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婚戀習俗

壯族婚戀習俗

廣西壯鄉,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戀愛,至今還盛行一種拋繡球活動,壯語叫"飛沱"。這種互拋繡球擇偶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壯族婚戀習俗
  • 地理標誌:廣西壯族
繡球傳真情
廣西壯鄉,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戀愛,至今還盛行一種拋繡球活動,壯語叫"飛沱"。這種互拋繡球擇偶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在歌場上,壯族小伙與姑娘們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彼此先對唱一陣山歌,拉開適當距離。姑娘們便將各自用花布
壯族婚戀習俗精心做成的繡球,拋向自己心愛的小伙子。
壯族婚戀習俗壯族婚戀習俗
小伙子眼疾手快,一手抓住朝自己拋來的繡球的飄帶,又拋回給對方的姑娘。如果小伙子認為合意,就會在繡球上繫上贈物,拋給自己傾心的姑娘。贈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
一對青年男女,通過多次歌場對歌,相互認識,加深了解,甚至私定終身。這樣通過對歌拋繡球擇定的對象,不用媒妁,也無需重禮,使壯族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更回富有詩情畫意。
男出嫁女招郎
廣西壯族地區還保存一種古老的"入贅"風俗。特別是邊遠山區的縣,如田林、隆林、西林、凌雲、樂業、東蘭、鳳山、巴馬等縣更為盛行。
自願"入贅"的男青年,常常是家裡兄弟過多,或對家庭所在的地區覺得不理想,有離開家鄉的願望。於是他們便千方百計走出家門,到處打聽招婿之親。當相好對象,覺得滿意,便大膽地向女方暴露自己的心事,要求和她成親,經雙方同意,便可"入贅"。
而女青年,則是出自孝敬父母之心,立志留在家裡供養父母,便串村走寨,先近後遠,尋找稱心如意的"上門郎"。但他們找尋對象的方式,就沒有男子那樣直爽,常常在農忙時節,走村幫工送殷勤,晚上對唱山歌。通過勞動和交往,觀察男子的心愿和表現。一旦看中某個男子,便千方百計找尋機會聊天說情。一經男方同意,一年半載之
壯族婚戀習俗後,則招之"入贅"。另一種是一些只有女子,沒有男子的家庭,父母要求招婿上門。
壯族婚戀習俗壯族婚戀習俗
凡應招"入贅"的男青年,按慣例結婚時不收禮物,不備"嫁"妝,結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準備。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一般都不舉行婚禮,不擺宴席。但女方的婚禮卻很隆重,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要前來祝賀,必須殺雞宰鴨,設宴招待。當晚,家中還大放燈燭,請族中元老圍桌商議,按本族姓氏和同輩男子的排行,給女婿改姓換名,女兒排為老幾,女婿也排為老幾;日後視為家中之子,同輩和他稱兄道弟。即使他的年紀大於兄長,兄長也只能稱之為弟。絕對禁忌"姐夫" "妹夫"之稱。以後,子女一律隨母姓。
"入贅"的男子,不論在家庭中或在社會上,都受人們的敬重。有能力有威信的,民眾可以推選他為村寨幹部,享有和本地男子的同等地位。婚後如妻子過早去世,其本人有家產的繼承權,並且家人必須給他另娶媳婦。壯族的這種風俗,雖然源流遠古,但它卻打破了"重男輕女"的惡習。凡在盛行"入贅"的地方,人們不論生男育女,都能視為傳宗接代的繼承者和養老的可靠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