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祭祀食俗

壯族祭祀食俗,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不管遠親近鄰來家做客,都要以禮相迎,熱情接待。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

好客,信仰,

好客

壯族祭祀食俗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不管遠親近鄰來家做客,都要以禮相迎,熱情接待。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飲,眼睛真誠地望著對方。婚喪嫁娶、蓋房造屋,以及小孩滿月、周歲等紅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飲。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塊、豬肝、白斬雞、烤乳豬、豆腐圓、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筍片、魚生等8或10道菜。實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論輩分大小,均可同桌。並且按規矩,即便是吃奶的嬰兒,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長代為收存,用乾淨的闊葉片包好帶回家,意為平等相待。每次夾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夾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後其他人才能下筷。壯族喪葬酒席多為素菜,只有出殯以後才能吃葷。

信仰

壯族過去信仰多神,崇拜自然,認為萬物有靈,如果村寨中有一棵參天大樹,往往被視為全村的保護神而加以崇拜,誰家有人病重必定要到樹前燒香焚紙,祈求保佑;村後有個懸崖龍洞也被認為是顯靈聖地或鬼神棲息之所,而常去焚香超度,祭鬼消災。更多的是祭土地神,壯族地區幾乎每個村寨都在離村不遠的山腳下立一土地廟,每逢過節或是平時殺豬,都要以整煮豬頭去那裡超度一番,若做烤豬則抬著整豬前去敬祭。家神更是每節必祭,擺上酒、肉、整雞等供品,祭罷方能食用。一年之中最大的祭祀活動是農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過中元節時,家家都要殺雞宰鴨,蒸五色糯米飯,祭祖、祭鬼神,以求免除災禍。牛魂節祭牛魂,多在春耕以後的一天,有的地方固定於農曆四月初八進行。這天,各家都帶著一籃五色糯米飯和一束鮮草,到牛欄旁祭牛魂,然後把一半食品及鮮草給耕牛吃。過去,桂西南一帶壯族要在霜降節殺雞宰鵝,做糍粑,蒸糯米飯,聚集在玉音廟宇供祭。相傳霜降節是紀念反抗外來侵略的英雄的節日,已有360多年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