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同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868
人物生平,主要著作,狀元第,
人物生平
父延源,國學生,曾任知府等職。同和自幼聰明,少年時常與同學賽讀《三字經》、《百家姓》、《幼學瓊林》。父去世後,到廣州隨任道員的同彝兄就讀,業師有著名學者陶筆峰等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參加順天鄉試,中癸已科舉人,名列前茅。恩準同諸貢士赴保和殿殿試,被策問“舉求才、經武、綏遠、理財”諸大政內容,其在殿試對策文章中,上溯古代,下系變法,闡明“天工人代俊”,“則莫如循名核實之為愈也”。“軍禮為五禮之一”,列舉《左氏兵法》、《通鑑兵法》、《武備志》、《金湯十二籌》、《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賽宇志》、《郡國利病書》、《籌海圖編》諸書,“無必勝之兵,亦無必勝之制,要在因時制宜耳。”“開其源而節其流”,“生財之道得矣”。洋洋2000餘言,以精闢的見地,博得考官吏部尚書孫家鼐和閱卷官崑岡等八名大臣讚賞,光緒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禮部派同和為庚子,辛丑併科湖南副考官。回京後,被任命為政為學堂監督。在西方文化和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清政府派同和東渡日本學習和考察,在日本6年,主要學習工業和經濟建設方面的課程。民國元年(1912年)回國。成為自隋開皇(1518年)實行科舉制度以來取得中國狀元和東洋留學雙重學歷的人。
辛亥革命勝利,貴州自治社人掌權。夏同和閒居貴陽私邸,獲悉憲政黨人陰謀篡奪政權,誣陷自治社人為匪,向雲南軍政府乞求蔡鍔派唐繼堯出兵鎮壓。夏同和認為憲政黨人圖謀為軌,即密信告訴在滇摯友鐘昌祚,由其上書雲南軍政府,蔡鍔同意罷兵,但入黔途中的唐繼堯則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辭,悍然出兵貴州,嗣後,夏同和對憲政黨人持戒心,不參與黔政。
1913年春,國民政府在全國開展憲政競選活動。都勻府選舉同和為代表,是貴州選出的參、眾兩院23名議員之一,同和任眾議院議員。同年,王天培同穆永康、吳國梁到北京,因二者言行不檢點,被捕入獄,天培“引咎自承”,亦落獄,同和獲悉,營救天培回保定軍校。
1920年至1923年,夏同和出任江西省實業廳廳長,兩年半後回北京。公幹之餘教子,伯寅、肅初均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
主要著作
同和的主要著作良策問《答卷》、《四足歌》等被珍藏傳世。《答卷》體現其才華,《四足歌》則體現其品德,在《四足歌》中寫道:“醜婦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妖嬈的,只求她安分守己,但得過賢惠足矣;蠢子是吾兒,休想伶俐的、聰明的,只求他尊賢敬老,但得過孝順足矣;茅廬是吾居,休想華麗的、舒適的,只求它能遮風雨,但得過避寒足矣;粗糧是吾食,休想美味的、佳肴的,只求它三餐豐盛,但得過充飢足矣。”
狀元第
1925年,夏同和心臟發作,經醫治無效,於北京劈柴胡同住所逝世,終年57歲,葬在北京阜城北京門外西八里莊青龍塔附近。墓前華表上鐫刻著其生前所書的“函下無塵海外有謐;魚游青藻鳥萃平林”對聯。經倉桑巨變,已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