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經中的數學和物理學》是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現代方孝博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經中的數學和物理學
- 作者:方孝博
- 出版時間:1983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109 頁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墨經中的數學和物理學》是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現代方孝博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墨經中的數學和物理學》是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現代方孝博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方孝博的《墨經中的數學和物理學》依照《墨子》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四篇中的一部分條文對《墨子》...
早在2300多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墨經》中就包含了豐富的關於力學、光學、幾何學、工程技術知識和現代物理學、數學的基本要素。《墨經》中有關於力、力系的平衡和槓桿、斜面等簡單機械的論述,記載了關於小孔成象和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象的觀察研究,首先提概念以及樸素的時間(“久”,即宙)和空間(...
數學教育 算經十書 天文、曆法中的數學成就 宋元數學 高次方程算值解法 高階等差數列 西方數學的傳入 年希堯 傳統數學的理論和研究 西方數學著作的再翻譯 李善蘭 華蘅芳 不定分析 古代物理學 中國物理學史料的來源 墨家與《墨經》《考工記》劉安及其淮南王書 王充與《論衡》沈括和《夢溪筆談》趙友欽與《革象新書...
(2)二進位制思想起源。源於《周易》中的八卦法,早於第二發明者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公元1646~1716)2000多年。(3)幾何思想起源。源於戰國時期墨翟的《墨經》,早於第二發明者歐幾里德(公元前330~前275)100多年。(4)勾股定理(商高定理)。發明者商高(西周人),早於第二發明者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0...
四、 《墨經》與荀子在“類”或種屬問題上的邏輯思想 第九節後期墨家思想中的科學內容 一、 早期墨家思想的知識傾向 二、 《墨經》的自然觀 三、 《墨經》的數學思想 四、 《墨經》的力學思想 五、 《墨經》的光學思想 六、 關於墨家科學思想的評價 第十節陰陽五行家和《易傳》與科學的關係 一、 陰陽五行...
中國古代文獻《墨經》就把這個概念總結為“力,形之所以奮也。”就是說,力是使物體奮起運動的原因。所以,力是那樣自然地反映到人的意識中來的。但是人們從直覺意識到“力”的概念到獲得“力”的嚴格科學定義,卻經歷了長期的鬥爭。在西方,力的概念在物理科學中提出之前。首先在哲學中發生爭論。古希臘的宇宙論...
本書從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量子力學5個方面介紹了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涉及的有關人文文化的內容。包括古代中國人民在物理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中的哲學問題、美與物理學等。圖書目錄 第1章 力學 1 1.1 古代中國人民的貢獻 1 1.1.1 概述 1 1.1.2 《墨經》中的力學知識 4 1.1.3...
《物理學中的人文文化》內容豐富翔實、準確可靠。圖書目錄 第1章 力學 1 1.1 古代中國人民的貢獻 1 1.1.1 概述 1 1.1.2 《墨經》中的力學知識 4 1.1.3 曾侯乙墓編鐘 7 1.1.4 神奇的馬王堆漢墓 9 1.1.5 李冰與都江堰工程 10 1.1.6 張衡與候風地動儀 12 1.1.7 一行與地球子午線的測量 14...
水力學作為學科而誕生始於水靜力學。公元前400餘年,中國墨翟在《墨經》中,已有了浮力與排液體積之間關係的構想。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在《論浮體》中,闡明了浮體和潛體的有效重力計算方法。1586年德國數學家斯蒂文提出水靜力學方程。十七世紀中葉,法國帕斯卡提出液壓等值傳遞的帕斯卡原理。至此水靜力學已初具雛形。
第五節《墨經》中有關數學的定義(早期數學邏輯形式)第六節早期的數學教育 第二章系統數學理論的奠定 第一節算書的出現和理論的建設 第二節理論體系的典範《九章算術》第三章數學理論的充實 第一節趙爽與劉徽 第二節祖沖之與祖暅 第三節數學教育與算經十書 第四節天文、曆法中的數學成就 第五節中印數學間的...
第一節中國古代物理髮展的步伐 第二節中國古代物理學史的特點和學習目的與方法 第二章獨特的物質本原理論 第一節元素與原子的觀點 第二節元氣學說的發展 第三章力學的發展 第一節時間、空間和運動的理論 第二節《墨經》中的力學研究 第三節《考工記》中的力學知識 第四節《淮南子》和《論衡》中的力學知識 第...
在《墨經》中,有力的概念(“力,形之所以奮也”)的記述;光學方面,積累了關於光的直進、折射、反射、小孔成像、凹凸面鏡等的知識。《墨經》上關於光學知識的記載就有八條。在古希臘的歐幾里德(公元前450-380)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定律的論述,並且對光的折射現象也作了一定的研究。電磁學方面,...
第三節 傳統物理學的高度發展 (12)第四節 物理學從傳統走向近代 (14)一 明末清初的傳統物理學知識 (15)二 鴉片戰爭前中西科學交流以及物理學知識的融合 (16)三 鴉片戰爭之後近代物理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引進 (18)第二章 力學 (20)第一節 簡單機械及其原理 (20)一 槓桿和天平 (20)二 《墨經》論槓桿 (25)...
約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國的《墨經》中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學知識。它有8條關於光學的記載,敘述影的定義和生成,光的直線傳播性和針孔成像,並且以嚴謹的文字討論了在平面鏡、凹球面鏡和凸球面鏡中物和像的關係(見中國物理學史)。自《墨經》開始,在2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經過了11世紀阿拉伯人伊本·海賽姆發明...
這一類被治墨者稱為墨辯,亦稱為墨經。此六篇難通難譯,古字詞較多,辯理深奧,加上雜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論,光學力學和數學等自然科學理論、社會科學、倫理學、邏輯學等等,實在難以理解。這一類是《墨子》的精華部分。梁啓超認為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孫詒讓則認為是後墨學者所著。孫詒讓所據的理由...
物理學成就 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槓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關於光影關係、小孔成像等,寫的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醫藥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
這一類被治墨者稱為墨辯,亦稱為墨經。此六篇難通難譯,古字詞較多,辯理深奧,加上雜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論,光學力學和數學等自然科學理論、社會科學、倫理學、邏輯學等等,實在難以理解。這一類是《墨子》的精華部分。梁啓超認為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孫詒讓則認為是後墨學者所著。孫詒讓所據的理由...
這一類被治墨者稱為墨辯,亦稱為墨經。此六篇難通難譯,古字詞較多,辯理深奧,加上雜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論,光學力學和數學等自然科學理論、社會科學、倫理學、邏輯學等等,實在難以理解。這一類是《墨子》的精華部分。梁啓超認為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孫詒讓則認為是後墨學者所著。孫詒讓所據的理由...
古代中國最早的光學研究可見於《墨經》。《墨經》大約成書於公元前388年,是《墨子》的一部分,由戰國中後期的墨家學者編著。《墨經》由《經上》、《經說上》、《經下》、《經說下》、《大取》、《小取》六篇組成。其中《經下》和《經說下》中分別記載了八條光學經驗定律以及其注釋。第一條是:“景不徙,...
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墨經》中這樣紀錄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
(2)南北朝時期:①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②南朝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它的專著《綴術》對數學發展有傑出的貢獻。中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 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
《墨經》論時空 時空和運動 運動和靜止 平動、轉動和滾動 自由落體運動 數學題中的運動學與加速度思想 運動的相對性 力學的相對性原理 角速度概念 動量矩守恆原理的套用 迴轉運動:陀螺 被中香爐 五、材料和結構 對材料的一般認識 複合材料 合理利用材料 檢驗材料強度的經驗方法 皮革的變形與強度 發繩結構與應力的...
1788年,法國物理學者約瑟夫·拉格朗日在巨著《分析力學》(《Mécanique analytique》)里,使用滑輪原理推導出虛功原理,從而揭起了拉格朗日力學的序幕。在我國,約完成於周安王14年癸巳(公元前388年)墨翟(人稱墨子)和他的弟子們寫的著作《墨經》中就有關於滑輪的記載。中心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是變形的等...
墨經邏輯之縝密,亦不逮於古希臘邏輯。老子的本體論足以睥睨歐洲。儒者的求實精神,亦應有利於科學的建樹。中國古代不具備發達的公理化系統。然而明朝已經引入歐幾里德幾何,亦未見科學之出現。大概總體語境不利於認識主體的成熟,似是一大問題。古漢語結構不用系詞,難以運用邏輯常詞,也是大問題。此外缺乏相對獨立的...
墨家對於邏輯的認識集中在《墨經》中,該書對於邏輯已有了系統地論述。例如它區分了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提出“大故(充分必要條件),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與“小故(必要條件),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而名家的惠施則提出了“契約異”的詭辯原則,目的是取消概念的邊界。與惠施相反,同屬名家的公孫龍則...
這種把以數學為根據的力學理論和在工程技術中套用的力學分離開來的觀點在後世時隱時現。在中國對力學的理解只能在技術套用中看到,而理論上的說明始終未能越出定性描述的範圍 (見中國古代力學知識)。《墨經》有專講守城工事的篇幅,其中給出工事的尺寸,但未涉及力學理論。春秋末期成書的《考工記》中有不少與力學...
1、對光的直線傳播的認識 早在春秋戰國時《墨經》已記載了小孔成像的實驗:“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指出小孔成倒像的根本原因是光的“煦若射”,以“射”來比喻光線徑直向、疾速似箭遠及他處的特徵動而準確。 宋代,...
古巴比倫對數學發展的貢獻 古印度文明 10進位制 古中國文明 古中國的天文學和曆法 黃帝內經 扁鵲見齊桓公 墨經 劉徽註解《九章算術》祖沖之與圓周率 汜勝之與《汜勝之書》賈思勰編著《齊民要術》徐光啟編著《農政全書》張衡與天文學 僧一行與天文學 郭守敬與天文水利 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發明“麻沸散”...
關於滑輪的繪品最早出現於一幅西元前八世紀的亞述浮雕。這浮雕展示的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滑輪,只能改變施力方向,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施力,並不會給出任何機械利益。在中國,滑輪裝置的繪製最早出現於漢代的畫像磚、陶井模。在《墨經》里也有記載關於滑輪的論述。古希臘人將滑輪歸類為簡單機械。早在西元前400年,古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