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之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青田縣
- 出生日期:1877年
- 逝世日期:1915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反袁革命,遇刺犧牲,
辛亥革命
夏之祺(1877—1915),字仁卿,浙江省青田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幼年聰穎過人,得祖父教導,10歲能文,15歲至堂兄、清貢生夏一梅書館就讀。17歲隨堂兄夏次石考入南京陸師學堂,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畢業後任吳淞炮台教習,二十六年(1900)任江西常備軍教練,次年改任江西武備學堂教官,光緒三十年(1904)春任南京軍事研究所教官。次年任安徽督練公所提調,結識光復會首領徐錫麟、熊成基等人,交往甚密。1907年四月,徐錫麟密謀起義前夕,邀夏之祺至寓室徹夜痛飲交談,許以生死相別。起義失敗後,徐錫麟被捕殉難。一年後,熊成基再舉義事,夏之祺暗中主其事,起義受挫後,因父病逝,返回家鄉。次年,出任江西陸軍國小監督(校長),先後從事軍事教育多年,其桃李滿贛軍。
宣統三年(1911)十月十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九江回響,夏之祺率學生聯合標營炮隊,十月二十三日攻入撫督府,被推為九江軍政分府臨時都督,夏之祺推辭不就,另薦賢人,自己只任軍務部參謀長。十一月一日,新軍攻占南昌,江西宣告獨立,推舉吳介璋為江西都督,派吳宗慈為都督府秘書長,夏之祺為參謀廳廳長。不久,馬毓寶就任江西都督,調夏之祺為都督府高等軍事顧問。中華民國元年(1912)三月,奉大總統孫中山命,武漢第二軍軍長李烈鈞繼任江西都督。李烈鈞為擴充軍隊,提高軍隊素質,接收陸軍速成學堂,開辦講武堂,聘夏之祺為江西講武堂主事兼都督府高等軍事顧問。
反袁革命
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二十日,袁世凱派遣刺客在上海火車站暗殺中國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刺宋案發生,群情憤慨,全國倒袁的聲浪日益高漲。這時,李烈鈞即向廣東都督胡漢民、湖南都督譚延闓、安徽都督柏文蔚、福建都督孫道仁、雲南都督蔡鍔、貴州都督唐繼堯、四川都督尹昌衡等發出通電,呼籲共謀倒袁。各省都督一致表示同情,積極進行倒袁的準備。六月九日,袁世凱免去李烈鈞江西省都督的職務,派副總統黎元洪兼任江西都督,歐陽武為江西護軍使。於是,李烈鈞乘小輪到湖口,轉乘日清公司“鳳陽丸”離職去滬。因夏之祺隨李烈鈞赴滬,陸軍講武堂遂停辦。不久,袁世凱又撤了安徽柏文蔚的都督職。
李烈鈞、夏之祺到達上海後,即與孫中山先生積極商議討袁計畫,動員各省興師反袁,發動第二次革命。李烈鈞為了策劃倒袁,不斷派人四出聯絡。七月初,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召開國民黨人會議,決定興兵討伐袁世凱。當即派黃興赴南京,陳其美在滬,李烈鈞返江西,譚人鳳回湖南,朱執信赴廣東,龔振鵬回安徽,一起發動二次革命。七月七日,前蘇皖粵鄂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江西都督李烈鈞回江西湖口,組織討伐袁世凱,就任七省討袁聯軍總司令,夏之祺任總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領導了歷史上有名的湖口起義,發布討袁檄文,二次革命宣告開始。
江西通電發到各省後,黃興於七月十五日趕到南京召集第一、第八兩師軍官會議,宣布獨立,被推舉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七月十七日,湖南譚延闓宣布獨立,舉義討袁。接著,廣東、安徽、福建、湖南、四川等省相繼宣告獨立,但並未出兵。
在湖口起義中,夏之祺為聯絡五省義事,日夜奔忙於江西湖口一帶。但是,在袁世凱的重兵進攻下,二次革命開戰後,苦戰月余,軍事失利。夏之祺即返至浙江,由浙至滬,東渡日本,贊助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亟謀三次革命。是年十二月,夏之祺奉命隻身回國,先至上海,變賣衣物,並歷年貯蓄共數千金,設立浙江外國語學校總部,作為秘密總部,在滬杭一帶從事革命活動。民國三年(1914)四月,赴杭州舉事,因計畫泄露,四名革命黨人被捕就義。因此,夏之祺革命決心益堅,再赴日本,趨謁孫中山先生,商謀繼續革命。七月,奉孫中山之命,與陳其美,朱執信、居正、許崇智、石青陽、范鴻仙回國,分別負責浙江、上海、廣東、山東、福建、四川諸省革命黨人的軍事活動。浙江軍閥企圖拉攏夏之祺,遣王東廬等人到滬勸說,夏之祺意志堅決,回絕道:“諸君為我謀甚善,然何不更為我四萬萬同胞謀乎?”義正辭嚴,使王東廬等人自討沒趣。同年(1914)十月,中華革命黨人集中在江浙等省活動。夏之祺召集浙江的革命黨人,策動軍隊已經就緒,定於十月二十二日在杭州再次起義,準備先攻打將軍署,襲殺浙江都督朱瑞,不料事泄,秘密機關外國語學校總部遭破壞,被捕三十餘人,其中被殺十餘人。夏之祺不得已再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