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側楔骨
- 外文名:ectocuneiform ;ectosphenoid
- 類屬:足骨
- 學科:人體解剖學
外側楔骨屬於足骨中的踝骨。外側楔骨屬於足骨中的踝骨。楔骨為楔形,有3塊,各內側、中間和外側楔骨,位於舟骨之前,第1、2、3蹠骨之間。內、外側楔骨較長,...
足骨中的一塊短骨。楔骨共3塊其序數自拇趾側數起,由內向外分別稱為第1、2、3楔骨,向前分別與第1、2、3跖骨底相關節。第1楔骨即為內側楔骨,第3楔骨為...
足骨中的一塊短骨。跗骨屬於短骨,共7塊,可分為三列:近側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遠側列由內側向外側,依次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和骰骨;近側...
◎楔骨 字源字形 楔骨屬於短骨,每足總計3塊 分別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 其位置如圖所示 足骨 楔古籍解釋 編輯 楔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
外側模骨是位於骰骨和中間楔骨之間的短骨,近側與足舟骨、遠側面為三角形關節面與第三跖骨底相關節。外側楔骨背側面呈長方形,表面粗糙,為楔形的底,足底面狹窄。...
下肢骨62塊 下肢帶骨2塊 髖骨2 自由下肢骨60塊 股骨2 髕骨2 脛骨2 腓骨2 跗骨7×2 距骨2 跟骨2 足舟骨2 內側楔骨2 中間楔骨2 外側楔骨2 骰骨2 ...
跗骨(tarsal bones) 組成足的後半部的短骨,共有7塊,即跟骨(cal-caneus)、距骨(talus)、足舟骨(navicular bone)、骰骨(cuboid bone)和3塊楔骨(cuneiform bones...
(2)跟骨:大部與距骨重疊不顯影,只有其前端可見輪廓,並與骰骨對應構成關節。(3)足舟骨:位居距骨頭前方,呈橫位四邊形,其前方與3個楔骨對應構成關節,外側與骰骨...
後排有位於前上方的距骨和後下方的跟骨;中排為位於距骨前方、偏內側的足舟骨;前排由內向外依次為內側、中間和外側楔骨及骰骨。跟骨結節、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骨性...
①跗骨7塊,位於足的後半,都是短骨,分為後、中、前三列:後列是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是足舟骨;前列由內側到外側依次為內側、中間和外側楔骨及骰骨。...
骰骨屬於短骨,每足總計1塊,骰骨足中足惟一一塊支持足外側柱的骨,位於第四、五跖骨與跟骨之間,是構成足外側縱弓的基本結構,對足外側柱的穩定起到重要作用並...
跖骨(metatarsus, metatarsal bones):又作“蹠(zhí)骨”。屬於長骨,共5塊,由內側向外側依次為第1-5跖骨。跖骨近側為底,中部為體,遠側端為頭。...
足舟骨呈舟狀,位於距骨頭和3塊楔骨之間。前面凸,與3塊楔骨相關節,後面凹,與距骨頭相關節。外側面有一不恆定的小關節面,有時與骰骨相關節。...
踝骨: 跟骨(2) | 距骨(2) | 足舟骨(2) | 內側楔骨(2) | 中間楔骨(2) | 外側楔骨(2) | 骰骨(2) 足背骨: 跖骨(5 × 2) 趾骨: 近節趾骨(5...
顱骨(skull)位於脊柱上方,由23塊形狀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中耳的3...(2);距骨(2);足舟骨(2);內側楔骨(2);中間楔骨(2);外側楔骨(2);骰骨...
後列包括位於前上方的距骨和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偏內側的足舟骨;前列由內側至外側,依次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和外側楔骨,以及位於跟骨前方的骰骨...
【解剖】起自腓骨外側面,肌腱通過腓骨肌上、下支持帶深面,經外踝後方轉向前,繞至足底,斜行向足內側,止於內側楔骨和第一跖骨底的肌肉。作用為使足外翻和屈踝...
距骨下方是跟骨,形成足跟;距骨前內是足舟骨;跟骨前外是骰骨;骰骨內側依次排有外側、中間和內側楔骨 [2] 。三塊楔骨與第一、二、三跖骨形成第一、二、三跗...
脛骨前肌:系小腿前群肌之一。與趾長伸肌、長伸肌共同起自脛、腓骨上端與骨間膜,下行經小腿橫韌帶和十字韌帶的深方,止於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此肌可以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