過加權後形成的排序。

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對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商業影響。其中,國內大學排名中影響力較大的是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校友會版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和網大版中國大學生源排行榜。當前幾大主流世界大學排名分別為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雜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荷蘭萊頓大學世界大學排名等。排名對大學科研教學水平提升、形象推廣與其在與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基本介紹

原則,排名由來,發展歷史,相關介紹,世界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排名,香港排名,質疑,醜聞,

原則

為了規範大學排名機構的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於2004 年共同發起成立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2006 年5 月在柏林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標準和操作範例,即柏林原則。該原則共有16 項,從排名的目的、指標設計與權重、數據收集與處理和結果公布4 個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作為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需遵守的共同準則。
排名目的
排名是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質量的方式之一。排名可以提供比較的信息並增進對高等教育的了解,但不能是唯一一種用來評價高等教育應是什麼與應做什麼的方式。排名可以提供一種市場觀點,以作為政府、認證機構以及評價機構有關評估工作的補充。
排名的目的與對象應當非常清晰。排名必須根據其目的來設計。為特定目的或特定對象設計的指標可能並不適合於其他目的或對象。
指標設計與權重
儘可能選擇產出而非投入的指標來評價。投入指標可以反映出一所學校的一般情況,而且也較容易獲得;產出指標則更能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或專業的聲望和(或)質量更為精確的評價。排名者應確保兩者之間的平衡。
數據收集點與處理
排名要注重文中所有原則倡導的倫理標準和好的做法。為確保每項排名的可靠性,負責數據蒐集、使用和進行實地訪問的評價者須儘可能客觀、公正
儘可能地使用審核過的、可以核實的數據。採用這些數據有許多好處,比如高等教育機構認可這些數據,而且在機構之間具有可比性、一致性。
結果的公布
為客群提供關於排名的全部信息,使他們清楚地了解排名的過程,讓其可以自由選擇排名的呈現方式。這樣,排名的使用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機構或專業排名的指標。另外,他們也應當有機會決定指標權重的分配。
通過恰當的方法減少或消除原始數據中的錯誤,組織、公布的方法要能保證出現的錯誤能及時被改正,高等教育機構和公眾應該被告知排名中曾出現的錯誤。

排名由來

排名最初是由於本科生和其父母的關心應運而生的,後來延伸套用於大學招收優秀學生和擴大募款來源的用途上。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優秀學生認為大學排名前茅,有益於協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優厚的薪資結構和社會地位。各國排名居前的名牌大學和具有特色的新興大學常獲得政府巨額的教育補助和優秀學生的青睞。定位不明確並排名居末的大學,其學生來源和優秀學生比例則可能逐年下降。今天的排名影響著一大批與利益攸關的選擇;再者由於各校強項不一,有的是由於歷史悠久、校友貢獻良多、國家資源投入、科學研究地位而使其穩定領先;有的則迅速改善自身的缺失,並強化既有的特色,而得以在個類的排行榜上逐年提升。
一般認為,由於全球學習英語的人口最眾、英語對國際的影響力最廣泛,所以英語系國家的大學院校比較注重大學排名。而非英語系國家的眾多歐洲大學,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法國),學術水平也較為平均(如德國),但英語並非為發表其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語言,所以將之納入以英語世界大學排名榜內,實未達致客觀標準。此外,大學排名的標準項目內,特別是有關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指標,由於需要本國的語言、文化、歷史、政治、商業、社會等特定背景參考,遂發展出另外以社會科學為主的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等更細膩的評鑑。

發展歷史

世界大學排名發展世界大學排名發展
世界大學排名起源於美國,1983年《美新》雜誌率先推出全美的大學排名,每兩年一次,主要面向本科教育的院校。1987年後至今又改為每年一次,並開始面向研究生教育。大學排行榜的資料數據多來源於美國相關機構,該雜誌只是收集並加以利用,然後對外公布。它向學生和家長提供了各種可比數據,以供他們在選擇學校時參考。這個由非官方、也非教育界的第三方主持的大學排名活動正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重視,因為它是一種“民間行為”,所以美國官方教育管理機構也就從不介入其中。
中國的世界大學排名最早起源於上海,研究世界大學排名最初目的是尋找和設定世界一流大學的評價標準,然後通過評分定位中國大學在世界大學體系中的位置,找出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加快中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進程。上海交通大學高等研究院經過10餘年的研究後,於2003年,推出全球第一個世界大學排名(ARWU)。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不含排名機構主觀分數,以論文引用率、教授與畢業校友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得主數目、“自然”期刊與“科學”期刊論文數目、SCI和SSCI論文數目等學術數據做排名。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排名已經成為世界大學排名的標桿。
2004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和QS(Quacquarelli Symonds)合作推出世界大學排名(THE-QS),2009年起參照湯姆森路透社數據排列推出自己獨立的THE世界大學排名。2009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也推出自己獨立的世界大學排名,並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等其它刊物上發表。
荷蘭萊頓大學世界大學排行榜則依據各校高水準論文與著作進行排名。
隸屬於西班牙的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網路計量研究室(Cybermetrics Lab),2004年開始發布Webometrics排名,根據大學對世界的貢獻進行的排名。2007年,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為了科學考評世界大學的科學研究論文水平,衡量台灣地區的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學術地位,推出了世界科研論文質量進行的評比。隸屬於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萊頓(Leiden Ranking)排名是根據對世界大學的網路科學論文索引影響力進行了評級。2009年,另外一家隸屬於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的SCImago Research Group所發布的SCImago大學排名是根據對國家以及大學期刊的評價得出的。歐洲聯盟曾宣布將在2010年試行一個“新的全球範圍的多維度大學排名體系”,截止目前,歐洲聯盟的這個排名還在醞釀中。

相關介紹

大學排名的閱覽者
排名對於大學的形象推廣與其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著深遠的重要性。這樣的合作關係對於研究水平、學術項目和學生/師資的交換,對未來的學生來說,具有指標性的作用。根據一項國際調查,57%的受訪者說機構的排名影響著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科學家,是否願意與他們合作;而34%的人認為排名將影響著學術或專業組織是否接納他們為會員,例如:各大學會考慮,參閱排名,來決定與哪些機構合作。例如諾汀罕大學的前任執行校長Ian Gow提出:政府機構正在敦促地方高校,把合作夥伴限定在前20大的外國名門學府。其他地方的學術界人士也證實了,他們不太可能考慮與排名落後的大學結成科學研究聯盟,除非後者的個人或團隊非常優秀。這可能為新的或開發中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帶來明顯的劣勢。 慈善家慮及哪所大學提供最好的品牌形象和投資報酬時,也會參考排名。德國電信承認:公司高層曾參閱排名系統來決定專業職務的人選,而波音公司表示將使用排名數據決定“哪些大學在職業教育和補充培訓方面支出的1億美元”。 大學設定校務優先事項時,比較傾向將資源分配予提升大學知名度有助益的學科和研究領域上。許多政府在分配資源和機構評鑑時,會考慮到排名。 排名會影響尋求政府獎學金留學的學生——例如在蒙古和卡達,獎學金僅限於授予被高排名的國際大學所錄取的學子。而且大學排名也可以使政府決定是否認可畢業於外國大學的學歷——例如馬其頓政府自動承認USNWR排名中的前500名大學。
影響
沒有進入排名可能意味著有些大學被外國博士生、“世界級”科學家、學術夥伴和慈善家所忽視,例如:
大學排名時,所列入的標準和數據,最易於反映生物科學的研究成果。相對於社會科學範圍內的建築、創意、人文和美術則不易反映其研究成果。諸如工程、商業和教育等專業學科,向來沒有悠久的同行評議、不以名師出高徒為傳統,也不易反映出對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和真正實力。
排名起初有重視校友社經地位、畢業後貢獻和學術聲譽的傾向,其中擁有歷史悠久和資金充裕的學府,通常是偏向已開發國家中的醫學院。這種排名標準使開發中國家的大學無法與歐美的重點大學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再者菁英教育和大眾教育之間的差別,以及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大學之間的鴻溝也可能會擴大他們的優劣勢。
有一個特別的問題是,排名使某一時刻的品質與定義會留下一種固定的印象;而高等教育機構的使命是多樣化的,所以僅僅把重點放在科學研究的實力上,會忽略了其他的維度,諸如教學、社區參與、第三職能、創新性,以及社會和經濟影響。
高等教育機構是複雜的組織,不同的院系和活動皆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根據所使用的標準和指標/權重的不同,對優秀程度的定義也可能變化。由於排名計算總分,使高等教育的複雜性被減少至一種具有意義的數據上,而差別被誇大了。
儘管存在這些批評,俄羅斯、中國大陸、台灣、印度、日本、韓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政府仍然非常努力於建立自己的世界級大學。

世界排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學綜合排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排名之一,下面大學排名榜單為2017世界大學學術排名Top100,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7。
排名
大學名稱
University
國家
國家
總分
1
美國
1
100
2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
2
76.5
3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國
1
70.9
4
美國
3
70.4
5
加州大學-伯克利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美國
4
69.1
6
美國
5
61.1
7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國
2
60.1
8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國
6
58.8
9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
7
57.3
10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國
8
53.9
11
Yale University
美國
9
52.8
12
加州大學-洛杉磯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美國
10
52.5
13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國
11
50.3
14
美國
12
49.6
15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美國
13
49.5
16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國
3
47.1
1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國
14
46
18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國
15
45.7
19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瑞士
1
44.1
20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美國
16
43.3
21
加州大學-舊金山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美國
17
42.4
22
西北大學(埃文斯頓)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國
18
41.9
23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1
41.6
24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1
41.5
24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美國
19
41.5
26
Duke University
美國
20
41
27
英國
4
40.9
28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美國
21
39.7
29
美國
22
38.6
30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麥
1
38.5
31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2
37.7
32
英國
5
37
33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美國
23
36.9
34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美國
24
36.8
35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2
36.7
36
Rockefeller University
美國
25
36.6
37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美國
26
36.2
38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國
6
36.1
39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亞
1
35.9
40
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 Paris 6
法國
1
35.5
41
University of Paris-Sud (Paris 11)
法國
2
35
42
Heidelberg University
德國
1
34.8
43
科羅拉多大學-玻爾得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美國
27
34.7
44
Karolinska Institute
瑞典
1
33.3
45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美國
28
33.2
46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國
7
33.1
47
Utrecht University
荷蘭
1
33
48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美國
29
32.8
48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國
1
32.8
50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德國
2
32.7
51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國
30
32.5
52
美國
31
32
53
馬里蘭大學-大學城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美國
32
31.8
54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美國
33
31.7
55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亞
2
31.6
56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芬蘭
1
31.5
57
University of Munich
德國
3
31.4
58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2
31.3
59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荷蘭
2
31.1
60
University of Geneva
瑞士
3
31
61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國
8
30.1
62
University of Oslo
挪威
1
29.9
63
Uppsala University
瑞典
2
29.8
64
加州大學-歐文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美國
34
29.4
65
Aarhus University
丹麥
2
29.1
66
McMaster University
加拿大
3
29
67
加拿大
4
28.9
6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Campus
美國
35
28.7
69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 Paris
法國
3
28.6
69
Ghent University
比利時
1
28.6
71
梅奧臨床醫學院
Mayo Medical School
美國
36
28.5
71
中國
2
28.5
73
Erasmus University
荷蘭
3
28.4
74
美國
37
28.2
74
Stockholm University
瑞典
3
28.2
76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瑞士
4
28.1
77
普渡大學-西拉法葉
Purdue University - West Lafayette
美國
38
28
78
澳大利亞
3
27.9
79
羅格斯大學新布朗斯維克分校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New Brunswick
美國
39
27.8
80
美國
40
27.7
80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國
40
27.7
80
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Columbus
美國
40
27.7
83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亞
4
27.5
84
Nagoya University
日本
3
27.2
85
美國
43
27.1
85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大學城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
美國
43
27.1
85
加州大學-戴維斯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國
43
27.1
88
Leiden University
荷蘭
4
27
88
University of Florida
美國
46
27
90
魯汶大學(佛蘭德語)
KU Leuven
比利時
2
26.9
9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
1
26.8
91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亞
5
26.8
93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俄羅斯
1
26.6
93
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以色列
1
26.6
95
University of Basel
瑞士
5
26.3
95
University of Goettingen
德國
4
26.3
97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亞
6
26.1
98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美國
47
26
99
Cardiff University
英國
9
25.9
99
美國
48
25.9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學校名稱
學校英文名
學生人數
師生比
國際生比例
國家/地區
1
University of Oxford
20,409
11.2
38%
英國
2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8,389
10.9
35%
英國
3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209
6.5
27%
美國
3
Stanford University
15,845
7.5
22%
美國
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1,177
8.7
34%
美國
6
Harvard University
20,326
8.9
26%
美國
7
7,955
8.3
24%
美國
8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15,857
11.4
55%
英國
9
University of Chicago
13,525
6.2
25%
美國
10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19,233
14.6
38%
瑞士
10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361
6.5
20%
美國
12
Yale University
12,155
4.3
21%
美國
13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5,498
4.3
24%
美國
14
Columbia University
26,587
6.1
32%
美國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39,279
9.6
17%
美國
16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30,304
10.5
49%
英國
17
Duke University
15,256
4.5
22%
美國
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36,182
13.1
17%
美國
19
Cornell University
21,850
9.8
24%
美國
20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17,466
12.8
18%
美國
21
University of Michigan
41,818
8.6
16%
美國
2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30,602
17
30%
22
University of Toronto
69,427
18.7
17%
加拿大
2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12,676
13.5
45%
美國
25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10,065
12.2
71%
英國
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44,945
11.4
16%
美國
27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6,759
12.5
40%
英國
27
New York University
43,860
9.6
26%
美國
27
Peking University
42,136
8.9
16%
中國
30
Tsinghua University
42,089
13.7
9%
中國
3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29,633
12.8
17%
美國
32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42,116
26.6
40%
澳大利亞
33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773
20.7
27%
美國
34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51,889
18.1
29%
加拿大
34
LMU Munich
36,091
15.6
15%
德國
36
King’s College London
23,207
12
41%
英國
37
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43,402
22.8
23%
美國
38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9,928
11.2
55%
瑞士
38
卡羅琳學院
Karolinska Institute
7,424
10.9
19%
瑞典
40
香港大學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8,364
18
42%
中國香港
41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38,689
54.4
23%
德國
42
McGill University
30,940
13.3
26%
加拿大
4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38,960
10.7
12%
美國
44
香港科技大學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214
23.1
31%
香港
45
Heidelberg University
28,876
23.2
17%
德國
46
University of Tokyo
26,000
6.7
10%
日本
47
魯汶大學(荷語)
KU Leuven
44,412
37.1
15%
比利時
48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5,986
19.3
35%
澳大利亞
49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48,561
17.1
10%
美國
50
Brown University
8,898
10.7
20%
美國
50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12,600
7.5
17%
美國

QS世界大學排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根據學術同行評議、全球僱主評價、教師人均論文引用量、師生比例、國際化程度等因素進行評比,但由於過度依賴於主觀的同行評價因子(40%)以及過高的師生比(20%),因此QS排名是爭議最大的排名之一。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QS世界大學排名2018前50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排名
學校名稱
學校英文名
國家/地區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美國
2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
3
Harvard University
美國
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美國
5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國
6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國
7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國
8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國
9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國
10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士
11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NTU)
新加坡
12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瑞士
13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國
14
Cornell University
美國
15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16
Yale University
美國
17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國
18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國
19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國
20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亞
21
Duke University
美國
21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國
23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國
23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國
25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國
26
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2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美國
28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國
28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30
香港科技大學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31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32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3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美國
34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國
35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英國
36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36
首爾國立大學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韓國
38
Peking University
中國
3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美國
40
Fudan University
中國
41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亞
41
韓國高等科技學院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韓國
43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法國
44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國
45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Sydney)
澳大利亞
46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香港
4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國
47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亞
49
香港城市大學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50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亞
2014年年底,美國老牌US News推出了usnew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側重對高校學術實力的評價,以其較客觀的指標迅速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名之一。
而隸屬於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萊頓(Leiden Ranking)排名是根據對世界大學的網路科學論文索引影響力進行了評級。2004年,隸屬於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網路計量研究室(Cybermetrics Lab)開始發布Webometrics排名是根據大學對世界在網路上的貢獻進行的排名。2006年,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 發布了世界前100大學排名,主要是根據上海大學學術ARWU資料庫與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S的資料庫綜合得出。2007年,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為了科學考評世界大學的科學研究論文水平,衡量台灣地區的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學術地位,推出了世界科研論文質量進行的評比。2009年,另外一家隸屬於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的SCImago Research Group所發布的SCImago大學排名是根據對國家以及大學期刊的評價得出的。

中國排名

中國主要大學排名評價數據體系:
以綜合實力為主的武書連綜合榜帶有非主流色彩的武書連一流榜;
以高中生生源質量和大學社會聲譽為主的網大生源排行榜
中國校友會排出的校友會排行榜;
武漢大學獨自研究的武大排行榜;
高等教育觀察發布的HRE大學綜合排名;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和最好大學網發布的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
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2013-2014前50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其排名部落格。
排名
校名
總得分
學校類型
學校參考類型
1
國防科技大學
209.6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2
清華大學
205.14
綜合
理工類
研究1型
3
北京大學
191.5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4
浙江大學
160.0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1型
5
147.85
綜合
文理類
研究1型
6
126.9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7
111.4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8
111.39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9
108.19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0
104.98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1
101.85
理工
文理類
研究2型
12
97.6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13
95.57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4
88.94
綜合
文理類
研究1型
15
81.45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16
77.19
綜合
理科類
研究2型
17
76.85
理工
理科類
研究1型
18
71.66
綜合
文科類
研究2型
19
69.82
綜合
工學類
研究2型
20
68.15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1
65.08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2
63.62
師範
文理類
研究2型
23
63.57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24
62.25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5
61.46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6
54.64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27
54.54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8
52.76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9
52.71
綜合
理學類
研究2型
30
49.37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1
48.45
農林
理科類
研究1型
32
46.9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33
45.22
師範
文理類
研究2型
34
鄭州大學
43.05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35
華東理工大學
41.2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40.7
理工
文理類
研究2型
37
蘇州大學
40.67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38
南京農業大學
38.9
農林
文理類
研究1型
39
電子科技大學
38.7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40
華中師範大學
37.9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41
上海大學
36.58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42
武漢理工大學
35.53
理工
文理類
研教2型
43
34.78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44
東北師範大學
33.96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45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32.51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46
東北大學
32.44
理工
文理類
研教2型
47
南京理工大學
32.0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4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31.04
農林
理科類
研教1型
49
暨南大學
30.9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50
東華大學
30.86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2015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前50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兩岸四地大學排名2015。
名次
公布校名
地區
總分
1
清華大學(北京)
大陸
100.0
2
清華大學(新竹)
台灣
87.9
3
台灣大學
台灣
85.8
4
北京大學
大陸
78.0
5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72.3
6
香港大學
香港
70.3
7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69.9
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陸
67.5
9
浙江大學
大陸
64.4
10
復旦大學
大陸
62.5
11
國防科技大學
長沙
62.3
12
上海交通大學
大陸
61.9
13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
55.4
14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
51.0
15
成功大學
台灣
49.1
16
陽明大學
台灣
48.0
17
南京大學
大陸
46.2
18
中央大學
台灣
45.4
19
中山大學(廣州)
大陸
44.2
20
台灣科技大學
台灣
44.1
21
華中科技大學
大陸
43.3
22
中山大學(高雄)
台灣
43.2
23
中國農業大學
大陸
42.8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大陸
42.7
25
北京師範大學
大陸
42.4
26
武漢大學
大陸
41.7
27
西安交通大學
大陸
41.2
28
南開大學
大陸
40.6
29
吉林大學
大陸
40.4
30
哈爾濱工業大學
大陸
39.9
31
同濟大學
大陸
38.9
32
東南大學
大陸
38.2
33
天津大學
大陸
37.4
34
中國人民大學
大陸
37.3
35
長庚大學
台灣
36.9
36
大連理工大學
大陸
35.9
37
四川大學
大陸
35.5
38
廈門大學
大陸
35.4
39
中南大學
大陸
35.2
40
北京理工大學
大陸
35.1
41
中興大學
台灣
33.5
42
山東大學
大陸
32.4
43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
32.3
44
華南理工大學
大陸
32.0
45
華東師範大學
大陸
31.7
46
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
30.7
47
北京科技大學
大陸
30.2
48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大陸
30.1
49
澳門大學
澳門
29.7
50
中國醫藥大學
台灣
29.6
2015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
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2015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前100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2015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省市
總分
1
清華大學
北京
94.1
2
北京大學
北京
81
3
浙江大學
浙江
79.9
4
國防科技大學
長沙
78.4
5
復旦大學
上海
71.7
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
64.9
7
南京大學
江蘇
64
8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63.2
9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
60.6
9
東南大學
江蘇
60.6
11
中山大學
廣東
60.5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59.2
13
同濟大學
上海
58.8
14
武漢大學
湖北
57.9
14
四川大學
四川
57.9
16
南開大學
天津
57.4
17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57.1
18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56.6
19
天津大學
天津
56
20
山東大學
山東
55.9
21
吉林大學
吉林
55
22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54.4
23
廈門大學
福建
54
24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
53.6
25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52.2
26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51.3
27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50.6
28
中南大學
湖南
50.5
28
重慶大學
重慶
50.5
30
東北大學
遼寧
50.3
31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
50
3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
49.8
32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49.8
34
蘇州大學
江蘇
49.5
35
湖南大學
湖南
49
35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
49
35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49
38
西北工業大學
陝西
48.6
39
上海大學
上海
48
39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
48
41
中國地質大學
湖北
47.6
42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
47.5
43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47.4
44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
47.2
45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
46.7
46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
46.5
46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
46.5
46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46.5
49
東華大學
上海
46.2
50
華中師範大學
湖北
45.7
51
東北師範大學
吉林
45.2
51
蘭州大學
甘肅
45.2
53
福州大學
福建
45
54
江南大學
江蘇
44.8
55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
44.5
56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44.4
57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
43.8
58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43.4
59
暨南大學
廣東
43.2
60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42.8
61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
42.7
62
河海大學
江蘇
42.4
63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
42.1
64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
41.9
64
南京師範大學
江蘇
41.9
64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
41.9
67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
41.4
68
南京醫科大學
江蘇
41.3
68
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
41.3
70
浙江師範大學
浙江
41.2
70
華南師範大學
廣東
41.2
7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
40.9
73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
40.8
73
西南大學
重慶
40.8
75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40.5
76
西北大學
陝西
40.4
76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
40.4
76
寧波大學
浙江
40.4
79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
40.3
79
江蘇大學
江蘇
40.3
79
陝西師範大學
陝西
40.3
82
安徽大學
安徽
40.1
83
燕山大學
河北
40
84
湘潭大學
湖南
39.9
85
長安大學
陝西
39.8
86
杭州師範大學
浙江
39.6
87
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
39.3
88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
39.2
89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
39.1
89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
39.1
91
湖北大學
湖北
38.9
92
瀋陽藥科大學
遼寧
38.8
93
上海師範大學
上海
38.6
94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
38.5
94
鄭州大學
河南
38.5
94
湖南師範大學
湖南
38.5
97
廣西大學
廣西
38.4
97
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
38.4
99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
38.2
100
河北大學
河北
38.1
2015校友會網大學排行榜
名次
學校名稱
類型
地區排名
總分
2015辦學類型、等級和層次
地區
排名
辦學類型
星級排名
辦學層次
1
綜合
北京
1
100.00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2
理工
北京
2
98.23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3
綜合
上海
1
82.2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4
綜合
湖北
1
81.8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5
中國人民大學
綜合
北京
3
81.67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6
浙江大學
綜合
浙江
1
81.66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7
上海交通大學
綜合
上海
2
81.44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理工
安徽
1
75.88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10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理工
湖南
1
75.75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11
吉林大學
綜合
吉林
1
75.6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2
北京師範大學
師範
北京
4
75.31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3
南開大學
綜合
天津
1
75.0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4
中山大學
綜合
廣東
1
75.07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5
四川大學
綜合
四川
1
75.04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6
華中科技大學
理工
湖北
2
74.9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7
西安交通大學
綜合
陝西
1
74.31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8
同濟大學
理工
上海
3
73.07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9
中南大學
綜合
湖南
2
73.0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0
哈爾濱工業大學
理工
黑龍江
1
72.74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1
山東大學
綜合
山東
1
72.45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2
廈門大學
綜合
福建
1
72.3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3
東南大學
綜合
江蘇
2
71.54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4
天津大學
理工
天津
2
71.53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5
重慶大學
綜合
重慶
1
70.9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理工
北京
5
70.8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7
華東師範大學
師範
上海
4
69.95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8
東北大學
理工
遼寧
1
69.11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9
北京理工大學
理工
北京
6
68.80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30
華中師範大學
師範
湖北
3
68.6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31
大連理工大學
理工
遼寧
2
68.61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2
西北工業大學
理工
陝西
2
68.16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3
華南理工大學
理工
廣東
2
68.07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4
湖南大學
綜合
湖南
3
67.76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5
中國農業大學
農林
北京
7
67.36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36
蘭州大學
綜合
甘肅
1
67.20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7
電子科技大學
理工
四川
2
67.12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8
北京協和醫學院
醫藥
北京
8
66.80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39
東北師範大學
師範
吉林
2
66.73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0
北京科技大學
理工
北京
9
66.53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1
西北大學
綜合
陝西
3
66.52
區域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2
武漢理工大學
理工
湖北
4
66.34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3
長安大學
理工
陝西
4
66.28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4
北京交通大學
理工
北京
10
66.20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5
中國地質大學
理工
湖北
5
66.19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6
中國礦業大學
理工
江蘇
3
66.15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7
南京農業大學
農林
江蘇
4
66.00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8
南京師範大學
師範
江蘇
5
65.91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8
哈爾濱工程大學
理工
黑龍江
2
65.91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0
華中農業大學
農林
湖北
6
65.84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1
華東理工大學
理工
上海
5
65.74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2
中國海洋大學
綜合
山東
2
65.61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3
南京理工大學
理工
江蘇
6
65.60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4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理工
河南
1
65.53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55
西南交通大學
理工
四川
3
65.47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6
綜合
重慶
2
65.36
區域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7
第三軍醫大學
醫藥
重慶
3
65.32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58
暨南大學
綜合
廣東
3
65.26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9
上海財經大學
財經
上海
6
65.21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60
第二軍醫大學
醫藥
上海
7
65.15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61
北京郵電大學
理工
北京
11
65.0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2
中國政法大學
政法
北京
12
65.02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63
綜合
雲南
1
64.98
區域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4
第四軍醫大學
醫藥
陝西
5
64.85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6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理工
江蘇
7
64.85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6
合肥工業大學
理工
安徽
2
64.83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7
中國石油大學
理工
山東
3
64.73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8
湖南師範大學
師範
湖南
4
64.69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林
陝西
6
64.69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0
蘇州大學
綜合
江蘇
8
64.68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理工
陝西
7
64.62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2
河海大學
理工
江蘇
9
64.52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3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財經
湖北
7
64.40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74
鄭州大學
綜合
河南
2
64.29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5
華南師範大學
師範
廣東
4
64.26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6
西南財經大學
財經
四川
4
64.25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7
南昌大學
綜合
江西
1
64.24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8
東華大學
理工
上海
8
64.20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9
上海大學
綜合
上海
9
64.19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0
北京化工大學
理工
北京
13
64.0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1
中央財經大學
財經
北京
14
63.97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2
中央民族大學
民族
北京
15
63.8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3
陝西師範大學
師範
陝西
8
63.82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4
福州大學
理工
福建
2
63.81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5
北京林業大學
農林
北京
16
63.80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6
解放軍理工大學
理工
江蘇
10
63.7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財經
北京
17
63.72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8
華北電力大學
理工
北京
18
63.68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9
廣西大學
綜合
廣西
1
63.67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9
華南農業大學
農林
廣東
5
63.67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1
北京工業大學
理工
北京
19
63.63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2
首都師範大學
師範
北京
20
63.60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3
福建師範大學
師範
福建
3
63.56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4
東北林業大學
農林
黑龍江
3
63.49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5
山西大學
綜合
山西
1
63.46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6
燕山大學
理工
河北
1
63.44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7
首都醫科大學
醫藥
北京
21
63.42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新疆大學
綜合
新疆
1
63.41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9
南方醫科大學
醫藥
廣東
6
63.39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9
浙江工業大學
理工
浙江
2
63.39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香港排名

1、香港大學。
作為香港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大學,香港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雖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且備受歐美文化的影響,但香港大學卻蘊含著濃濃的中國特色,從校訓“明德格物”可見一斑。這源出《大學》的名句,至今仍影響著每一個港大人。
2、香港科技大學。以培養科技人才為辦學出發點的香港科技大學,位於九龍半島東側風景迷人的清水灣畔。與其他幾所依山而建的大學相比,香港科技大學有更勝一籌的地方--它建造在臨海之處,依山面海,使科大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在其中行走,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豁達與豪邁。
3、香港中文大學,光是這名字就已經讓無數懷有文學夢想的年輕人心潮澎湃。走在中文大學的校園中,更有一種安靜和愜意之感。香港中文大學依山而建,綠樹成蔭,靜靜的校園裡總能看到在課餘時間沿山慢跑的學生。在中文大學,你能聽見小鳥不絕於耳的叫聲,看到清澈的池塘里魚兒自由遊動,富有歷史感的教學樓與教學樓之間是滿目的自然美景,如同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4、香港理工大學處於香港的中心地帶。從擁擠的捷運站走出來,就能看到熱情又充滿活力的理工大學標誌建築,頓時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之感。一走進以紅色為主色調的香港理工大學,映入眼帘的就是紅色的教學樓、指示牌、路標。而周圍則是來來往往笑著交談著的充滿活力的學生。
5、香港浸會大學。另外兩所處於繁華的九龍塘的大學是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由於浸會大學由基督教所創辦,所以學校就具有基督教教育傳統,從浸會大學的校訓“篤信力實”中就能看出建校者希望學生能夠忠實自己的信仰,並努力實行。事實上,學校的整個學習環境與氛圍完全與宗教無關,相反,濃郁的學術氛圍、完善的教學設備,讓人在踏進學校的第一步,就被她深深吸引,有一種“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奇妙感。
6、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距離很近的香港城市大學,則是以一個“小”字出名。位於寸土寸金的九龍塘中心地帶的城市大學,雖然很“迷你”,但也擁有完備的教學設施而顯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同時,從城市大學步行到香港的購物廣場--又一城也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這也成為了香港城市大學的獨特魅力之一。
7、香港教育學院。在熱鬧的九龍塘欣賞了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後,我們再到山中去探訪一下香港教育學院,也就是我的母校。香港教育學院位於新界大埔區,學校建在山的中部,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青山,青山之中則點綴著香港教育學院。教院的學子,如果起得早,可以看到香港日出的整個過程,感受著山間清新的空氣與“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詩意,那種美感不言而喻。
8、香港嶺南大學。最後要介紹的是香港嶺南大學,這所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88年的大學,可謂在歷史的浸染中,越發幽香。嶺南大學位於香港屯門虎地,和城市大學一樣,嶺南大學也是玲瓏小巧型。嶺南大學沒有理科和工科,它的英文、中文和哲學則是相當出名。

質疑

武書連大學排行榜的質疑
09年,有媒體質疑成都理工大學在04、06兩年邀請武書連做講座,並給予其數萬元錢。後在武書連所在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使該校名次提升20餘位。
12年,有媒體質疑武書連所在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將浙江大學排在第一位,高於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同時,有文章質疑其排名權力。
同年,有文章質疑武書連所在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指用其指標體系和算法,測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人才培養得分無緣進入武書連排行榜單的前500名。
校友會網排行榜的質疑
08年,有媒體質疑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的權威性。
11年,有媒體質疑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的《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用金錢衡量大學價值,質疑部分大學金錢至上、急功近利的現狀。
大學排行之我見
首先明確一點,大學排名很有必要的,是積極的,但是為了讓大學排名有更好的發展,更有信服力,以下幾點個人意見希望能起到積極作用。
大學排名只是民間進行的非國家官方數據,因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能說排名高的大學一定比排名低的大學好。在2000年高校大合併,造就了一批綜合性大學,他們多數是有幾所專業性大學合併,一下子擴充學科,具體的學科整合發展並沒有多少,只是簡單的疊加。而在排名時數量上占據優勢,排名比較靠前。而一些專業型大學,受到學科數量限制,自然排名較低。但是他們在某些專業學科上的地位非綜合大學所能比,這就是忽視質量追求數量的結果。它們的比較不是建立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的。這就使得許多大學為了大學“更好”,一味的擴充學科,適當的擴充是好的,但是很多學校為了擴充,花費了太多精力,導致其優勢學科受到影響。另外這對於考生也是不公平的,他們報考學校地位高,但是實際專業卻不一定好。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很多綜合性大學中。因此,對於高考考生,家長,老師通過排名簡單的選擇大學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大學排名相鄰之間判斷高低,更不可取。
大學排名既要兼顧數量又不能忽視質量。個人認為以大學為整體去排名是不好的,排名應該進一步細分。例如,以工科專業排名,哲學學科排名,雖然這樣變得比較繁瑣,甚至一所大學排名有多個名次,但是,只有這樣,對於政府來說,與其對綜合大學簡單一味的扶持不如轉化到對多所學校頂尖學科扶持上,使得扶持更有效率;對於個人來說,更能全面的了解大學,正確認識大學,才能明晰該所大學到底怎樣;對於大學來說,才能有一個公正的地位名次。

醜聞

人民日報質疑:大學牛不牛 看校友富不富?
離譜:同一所大學,在不同排行榜的位次可以相差數十位
草率:國內多數大學排行榜都不公布其數據如何採集及研究方法等信息,有的只公布指標大類,有的甚至連指標體系都沒有
漁利:有大學校長公開爆料,稱有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
規範:建立行業協會,對成員進行績效評估及資質審核
中國的大學排行榜,怎一個亂字了得看排名,同一所學校在不同榜單“跌宕起伏”;看指標,評價角度千奇百怪、數據來源不清不楚;看市場,機構魚龍混雜、盲目扎堆“打榜”……
亂象
不同版本互相“掐架”,甚至爆出“競價排名”醜聞
在武書連版的大學排行榜上,浙江大學力挫北大、清華,勇奪頭籌;但武漢大學版2012年中國一流大學排行榜顯示,北大成榜首,浙大居季軍;5月,中國校友會網發布大學排行榜,浙大連前三都未能擠入。
更離譜的排名,還得往下看:中國政法大學,在中國校友會網的排行榜上位居第76位,但在武書連版排行榜上跌出百強,位列109;北京外國語大學,在中國校友會網上排名是124,在武書連版排行榜上退居181位。如此大起大落,難怪有網友直呼“大學排行榜天天都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我國當前存在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網大論壇、中國校友會網、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10多個機構、30多個不同類型的大學排行榜。也有不少排行榜僅發布過一兩次,未能延續。除了學術機構推出的排行榜之外,商業機構的排行榜正越來越多地吸引著公眾眼球。
評價指標不科學、評估過程不透明,成為大學排行榜的“第二宗罪”。有專家表示,國內多數大學排行榜都不公布其數據如何採集、每所高校各項指標的得分等信息,有的只是公布指標大類,不公布研究方法,有的甚至連指標體系都沒有,只是籠統地“參考”若干別家排名,幾乎閉著眼睛列名單,其客觀性和科學性難以令人信服。
更令公眾譁然的是,大學排行榜還爆出“賄賂門”醜聞:曾有大學校長公開爆料,稱有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2009年,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成都理工大學於2004年、2006年兩次邀請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到校作報告,並分別支出數萬元課酬費,該校在這個課題組的排行榜從2004年的116名上升到2007年的92名,不禁令人心生疑竇。
根源
部分高校欲借榜單提升聲譽、展現成績,社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成長缺乏耐心
被認為是考生和家長擇校“指南針”的大學排行榜,為何亂象頻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學評價研究課題組專家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大學排行榜公共性的缺失。這位專家稱,大學排行榜應是整個高等教育系統共有且共享的,應體現公共價值和公共利益。然而,隨著高校和社會各方對大學排名的關注度與期望值的提高、高校借大學排名以提升聲譽的強烈需求,大學排行榜的公共價值摻入了私利。
有高校專家證實,大學排行榜的確能滿足某些人的私利:大學校長以此論證自己的工作成效;排名上升有利於招生宣傳;在國際合作中被當成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執行院長鬍娟看來,大學排行榜本來應該服務於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通過客觀的評價作用對大學的發展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但利益導向讓某些機構和個人利用榜單來賺錢,這實際上是教育領域產業化和市場化的表現,而且是不成熟的市場化的體現。
胡娟說,“在評價大學時,很多排行榜不重結構,重規模;不重質量,重數量,一些指標不符合教育規律,甚至背道而馳,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目前社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成長缺乏耐心、存在急功近利心態的一種體現。”
武書連版大學排行榜被不少學術機構質疑,源於他的計算方法充斥著“數量”替代“質量”、“規模製勝”的邏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稱:按照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公布的指標體系和算法,加州理工學院人才培養得分在榜單中連前500名都進不了;巴黎高師勉強進入前500名,和鹹寧學院、宜春學院的排名大體相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則排在60名左右,與南昌大學、河南大學排名位置相當。這樣的指責被武書連認為是“胡編亂造”。武書連還用自己的評價體系推算出了與中科大截然相反的結論,以示評價體系無誤。這樣的爭論,在不同的排行榜間並不鮮見。
對於高等教育規律認識不清的大學排行榜,危害有多大?“儘管要相信民眾和社會會有理性選擇,但如果不科學、不客觀的排行榜一直存在下去,會混淆一些事實,誤導部分公眾,形成不好的風氣。”胡娟說。
建議
對大學排行組織進行評估、取締違規者,增加就業率、薪酬等套用性排名
大學排行榜的種種粗糙,該如何磨平?
在胡娟看來,大學排行榜可以由學術機構和第三方機構,站在中立的立場,以科學研究的態度來對大學的表現進行評價,“要從教育和學術規律出發,以人才培養為最重要的指標來考察,才能讓大學排名更有價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學評價研究課題組專家認為,可從幾個方面入手打造一個相對可信的排行榜。首先,應當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國際上有關大學排行的非政府組織發展迅速,如大學排行國際專家組(ITRG)於2006年發布了第一個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原則和操作範例“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於2011年11月通過了“大學排行國際專家組排名審計手冊”,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認證機構。但我國還沒建立起相對有效的行業協會或其他規範約束行業成員行為的組織。
其次,對大學排行組織進行績效評估及資質審核,一方面有助於發現大學排行組織本身的不足,促進其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大學排行組織準入退出的基本依據,對於那些單純以盈利為目的,對社會公眾認知判斷和大學健康有序發展產生誤導效應的機構應責令其整改,必要時取締其大學排名的資格。
而胡娟則認為,儘管事物都有普遍性的一面,但在做大學評價時,必須結合國情進行考慮,而不應該一味地學習西方和引進西方的標準。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瑩表示,有關大學的綜合排名,尤其是區分科研實力強弱的排名,目前已經足夠,但仍然需要能提供獨特觀點的大學排名,比如對畢業生就業率、薪酬情況的調查排名,學生畢業後留學深造比例的排名、留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就業人數和比例的排名,每所高校學生在校期間與老師接觸機會的多少等等。“這是學生們關心的內容,也可以反映每所大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差別。不過,有關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如何合理設定,仍是難題,需要進行嚴肅調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