夊(拼音suī)是非通用漢字,本意指慢慢行走的樣子,現多用作漢字部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夊
- 拼音:suī
- 部首:夂(夊)
- 五筆:QYI
- 統一碼:590A
- 四角碼:47400
- 鄭碼:RSAA
- 倉頡:NK
文字解釋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 原文
- 譯文
夊(拼音suī)是非通用漢字,本意指慢慢行走的樣子,現多用作漢字部件。
夊(拼音suī)是非通用漢字,本意指慢慢行走的樣子,現多用作漢字部件。...... 夊(拼音suī)是非通用漢字,本意指慢慢行走的樣子,現多用作漢字部件。 中文名 夊 ...
綏綏。緩行貌。《玉篇·夊部》:“夊,思隹切,行遲皃。《詩》雲:‘雄狐夊夊。’”夊夊,今本《詩·齊風·南山》作“綏綏”。 ...
但秦始皇併吞六國以後統一使用的(圖E)的小篆“愛”,字腳卻多了一隻向下的足(夊),以表示“愛”是一種行為與行動,反而把字繁化了。這個向下的腳即“夊”的...
致:zhi,從至從夊。送詣也。言部曰詣,候至也。送詣者,送而必至其処也。常用漢字,單音節字,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四種詞性。與之相關的詞語很多,套用...
【醜集下】【夊字部】夒 《廣韻》《集韻》𠀤猱本字。《說文》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從頁,巳止象手,夊象足,省作猱。 [1] 夒說文解字 【卷五...
【第五下】【夊部】夏,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胡雅切。𠍺,古文夏。 [9] 夏說文解字注 【卷五】【夊部】...
各(gè,gě),從夊從口。異辭也。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中國漢字之一,意思是每個,彼此不同:各別。各得其所、各盡所能、各有千秋、各自為政。....
反文旁是指“攵”,共4畫,象形字,楷書中從“攴”(pū)字變形,變為反寫的“文”字,不可寫作3畫的“夂”或“夊”。...
注:賀下曰:以禮相奉慶也,是二篆為轉注也。賀從貝,故云以以禮相奉慶,從夊,故云行賀人。從心、夊注:謂心所喜而行也,從鹿省,此三字今補。丘竟切,古...
從夊(suī),聲㥑(yōu),“夊”是緩緩行走的樣子。“㥑”實為“憂(yōu)”古字,是個會意字,從心,從頁,最早見於金文,在戰國文字中較常見。古人以為心是...
畟,ji,從田從人(兒)從夊,深耕入地的樣子。同古代的稷同義,是五穀總稱。...... 畟,ji,從田從人(兒)從夊,深耕入地的樣子。 同古代的稷同義,是五穀總稱。...
形聲。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夊(sui)”,是甲骨文“止”字的變形,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上面是聲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滿”義,在字中亦兼有表義...
康熙字典解釋:【醜集下】【夊字部】夋;康熙筆畫:7;【廣韻】【集韻】七倫切,音逡。說文:行夋夋也。又子峻切,音俊。綱目·冠編:帝俈一名夋。...
《字彙補》古夔字。注見夊部十七畫。夔字自下從幾,十八畫。夔,夊部十六畫。 [2] 夔說文解字 【卷五】【夊部】夔神魖也。如龍,一足,從夊;象有角、...
從夊,得幾而止。《玉篇》與處同。 [1] 參考資料 1.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1] 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処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
“咎”字上方的“夊”即倒“止”狀,表示運動方向從上而下,而且運動所影響到的對象即“咎”字下方的人狀。“咎”字構成部件之間所包含的語義關係為:【施事者...
但如2畫的“人”“兒”“入”“八”部、3畫的“土”“士”部、“夂”“夊”部、4畫的“日”“曰”部等,外型相似的部首有排列在一起的傾向。另外,像4...
夐 拼音:【xiòng】【xuàn】 注音:ㄒㄩㄥˋㄒㄩㄢˋ簡體部首:夂,部外筆畫:11,總筆畫:14繁體部首:夊五筆86&98:QMWT 倉頡:NBBUE 鄭碼:RLLR四角號碼:27407...
注詳夊部七畫。 [2] 昰說文解字 【卷五】【夊部】夏 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𠍺,古文夏。胡雅切〖注〗𡔰、昰、...
㚇異體字: 𡕰𦡙鍐 拼音zōng 注音ㄗㄨㄥ 簡體部首夂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9畫 繁體部首夊部五筆86QBWT五筆98RBWT倉頡UCHE 鄭碼OSOR四角22407結構上中下...
㚆異體字:復 拼音fù注音ㄈㄨˋ 簡體部首夂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9畫 繁體部首夊部五筆YJTU倉頡YAHE鄭碼SKRS 四角00407結構上下統一碼3686 筆順丶一丨フ一一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