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經的邏輯學》是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有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經的邏輯學
- 作者:沈有鼎
- 出版時間:1982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類別:哲學
- 標識號: CN : 2190.017
《墨經的邏輯學》是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有鼎。
《墨經的邏輯學》是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有鼎。內容簡介 全書分導言、結論,正文六章。第二章《“辯”的目標和功用》和第五章《“說”和“辯”的原則及個別方式》幾乎占了全書的一半。沈氏著此書,意在詁解《墨經》中有關邏輯學的文字,糾正以往注釋的錯誤。因為只有確切地了解了這些...
後期墨家邏輯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由於它是圍繞著辯或辯論(論證)而展開的,所以也被稱為墨辯邏輯。其邏輯思想和體系主要反映在《墨經》一書中。基本內容 後期墨家邏輯以辯為核心,其中包括名、辭、說三種基本的思維形式和由故、理、類三物構成的邏輯推理。辯 在後期墨家邏輯中具有論證的性質,《...
辯指對一個命題或論點的是非展開爭論,亦泛指邏輯學。 《墨經·經上》說:"辯,爭彼也。辯勝,當也。"認為"彼"是辯論的對象,指所爭論的命題或論點。"辯"是對彼進行爭論,或謂之是,或謂之非。如一個牲畜,"或謂之牛,或謂之非牛,是爭彼也"。而論斷與實際相符便是"當"。在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各家都...
《《墨經》研究》是南京大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俊光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原始《墨經》即《墨子》書中《經上》、《經說上》兩篇的校勘、詁釋和研究。“總論”一篇,主要是進一步論證了近年已少有人注意和認同的《經上》《經說上》墨子自著說,分析了《墨經》理論體系,指明其所說的“辯”是包括邏輯學在內的...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產生了稱之為“名學”、“辯學”的邏輯學說。《荀子·正名》尤其是《墨經》集其大成,系統地研究了名、辭、說、辯等相當於詞項、命題、推理與論證之類的對象,邏輯思想十分豐富,但由於與一定的政治、道德理論摻雜在一起,未能形成獨立的學科體系。古印度的邏輯學說稱為“因明”,“因”指...
中國古代邏輯學解構 《中國古代邏輯學解構》是2009年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仲棠。內容介紹 《中國古代邏輯學解構》內容包括:“墨辯邏輯學”解構、《墨經》的語言分析、從詮釋學看墨辯研究的邏輯學範式、“中國古代邏輯”的異化、文化的終極關懷與邏輯學的命運等。
第二十二章 胡適與墨家邏輯 第一節 比較研究法 第二節 歷史地位 第三節 世界意義 第四節 現代價值 第二十三章 沈有鼎的墨家邏輯研究 第一節 準確詁解元典 第二節 肯定成就 第三節 方法 第四節 意義 第二十四章 沈有鼎《墨經的邏輯學》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墨經》確解 第三節 具體分析 第四節 評價 第...
古典邏輯是指數理邏輯產生以前的傳統形式邏輯。在歐洲,主要指以亞里士多德邏輯為代表的傳統邏輯。在中國,主要指以《墨經》、《荀子·正名》為代表的中國古代邏輯。印度因明亦即印度的古典邏輯。世界上三個古老的民族(古希臘、中國、印度)所創立的三種不同的古代邏輯體系都可稱之為古典邏輯,而一般則專用於指稱以亞里...
第六,七、八章闡述中國古代邏輯學在先秦的發展,分別探討了苟況、呂不韋及其門客韓非的邏輯學說和觀點。作者認為,荀況的邏輯體系與《墨經》的邏輯體系一起為中國古代邏輯學的兩大典型代表,苟況的《正名》對中國邏輯學的概念論有所發展,《呂氏春秋》對思維和語言關係的探討,對正名理論的發揮,對推理和推類的論述...
通常把其中的《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4篇稱為《墨經》,也有把上述4篇加上《大取》、《小取》共6篇稱為《墨經》或《墨辯》的。《墨經》是《墨子》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其內容涉及哲學、邏輯學、社會學、文字學、數學、幾何學、光學、力學……諸多方面,包羅萬象!更難能可貴的是...
魏晉時期,名辯思潮復興,雖然出現了象魯勝那樣有成就的邏輯家,但總的說來都沒有達到先秦邏輯的水平。直到清代考據學興起,對先秦諸子之學包括邏輯典籍的研究、評論之風日漸高漲,但也是對先秦邏輯典籍的整理、疏解,揭舉其中的邏輯精華,而不見有多少創新與發展。②先秦邏輯是“土生土長”的、純粹的中國古代邏輯學...
在邏輯的套用研究方式和方法上取得了較大突破,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與教學體系。這是一本值得引起關注並給予較高評價的學術專著。該書從非形式邏輯的角度將《墨經》的邏輯類型概括為“類推邏輯”,其主要根據是《墨經》所研究的思維類型,即以譬喻思維為基礎、以辯證思維作擔保的類推思維。以此為據提出這一觀點並...
春秋戰國至西漢前期邏輯思想”論述了惠施、公孫龍、苟況、韓非的邏輯思想和《墨經》、《呂氏春秋》、《淮南子》的邏輯思想。第二章“罷黜百家後的西漢邏輯思想”則以董仲舒、劉向、劉歆、桓譚、王充、王符等人為線索,介紹了這一時期的邏輯思想。第三章“魏晉南北朝邏輯思想”首先評介了傑出的邏輯學家魯勝的不朽名篇...
墨家對於邏輯的認識集中在《墨經》中,該書對於邏輯已有了系統地論述。例如它區分了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提出“大故(充分必要條件),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與“小故(必要條件),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而名家的惠施則提出了“契約異”的詭辯原則,目的是取消概念的邊界。與惠施相反,同屬名家的公孫龍則...
《英譯墨經》又稱《墨辯》,包括“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共六篇,是《墨子》中很有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獨立成為一部內容豐富、結構嚴謹的學術著作。書中不僅涉及到自然觀、認識論、邏輯學、經濟學、社會歷史觀等社會科學範疇的廣闊內容,其科學精神具有很高的現代...
中、下》、 《非儒下》、 《耕柱》、《貴義》、 《公孟》、《魯問》、《經上》、《經說上》、《經下》、《經說下》、《大取》、《小取》。孫貽讓:《墨子閒詁》,商務印書館,上海,1936。方授楚:《墨學源流》,中華書局,上海,1937。沈有鼎:《墨經的邏輯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0。
周雲之 男,1934年2月生,江蘇省宜興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人物履歷 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要從事哲學、邏輯學特別是中國邏輯史的研究工作,對先在秦邏輯史特別是對先秦墨經邏輯和公孫龍的邏輯思想有較深的研究。人物生平 出版了自著的《墨經邏輯學》(1994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孫龍子...
清乾隆、嘉慶時期,是清朝海禁大開時期,中西交通發達,西方一些引入的科學理論,許多方面與墨經中的數學、光學、力學、天文學等理論相吻合,引起了治墨者的關注。同時治墨者發現,墨學的墨辯,是印度因明三段論、西方穆勒名學、近現代興起的邏輯學的先驅。比如如何立辭、歸類、推理等深奧的理論,墨辯中常常運用。墨學...
該課程使學習者通過對心經與中國佛教宗派的發展和演變、對理的疏解、心經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中庸與中和精神、墨經的邏輯學、對欲的疏解、理欲關係的認識、墨經的認識論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中國傳統哲學有一種全方位的認識,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引導學生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拓展大學生知識面,完善...
《墨經的邏輯學》一書在闡述《墨經》的認識論之後,根據《小取》的規定,依次闡述了辯的目標和功用、名、辭、說和辯的原則及個別方式、《墨經》與各學派的關係等,這就把《墨經》的邏輯體系大體揭舉了出來。他緊緊抓住邏輯是研究推理的這個本質問題,闡述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歸納、演繹、類比推理的認識歷史,指出類推...
《墨經的邏輯學》(節選)洪 謙 石里克與現代經驗論 ・港台新儒學・ 唐君毅 糙德自我之建立(節選)道德之實踐 中國文化與世界(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導論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節選)宋明儒學之課題 《現象與物自身》(節選)德行底優先性 《圓善論》(節選)儒家之圓教與...
九.強調邏輯的科學理性思想。墨子做過工匠,長於機械製造,是中國第一位崇尚科學理性的啟蒙大師。他的科學精神集中體現在“墨經”、“墨辯”之中。“墨經”,包括《經上》、《 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共180多條,是墨家科學思想的精華,包含了政治、經濟、哲學、教育、邏輯學、語言學、數學、光學、...
二、從《考工記》到《墨經》三、墨子科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五章 烏托邦的政治理想和失敗的政治實踐 一、墨子交相利、兼相愛的理想社會 二、墨子政治實踐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第六章 經驗論和叭理論初步結合的認識論 一、重實、求實是墨子認識論的基礎 二、墨子理性主義的認識過程 三、墨子認識論的內在矛盾 第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