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不安全行為防控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基於不安全行為防控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基於不安全行為防控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是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由陳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不安全行為防控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紅
  • 依託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首先深入剖析煤礦安全的公共性產出、條件性產出、公共物品屬性等重要特徵並將其納入安全管理制度系統研究之中,構建煤礦安全管理制度與制度相關人行為選擇關係的理論解釋模型;其次,研究煤礦企業巨觀、微觀制度情境,即制度的文化基礎的構成,探究決定製度相關人採取行動的普遍準則及其對安全管理制度實施的影響;第三,對現有煤礦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多維度解析,研究其在體系、結構及相關人效用包容方面的具體特徵;第四,研究特定製度情境下各類相關人的效用準則、行動準則,行為維繫路徑,相關人之間行為互動影響與進化規則等,並納入煤礦安全與發展目標,開發基於多主體(Multi-Agent Based)的仿真系統,通過仿真,研究具有體系、結構及相關人效用包容特徵的安全管理制度設計邏輯框架和制度參數集;第五,研究提升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可靠路徑,形成系統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設計方法論,為相關制度制定與實施提供依據。

結題摘要

系統開展了基於不安全行為防控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1)深入分析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制度呈現的特徵及現實煤礦企業以“監察”和“懲罰”為主要手段的安全管理制度基礎與實施特點。建立仿真模型模擬現實情境下的系統行為湧現,確定了典型不安全行為懲罰力度和安全監察人員配備的最優柵欄參數。採用多主體建模仿真方法,分別對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策略的有限效用問題和制度結構的有限效用問題進行研究,發現並提出了一類由責任主體開放所導致的根源於制度體系結構缺陷的多發性工作倦怠:群體性同化倦怠,得出引發群體性同化倦怠的均衡條件,進一步構建理論解釋模型,開發基於信息有限互動的礦井作業人員群體心理-行為-關係網路的演化仿真平台,首次證實了由於制度性致錯誘因的存在,煤礦安全監察工作在現有體制結構下呈現普遍“穩定的低效率”特徵的必然性。 (2)進一步探查安全監管實踐活動中尋租行為盛行背後的“質量和效率”削減和“權力資源獲得型”發展的雙重結果的成因,基於現實基礎,發現存在一種尋租受體的反向尋租行為;提出並驗證了煤礦安全監管中尋租行為存在的促進—抑制生產力雙重作用特徵的理論模型,進而通過煤礦安全監管相關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分析明確了安全監管中完全尋租行為的複雜情境;開發煤礦安全監管中的尋租行為對煤礦生產力影響的仿真系統;發現並驗證了安全監管中的尋租行為對煤礦企業生產力的劣性寬幅波動影響規律和外顯特徵。 (3)提出企業文化“名義-隱真”二元文化錯位是制度失效的重要原因。實證分析“名義-隱真”文化不同維度下煤礦作業人員制度遵從行為規律,並解析基於“宣稱-執行”價值觀的煤礦“名義-隱真”文化“可納錯位”範疇,為煤礦安全管理實踐創新提供重要方法論基礎。 (4)提出並對“積極(Positive)安全管理”理念及理論內涵進行闡釋,建構理論框架,積極安全管理是煤礦安全管理的全新視角,強調煤礦組織責任承擔的主導性及形成煤礦企業與員工雙向責任下的高水平安全秩序,開拓了安全管理研究的嶄新領域。 已出版專著2部;即將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40餘篇,SCI/SSCI論文16篇。成果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排名1)、三等獎1項(排名1)。培養學生獲博士學位2名,博士後入站2名,碩士學位9名。與神華集團、恆源煤電、西山煤電等大型煤企合作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推動積極安全管理實踐套用,成效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