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令諸三昧清淨堅牢,不為一切垢法之所染壞,是名堅淨諸三昧。
六波羅蜜是摩訶衍體,但後廣分別其義。如十八空、四十二字等,是般若波羅蜜義;百八三昧等,是禪波羅蜜義;以是故初說六波羅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堅淨諸三昧
- 所屬領域:佛教
釋義
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令諸三昧清淨堅牢,不為一切垢法之所染壞,是名堅淨諸三昧。
六波羅蜜是摩訶衍體,但後廣分別其義。如十八空、四十二字等,是般若波羅蜜義;百八三昧等,是禪波羅蜜義;以是故初說六波羅蜜。
釋義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令諸三昧清淨堅牢,不為一切垢法之所染壞,是名堅淨諸三昧。六波羅蜜是摩訶衍體,但後廣分別其義。如十八空、四十二字等,是般若波羅蜜義;百八三昧等,是禪波羅蜜義;以是故初說六波羅蜜。百八三昧﹝經﹞「複次...
(卅三)堅淨諸三昧(梵s/uddha -sa^ra ),又作淨堅定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令諸三昧清淨堅牢,不為一切垢法所染壞。(卅四)無垢明三昧(梵vimala -prabha ),又作無垢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離一切諸三昧垢,破除一切無明之愛欲煩惱,亦能照了一切三昧。(卅五)歡喜三昧(梵rati -kara ),又作發...
普照明三昧.堅淨諸三昧三昧.無垢明三昧.歡喜三昧.電光三昧.無盡三昧.威德三昧.離盡三昧.不動三昧.不退三昧.日燈三昧.月淨三昧.淨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剛三昧.心住三昧.普明三昧.安立三昧.寶聚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斷喜三昧.到法頂三昧.能散三昧.分別諸法句三昧.字等相三昧....
普照明三昧.堅淨諸三昧三昧.無垢明三昧.歡喜三昧.電光三昧.無盡三昧.威德三昧.離盡三昧.不動三昧.不退三昧.日燈三昧.月淨三昧.淨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剛三昧.心住三昧.普明三昧.安立三昧.寶聚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斷喜三昧.到法頂三昧.能散三昧.分別諸法句三昧.字等相三昧....
斷寶三昧.能照三昧.不求三昧.無住三昧.無心三昧.淨燈三昧.無邊明三昧.能作明三昧.普照明三昧.堅淨諸三昧三昧.無垢明三昧.歡喜三昧.電光三昧.無盡三昧.威德三昧.離盡三昧.不動三昧.不退三昧.日燈三昧.月淨三昧.淨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剛三昧.心住三昧.普明三昧.安立三昧.寶聚三昧....
首楞,意指一切畢竟;嚴,意即堅。一切畢竟而得堅固名首楞嚴,故稱首楞嚴定為佛性。[北本大般涅盤經卷二十七、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一、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三、華嚴經探玄記卷九]。開示 什麼是首楞嚴三昧?《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何等是首楞嚴三昧。謂修治心猶如虛空(一)。觀察現在眾生諸心(二)。分別眾生諸...
斷寶三昧.能照三昧.不求三昧.無住三昧.無心三昧.淨燈三昧.無邊明三昧.能作明三昧.普照明三昧.堅淨諸三昧三昧.無垢明三昧.歡喜三昧.電光三昧.無盡三昧.威德三昧.離盡三昧.不動三昧.不退三昧.日燈三昧.月淨三昧.淨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剛三昧.心住三昧.普明三昧.安立三昧.寶聚三昧....
普照明三昧.堅淨諸三昧三昧.無垢明三昧.歡喜三昧.電光三昧.無盡三昧.威德三昧.離盡三昧.不動三昧.不退三昧.日燈三昧.月淨三昧.淨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剛三昧.心住三昧.普明三昧.安立三昧.寶聚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斷喜三昧.到法頂三昧.能散三昧.分別諸法句三昧.字等相三昧....
三昧(sānmèi) 一詞,來源於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教內外對此詞皆有不同的論述和解釋。 其有一般和特殊兩層含義: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慮的能力,或者指修習所得的,發展了的集中力。從而,它也就變成了可以使禪定者進入更高境界並完全...
清愚三昧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解釋為使心神平靜,雜念止息。清愚三昧:1、意為使心神平靜,雜念止息,是佛教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南朝梁元帝《歸來寺碑銘》:“九苑萌枯,三昧葉卷,疏樹搖落,翻流清淺。”唐李華《徑山大師碑》:“七佛教戒,諸三昧門,語有差別,義無差別。”宋范成大《寄題西湖》詩:“老入蒲團...
(7)神會語錄《南陽和尚問答雜征義》最後的六代祖師傳載,菩提達摩是“南天竺國王之第三子,少小出家,悟最上乘,於諸三昧,證如來禪”。中夏,是中國。上乘,即上等佛法。《六祖壇經》說“法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所謂:“萬法盡通,萬行俱備,一切不離,但離法相,作無所得,是最上乘...
五百羅漢第貳佰柒拾叄尊持三昧尊者,即三昧藏菩薩。五百羅漢第貳佰柒拾叄尊 持三昧尊者,即三昧藏菩薩。持三昧,善心定於一處而不動。三昧是佛教修煉心身故的方法,是一切禪定的總稱,修行三昧可以獲得無窮的智慧與神通。據《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一載,三昧藏菩薩堅持楞嚴諸三昧門,通曉無染著陀羅尼真言,由此...
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
如金剛能一切無礙,能通達一切諸法之三昧,名金剛三昧。涅槃經二十四曰:“菩薩摩訶薩修大涅盤得金剛三昧,安住此中悉能破散一切諸法。”智度論四十七曰:“金剛三昧者,譬如金剛無物不陷,此三昧亦復如是。於諸法無不通達,令諸三昧各得其用,如硨磲碼瑙琉璃唯金剛能穿。”楞嚴經六曰:“是諸大眾得未曾有,...
《佛說般舟三昧經 行品第二》經文譯文 釋義騰法師 / 講 蘭若 月月 / 文字整理 (師父說,轉載時,對他所翻譯的白話文、註解不能做任何改動。否則將隱沒如來的密義,因為沒經過實修的人是不可能發現諸佛密義的。)錄音下載 佛告跋陀和。菩薩欲疾得是定者。佛叮囑跋陀和菩薩,如果我們修行的人真的發菩提心...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首楞嚴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薩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薩,乃能得是首楞嚴三昧。何等是首楞嚴三昧 謂修治心猶如虛空 (1)觀察眾生諸心 (2)分別眾生諸根利鈍 (3)決定了知眾生因果 (4)(中略)於宿命智得無所礙 (10)天眼無障 ...
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去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侯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云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即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尚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神鬼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佛說...
發第九心欲滿足本願游淨佛國土樂聽深妙法滅除貧窮故。發第十心喻若虛空其智無窮盡。譬如轉輪王成就一切種智故。善男子。如是能發十種心名為菩薩。亦名摩訶薩。亦名無為眾生。亦名無障礙眾生。亦名已得度眾生。亦名不思議眾生。然於此中亦無有心亦無菩提 複次善男子。復有十三昧護持菩提心。何等為十。發第...
老子住薩羅國舍提婆城,其國男女信外道,能為魔事,亦祝鬚髮,烏衣跣足,說諸三昧,迷離觀法,人非人等,頓改形色,令人墮落,無有休息。老子憫之,悉令斷除[外道有九十六種,載在《大藏經》尾字函中]。舉大神通,現出神王獅子,掩斂魔法,覆伏於神光之中。復謂國王曰:“此等外道魔法,攫及男女,捨身命...
種種諸對治法。及諸禪定。皆是助道。具如上出。複次正道者。謂見諦八忍八智十六心。思惟九無礙九解脫十八心。真無漏慧。名為正道。其餘方便對治。諸禪三昧。及三十七品。三解脫等。皆是助道。此二道相扶。能通涅槃。審實不虛。即名道諦也 版本二 四聖諦(Cattāri-ariya-saccāni,諦的意義就是真理)...
“欲攝其心入三摩地”:“攝”,收攝。以末法時期中,人亂、法亂、事亂、境亂,行者心亦亂,無一不亂。若欲入三摩地,不先收攝其亂心,離於一切亂源,而欲修正行,即不可能。“安立道場,遠諸魔事”:“道場”,修道之場所。安立道場須一切如法,不得胡亂、虛妄從事,若能如法安立,方能感得金剛護法...
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維,聞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金剛藏菩薩:音譯作縛日羅孽羅姿,意譯為金剛胎。藏即名為堅,是故堅如金剛名金剛藏。是諸善根,一切余善根中,其力最上,狀如金剛,亦能生成人天道行,諸餘善根所不能壞,故名金剛藏...
淨德三昧。宿王戲三昧。無緣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淨三昧。神通遊戲三昧。慧炬三昧。莊嚴王三昧。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淨華宿王智佛言。世尊。我當往詣娑婆世界。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及...
依此三昧,泯入涅盤妙心(注二);任運應世,自身等佛,是為禪宗宗趣。依此三昧,進求如來果位,精修三密,即身成佛,是為密宗宗趣。禪宗自身等佛,乃比擬詞,無庸解釋。密宗即身成佛,是何等義?則須討論。夫佛身者,一切種智闡發極致之結晶體也。常途教法,任一“種性”皆從經驗上熟習之。種性無量無邊,...
準提菩薩的真言出現的因緣。在《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因愍念未來薄福惡業眾生的緣故。入準提三摩地。而說此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根據《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記載。七十七俱胝諸佛如來。在六字大明咒的因緣之下同時示現,共同宣說準提神咒。因為此咒所現起的根源為此,所以準提菩薩也可說...
其中,初禪攝尋、伺、喜、樂及心一境性五支;因靜慮之體心一境性即三摩地,故四靜慮皆以之為自性。尋伺,舊譯為覺觀,即心之粗分別性名為尋或覺;心之細分別性名為伺或觀。初禪尚有尋伺二支未離粗細分別,故稱之為有尋有伺或有覺有觀。而喜樂二支,是說初禪離欲界之惡而喜受,身感樂受,故名為...
本經裡面的“占察懺”是非常殊勝的,其他的“地藏懺”、“三昧水懺”、“梁皇寶懺”等等都是祖師編輯的,唯有“占察懺”是地藏菩薩親自對堅淨信菩薩說的,所以非常殊勝,能夠使我們速獲清淨。第二個要點就是,如果我們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惡業不懺悔清淨而馬上去修定、修慧就容易產生違緣障礙。“占察懺”有八大殊勝...
若欲懺悔二世重障,行四種三昧者,當識順流十心而明知過失,運逆流十心以為對治。此二十心通為諸懺之本。念佛 據大寶積經卷九十二載,眾生髮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於命終時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十種心即:(一)無損害心,謂念佛之人於諸眾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損害,令得快樂。(二)無逼惱心,...
但到了道信,一行三昧的“法界一相”同“諸佛法界等無差別”。道信的“入道安心方便”法,其實已經在講“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息止妄念,專於念佛,心心相續,也就因念佛而得成佛了。中國禪宗的理論主張最重要的是: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其原始依據來源於達摩的“二入四行”的學說。“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