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城十寶
- 品種:掛綠、水晶球等
- 地理位置:廣東增城
- 驚人事件:世界吉尼斯紀錄
- 代表:農業生產歷史、農業文化
- 特色: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遠
增城荔枝,增城絲苗米,增城菜心,正果腊味,正果黃塘頭菜,增城烏欖,小樓冬瓜,派潭涼粉草,密石紅柿,白水寨番薯,生產情況,評選過程,
增城荔枝
中國荔枝在廣東,廣東荔枝數增城。嶺南佳果數荔枝,荔枝之王在增城。增城是中國最美的荔枝之鄉。增城荔枝:主要有掛綠、水晶球、妃子笑、雪懷子、進奉等一大批優質荔枝品種。特別是在增城掛綠廣場受到格外保護的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增城掛綠”更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種,有荔枝之王,世界最貴水果之美譽。可謂“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儼如仙果,享譽南國,蜚聲中外。清康熙起歷年被列為貢品。
2002年增城掛綠母樹一顆荔枝果實曾拍出了55. 5萬元的高價,一舉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宋代大文豪蘇軾一首《食荔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據考證,說的就是羅浮山腳下荔枝之鄉增城。荔枝是中國嶺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馳名中外,有“果王”的美譽,而增城荔枝更獨具盛名。在朱村街山角村、荔城街廖村、正果蘭溪荔枝溝數百年的古荔仍然健在、結果。
由於增城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適宜荔枝的生長,自古就以盛產優質荔枝而著稱,被譽為“荔城”,“荔鄉”。增城荔枝栽培歷史悠久、面積廣、品種多、品質優,很早就有文獻記載。
2009年,增城荔枝種植近20萬畝,荔枝品種多達52個,產量有大小豐年之說,豐年產量高達10多萬噸。
增城絲苗米
增城絲苗米栽培歷史悠久,清代已有種植。品質之所以特優主要是靠山泉水灌溉、哺育。改革開放後,又成為增城普遍種植的優質品種。其中以朱村街丹邱村的矮腳絲苗、高腳絲苗,正果鎮冷水坑和派潭鎮靈山的高腳絲苗最優,飲譽港澳及東南亞國際市場。經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的“泰稷牌”絲苗米獲得1992年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穗珍牌”絲苗米1999年被中國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並獲金獎。2004年,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對增城絲苗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增城菜心
正果腊味
正果鎮民間製作的各種腊味,以王富來腊味、綠佳腊味、珍果腊味、正味王腊味、金霖牌腊味等品牌質量上乘,統一採用本地優質土豬肉作原材料,嚴格按照衛生標準生產,用傳統的工藝製作,不含色素和防腐劑,經過天然生曬風乾而成,食之香脆、清甜而不膩、色澤好,口感極佳。
正果黃塘頭菜
以正果鎮黃塘村一帶種植為主,個體適中,飽滿結實,肉質鮮嫩,採用傳統方式醃製,色澤金黃,香味濃郁、爽甜可口,風味獨特,屬於“江南頭菜”的名貴品種。黃塘村位於東江支流增江河畔,土地肥沃,水源清潔,環境清新,十分適合種植頭菜。該村採用無公害蔬菜標準種植頭菜,種植面積超過l萬畝。
增城烏欖
以小樓二龍烏欖、荔城西山烏欖、正果湖心島烏欖等優質品種為主。西山烏欖因果身尾部有點偏左,故又名“左尾”。它與其它品種烏欖相比,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60%以上)、肉紋幼嫩、油質適中、味道芳香等特點。用西山烏欖製成的油欖豉是一種地道的鄉土美食,享有“山蚝豉”之美稱。增城烏欖出仁率高,每擔欖仁比一般品種多出半公斤多,為取欖仁的最好品種。增城烏欖始種於16-17世紀間(明朝萬曆年間),在荔城普遍種植。歷年每逢收穫季節,個體商販設點收購,經過粗加工後轉銷廣東潮汕地區和江蘇、浙江等地,產量供不應求。
小樓冬瓜
小樓冬瓜黑皮肉厚、個頭大,產量高,肉質結構緊實緻密、清甜爽口,鮮食菜式豐富多樣,還可製成瓜乾、瓜條、瓜蓉乾貨產品,主要銷往江浙一帶,是小樓鎮的大宗農產品。小樓鎮位於增城區的北部,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無工業污染,非常適合冬瓜的生長,2004年小樓鎮被劃定為廣州市十大蔬菜生產基地之一。2009年全鎮及周邊地區種植冬瓜1萬多畝,產量約5萬噸,產值達4000萬元,並建立了黑皮冬瓜標準化示範區,已申請註冊“仙境”商標,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深受廣州農超“大賣場”和廣大遊客的歡迎。2009年,這一種植區已劃入小樓人家旅遊區。
派潭涼粉草
涼粉草,又名仙草,歷來與荔枝、絲苗米、烏欖並稱為“增城四寶”。其中增城北部山區派潭鎮產量最多,品質最佳。派潭涼粉草具有葉濃、枝幼,曬乾後色黑而有光澤的特點,含粘膠質豐富,是製作“涼粉糕”、涼茶的上等原料。呈透明墨茶色,有特殊香味,拌上糖漿爽滑可口,是盛夏理想的天然的清熱解暑食品。涼粉草還可作藥用,其性涼,味甘淡,能防治中暑、感冒、高血壓,對骨節疼痛亦有一定的療效。派潭涼粉草早負盛名,種植廣闊,每逢收穫季節,各地商賈前往收購囤積,然後遠銷港澳地區及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等東南亞國家。據說,著名的涼茶品牌“王老吉”所需要的涼粉草原料,有八成是出自派潭優質涼粉草。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對派潭涼粉草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密石紅柿
密石村,位於增城區派潭鎮白水寨省級風景名勝區,那裡山高林密、水土肥美,種植紅柿始於17世紀,歷史悠久,盛產的紅柿質量上乘,遠近聞名。密石紅柿果實適中,一般每個有二、三百克重,大者有五百多克;果肉細密,無核或小核,多汁、多糖,剝皮也不帶肉,吃起來有“甜、軟、滑”之感。保存期一個多月。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為柿餅、柿霜等。柿餅清新潤肺,可治便血,柿霜可治喉痛、咳嗽。每年中秋節前,客商預早上門訂購,產量供不應求。產品主要銷往東莞、中山、廣州及港澳地區。
白水寨番薯
生產情況
增城位於廣州東部,是廣州市轄區,全境總面積1616.47平方公里,2009年總人口約82萬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約58萬人。增城區是廣州地區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有常用耕地面積40.60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3.1萬畝。增城區位優勢明顯,氣候適宜,物產豐富,增城荔枝、絲苗米、烏欖、涼粉草等農產品都以品質上乘、天然美味著稱,有著悠久的歷史,享譽海內外。2008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3.8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20元。
21世紀初,增城區通過規劃建設三大主體功能區,大力推進北部都市型農業與生態旅遊區的建設,抓住了擴基地、強科技、保質量、深加工、重宣傳、暢流通等環節,發展以“好吃、好看、好玩、好銷、好價”等“五好”為特徵的都市型農業,促進農業與生態旅遊的有機結合,實施了農產品品牌戰略,對傳統名優農產品進行了系列的開發和推廣,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推介活動,創立品牌優勢,發展壯大了荔枝、絲苗米、遲菜心、涼粉草、腊味等一大批傳統名優農產品,通過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和包裝,引導企業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注重策劃宣傳,打造產業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了農產品的銷量和效益。如通過舉辦“增城菜心美食節”成功打響了“增城遲菜心” 品牌,增城遲菜心每公斤售價達38元以上,年產值達到1.5億元;通過推動增城絲苗米獲得原產地保護認證,鞏固了絲苗米品牌,“掛綠”牌絲苗米最高銷售價格達每公斤38元,經濟效益顯著。全區有2個農產品獲得省名牌產品稱號、4個農產品獲得廣州名優農產品稱號,有廣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年產值17億多元,帶動農戶3萬多戶,帶動農民增收1.3億元。在創立農產品品牌的同時注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先後制定了荔枝、絲苗米、遲菜心等多個地方性生產技術規程和標準,其中增城絲苗米還制定了國家標準,大力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目前,全區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達21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3個,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
評選過程
2009年,為進一步發掘我市特色農產品,擴大農業品牌效益,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與競爭力,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增城市進行了“增城十寶”農特產評選活動,在對全市農產品進行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選出了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遠、最具有特色和發展潛力的農產品作為候選產品,由全市的市民進行投票評選,在投票過程中,市民非常熱情踴躍,紛紛以郵寄、網站等方面進行投票。在市民投票後組織了由農業、旅遊業、餐飲業等專家組成評審團,在參照市民投票的基礎上,專家們對農產品進行了評選論證,選出了既是傳統特色農產品,又是經濟價值高、易於進行規模化生產和加工的“增城十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