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一期文化,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口一期文化
- 別名:永興店文化
- 所屬分類: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
大口一期文化,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
大口一期文化,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得名於內蒙古自治區大口遺址一期遺存。分布在大青山以南的內蒙古中南部和陝北、晉北及冀西北一帶。典型陶器有雙鋬大袋足鬲、鼓腹罐、單把鐸、高領折肩罐、小口折肩罐、單耳罐...
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沙圪堵鎮東南,地處內蒙古、山西、陝西交界處附近的黃河北岸。面積約 3萬平方米。1973年內蒙古歷史研究所發掘,下層遺存被稱為大口一期,年代相當於龍山文化時期;上層為大口二期,已進入早期青銅時代。該遺址對研究內蒙古西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
後岡一期文化是仰韶文化周邊分布區的文化之一。仰韶文化周邊分布區的文化之一。在河南省安陽市後岡下層遺存為代表的“後岡類型”基礎上命名。主要分布於豫北、冀南及附近地區,也有觀點認為其“並非居停於豫北冀南的狹小地帶,而是以河套及山東半島為犄角,廣布於整個黃河下游地區的獨立的考古學文化遺存”。除安陽市後...
根據文化堆積層和出土器物等的特徵,發掘者將仰韶村遺址分為八層、四期:一期文化陶器以紅陶為主,灰陶較少,陶器紋飾主要是線紋、弦紋和劃紋,種類有小口扁底釜、盆形灶、大口罐、深腹罐、折腹碗、平底敞口碗、斂口缽、器蓋等,屬於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二期文化遺存不多,多碎片,紅陶數量減少,灰陶增多,...
進入第三期後,大塘文化急劇萎縮,雖然還繼承了一、二期的文化傳統,如釜類器仍占主導地位,戳印紋、刻劃紋、繩紋繼續流行,但一、二期廣泛流行的一些器形消失,紋飾也遠不如一、二期豐富,文化面貌呈現一種停滯的狀態。洞庭湖區緊接皂市下層文化之後的湯家崗文化強勢挺進。這一期新出現的大口圈足盆,豆類圈足在一、...
陳冰白將大司空文化分為三期五組。其中第一組和第二組的盆、缽等均具圓腹特徵;第三、四組的盆、缽等具折腹特徵。比照西陰文化缽和盆的特徵,可以推定其大體相當於西陰文化早、中期。第五組的年代約當西陰V組。第一組的資料甚少,能否早到西陰組不能斷定。因為冀南石北口H52等後岡一期文化遺存大體可晚至西陰...
下塔遺址是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境內遺址。位置境域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渾河與黃河交匯處的黃土梁間。2006年開始發掘。主要遺存為大口一期文化石城址,此城南北長約700米、東西寬400米:城垣有內、外兩重,保存較好的東側兩道城垣均有出入口。牆體寬6-9米,殘高0.4 -2米,並揭出類似後世...
大廟圪旦遺址是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百草塔村境內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百草塔村黃河岸邊。主要包括海生不浪文化和大口一期文化遺存。1983年發掘的一個坑穴中出有雙鏨大袋足鬲、高領折肩罐、單把翠、折腹盆、斜腹盆、豆和碗七類陶器,為大口一期文化坑內埋藏物常見的一種陶器組合。
永興店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1990年進行發掘。獲大量坑穴,以及方形半地穴房址、溝和墓葬。所出陶器主要有雙鏨大袋足鬲、鼓腹罐、單把聲、高領折肩罐、小口折肩罐、單耳罐、雙耳罐、折腹盆、斜腹盆、豆、缽、廠、盔、甑和斂口瓮,是大口一期文化中出土陶器種類較豐富的一處遺址。
大口一期文化的F8和F16兩座半地穴式房址彼此近鄰,形制和大小十分相似,皆出土有大量陶器。[白草塔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黃河西岸的台地上。1990年進行發掘。新石器時代的遺存分屬海生不浪文化、阿善文化和大口一期文化。海生不浪文化時建有一道石牆,並揭出房址、坑穴和陶窯,房...
新石器時代和東周時期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黃河西岸。1990年進行發掘,揭出海生不浪文化、大口一期文化和東周時期遺存。大口一期文化時環繞遺址建有石牆,遺址東部有一土包,其下存留一殘環狀砌石帶,遺址東南部尚見一曲尺形砌石帶,房址皆方形半地穴式,室內地面敷抹白灰,並有砌石護壁的結構。
後城嘴遺址是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境內遺址。[後城嘴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渾河北岸的台地上。1990年進行發掘。包含廟底溝文化、阿善文化、大口一期文化、朱開溝文化和東周時期等五個階段的遺存。前兩個階段的遺蹟主要是方形半地穴式房址。大口一期文化分布範圍達40餘萬平方米,並有...
二里半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黃河西岸的高台地上。1978年和1986-1988年進行發掘。遺址分三個區域,歷次發掘的遺存包含海生不浪文化、大口一期文化、朱開溝文化和戰國時期的遺存。大口一期文化墓葬所出銅環,系內蒙古中南部迄今發現最早的金屬製品。
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黃河西岸的高台地上。遺址北高南低,呈斜長方形。1987年、1988年和1998年進行發掘。揭出阿善文化、大口一期文化和夏至早商階段的遺存。阿善文化時已建成砌石圍牆,半地穴房址中尚有砌石護壁的形制,卜、骨和彩陶也頗具特色。大口一期文化時遺存量驟增,並有一定的...
由於這些遺址出土的陶器形制與器表紋飾也不盡相同,所以有人分別稱作“老官台文化”、“大地灣一期文化”。山東藤縣北辛村遺址出土陶器,時代也比較早。以上列舉的黃河中下游和附近地區的幾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出土的陶器,製作工藝雖然還比較粗糙,但工藝水平已相當進步,因而它不應是中國最早的陶器。黃河流域中、...
文化遺存 根據2011~2015年連續五個年度的發掘情況看,該遺址文化內涵及其豐富。按照後套木嘎遺址地層和文化內涵,可劃分為以下七個時期文化遺存。第一期文化遺存:屬後套木嘎一期文化,距今10000年以上。後套木嘎遺址出土陶器以夾炭的黃褐陶或灰褐陶為主,器表色澤不甚均勻。陶胎很厚(器厚度多在1~1.5厘米之間)...
文化分期 師趙村、西山坪共分七期,現以師趙村一至七期統稱。該文化最早距今8220年,最晚距今3000年,有著5000多年的文化連續,是西北地區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文化遺存。在西山坪一期文化中發現了大地灣一期文化,確認了大地灣文化的中心作用。對於師趙村與西山坪,楊虎先生是這樣評價的,他說:"它們的層位關係相當完整...
1991年3月,上海市委黨校舉辦第 一期區縣委書記和大口黨委書記研究班期間,朱鎔基和吳邦國同志同學員一起學習、討論和談心,共同探討如何當好黨委第一把手、帶好一班人。2001年8月, 黃菊同志還專程到來校調研,並勉勵幹部教師要進一步自覺增強搞好黨校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開創...
灰坑有大口小底的鍋形坑和橢圓形平底坑兩類。煤山二期文化遺蹟有房基、土台基、灰坑、豬坑、墓葬。房基與一期相同。土台基中間高而平,系用紫、褐、黃、灰白色土層層鋪墊而成,每層厚3~10厘米。灰坑有長方形、袋形、筒形、橢圓形、口大底小的圓形或不規則灰坑。豬坑呈長方形,坑內骨架保存完整,為一成年...
後崗類型石器以磨製為主,打制和琢制仍占相當比例。陶器均手制,以泥質紅陶為主,砂質紅陶和泥質灰陶次之,彩陶數量少。器形有敞口深腹高足鼎、灶、斂口折沿深腹平底罐、大口圜底缽、大口平底碗、小口圓深腹平底瓮、大口深腹圜底缸等、紋飾僅有少節弦紋、線紋、錐刺紋和附加堆紋。簡介 後崗類主要遺址有...
桂圓橋遺址,為成都平原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比三星堆一期文化更早,且為其源頭,並將其命名為“桂圓橋遺址”。同時還發現了多處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址。2009年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什邡市城南新區“亞洲最大雪茄生產基地”項目工地發現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隨後該工地暫停施工配合考古發掘。...
發現距今8000年至4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晚期4個階段的考古學文化遺存。第一期文化以筒形素麵罐為代表的一支新的考古學文化。第二期與中原地區後岡一期文化面貌一致,是該文化經永定河、洋河西進的見證。第三、四期遺存受河套地區考古學文化影響。尤其是第四期龍山時期石城遺址為河北省首次發現,堪稱河北第一城,意義...
土門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東南2公里的土門村,西距伊河0.5公里,南側有永定河流過、西匯伊河,總面積20000平方米,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屬伊洛地區的王灣一期文化。土門遺址分布廣泛、內涵豐富,是研究伊河流域史前先民生存狀況的重要實物資料。土門遺址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約250米,由西向東依次堆積著河南...
2003~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鄭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對唐戶遺址再次進行調查,將遺址面積核定為54萬平方米,新發現了晚於龍山文化,又早於二里頭一期文化的新砦期文化。2006~2008年,配合南水北調工程,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揭露面積1萬餘平方米,發現了65座裴李崗文化時期的房址,這...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
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依稀可見距今5000多年前鐘祥先民艱難創物的辛勞身影,20世紀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距鐘祥市區僅10千米的九里鄉邊畈村發現了一種具有鮮明特徵的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邊畈遺址。經北京大學考古學實驗室測定,邊畈遺址一期的碳十四年代距今5900年,為此考古學家撰文指出:“邊畈遺址的發現,不僅揭開了鐘祥...
早二期的仰韶文化遺存中,灰陶和棕色陶較多,素麵為主,有紅衣黑彩、灰衣紅彩和白衣彩陶。重要的是發現一處以二次遷葬墓為主的大片墓地,多為埋2~6人的合葬墓,部分墓內陶器多系明器。中期為屈家嶺文化層,發掘出成排房門向南的雙間式房基,殘存有牆壁、柱洞、火燒地坪和鋪席痕跡。晚一期文化的陶器中,包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