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州(今陝西省古地名)

夏州(今陝西省古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夏州是晉朝時期的陝西省的白城子村的古地名。至元朝初廢止。 夏州是西夏政權的發祥地之一。

今天夏州也是對美國夏威夷州的簡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州
  • 命名時期晉朝
  • 今址:陝西省的白城子村
  • 廢止時期:元朝初
陝西省古地名,文獻記錄,

陝西省古地名

古地名,在今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鎮城子村
晉時赫連勃勃稱夏王,築統萬城都之,公元431年,北魏滅其國,先改統萬城為統萬鎮,不久即改為夏州,治岩綠縣。隋改置朔方郡於此,唐復為夏州,唐末拓跋思恭鎮夏州,子孫繼之,遂為西夏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宋代,城周圍已逐漸為沙漠所覆蓋,最終成為廢墟。元初州廢。
夏州是西夏政權的發祥地之一。唐僖宗時,党項部首領拓跋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因平黃巢起義有功,一度收復長安,再次被賜姓李,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這部分党項羌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其勢力範圍以夏州為中心,包括夏、綏、宥、銀四州(即今鄂爾多斯南部地區)廣大地區皆稱為拓跋氏的私人領地。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趙光義削藩鎮的兵權,把李氏親族一鍋端到京城,準備根除西北這一大盤踞勢力。李繼捧的族弟名叫李繼遷,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無異於蛟龍失水,再無翻盤可能。因此藉故逃離,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時認為逃跑的小股匪幫沒什麼能耐,折騰不起來,但李繼遷卻很有政治頭腦,連娶數位當地豪強的女兒作為妻妾,一下子與地方首領成了親戚,勢力漸盛。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繼遷會同族弟李繼沖誘殺宋將曹光實,並占據銀州,攻破會州(今甘肅靖遠),與宋鬧翻;又向遼國“請降”,被契丹人封為夏國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李繼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軍擊夏,皆北。宋太宗崩後,宋真宗即位,為息事寧人,割讓夏、綏、銀、宥(陝西靖邊)、靜(陝西米脂)給李繼遷,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
宋真宗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繼遷率諸部落攻陷宋朝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後又攻取西北重鎮涼州,截斷宋朝與西域的商道,截斷西域向宋朝的入貢,同時禁止西域諸部向宋朝賣馬,嚴重影響了宋朝的國防軍力建設。與吐蕃會盟時,李繼遷遭吐蕃人暗算,被勁弩射傷,後傷重而死,時年42歲。
李德明即位後,傾力向河西走廊發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党項族的生存空間,1019年,李德明選定懷遠鎮(今寧夏銀川)為都城,改名興州。他對外仍向宋、遼稱臣,對內則完全是帝王氣派。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飾,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並頒布禿髮令。並派大軍攻取吐蕃瓜州沙州(今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這樣,元昊已擁有夏、銀、綏、宥、靜、靈、會、勝、甘(今甘肅張掖)、涼(今甘肅武威)、瓜、沙、肅數州之地,即今日的寧夏全部,甘肅大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是為西夏景宗

文獻記錄

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夏州,朔方。中都督府。開元戶六千一百三十二。鄉二十。元和戶三千一百。
鄉八。今為夏(州)綏銀節度使理所。
管州四:夏州,綏州,銀州,宥州。新置。縣十二。
禹貢》雍州之域。春秋及戰國時屬魏。秦並天下,置三十六郡,屬上郡。
漢武帝分置朔方郡。後漢建武二十年罷,二十七年復置。靈帝末,羌胡為亂,塞下皆空。至晉末,赫連勃勃於今州理僭稱大夏,勃勃字屈孑,一作“屈丐”。朔方匈奴人。父衛辰,苻堅時為西單于,遂有朔方之地。辰後為後魏所殺。勃勃殺高平沒奕(於)〔乾〕,並其眾,自稱天王,於朔水之北,黑水之南,營起都城,即今州理是也,名曰統萬城。至子昌,為魏太武帝所滅,置統萬鎮。孝文帝太和十一年,改置夏州,隋大業元年以為朔方郡。隋末為賊帥梁師都所據,貞觀二年討平之,改為夏州,置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朔方郡,乾元元年復為夏州。
州境:東西二百一十五里。南北七十里。
八到:東南至上都一千五十里。東南至東都一千八百五十里。東至銀州一百八十里。東南至延州四百里。西南至鹽州三百里。西北至豐州七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角弓,氈,酥,拒霜薺。賦:麻,布。
管縣四:朔方,德靜,寧朔,長澤。
朔方縣,上。郭下。本漢舊縣,今縣理北什賁故城是也。漢末荒廢,後魏更置岩綠縣,隋因之,貞觀二年改為朔方縣
契吳山,在縣北七十里。《十六國春秋》曰:“赫連勃勃北游契吳,嘆曰:‘美哉,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馬領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
無定河,一名朔水,一名奢延水,源出縣南百步。赫連勃勃於此水之北,黑水之南,改築大城,名統萬城。今按州南無奢延水,唯無定河,即奢延水也,古今異名耳。
烏水,出縣黑氵?,東注奢延水。本名黑水,避周太祖諱,改名烏水。初,統萬城成,勃勃下書曰:“今都城已建,宜立美名。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國,宜以統萬為名。”其城土色白而牢固,有九堞樓峻險非力可攻。酈道元云:“統萬城蒸土加功,雉堞雖久,崇墉若新。”
什賁故城,在縣理北,即漢朔方縣之故城也。《詩》所謂“王命南仲,城彼朔方”,是也。漢武帝元朔二年,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使校尉蘇建築朔方。
公孫弘數諫,以為罷敝中國,以奉無用之地,願罷之。上使朱買臣難弘,發十策,弘不得一,由是卒城之,亦謂此也。自漢至今,常為關中根本。什賁之號,蓋蕃語也。城西南有二鹽池,大而青白。青者名曰青鹽,一名戎鹽,入藥分也。
故白城,一名契吳城,在縣北一百二十五里契吳山。赫連中因山所築,勃勃嘗所嘆美,故其子昌因立此城,以立勃勃之廟。
勃勃墓,在縣西二十五里。隋置白城鎮,後廢。
德靜縣,中下。西南至州八十里。蓋漢朔方縣(池)〔地〕,周武帝於此置彌渾戍,南有彌渾水,因名。隋改為德靜鎮,尋廢鎮為縣。皇朝因之。
無定河,自朔方縣界流入。
秦長城,在縣西二里。
寧朔縣,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朔方縣地,周於此置寧朔縣,屬化政郡。隋罷郡,以縣屬夏州。皇朝因之。
賀蘭山,在縣東北三十里。
秦長城,在縣北十里。
長澤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三封縣地,屬朔方郡,即今縣北二十里三封故城是也。後魏於此置長澤縣,屬闡熙郡。隋罷郡,以縣屬夏州。皇朝因之。
闡熙故城,在今縣西南二十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