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邏輯史(先秦)

中國邏輯史(先秦)

《中國邏輯史(先秦)》是現代孫中原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邏輯史(先秦)
  • 作者:孫中原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中國春秋末期至戰國末期的邏輯發展史。作者把先秦邏輯史分為中國邏輯學開端、奠基、爭鳴、創立和發展五個階段。中國邏輯學始於春秋末期,以老聃“正言若反”的辯證思維、鄧析的“兩可之說”和孔丘的“正名”為代表。墨翟為中國邏輯學的奠基者,他倡導辯論,名實對舉,他提出的“類”、“故”、“法”三範疇是《墨經·大取》立辭“三物”原則的雛型。作者認為,孟子的辯論術、惠施的“厤物之意”、莊周的辯證思維和詭辯論、尹文的概念論等是戰國中期邏輯思想爭鳴的成果;《公孫龍子》是名家學派的終結。認為名家作為一個獨立的學派,以思維和論辯為研究對象,所提出的和探討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邏輯學的創立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作者認為,後期墨家的著作《墨經》中包含一個系。綽而深刻的邏輯體系,後期墨家的邏輯學說標誌著中國邏輯學的建立。第五章分9節用全書近l/3的篇幅具體闡述了後期墨家關於辯學、知識、概念、判斷、思維規律、推理證明和反駁、謬誤與詭辯、思維和認識等基本內容,同時總結了墨家邏輯學的歷史命運。第六,七、八章闡述中國古代邏輯學在先秦的發展,分別探討了苟況、呂不韋及其門客韓非的邏輯學說和觀點。作者認為,荀況的邏輯體系與《墨經》的邏輯體系一起為中國古代邏輯學的兩大典型代表,苟況的《正名》對中國邏輯學的概念論有所發展,《呂氏春秋》對思維和語言關係的探討,對正名理論的發揮,對推理和推類的論述等都向前推進了先秦邏輯思想,韓非首次明確提出了。矛盾之說”,進一步闡述和運用了矛盾律,對中國古代邏輯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本書對研究中國先秦邏輯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出版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10月版,34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