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通史(古代科學哲學卷)

中國哲學通史(古代科學哲學卷)

《中國哲學通史(古代科學哲學卷)》是由2021年6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吾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哲學通史(古代科學哲學卷)
  • 作者吾淳
  • 類別:中國哲學-古代科學哲學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6月
  • 頁數:580 頁
  • 定價:128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14235893 
  • 叢書:中國哲學通史
作品簡介,作品目錄,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本卷所考察的是中國古代哲學與知識的關係,這既包括知識對哲學的影響,也包括哲學對知識的影響,因此涉及哲學科學共同使用的觀念、概念及思維、方法,此外還涉及知識、理性與神秘主義的關係。敘述分六個時期:原始與三代、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與隋唐、宋元、明清。在此期間,涉及自然、知識或科學的觀念、概念與思想從無到有,然後蔚為大觀,其中僅概念就包括:類、象、數、陰陽五行、氣、宜、因、地、時、天、天人、天象、天數、天道、道、中、和、象數、力命、故、理、窮理、格物、致知等等。這些概念普遍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範疇,但它們大多數正是在知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作品目錄

導論
第一章中國哲學思維與觀念的上古知識源頭
第一節原始社會與三代時期的知識背景
第二節思維、觀念的萌芽及其與知識的關係
一、 工具製作對於思維發生的意義
二、 經驗思維的早期知識源頭
三、 從早期神話傳說看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四、 從早期占卜行為看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第三節“類”觀念的產生及其知識源頭
一、 人類早年普遍的“類”觀念及其知識源頭
二、 原始中國人的分辨活動與觀念
三、 三代時期的分類活動與觀念
第四節“陰陽”對立觀念的知識源頭
一、 萬物對立觀念在史前思維中的普遍性
二、 早期中國“二分”對立觀念的生成
三、 三代時期“二分”觀念發展的知識背景
四、 “陰陽”語詞和概念產生的知識背景
第五節“五行”圖式觀念的知識源頭
一、 宇宙圖式觀念在史前思維中的普遍性
二、 早期中國“四方”圖式觀念的生成
三、 三代時期“四方”觀念發展的知識背景
四、 “五行”語詞和概念產生的知識背景
第六節自然“天人”觀念的萌芽
一、 遠古時期的宗教“天人”觀
二、 遠古時期自然“天人”觀的萌芽
三、 三代的自然“天人”觀
四、 西周時期的自然“天人”觀及“時”、“宜”概念
第七節“象”、“數”觀念及其知識背景
一、 早期“象”知識與觀念
二、 早期“數”知識與觀念
第八節“氣”觀念的知識背景
一、 由觀念而語詞的哲學判斷
二、 由觀念而語詞的歷史考察
三、 “氣”概念的產生
第二章春秋戰國時期哲學與科學的關係
第一節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背景
第二節春秋時期的“陰陽”、“五行”、“氣”觀念與概念
一、 “陰陽”觀念的發展與知識的關係
二、 “五行”觀念的發展與知識的關係
三、 “氣”觀念的發展與知識的關係
第三節春秋時期的自然之“天”、“天道”、“天人”觀念與概念
一、 自然之“天”的產生
二、 “天人”
三、 “天象”與“天數”
四、 “天道”
第四節春秋時期的“類”、“象”、“數”觀念與概念
一、 “類”知識與觀念
二、 “象”知識與觀念
三、 “數”知識與觀念
第五節無神論觀念及其意義
一、 無神論觀念的萌芽
二、 自然知識對於無神論觀念產生的作用
三、 無神論觀念對於哲學和科學發展的意義
第六節道家思想中的科學問題
一、 對知識與智慧、技術與技藝的看法
二、 “道”與“自然”
三、 “道”與宇宙理論的提出
四、 養生思想的源頭
五、 其他思想
第七節儒家、法家與知識的關係
一、 對待知識與技術的基本態度
二、 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知識內容
三、 法家思想中的一些知識內容
第八節名家及各種邏輯思想與科學的關係
一、 惠施“歷物十事”的科學思想
二、 公孫龍的科學邏輯
三、 公孫龍的科學分析方法
四、 《墨經》與荀子在“類”或種屬問題上的邏輯思想
第九節後期墨家思想中的科學內容
一、 早期墨家思想的知識傾向
二、 《墨經》的自然觀
三、 《墨經》的數學思想
四、 《墨經》的力學思想
五、 《墨經》的光學思想
六、 關於墨家科學思想的評價
第十節陰陽五行家和《易傳》與科學的關係
一、 陰陽五行家的世界圖式
二、 《易傳》的世界圖式
三、 觀念的模式化
第十一節《呂氏春秋》的科學思想與理論
一、 天文思想與宇宙理論
二、 養生思想
三、 農學理論
四、 其他思想和理論
第十二節中國傳統概念體系的確立
一、 新的概念的補充
二、 原有概念的完善
三、 中國古代科學與哲學概念系統的完全確立
第十三節中國傳統方法樣式的形成
一、 科學與哲學中經驗傳統的形成
二、 綜合與分析方法
三、 以“類”為中心所形成的經驗與邏輯方法
第十四節影響當時和後世的重要問題
第三章秦漢時期哲學與科學的關係
第一節秦漢時期的知識背景與觀念背景
第二節“陰陽”、“五行”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五行”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二、 “陰陽”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三、 “陰陽”觀念與“五行”觀念結合中的知識內容
四、 批評
五、 李約瑟對“陰陽”、“五行”觀念與中國古代科學關係的看法
第三節“天人”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順應自然的“因”、“宜”觀念
二、 《淮南子》中的“或使”說、“莫為”說及知識論證
三、 董仲舒論證天人感應理論即“或使”說的知識基礎
四、 王充論證“莫為”說即駁斥天人感應說的知識基礎
五、 人為觀念的累積
第四節“氣”觀念和“類”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氣”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二、 “律氣”與“卦氣”
三、 “比類”
四、 “同類相應”
五、 李約瑟關於古代知識活動中類比思維的看法
第五節其他觀念與概念
一、 “常”與“變”
二、 “象”與“數”
三、 “道”與“理”
第六節天文學的發展及各種宇宙理論
一、 天文學的發展
二、 《淮南子》的宇宙起源與演化理論
三、 《易緯》等緯書中的宇宙生成理論
四、 論天三家
五、 張衡渾天說的宇宙理論
六、 張衡宇宙理論中的哲學問題
第七節數學的發展與數的觀念
一、 《周髀算經》的數學觀與數學思想
二、 《九章算術》的數學思想及哲學意義
三、 數的觀念及其背景
四、 律數
五、 易數
六、 駁雜、神秘的思維特徵及其巫術性質
第八節醫學的發展與《黃帝內經》的整體觀
一、 《黃帝內經》思想概說
二、 陰陽五行理論與整體觀
三、 臟腑經絡學說與整體觀
四、 辨證施治思想與整體觀
五、 對於《內經》整體觀的評價
六、 《神農本草經》和《傷寒雜病論》中的科學思想
第九節王充的科學思想
一、 天文與地理思想
二、 對物理和生命現象的解釋
三、 局限
第十節科學與思維方法
一、 觀察方法
二、 歸納方法
三、 對檢驗與實驗的重視
四、 形式邏輯方法的衰落
第十一節科學、哲學與宗教的關係
第四章魏晉南北朝與隋唐時期哲學與科學的關係
第一節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的知識背景與觀念背景
第二節“天人”觀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魏晉時期哲學中的自然天道觀
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知識活動中的天人觀
三、 道教對於“天人”和“力命”問題的看法
四、 天文知識領域在天人觀問題上的衝突
五、 唐代以柳宗元、劉禹錫為代表的天人觀
第三節“道”、“理”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道”與“自然”
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理”概念的興起
三、 隋唐時期“理”概念的發展
四、 由“道”而“理”的必然性
第四節“氣”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哲學與科學思想中的“氣”概念
二、 隋唐時期哲學與科學思想中的“氣”概念
三、 宗教思想中的“氣”概念及其與知識的關係
四、 “變化”觀念及其與“氣”的關係
第五節葛洪的科學思想及哲學思想
一、 煉丹術思想
二、 醫藥學思想
三、 強調變化與重視人為
四、 實驗與實測精神
五、 評價
第六節天文學中的科學思想及其與占星術的關係
一、 天文學的發展及主要成就
二、 宇宙理論的發展變化
三、 “順天以求合”與“為合以驗天”的天文觀的衝突
四、 天文學與占星術的複雜關係
第七節醫學中的科學思想及其與鬼神迷信的關係
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醫學思想
二、 唐代孫思邈的醫學思想
三、 對身體的關注與形神觀念
四、 鬼神報應觀念侵入醫學
五、 “五運六氣”學說
第八節其他學科中的科學思想
一、 楊泉的《物理論》
二、 農學中的科學思想
三、 數學中的科學思想
四、 地理學中的科學思想
五、 煉丹術及其相關思想
第九節科學與思維方法
一、 經驗思維與方法
二、 邏輯思維與方法
三、 科學活動中的精細性思維
四、 科學活動中的實用性思維
第十節科學、哲學與宗教的關係
第五章宋元時期哲學與科學的關係
第一節宋元時期的知識背景與觀念背景
第二節“氣”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張載思想中“氣”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二、 理學思想中“氣”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三、 知識活動中的“氣”概念
第三節“理”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知識活動中的“理”概念
二、 北宋早期思想中“理”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三、 二程與朱熹等思想中“理”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四、 “窮理”說
五、 從知識或科學的角度看“理”概念的發展線索及其意義
第四節“格物”概念與知識的關係
一、 “格物”的語詞淵源
二、 思想活動中的“格物”概念
三、 知識活動中的“格物”概念
四、 “格物”與“博物”
五、 關於“格物”概念及其對科學活動影響的評價
第五節其他觀念與概念
一、 “陰陽五行
二、 “象數”
三、 “天人”或“力命”
第六節沈括的科學思想與哲學思想
一、 沈括簡介
二、 沈括科學思想的時代背景
三、 主要科學思想
四、 科學思想的哲學基礎
五、 科學方法
七、 沈括科學思想中的問題
第七節天文學與地理學的發展及相關思想
一、 宋元時期天文學發展的一般概況
二、 沈括的“十二氣歷”
三、 北宋以張載為代表的宇宙天文思想
四、 南宋以朱熹為代表的宇宙天文思想
五、 潮汐及其他地學理論
六、 郭守敬與中國古代曆法思想的巔峰
第八節農學與生物學的發展及相關思想
一、 宋元時期主要農學與生物學思想
二、 農學與生物學中的天人關係思想
三、 農學和生物學中的“理”與“格物”
第九節數學的發展與數學思想
一、 宋元時期主要數學思想
二、 宋元數學與象數學
三、 數學與理學
第十節醫學的發展與醫學思想
一、 宋元時期主要醫學思想
二、 宋元醫學與運氣說
三、 醫學與儒學
第十一節朱熹的科學思想
一、 朱熹科學思想的背景
二、 關於天文
三、 關於氣象和地理
四、 對於朱熹科學思想的評價
第十二節科學與思維方法
一、 觀察與考察
二、 實驗
三、 推理
四、 具體、精細的思維方式與懷疑、批判的科學精神
第十三節全面和正確認識理學或儒學對於科學的態度以及對於科學的影響
第六章明清時期傳統哲學與科學的終結
第一節明清時期的知識背景與觀念背景
第二節中國古代科學的終結
一、 農學、生物學思想
二、 醫學思想
三、 其他傳統知識及思想
四、 中國傳統天文學與數學的困境
第三節中國古代哲學的終結
一、 王廷相與王夫之
二、 方以智的科學思想
三、 對蹈虛空談學風的批判
四、 實學思潮的興起
第四節傳統概念體系的終結
一、 “天人”
二、 “氣”
三、 “理”與“數”
四、 思想領域對於格物致知的理解
五、 知識領域對於格物致知的理解
第五節傳統方法樣式的終結
一、 實考
二、 實驗
三、 實測與精細思維問題
第六節中西科學的接觸與以明末徐光啟為代表的先進思想
一、 利瑪竇來華與西方科學的引入
二、 徐光啟的生平簡介
三、 徐光啟對西學的認知
四、 “責實”與“求精”思想
五、 “會通”思想
六、 對徐光啟的評價
七、 其他學者對西學的介紹與認知
第七節中西學的碰撞與清初知識界、思想界的反應
一、 西學東漸
二、 中西學的碰撞及政治風波
三、 知識界與思想界的反響
第八節中國古代學術的餘音與近代科學的發端
一、 中國古代學術的餘音
二、 中國近代科學的發端
三、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吾淳,亦名吾敬東,1955年。哲學博士,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發生與范型問題研究,兼涉科學、倫理、宗教、藝術。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哲學史》等CSSCI類刊物上發表論文約百篇。著作有《中國思維形態》《古代中國科學范型》《中國社會的倫理生活》《中國社會的宗教傳統》《中國哲學的起源》《中國哲學起源的知識線索》《重新審視軸心期》《文明範式:連續與突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