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沙圪堵鎮東南,地處內蒙古、山西、陝西交界處附近的黃河北岸。面積約 3萬平方米。1973年內蒙古歷史研究所發掘,下層遺存被稱為大口一期,年代相當於龍山文化時期;上層為大口二期,已進入早期青銅時代。該遺址對研究內蒙古西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文化的序列、內涵及其與中原地區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線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口遺址
- 時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 類型: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
-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
一期遺存的陶器多為泥質灰陶,其次為泥質褐陶和夾砂灰陶,手制,有、帶鬲、罐、瓮、鏤孔豆等,紋飾主要為籃紋、繩紋,也有少量的附加堆紋、方格紋。石器數量少,與二期遺存的同類器物無明顯區別。
二期遺存有房址、窖穴和兒童瓮棺葬。房址2座,為圓角方形的地面建築,房基系先挖淺坑再用土填平打實,面積分別為9和25平方米,居住面塗白灰,正中有一圓形灶坑,室內柱洞底部墊有碎陶片以使立柱牢固並防朽。 7 座瓮棺葬都埋在房子附近。遺物中的石器以磨製的為主,有用於農業的鏟、長方形穿孔刀,還有斧、錛等。打制石器較少,主要是盤狀器。陶器以泥質灰陶為最多,夾砂灰陶次之,手制,有些器物經慢輪修整,器形有小袋足瓮、、鬲、大口尊、罐、瓮、盆等,其中小袋足瓮富有特色。紋飾也以籃紋、繩紋為主,但繩紋較粗,與一期的有別。還出土有豬、羊、牛等家畜和鹿類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