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揚州·晚雲收》是北宋詞人秦觀寫的一首詞。這是秦觀自製的曲調,取詞中結句為名。詞中抒寫作者思戀揚州邂逅的歌妓,滿懷離情,纏綿悱惻。此詞以艷語寫鄉情。上片寫繡幃中人對遊子的思念,下片抒遊子之離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夢揚州·晚雲收
- 作者:秦觀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淮海詞》
-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辭彙注釋,白話譯文,寫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夢揚州
晚雲收。正柳塘、煙雨初休。燕子未歸,惻惻清寒如秋。小欄外,東風軟,透繡帷、花蜜香稠。江南遠,人何處,鷓鴣啼破春愁。
長記曾陪燕遊。酬妙舞清歌,麗錦纏頭。殢酒為花,十載因誰淹留。醉鞭拂面歸來晚,望翠樓,簾卷金鉤。佳會阻,離情正亂,頻夢揚州。
辭彙注釋
1、夢揚州:《欽定詞譜》云:“宋秦觀自製詞,取詞中結句為名。”又云:“此調只此一詞,無別首可校。”可知此詞為少游創調。《花菴詞選》及《草堂詩餘》別集題作“中春”。
4、燕子未歸:言春社未到。燕子春社來,秋社去,又稱“社燕”。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約農曆二月二十左右。
5、惻惻(cè):寒侵肌膚的感覺。唐韓愈《秋懷》詩:“秋氣日惻惻,秋空日凌凌。”又韓偓《寒食夜》詩:“惻惻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
9、纏頭:唐宋時以錦彩賞賜歌女舞妓,稱“纏頭”。《太平御覽》卷八一五引《唐書》:“舊俗賞歌舞人,以錦彩置之頭上,謂之‘纏頭’。宴饗加惠,藉以為詞。”實指賞賜的酬金。唐杜甫《即事》詩:“笑時花近眼,歌罷錦纏頭。”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銷不知數。”
12、醉鞭(biān)拂面:酒醉中用馬鞭在臉上輕輕拂拭。唐白居易《晚興》詩:“柳條春拂面,衫袖醉垂鞭。”
14、佳會:猶佳期。指與所歡的約會。
15、離情正亂:離別的痛苦正使心情煩亂。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傍晚時分,在栽滿了楊柳的堤岸上,一場濛濛細雨剛停。怎么去年的燕子還不見飛回來呢?真讓人心煩,正是春天,可讓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覺。小欄外面春風輕柔,戀人尚未歸來。蜂兒經過一春的辛勞,收穫甚豐,誘人的蜜香都透過繡幃濃濃地散發著。而自己心裡卻沒有一絲甜意,戀人只說到江南一帶去了,可江南那樣遙遠廣大,到底在何處呢?正苦苦地想著,耳邊又傳來鷓鴣討厭的啼叫聲,更使人不勝憂愁。
我記得,曾陪你一起宴遊,為了報答你優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聲,我用麗錦為你纏頭。我迷戀酒色,長時間地淹留在揚州,還不是因為你嗎?在那些日子裡,我經常騎馬去遊樂,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來。可抬頭望翠樓時,你每次都捲起帘子,在等待著我。可惜現在我倆遠隔千山萬水,難以相會。想你想得我心緒煩亂,只能在夢中頻頻地與你相會了。
寫作背景
據秦瀛(yíng)《淮海先生年譜》,宋元豐二年(1079年)正月十五日,少游將如越省親,“會蘇公自徐徙知湖州,遂與偕行,過無錫,游惠山……又會於松江,至吳興,泊西觀音院。”在《泊吳興西觀音院》詩中,少游云:“志士恥溝瀆,征夫念桑梓。攬衣軒楹間,嘯歌何窮已!”可見懷念桑梓之情,嘗見之於吟嘯。這首詞便是少游在外冶遊時懷戀揚州的一位歌妓而作,以艷語寫鄉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夢揚州·晚雲收》是一首詠離愁憶往事的詞。表現了主人公離別情人的愁悵和對往日生活的留戀。
詞之上闋,寫繡幃中人對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寫引起對情人懷念的時令節氣和周圍的環境氣氛。開頭三句寫向晚天氣轉晴,濃雲散去,柳塘畔煙霧般的濛濛細雨剛剛停止。所以要選擇“柳塘煙雨初休"這個鏡頭,因為煙雨後的柳塘春意更濃。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因水漲秋池而動鄉思,此詞當亦從此得啟發,以“柳塘煙雨”誘發對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煙雨”畫面優美別有一番風光,對全詞的氣氛和整個意境都起著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兩句明確點出了節氣時令。“燕未歸”自然是早春,天氣“側惻輕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氣的特點。雲“燕子未歸”,雖切時令,實則借喻人未歸也。“惻惻輕寒似秋”,寫室內思婦的感覺,因是孤棲獨處,故而備覺清冷。下面四句寫了環境氣氛。她走到室外,撫欄遠望,頓覺一陣柔軟溫暖的春風,吹進繡幃。東風還帶來了濃濃的花香,熏人慾醉。僅此數句,不僅寫出了室內外的溫差,而且寫出了思婦感情的變化。她凝望江南,覺得征人遠去,不知此刻到了何處。“人何處”,通常寫思婦情懷。如李清照《永遇樂》云:“落日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此思其夫趙明誠之語也。這裡的“人何處”,當是指身在江南的詞人。少婦孤單倀惘的情緒充分表露了出來。正值少婦凝神思念之際,忽然傳來鷓鴣的啼聲,把她從沉思中喚醒。著一“破”字,頗有如夢初醒之感。
上闋凡三個層次:一層自起句至“輕寒似秋”,寫時令及思婦在室內之感受;二層自“小欄”至“香稠”,寫思婦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許;三層自“江南”至“春愁”,寫思婦對江南征人的懷念。層層轉折,自然而流暢。
下闋主要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借杜牧詩意表達了對“麗錦纏頭”、“殢酒困花”放蕩生活的智慧。過片前三句“燕遊”、“妙舞清歌”、“麗錦纏頭”都是對往日歡樂生活的追憶,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東西。下面兩句明確道出了“十載淹留”的原因。接下來三句是對自己往日形象的回憶,雖然只是生活場面,卻可概括當時生活的基本狀況。宴會深夜才敖,醉中歸來的主人公用馬鞭拂拭著臉面,用朦朧的醉眼向樓上觀望,看見“簾卷金鉤”知道心愛的入兒尚在等待自己歸來未寢。最後三句是歡樂的日子中斷了,分離的愁苦之情正紛亂地纏繞著自己,只有夢中才反覆回到過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夢中重溫過去生活。“頻夢揚州”並非真的夢見回到揚州,而是指過去生活過的地方,所以這樣寫,意在點示“夢場州”。
詞之下闋,抒征人之離情。在讀者面前展現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時宴遊生活。詞人用“長記”二字輕輕帶起,與望海潮》其三“長記誤隨車”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時詞人漫遊距離家鄉僅百餘里的揚州,聽歌賞舞,殢酒困花,極浪漫縱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揚州的宴遊,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載因誰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覺揚州夢”詩句,卻無痕跡,言外之意便是“贏得青樓薄悻名”。“因誰”二字,十分含蓄,說不清是留戀還是悔恨,因而頗值得讀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鉤”,寫自揚州回家。他在揚州逞足遊興,帶著十分的滿足,三分的醉意,垂著醉鞭,迎著拂面的春風,回到高郵。遠遠望去,只見翠樓上,繡簾高掛,說明室內有人。“簾卷金鉤”,頗似《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中之“寶簾閒掛小銀鉤”,給人以幽閒恬靜之感。
歇拍三句點題。他現在遠離家鄉,後會不知何日,故而常常夢見揚州。揚州在古人心目中總是美的象徵。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云:“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唐徐凝《憶揚州》詩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蘇詩集成》在《於潛僧綠筠軒》詩注中也引《殷芸小說》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揚州在長期的文化積澱中,已成為人人嚮往的地方。而秦觀故鄉屬揚州,他對揚州的感情無怪乎更為深切了。
名家點評
清萬樹《詞律》卷十四:如此豐度,豈非大家傑作,乃為倫父填錯注錯,可嘆哉!“燕子”至“香稠”,與後“殢酒”至“金鉤”同。“燕子”、“酒”俱用去上,妙絕。“未”字、“困”字用去聲,是定格,蓋上面用去、上,下面用平,此字非去聲不足以振起;況有此去字,則落下“輕寒如秋”與“因誰淹留”四個平聲字,方為抑揚有調。不解此義,於“燕”、“殢”“未”、“困”四字,俱注可平,“寒”、“誰”二字,俱注可仄,有此《夢揚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