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尊是尊式之一,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多為陶質和原始瓷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口尊
- 外文名:Big Opening Zun
- 流行時期: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
- 類型:陶質和原始瓷質
大口尊是尊式之一,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多為陶質和原始瓷質。
大口尊是尊式之一,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多為陶質和原始瓷質。陶質大口尊在新石器遺址出土很多。商代大口尊有敞口、凸圓肩、口部略大於肩部、深腹和大敞口、肩微凸或無肩深腹幾種。商代晚期,陶質大口尊逐漸少見,原始青瓷大口尊...
黑陶大口尊是1981年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出土的文物。黑陶大口尊 新石器時代晚期 高12.7厘米,口徑7.4厘米 黑陶質地,通體光素。造型侈口、高頸、圓腹、小平底,尊身由喇叭口部分和下面的大口斜腹平底杯結合而成,接口處有一周突棱。此尊為陝西龍山文化遺物。從質地、紋飾、器型來看,石峁遺址出土陶器的質地以...
商代硬陶印花大口尊是商代時期的文物,高71厘米,口徑44厘米,現收藏於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高71厘米,口徑44厘米。敞口,包沿,斜立壁,口部下方由“源遠流長,富貴不斷頭”紋飾繞身飾之。通身印有“回”字文形狀紋飾,印跡清晰,尤如雕刻。底部收腹,最後以器座連帶之,現...
陶器上刻畫的圖像文字,通常刻畫在大口尊的口沿下部。在山東省莒縣陵陽河、諸城市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遺址均有發現。一般為單字,以陵陽河遺址發現的數量最多,迄今共發現有20餘個,不重複的有8-9個,主要以“日、火、山”為主題。這批圖像陶尊文字的分布範圍很廣,東起黃海之濱,西到淮河中游的皖北,東西...
仰韶紅拋光尖底大口尊是仰韶文化文物。基本信息 尺寸:高51厘米,口徑38厘米 朝代:仰韶 收藏: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仰韶文化文物。高51厘米,口徑38厘米。此器撇口、卷沿、弧壁、尖底。泥質紅陶,外表細拋光,細腰端坐宛如亭亭玉之少女,讓人羨慕、讚嘆。現收藏於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
仰韶硬陶席紋雙系大口尊是仰韶文化文物,現收藏於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仰韶文化文物。高58厘米,口徑36厘米。直口,尖底, 泥質堅硬,器表席紋規整細緻,雙系悄然而立,口部一條一條玄紋緊湊密集,角狀陶紐井然有序分布於口部,此器是仰韶少見之重器。現收藏於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
灰陶大口尊出土於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是一件陶質貯酒器。基本資料 規格: 高39厘米 Height 39cm 年代: 二里頭文化 Erlitou Culture 質地類型: 陶器 功用類型: 酒具 欄目關鍵字:夏商周時期酒器 收藏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主題詞或關鍵字: 尊 灰陶 輔助分類項:酒具 中文名稱: 灰陶大口尊 英文名稱:...
大口一期文化,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得名於內蒙古自治區大口遺址一期遺存。分布在大青山以南的內蒙古中南部和陝北、晉北及冀西北一帶。典型陶器有雙鋬大袋足鬲、鼓腹罐、單把鐸、高領折肩罐、小口折肩罐、單耳罐、雙耳罐、折腹盆、大口尊、斂口瓮和覷,盛行灰陶和繩紋、籃紋。阿善文化是...
中文名稱: 灰陶大酒尊,英文名稱: Big gray pottery zun,又名:大汶口文化大口尊、“日月山”灰陶大酒尊,其上“日月山”符號是中國考古發現中最早的文字元號。詳細介紹 有酒神庇護的大口尊 此尊出土于山東莒縣陵陽河遺址的一座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口大腹深,底部尖突。外表呈灰色,遍飾籃紋,在腹的...
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戰國時期,還有另外一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鳥獸狀,有羊、虎、象、豕、牛、馬、鳥、雁、鳳等形象。《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雞彝鳥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紋飾華麗,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外形 尊的形體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
普寧龜山遺址位於廣東省普寧縣流沙鎮馬柵村東南龜山。1983年10月,普寧縣文物普查隊發現,從崗頂到山腳範圍約1萬平方米的地表均見到印紋陶片、石器、陶缽。遺址是一處以石奔(石旁)、戈和釉陶、大口尊、折腹豆為隨葬品組合的“浮濱類型”古文化遺存,年代約為商、周之際。簡介 普寧龜山遺址位於廣東省普寧縣...
出土代表文物:內耳釜、大口尊 文化內容:俚人聚居遺址 池洞鎮嶺砥村屋背山遺址是保存得比較完整的俚人聚居地遺址,此處遺蹟主要表現為灰坑以及袋狀坑。據了解,發掘面積1100平方米。嶺砥村屋背山遺址發掘最深的灰坑深2.8米,腹徑最大約2.5米,此處遺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殘片,以及陶器小件多件。保存完整的有...
生是中國周朝的一個貴族。陝西扶風縣2006年11月9日出土的27件(組)青銅器文物中,一對罕見的大口尊上刻寫了大量銘文,上面記載了一個貴族名叫“生”。據大口尊銘文記載:周厲王姬胡五年,一位名叫生的貴族因大量開發私田及超額收養奴僕,多次被人檢舉告發。因為那個時候,是嚴禁開闢不用納稅的私田和不允許多...
“日月山”符號是中國考古學者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元號,“日月山”符號被刻畫在一個大口尊上,大口尊出土于山東莒縣陵陽河遺址的一座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日月山“符號被公認為中國最早的文字,專家把這個符號解釋為元旦的”旦“字,把中國文明史上推了1000多年。詳細介紹 ”日月山“字元是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
商代前期文化遺址。在今鄭州市區老城區東南部,為一高5——10米的土崗。1952年開始發掘,根據出土遺物,有兩個相迭文化層,下層多卷唇的鬲(lì)和短頸的大口尊,上層多折唇的鬲和長頸的大口尊。其時代早於安陽小屯殷墟文化,約商代前期,是從二里頭文化發展而來。此外還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遺址和戰國...
2021年5月28日,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舉行的三星堆文化全球推廣活動中,銅頂尊跪坐人像亮相。2023年1月,三星堆遺址3號祭祀坑出土的頂尊跪坐人像與8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神獸的三維模型拼接成功。文物特徵 銅頂尊跪坐人像通高115厘米,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一件55厘米青銅大口尊,銅尊口沿內側有短柱,肩部焊...
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瓮、盆、大口尊缸,等等。大口尊、圈足盤、簋 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占五分之四強。另有少量磨光素麵,及磨光面上拍印的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中期陶器 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
浮濱文化最早發現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浮濱塔仔金山,廣泛分布於粵東閩南區域,以長頸大口尊、圈足折腹豆、帶流壺等為陶器組合,陶器多施褐色釉,多見直內戈、三角矛、凹刃錛等石器,見少量小型青銅器,是閩粵東南沿海地區受到商文化強烈影響的早期青銅文化。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饒平縣浮濱區塔仔金山、聯饒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