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公基督教
- 外文名:Catholic Christianity
大公基督教(Catholic Christianity),創立後至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間的基督教。約出現於公元70年耶路撒冷聖殿毀滅至“米蘭敕令”頒布前。這一時期的基督教在整個羅馬帝國擴展,也有可能東進到印度,形成聖多馬基...
即“教會的大公性”(Catholicity of the Church,簡稱“大公性”)。基督教神學教會論用語。源於希臘文katholikos,意為“普遍的”、“遍布的”。教父依納爵首創以“大公”(Katholikos)一詞來形容教會,後被普遍接受。教父依納爵(...
天主教、東正教,及某些基督教派深深感到信仰分歧之苦,而以此分歧為追求合一的主要動機。為紀念梵二閉幕二十周年,1985年11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 1978-2005 )召開了一次特別的全球主教代表會議,會中重申天主教會參與大公...
立陶宛為歐洲最後一個基督教化國家。基督教於14世紀傳入。1386年,立陶宛大公亞蓋洛(1377-1434)與波蘭女王亞德薇佳結婚,大公信奉天主教。1387年,立陶宛全國皈依天主教。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王國。因此,立陶宛宗教...
東方禮儀派大公教會(希臘語:Ανατολικές Καθολικές Εκκλησίες,拉丁語:Ecclesiae Catholicae Orientales,英語: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簡稱東公會,基督教的宗派之一,是使用東正教(正...
大公教會是對獨一教會、神聖教會、天主教會、使徒教會以及東正教會概括。大公教會(英語: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記述在《使徒信經》的正宗基督教教會概念,是對獨一教會(至一教會,英語:One Church)、神聖教會(...
基督教大分裂是指歷史上兩次的基督教分裂,11世紀第一次的東西教會大分裂分出了希臘正教(東方正統教會)以及羅馬公教(羅馬普世教會)兩大宗。於16世紀第二次新舊教會大分裂(或稱宗教改革)中又從羅馬公教中分裂出了信義宗(路德...
明道加斯和他的夫人摩爾塔在1253年夏季的某天加冕,而且正式的基督教國家立陶宛王國成立。即使成為了基督徒,明道加斯也並沒停止為他自己的神的祭獻。在明道加斯於1261年否定基督教並將所有基督徒驅逐出立陶宛後,立陶宛大公國失去了西方基督...
從十八世紀下半葉起,俄土戰爭的起因是:圍繞東方問題的國際矛盾尖銳化;土耳其企圖對烏克蘭和黑海沿岸國進行報復,俄國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開展的反對奧斯曼帝國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力圖在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鞏固...
基督教會一詞亦可以解釋為特定的基督教的宗派。簡介 在傳統基督教教會裡,這一詞則被借代為指會眾(這是在希臘文中的原來意思,希臘文為ησιαεκκλ)。若從歷史來看,教會一詞可能是源自羅馬帝國時期的大公教會,因為這是最...
從此西部的羅馬天主教和東部的正教分道揚鑣,直到梵二會議期間(1965年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相互主動撤銷絕罰,走上了教會合一的道路。自從7世紀起,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興起。在西亞和北非的許多原來屬於東羅馬基督教教會的地區被...
1958年,崇明天主教隨該縣行政變遷而歸屬上海教區。大公所天主堂的宗教活動在“文化大革命”時被迫停止,教堂建築受毀壞,改作人民公社禮堂。1981年7月,該堂舉行復堂彌撒,隨之進行教堂修復,重建鐘樓,內外修繕一新,於1983年聖誕節...
二、三世紀時,各地方教會,轉變由主教治理。組織的改變,影響了信仰,信徒只能藉著與主教相交而與上帝相交;這就是大公教會的特性。其後,教會賡續發展,「省主教制」與「主教長制」相繼設立。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準許臣民信仰基督教,並...
1961年,俄羅斯正教會作為東正教最大的教會,加入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1964年,大主教雅君高與羅馬主教保祿六世在耶路撒冷見面。1965年,羅馬教會基於大公精神召開的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閉幕。同年10月11日,兩人先後在羅馬和伊斯坦堡發布...
初代教會(早期基督教,英語:Early Christianity),耶穌升天后五旬節賜下聖靈大約公元30年左右建立,到325年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正式命名天主教會(大公教會)為止的基督教會。◎基督教會的演變 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門徒們心中火熱,...
新教(Protestantism),亦稱基督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包括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羅馬普世大公教會(大公的基督教)而產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隨後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
1964年5月教廷建立非基督教徒聯絡秘書處。大會 大會性質 第二次大公會議是天主教會歷史上第21次大公會議。起初,人們以為它是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續會,但後來天主教廷作出了澄清了:它將是另一次新的大公會議,取名“第二次梵蒂岡...
此神學爭論被提到公元325年的基督教大公會議(即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中討論,結果此派別被斥為異端。其後更被驅逐和逼害。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結束後,因會大公議中採用了關鍵性字詞“聖子與聖父同質”,耶穌與天父的爭論仍持續。公元...
19.依基督真道,我等不得不認三位均為神,均為主。20.依大公教,我等亦不得謂神有三,亦不得謂主有三。21.父非由誰作成:既非受造,亦非受生。22.子獨由於父:非作成,亦非受造;而為受生。23.聖靈由於父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